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十余載,為師廿幾年,我深切地體會到:一個老師好不好,能不能常駐學生的心田,關鍵看他有沒有足夠的魅力。魅力是一種看不見的神奇力量,正如美國女詩人普拉斯所說:“它像根絲般巧妙地編織在性格里,它閃閃發(fā)光,光明燦爛,經(jīng)久不滅。”
那么,教師應該具備哪些魅力呢?我想,教師作為“人”,首先是人格魅力,這是為人處事的基本點;作為“教師”,必然有其特殊的要求,比如學識魅力、教學魅力、形象魅力、語言魅力、溝通魅力等等。當然,教師不可能是“完人”,但我們可以多加修煉,力求向“魅力”靠近。
一、修煉內(nèi)在定力
當今社會,外部世界精彩紛呈,價值取向多元,少數(shù)年輕教師便迷失了方向,他們抱怨、焦慮、倦怠,每天完成任務式地工作,比學生更期待下班的鈴聲。試想,這樣的心態(tài)和工作狀態(tài),哪有魅力可言呢?
一位作家告訴我們:教育首先要解決的,不是體制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心靈”問題,即為師者對自身和教育的認識、態(tài)度、情懷等等。的確,教師首先要修行的是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和精神境界,如若修煉得內(nèi)心清凈安寧了,自然能抵御外界塵世的喧囂,靜心地教書育人,堅定而從容地走著屬于自己的從教之路。人生的境界,更多的是心靈的境界,唯有心靈的安靜,方能鑄就人性的優(yōu)雅。這種安靜,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誘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從容,是笑對現(xiàn)實世界而不懈行走的漫長過程。我們身邊的“薛法根”們、“管建剛”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讀書、教學、悟道,心靈澄明了,精神力量強大了,再細碎繁雜的工作也不覺累了,有時候反而能從“苦”中品出“甜”來,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與幸福。
二、修煉職業(yè)敬畏
人應該學會敬畏。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敬畏真理,敬畏生命……敬畏一切值得敬畏的東西。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準則和規(guī)范,就能自覺約束自己。古人說:“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guī),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會肆無忌憚,甚至為所欲為,害人害己。常懷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謙遜,是一個有品味有思想的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教師,被冠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我們走向一個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時,拿什么來奉獻給他們?多數(shù)教師工作勤懇敬業(yè),堪為人師,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是在誤人子弟,他們中不備課就上課的有之,上課“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的有之,課堂上謾罵、諷刺、挖苦學生者有之。凡此種種,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對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不夠敬畏。敬畏更多的來自理解與尊重,來自學習與修煉,愿我們都能以一顆朝圣者的心去敬畏我們的事業(yè)。
三、修煉專業(yè)素養(yǎng)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表n愈的《師說》一語道破教師工作的真諦。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這桶水哪里來?修煉而來。身為教師,就應該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應該與時俱進,不斷豐富新的知識。名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名師,還不是因為他們德藝雙馨,學識廣、博、專、深嗎?還記得我在師范時的幾位恩師,音樂老師可以開個唱,美術老師的畫在蘇州西園展出,文選老師課堂上旁征博引,口若懸河,語基老師說得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歷史老師講課從不看書看講義,講述歷史仿佛在講述他的家事那么清晰,更讓我們欽佩的是失去右臂的代數(shù)老師,用左手都能寫得一手遒勁瀟灑的好字……他們用精深的學識涵養(yǎng)征服了我們。環(huán)顧身邊有一技之長、教書教得好的同事們,不也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無疑是立足崗位、贏得魅力的基石。
四、修煉寬容胸懷
包容是一種美德,包容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了解別人,尊重別人,以拿得起、放得下的態(tài)度去面對一切。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弊鳛榻處煟枰活w柔軟、包容、仁慈的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剛出土的幼苗,剛綻放的花蕾,剛伸展開稚嫩羽翼的雛鷹,要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對待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長期以來,或許是工作的壓力消蝕了人們的耐心,或許是個性使然,有的老師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已經(jīng)簡化為粗暴的訓斥,傷學生自尊的粗話張口就來,甚至讓學生站墻角、吃“毛栗子”,網(wǎng)上曝光的拎耳朵拍照、互打耳光等事件,更是令人發(fā)指,他們擅用“師權(quán)”,隨意踐踏著學生的尊嚴?!昂⒆臃稿e,上帝都會原諒。”教師能不能包容一些?
五、修煉教育智慧
教育學生光有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智慧。俗話說:“一句話可以說得讓你笑,也可以說得讓你跳?!弊鳛榻處?,要有語言的智慧。雖然語言本身只是一種物質(zhì)載體,但如果講話者賦予它以情感和精神的光輝,就會一下子煥發(fā)出難以計算的力量。教師還要有處事的智慧。學生間難免有爭執(zhí),有矛盾,處理得當,可以“化干戈為玉帛”,處理不當,則會激化矛盾,弄得無法收場。其實,智慧也是可以修煉的,如果我們用“心”去想了,用“心”去做了,常常就會有了智慧。有老師從《三國演義》《孫子兵法》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造了“班主任兵法”,也有人設立“班級銀行”,建立了“班幣管理制度”等等,這些不都是教育者的智慧嗎?
一個有魅力的老師,學生就喜歡親其師而聽其言。美國詩人Douglas Pagels的詩集《要你永遠記得》中,有這樣一段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永遠別放過任何機會,去告訴一些特別的人,他們在你心中的地位。一生之中,總會有那樣一些特別的人:他們能理解你心底的一切,與你相攜萬里,永不離分;他們牽掛著你的歡喜憂愁,他們的祈禱中有你的身影;他們和你分享著一種秘密的語言,旁人無緣聞聽;他們會指引你、鼓舞你、撫慰你,以笑聲點亮你的生命;他們能令你笑逐顏開,他們會幫你走出困境。你可以用這種絕妙的方式,讓他們了解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要讓他們永遠記得,對你來說,他們是多么特別和重要?!蔽覀円矐撉诩有逕挘Τ蔀閷W生心中最重要的人、最值得信賴的人、最值得傾訴的人。
讓我們努力修煉,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
(談海珍,蘇州市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天和小學,2152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