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有詞:“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贬溽嘣诔V菔形餍聵蛐W的美麗校園,與師生們進行互動交流,常常讓人聯(lián)想到秦觀詞的境界,有一種春光爛漫、心花綻放的美好感覺。
一、在主體性中感受幸福
人們在驚嘆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藝術時,認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民而非奴隸,因為自由民有當家做主人的尊嚴,有主體性的激活,才可能“勞動創(chuàng)造美”。同理,師生教與學的勞動,也具有美感。首先在于師生是教與學的主體。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作為一種主觀感受,最本質的是師生在學校生活中具有主體性,正是主體性的發(fā)揮,生成了愉悅快樂以至幸福的感受。西新橋小學的領導們似乎深諳此道,他們致力于師生主體性的確立,讓主體力量的迸發(fā)影響、引導校園生活的全過程。
(一)教師的主體性參與
1.理念的創(chuàng)新。金松武校長堅信“教師是學校的第一發(fā)展力”。她期盼的學校發(fā)展形態(tài)是“動車型”的:不是僅僅靠火車頭帶,而是每一節(jié)車廂都增加新的動力,從而形成前進的合力;是“燈光型”的:學校辦學的核心理念如燈光一樣輻射整個校園,每個師生,特別是教師,又都是一盞燈,整個校園千燈映照,生機盎然;是“交響樂隊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合適的生態(tài)位,每個人又都是自由的個體,從而融鑄成生命共同體,彈奏出氣勢恢宏的樂章。正是堅持這樣的基本認識,西新橋小學的老師們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活力,共同匯聚成學校發(fā)展的主體力量。
2.組織的創(chuàng)新。為了落實“教師是學校第一發(fā)展力”的理念,西新橋小學進行了組織創(chuàng)新。①學校建立了若干教師發(fā)展平臺,如師徒結對:師徒雙選,形成“契約”;項目組:一兩位教師領銜,以項目為抓手開展工作;工作室:根據(jù)優(yōu)秀教師的特長,組建工作室,帶領“研究圈”的老師共同發(fā)展。②學校建立了教師研究聯(lián)盟機制:以班主任為聯(lián)盟首席,帶領不同科目的教師一月一次研究探討,既解決學生在不同科目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架設了教師溝通的又一橋梁。③建立非教學特長的文化圈:根據(jù)教師的不同愛好和特長,構建非正式組織,以愛好特長,愉悅身心,促進友誼。
3.制度的創(chuàng)新。學校以各種制度保證教師的參與,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年度工作計劃,教育科研課題,從策劃開始就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一般來說,這些文章的形成都要經(jīng)過“三放三收”:制定前一放“意見征集”,制定后二放“小組討論”,實施后三放“問題收集”。這樣,個人與集體、設計與實施就有了更多的契合性。學校發(fā)展各領域的評估都組織教師參與,民主推薦組成“西新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團”,全面評估教研組、年級組和教師常規(guī)工作。學校各級層面的課堂教學研究、教師論壇、教科研核心組成員、教師讀書小組等,全部采取自主申報,逐步形成“努力的人有地位,勤奮的人有回報,智慧的人有成果”的喜人局面。
(二)學生的積極參與
1.加強學生崗位建設。西新橋小學的核心理念是“讓學校成為兒童幸福棲息的樂園”。幸福,首先是讓他們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學校深度挖掘崗位建設的育人價值,以崗位實踐、鍛煉培養(yǎng)學生。以學校“幸福成長樂園”的建設來說,組織者自覺地把少先隊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參與活動對象的角色體驗性作為突破口,以年級幸福成長崗位為基點,實現(xiàn)“我的學校我管理”。樂園提出價值追求:在崗位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樂園的主打口號是:亮相崗位,鍛煉自己,服務伙伴,超越自我;樂園的崗位體系是:學校崗位——年級崗位——班級崗位——家庭崗位——社會崗位,并讓學校崗位與年級崗位有機整合,班級崗位全面化,家庭崗位和社會崗位日?;T诰唧w的崗位建設中,始終強調崗位設置的教育性,堅持因需設崗,只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就設置崗位;自主選崗,尊重學生個體意愿,讓他們根據(jù)特長和愛好選崗;及時評崗,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總結經(jīng)驗,解決問題;適時換崗,讓學生得到多種不同崗位的鍛煉機會,豐富角色體驗。
