無論周圍環(huán)境如何變化,家庭對于現代人來說一直都是方位標、避難所和燈塔。傳統(tǒng)家庭、重組家庭、單親家庭、同性家庭……無論人們以何種形式組建家庭,有一點是幾乎所有人都贊同的:我們要在集體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自由。
“家庭啊,我恨你們。”上世紀70年代,法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烈·紀德曾發(fā)出過這樣一種向往自由的吶喊,他的讀者對此十分感同身受,他們甚至還掀起了一陣“反家庭”的熱潮??蛇^去了僅僅不到50年的時間,這一思想就和當年風靡一時的喇叭褲一樣,如今已被新時代封存在箱底。以前,家庭是禁錮人們自由的腳鐐,是因循守舊思想的象征;如今,家庭卻成了人們成功的標志,成了夜晚波濤洶涌的大海里一座明亮的燈塔。為什么短短數十載的時間,人們對“家庭”的態(tài)度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轉變呢?從現代人對同性戀婚姻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我們對家庭的重視。在法國同性戀婚姻法案通過之前,沒有多少人料想到數以萬計的法國人會因為想要捍衛(wèi)他們眼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婚姻制度而上街游行。據法國民調機構Ifop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同性家庭(包括他們領養(yǎng)的孩子)應該享有異性家庭所擁有的全部權益。
到底該如何解釋現代人思想上的這一變化呢?“從1981年開始,在法國只要是有關人生價值排行的調查,‘家庭’就從未讓出過頭把交椅。”社會學家皮埃爾·布雷雄如是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巨大的苦難與挫折面前,家就是我們最后的避難所。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當中,家庭有助于我們實現自我價值,是我們人生的方位標。我們對家庭的敏感度可能沒有對油價或者是對失業(yè)率的敏感度那么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在家里我們才能完完全全地做自己,享受自由之于生命的快樂。
有家真好!
沒錯,“有家的感覺真好!”無論是朝氣蓬勃的青年還是垂暮之年的長者,他們都絲毫不吝嗇對家庭的贊美之辭。據法國一家民調機構最新調查結果顯示,53%的法國人將“家庭”與“幸?!甭?lián)系在一起;44%的法國人認為“家庭”與“分享“密不可分;只有5%的法國人認為,“家庭”等同于“沖突”;4%的法國人將“束縛”的帽子扣在了“家庭”的頭上。另外,在18歲到29歲之間的法國青年中,85%的人認為家庭在他們心中占據著“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們紛紛表示能與家人建立起一種絲毫不摻雜利益關系的親情實在是太棒了。14歲的茱莉就是這么想的。茱莉家里有3個孩子,她排行老二?!凹覍τ谖襾碚f就是一片樂土,我不想過早地從家里獨立出去,至少在20歲之前我想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家里,我和父母一直相處得很融洽,我很愛他們,他們也會尊重我的選擇,給予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的自由?!边€有人比茱莉更幸福嗎?
