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無錫參加了2014年度江蘇省中小學“師陶杯”教科研論文頒獎活動,有幸聆聽了江蘇省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黃厚江老師的一堂作文課。只有親耳聽了這次作文課,才讓我對黃老師所倡導的“本色語文”和“語文共生教學”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正是有了這次學習和交流的經(jīng)歷,讓我更加理解和參悟“把語文教出語文味”的含義,對黃老師有了切身而真實的感受。
俗話說: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一個歷史老師,在我這個外行看來,一堂真實的語文作文課就應該這樣,教學主題明確,思維培養(yǎng)有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性,教學語氣謙和,態(tài)度民主平等,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情感、態(tài)度,教學效果實在、顯著。其實這么說,就涉及到一堂課的評價標準問題,到底怎樣的課才算一堂好課,好課的評價標準到底是什么?我個人以為像黃厚江老師這樣的課才是符合課改精神的課,符合學生發(fā)展要求的課,才算一堂好課。
當然,在這里我不是說我們常規(guī)見到的語文課就不是真正的語文課,也沒有資格下定義,判斷究竟怎樣的語文課才算是真正的語文課。只是憑著個人的一點膚淺的感覺和認識,這樣以為:一個只是糾纏于字詞篇章的語文課,一個只是糾結于如何體現(xiàn)寫作特色和中心思想,急于告知學生終極答案的課,它沒有靈魂,沒有精氣神。
一則材料的多種運用,主題的多種提煉,故事的多種呈現(xiàn),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關心,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注,這才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該做的,能做的。
一堂真實的語文作文課首先應該教學主題明確,能夠錘煉思維品質的。黃老師的這堂課中緊緊圍繞“一則材料,一個故事”展開教學,內(nèi)容緊湊,不枝不蔓。課堂上,先深情地講了一個身邊的故事:一個長相普通,成績也一般的高二女孩,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和同學關系很好。這學期班主任準備進行班級干部競選。這名女生也想?yún)⒓影嚅L的競選,但沒有信心,怕失敗了難為情。于是和身邊的死黨說了,朋友一致同意并積極鼓勵她參加競選,承諾將會全力支持投她一票。她為了這次競選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選舉依然落敗,心里很是難過。盡管這樣老師還是讓她擔任課代表工作,她還和平常一樣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到老師那兒才發(fā)現(xiàn)了事情的真相。原來競選中她只得了一票,唯一的一票還是自己投給自己的,她的死黨都沒有選她。她非常難過,不知該如何和她的朋友們繼續(xù)相處,也不知道如何走出這段失敗的陰影?對這樣一則材料如何展開作文教學,黃老師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和同學們一起講故事,一起寫作文,一起享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和同學們一起分析材料中展現(xiàn)的人物關系:她和她的死黨,她和她的老師,她和她的同學們,她和她自己,然后共同揭示主題:勇氣、自信、不甘平庸、積極進取,友情等。圍繞一則材料、一個主題,師生一起討論如何展開故事,學生不時撞出思維火花,發(fā)言熱烈,討論熱烈。在對“勇氣”這個主題的教學中,黃老師引導同學們:勇氣來自哪里,有沒有心理活動,知道競選失敗什么想法,知道死黨沒有投她的票又是什么想法,一步一步展開故事。故事生動有趣,課堂開展積極有效,思維養(yǎng)成充分,學生參與度高,處于極興奮的狀態(tài),這才是學習的真實狀態(tài)。
一堂真實的語文作文課還應該是營造積極、民主、平等課堂氛圍的課。黃老師在這堂課上展現(xiàn)出的教學狀態(tài)和我們常見的課堂不太一樣。這堂課上,黃老師始終站在同學們中間,俯身和同學們交流,話語親切,神態(tài)祥和,沒有一絲師道尊嚴的樣,反而是滿滿的輕松、愉悅,滿滿的民主、平等。當黃老師一個問題拋出,有學生想回答時,黃老師總是快步走到這位學生的身邊,俯下身來,將話筒遞給學生,靜靜地聽學生回答,不時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表達。“我思故我在,兩次不舉手,表明你已不存在?!秉S老師這樣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回答。