2.創(chuàng)新項目開發(fā)模式。西新橋小學在學校項目的設計與改造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比如學校新設計“周周秀”項目,每周一次,讓學生午間自發(fā)組織表演,受到廣泛歡迎和贊譽。其基本經(jīng)驗就是,從以專家、學校領導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關注教師經(jīng)驗轉向關注學生的經(jīng)驗,從行政統(tǒng)一規(guī)劃轉向尊重差異、百花齊放。對傳統(tǒng)的學校活動項目,學校在認真反思的基礎上,重新創(chuàng)新設計,為學生在活動中成為參與主體最大可能地打開空間。比如對升旗儀式的講話,場所和主題系列進行變革。講話內容,以三分鐘小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講話場所,發(fā)揮學校電視臺的作用,拓展空間;活動主題,設計時事教育,校園生活,道德養(yǎng)成,節(jié)慶文化等主題。在主持人安排上,由指定性改成班級申報制,升旗儀式除了原有功能,同時成為班風班貌展示的窗口,因而得到孩子的喜愛。
3.激活學習的主動性。西新橋小學的領導致力于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倡導教師走下講臺,與孩子們“平起平坐”,通過開放式的問題、情境、活動,推進動態(tài)生成,激活學生思考的靈性;著眼于每一個鮮活的個體,既有普適性,又關注差異性,使每個孩子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都走向最好的自己。
二、在充實感中感受幸福
課程改革剛啟動時,有一天晚上,我們在無錫錫山召開教師座談會,老師們談到投身新課改后,更加忙碌了,時間都不夠用了。我問一位發(fā)言的老師:“你們厭煩這樣的忙碌和勞累嗎?”她的回答是:“我們愿意,因為我們充實!”我深以為然。于是,在學校教育的情境里,我也經(jīng)常借用這位老師的說法,把充實感當作內心認同,甚至當作愉悅、幸福的核心標志。西新橋小學的幸福教育,在這一點上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引導教師過專業(yè)生活
1.落實涵養(yǎng)專業(yè)品質的閱讀。西新橋小學成立了“致遠書會”,指定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教學論等專業(yè)書籍;各教研組成立“學科讀書小組”,閱讀學習學科經(jīng)典;每個小辦公室添置書架,大辦公室添置書柜,在走廊設置開放書吧,讓每個教師隨時隨地隨手拿到書,看到書;學校分學科訂閱雜志,作為共讀內容,分送到每個辦公室;提倡做讀書筆記,力求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結合教學實際,撰寫讀書筆記和教育教學隨筆,年輕教師每月要上傳一篇到學校網(wǎng)站,中年教師兩月至少上傳一篇;圍繞讀書主題,組織專題研討;組織“西新幸福讀書人”評選,在教師節(jié)給予表彰。美國著名作家弗格森說:“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打開這扇門。”西新橋小學的閱讀工程,正是基于這樣的期盼,促進每位教師打開專業(yè)品質優(yōu)化提升之門。
2.搭建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平臺。西新橋小學從“教師持續(xù)發(fā)展”角度整體設計“閱讀、研究、教學、培訓、競賽一體化”的培養(yǎng)策略,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校專門制定《西新橋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評價標準》,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求都很具體,措施都很扎實。以教師技能訓練來說,學校每年四月舉行中年教師素質大賽和小中高教師課堂展示,每年十月舉行青年教師素質大賽和骨干教師課堂展示;每兩年舉行一輪學科素養(yǎng)測試,測試內容包括:粉筆字、普通話、畫圖能力等,有效促進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提高。
3.倡導課堂成為專業(yè)生活的載體。教師的專業(yè)生活,主要在課堂;教師在課堂,不僅是教學行為的展開,更是追求專業(yè)生活的方式,這樣的課堂才能是充實而豐盈的。西新橋小學對師生和家長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群體都認為課堂上學生的幸福感大致表現(xiàn)在知識的充實和情感的愉悅,而這正是由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所導致的。西新橋小學為此制定了幸福課堂的評價表,并且引導教師將讀書、實踐、反思、研究結合起來,盡可能提升日常教學行為的專業(yè)水平。比如他們組織研究教學設計,提出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生學情分析,重視目標分層設計,重視板塊結構化,重視師生“互動”行為,重視學生課堂“生成”資源的預設,重視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設計,重視教師課后教學對話與自我反思。如此這般地推敲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顯然,課堂一定會生動表現(xiàn)出高水平的專業(yè)質量。
(二)促進學生舒展地生長