艾蒂安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位。每年學校放假的時候,這位學校實驗室里年過半百的老員工都會花一周左右的時間去她父母家里住,或者索性帶他們去酒店住。平時,艾蒂安每隔兩天就會給父母打電話,或噓寒問暖,或訴說心事。除了常與父母聯(lián)系外,艾蒂安也經常與他的哥哥、嫂子還有侄兒們通電話,聯(lián)絡感情。去年諸圣瞻禮節(jié)的時候,艾蒂安一家在法國南部地區(qū)租了一棟別墅一起過節(jié)。艾蒂安父母的家不是很大,所以每到圣誕節(jié)的時候,艾蒂安就會在他父母居所周圍另租一間公寓,用以安置家里的年輕人,這樣一家人就不會再為“人多家小”的問題而發(fā)愁了。家里人生日那天也是一家團聚的好時機。“我父親80歲生日那天的晚宴上,我和哥哥依偎在他的身旁,一邊唱歌給他聽,一邊與他一同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p>
晚餐對于法國的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圣誕節(jié)的晚餐就是一家人修復關系、增進感情的寶貴時間。77%的法國人認為圣誕節(jié)是一年中家人團聚的唯一機會,與1997年時相比增長了足足有14個百分點。
現代家庭帶來的自由與安全感
現代家庭之所以讓家庭成員感到愉悅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而這種靈活性的根源就是知變通。在舊體制下,人們組建家庭的首要目的就是傳宗接代,然后將他們一生積累的財富傳給后代。而這給人一種窒息感,強烈的窒息感。如今的家庭已然煥然一新,我們從中得到的更多的是自由與安全感?!艾F今家庭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可以懷有自己的理想與信念,他們不再受制于陳舊的責任觀念與社會壓力的雙重桎梏?!卑屠璧谖宕髮W社會學教授弗朗索瓦·德·桑格里強調道,“最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不是我們以何種形式組建家庭,而是我們基于怎樣的邏輯思維去組建家庭:一種以信任為基礎的情感邏輯。”
以前,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是為整個家庭而服務的,可如今卻反了過來。家庭雖是群居,卻過得自由,在家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安娜·菲利普在一個重組家庭中扮演母親的角色。在家里,安娜住在一樓,她的丈夫住在二樓?!翱斓酵盹埖臅r候,我的丈夫會下樓敲我的門,叫我和他一起做飯,”安娜說,“沒錯,夫妻倆是應該每天花些時間在一起,共同做些事情,這樣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對方,增進感情。但這并不代表倆人要無時無刻不粘在一起,正所謂過猶不及,擁有用以獨處的私人空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p>
法國歷史源遠流長,“家族”這一觀念早已在法國人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可這并不影響他們對自由與獨立的追求。在家庭中尋求“獨立”這一新興理念在西歐與北歐國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這些國家中,家庭已經從“生產線”上解放了出來,它更像是一件需要一家人合作完成的大型藝術品。而在絕大多數東歐與南歐的國家里,家庭還是保有其傳統(tǒng)的運行模式。
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這樣一種需要合作的“樂高式”家庭中,人們的生活必然不會過得非常安逸。無論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樂意就行”,還是完全隨波逐流的“都聽你的”,在“樂高式”家庭中都是行不通的?!皹犯呤健奔彝フ凵涑龅钠鋵嵳?8世紀啟蒙運動和歐洲“自由時代”的特性:擺脫舊秩序對自由的束縛,每一個個體都能擁有展示個性的機會。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找尋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方法,這其中的過程可能并不平坦,但至少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兩個世紀之后,也就是上世紀60、70年代,家庭的發(fā)展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期。人工流產合法化以及口服避孕藥的出現終于將性行為從繁衍后代中剝離了出來。女人也終于有了組建或者不組建家庭的自由,即使成家后當了媽媽,她們也可以重返社會,賺錢養(yǎng)家,“全職太太”已經不是她們婚后唯一的選擇。夫妻雙方從此有了相同的權利,他們都能根據自己的意愿提出結束一段婚姻。人類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延長,思想也在不斷解放,這就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了許多的可能性,比如說體驗幾段不同的婚姻,組建幾個不同的家庭。
現代家庭的“大雜燴”
法律在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不斷完善,游離于婚姻之外的家庭終于得到了法律的認可。
法律給了現代人重組家庭的機會。1970年,法國立法機構放寬了離婚的條件,2005年又對有關離婚的法律進行了簡化與完善。自此,在離婚后子女問題的處理上,男方不再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男女雙方擁有了相同的責任與義務。兩年之后,法國立法機構開始關注非婚生子女,也就是所謂的“私生子”的合法權益。法律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不斷完善,婚姻已不再是衡量家庭生活是否合法化的唯一標準。
現代家庭的構成就像是一盤“大雜燴”,這令統(tǒng)計人員在統(tǒng)計相關數據時感到非常棘手。在法國統(tǒng)計局(Insee)2009年統(tǒng)計到的全法1750萬戶家庭中,“單親家庭”就有190萬戶,而1962年法國只有68萬戶單親家庭。在法國1370萬名兒童中,有18%生活在單親家庭中,還有11%生活在重組家庭中。也就是說,每10個孩子中就有1個與后爸或后媽生活在一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統(tǒng)計數據提供給我們的可能只是表面的真相。人口普查時,每個個體只會被統(tǒng)計一次,以統(tǒng)計當天的情況為準,也就是說,統(tǒng)計員只能看到孩子的一處居所,然后對其進行分類。那么,該如何歸類那些一周生活在父親家里,與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一周住在母親家中,過著單親生活的孩子呢?我們應該將其歸為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是重組家庭的孩子呢?