有時小聲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輕輕地引導。常見的課上,通常是教師站在講臺前,學生都是站著提問、回答問題、交流討論的,沒有像黃老師的課堂這樣,學生始終是坐著聽課、回答、交流問題,教師反而走到學生的座位旁。這種形式的變化恰恰是這堂課的魅力所在。一堂真實的語文課就應該這樣,教師竭力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輕松、愉悅中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不僅是語文課,所有的課都應該讓學生這樣輕松,這樣愉快地學習、發(fā)展,這是課改的需要,更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一堂真實的語文作文課還應該是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細微變化的課。課中,討論到“這名女生競選失敗,她自己怎么過自己心理這一關,怎么看待自己這一行為?”的話題時,一位同學說:我覺得這名女生有點猥瑣。這話一出,黃老師立即提高分貝,大聲問:“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名女生的行為猥瑣嗎?”同學們議論紛紛,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觀點。這時黃老師告訴大家:我認為,當班長,追求進步是正當?shù)模@種行為一點兒也不猥瑣,反而要肯定這名女生的勇氣,表揚這位女生的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行為。黃老師后來和學生分享了一篇一位女生寫的習作,名字叫《四葉草》,請大家評點一下這篇文章的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一位同學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十年后臻晨坐在辦公室里,就如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堆著笑臉應付著上司,不時地訓斥著自己的下屬,帶著同一種微笑和所有人交往。那株枯萎的四葉草還靜靜地躺在她抽屜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這位同學很有勇氣。黃老師立即追問:“難道主人公‘堆著笑臉應付著上司,不時地訓斥著自己的下屬,帶著同一種微笑和所有人交往值得學習,值得提倡,是一種勇氣嗎?”這位同學說:“不是說這位主人公這樣做有勇氣,是說作者寫出這種社會現(xiàn)實有勇氣?!秉S老師說:“哦,原來是這樣。作文應該寫主旋律,寫鮮明的時代精神?!秉S老師最后告訴同學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女兒。我女兒后來也寫了篇文章,題目叫“成長是一道明媚的憂傷”。在寫這篇之前,她還沒有從這件事中走出來,情緒很消極。大家知道黃老師怎么辦的嗎?黃老師給她寫了封信,告訴她:你只是不適合做班長而已。這種對學生細微變化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注,是語文作文課需要的,也是課堂教學需要的。
一堂真實的語文作文課還應該是求真務實,實話實說的。黃厚江老師課堂上細聲慢語和學生交流,及時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細微變化,圍繞一則故事傾談作文的寫作,傾談材料的多種運用。在課后的交流中,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作文有可教有不可教?!翱山獭本褪亲魑膶懽魇强梢詫W習的,可以提高的,老師和學生一起講故事,一起分享寫作心得,一起在共同寫作中成長;“不可教”是指讀書不一定能提高寫作水平,學習評分標準也不一定能寫出高分或滿分作文,在考場上能發(fā)揮出一般水平,寫出優(yōu)良水平的作文也不錯。黃老師還告訴大家,之所以上作文課,是因為其他課型不僅打斷人家正常的教學進度,還會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因此,選擇作文課便于學生學習,聽后也不留作業(yè),一聽了之,興許還能對學生有點用處。黃老師就是這么直爽,就是這么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著想。
現(xiàn)在想來真是,從黃老師這堂語文作文課上真實的感受到,一個特級教師“特”就應該“特”在特別優(yōu)異的教學實績,特別溫馨、和諧、民主、真實的課堂,特別專業(yè)精深的教育科研能力。簡而言之,黃老師的課給人的感受特別真實,真正是符合課程理念的課,真正是學生成長需要的課。
一堂真實的語文作文課就應該是這樣的:主題集中,氣氛和諧,態(tài)度真誠、情感融洽、效果實在
(陳榮春,鹽城市南洋中學,2240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