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情懷,教育他們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從而能夠正確對待人生中的種種挫折,實現(xiàn)其生命價值。高職語文課程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教材中的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能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考,使其在語文教育中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生命教育;滲透
一、生命教育的含義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為手段,以提升生命質(zhì)量,獲得生命價值為目標,倡導人類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的一種教育活動。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生存意識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價值升華教育。生命教育作為在校教育,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喚醒他們的生命意識,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引領其踏踏實實的享受生命的每一天。生命教育不僅僅告訴學生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fā)展。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直接的關系,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fā)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心靈的和諧,事業(yè)的成功,生活的幸福,從而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為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人們通過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最終提升人生質(zhì)量。但是現(xiàn)在的教育已經(jīng)陷入了功利主義的怪圈,認為有利益的知識技術才有價值,于是忽視了對于道德和人性尊重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人,主要對象也是人,應該以關注人格的發(fā)展、人性的解放、尋求生命真諦為意義。高職教育應當通過生命教育,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zhì)中去。
高職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都發(fā)生劇烈變化的青春期,如何引導學生控制由此帶來的心理沖擊,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是高職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可現(xiàn)在的高職教育更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教育者、管理者更關注的是技能等級考試、就業(yè)率等等,卻缺乏對學生的生命和靈魂的關注。高職教育在謀求“何以為生”的同時,卻忽略了“為何而生”的思考。而高職生又往往有自卑感、挫敗感,他們沮喪、失望、抑郁、孤獨,再加上當前就業(yè)的壓力,所以高職生在遇到挫折時容易失去人生的航標,產(chǎn)生輕生厭世的情緒。同學之間一旦有矛盾沖突,就容易感情用事,沖動任性,輕則拳腳相加,重則舞刀弄棒,結果往往不堪收拾。這些學生根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更不懂得珍惜他人的生命,何談優(yōu)化生命,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呢?高職生的生命意識現(xiàn)狀令人擔憂,對高職生進行生命教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現(xiàn)在的高職院校大部分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課程,在談及人生觀、價值觀等抽象概念時,通常是一帶而過,并沒有生動形象的解說,學生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義。當然,高校在生命教育方面,相對來說還是重視的,也經(jīng)常為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講座,但是,這些講座也只是將某些道理講述出來,并沒有將生命價值體現(xiàn)出來,所以講座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也是于事無補。生動形象的語文課堂正好可以彌補生命教育的弊端,將生命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再由語文將生命教育從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
三、高職語文教學是滲透生命教育的最好途徑
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大部分是專業(yè)課、實訓課,這些課程只有專業(yè)知識、實用技能,沒有生命的對話,沒有精神的交流,是“冷冰冰”的課。語文則不然。語文是活的,是生命。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而 文化則是記錄一個民族生命發(fā)展歷程的長河,從古至今,奔騰不息,所以語文本身就滲透著文化的精髓,跳躍著生命的音符。而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生命的軌跡,語文就在生活中與每一個人的生命相隨左右,相伴終生。所以,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中最接近人內(nèi)心和靈魂的學科,對于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語文課具有人文性。所謂人文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叭宋男浴保瑥母行缘膶哟沃v,是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容忍,對人的接納,對人的尊重,對人的愛護和關懷;從理性的方面來講,是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對人類命運的探索。文學是人生的另一種存在,充溢著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美學?!洞髮W語文》以經(jīng)典作品的賞析為主,通過具體作品的解讀,還原一種生命精神,使學生感動于這種生命狀態(tài);或者通過作品的解讀,將一個時期的文學精神揭示出來,使后人感奮于這樣的精神形態(tài),從而達到通過文學來認知社會與人生的目的。通過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可以獲得安身立命的基礎,從而成為一個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國人。把人文精神貫注到整個語文教育過程中,關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構建和人格養(yǎng)成,對現(xiàn)代社會日趨嚴重的人的精神異化現(xiàn)象給予糾正,為人的全面發(fā)展開辟道路。通過讀經(jīng)誦典,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民族文化重新彌漫于校園,凈化學生浮躁的心態(tài),重歸健康和充實。
高職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都是名家名作,經(jīng)典詩文,是幾千年來先哲智慧的結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與情感,作者在作品中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大學語文中的經(jīng)典文本沉淀了諸多母題――愛情婚姻、人生價值,這些話題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生命的探尋、自由人文的追求。事實上敬畏生命、愛身養(yǎng)生、安貧樂道理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源遠流長,我們可以透過經(jīng)典文選,看到國人“倡導貴生、重生,尊重生命、強調(diào)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們的作品之所以鮮活如初,穿透歲月流傳至今,引起人們心靈的震動,正是因為這些作品燃燒著生命的激情,蘊涵著極其濃厚的生命意識。當我們通過閱讀這些文學作品領悟到社會的本真、生命的意義時,我們的心靈便會突然敞開,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心靈上的感動,思想上的領悟,從而達到全身心的喚醒。所以,學習這樣的文本,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與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師對話,進行心靈的交流溝通。就能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提升學生的生命境界,引導學生人生生命、珍愛生命、創(chuàng)造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學語文就是學語言,而語言的本質(zhì)屬性就是生命意識的符號化。語文教學就是要挖掘出語文本身蘊藏著的生命意識,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從而不斷地激活著生命,豐富著生命,不斷提升生命的質(zhì)量與價值。語文教學過程不是一種單純的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主體對于生命內(nèi)涵的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不是簡單的灌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這樣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會更有成效。所以說,高職語文教學是進行生命教育的最好的途徑。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意識,將語文教材作為生命教育的載體,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通過語文語言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使學生正確的認識生命,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并將有限的生命變成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載體,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創(chuàng)造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梁珊.淺析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方法[J].學周刊,2015(05).
[2]楊朝陽.生命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之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
[3]楊朝陽.生命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之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