瑪麗今年25歲,她并不在乎法國統(tǒng)計局的專家們將她歸入單親家庭還是重組家庭?,旣惖母改冈谒?歲時離婚,之后又分別再婚。她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以及三個“準”兄弟姐妹(瑪麗未婚夫的兄弟姐妹)?!拔疫@混亂的兄弟姐妹關系可真夠歡樂的!”瑪麗自嘲道?,旣惷恐苋斩紩厮赣H家或者母親家,她喜歡和姐姐一起去爬山,和兄弟姐妹們出去狂歡,另外,她也經常和母親還有未婚夫一家一起出去旅游。對于瑪麗來說,幸福的家庭不一定要與血緣關系捆綁在一起?!拔矣X得與血緣關系相比,根據情感聯(lián)系給‘家庭’下定義要更加合理。”瑪麗解釋說,“沒錯,這樣一來家庭會變得復雜得多,但正因如此我們也會變得更加寬容,因為在不同的家庭中,我們必須要考慮到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個性。”
如今的新興家庭兼具現代性與復雜性,兩者交織在一起,這讓我們很難勾勒出其具體的輪廓,只能對其進行粗線條的理解與分析??偠灾?,現代人對婚姻的認識已經不再局限于基于婚姻基礎而建立的傳統(tǒng)家庭,傳統(tǒng)家庭也不再是衡量家庭是否幸福的先決條件了。
從“共同自由”到“獨自自由”
與過去相比,雖說如今每年喜結連理的新人數量有所下降——1975年法國有40萬對新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而到了2013年只有23.1萬對,但結婚在法國仍是向伴侶表達愛意的最動人的方式之一。證據就是:2011年,在3170萬有伴侶的法國人當中,有73.1%的人都選擇了結婚??梢哉f,現代社會對婚姻的定義已經發(fā)生了本質變化。上世紀70年代,結婚是組建家庭的必要條件,也是一段美好愛情最好的見證。可如今,結婚已不再是組建家庭的唯一方式。舉個例子,現在人們在生孩子前或者生完孩子后都已無需將是否結婚納入考慮之中。直到今天,法國的婚姻制度才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法國情侶有了結婚以外的選擇——同居或者簽訂民事同居契約(Pacs)。
現代社會在賦予情侶們“婚戀彈性”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那就是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從“共同自由”過渡到“獨自自由”。我們不要樂觀地認為現代家庭要全面優(yōu)于舊體制下的家庭,現代家庭雖具彈性,但同時意味著具有等量的不確定性,很多人多年經營的家庭可能一夜之間就化為泡影,卡羅琳娜就是個例子。盡管她與丈夫育有3個孩子,但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卡羅琳娜嘆息道:“如今,父母總是將他們的選擇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孩子能做的只有默默忍受?!彪m說孩子的存在已不足以構成阻止父母分開的動機,但至少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離婚而變質。人們對伴侶的愛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殆盡,但對孩子的愛卻是可以持續(xù)一生的。而離婚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極大的不幸??傊?,人們理想中那種毫無瑕疵的親密家庭以前從未存在過!雖說以前確實出現過許多大家族,但它們的存在并不完全是靠情感來維系的。
社會風俗的變化以及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使得家庭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如何讓孩子明白他們是從受精卵演變而來的?如何讓他們對因血緣關系建立的家庭與因社會關系建立的家庭保持相同的興趣?現代家庭是一項持久性的創(chuàng)造,它在不斷嘗試,不斷改進,正如以它為基本單位所構成的整個社會一樣。我們可能無法給現代家庭下一個精準的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就像是一個矛盾體,既穩(wěn)固又脆弱。
[譯自法國《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