1.給每個個體生長空間。西新橋小學老師們認為,幸福課堂追求每個生命個體的滿足與實現(xiàn)?!懊粽摺睂W得快,“訥者”學得深,課堂上沒有無所事事,沒有憂愁的目光和迷茫的眼神。每個孩子都像拔節(jié)的麥苗,貪婪地吮吸知識的甘霖。于是,教和學帶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和生命的質感。學校開發(fā)了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校本課程,放手讓學生自選,請看“自選表”中的建議:①原則是選擇一門課程,最多兩門,我們希望,選擇了就要認真學;②盡量延續(xù)正在選擇的課程繼續(xù)學習,因為堅持是學習的重要品質;③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選擇課程,我們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④家長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請您在可以介入的課程內留下聯(lián)系方式。校本課程分類齊全,分層清晰,學生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和明確的學習目標。葫蘆絲和烙畫等課程的建設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參與這些課程的學習,孩子其實就擁有了一技之長。
2.讓學生“看得見”自己成長。西新橋小學獨具匠心地編制了《學生成長手冊》,并把“成長手冊”落到實處,引導學生:①認識成長冊,了解成長冊的內容,理解成長冊的主題:“學校是兒童幸福棲息的樂園,我在這里慢慢成長”。②每天使用成長冊,主要包括每天的作業(yè)備忘、一周評價和一月評價等。③總結積累,比如“我最得意的5份”,包括畫、作文、證書、獎狀等;一學期回頭看,梳理一學期的收獲;學生素質報告單;“老師家長對我說”。有了成長冊,成長“看得見”,對孩子們自覺主動地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以評價促進發(fā)展。西新橋小學在評價主體、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時機,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建立了新的評價體系。①班內評價多元而日常,把評價的權利和責任還給每個學生。加強“一事一評”,及時發(fā)現(xiàn)和總結;采用“平時評”和“換崗評”相結合的方式,促進班級崗位建設;以班級日記為載體,“每日一評”“每周一評”“每月一評”,對個體和群體,對同學和老師,都給予及時評價。②校級評價多維而全面,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幸福。學校變革“三好生”“文明學生”評比,以“8+X優(yōu)秀學生評比”代之,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走上領獎臺。評價的項目有藝術健體小明星、科技創(chuàng)新小博士、安全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文明守紀好孩子、勤奮學習小標兵、博覽群書小書迷、崗位負責小能手、積極向上進步星,以及各年級的個性項目,如三年級的自覺自律小當家、六年級的快樂毅行小明星等。③學生成長冊評價,重過程重展示,留下美好的足跡。如前述及,成長冊收集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狀況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有助于對學生發(fā)展情況進行描述,做出判斷,提出建議。
三、在心靈相契的氛圍中感受幸福
幸??偸桥c主觀感受相聯(lián)系的,幸福感往往離不開人的情感。學校教育情境中的幸福,更是心靈相契綻放的美麗花朵。西新橋小學的金校長顯然明乎此理,她們在創(chuàng)造師生愉悅愜意的氛圍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
1.精心建設學校物化文化。孩子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構認知體系的,這里的環(huán)境自然包括學校的物質建設。西新橋小學有自覺的追求,她們的環(huán)境建設秉持兩個原則——“兒童氣息的彌漫”和“特色課程的彰顯”。在校園隨處可見笑臉墻、兒童美術作品、書法作品、消防知識介紹、漫畫等;時而見到葫蘆絲雅舍、書法墨舞齋、對話群雕等,墻面地面面面有課程,長廊連廊廊廊可互動;美化凈化是每個教室淺層標準,書香氣、家庭味則是深層追求。恰如哲學家所言:“一切文化都是人心的產物”。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這里的人、物相融,是主體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流。
2.從孩子的視角考慮問題。對孩子的尊重、關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兒童立場。西新橋小學的“愛生圓夢行動”很有特點: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愿,老師們盡量給予滿足,孩子高興了,老師自己也在“給予”中享受幸福。西新橋小學“幸福課堂教師用語”饒有興味:簡短的一句話,體現(xiàn)的是立場!他們對教師在課堂中的無聲用語和有聲用語進行了提煉,向老師們推薦。比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性用語,他們推薦的有:“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善于提出問題,真是聰明的孩子”“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說說你是怎么想到的”“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值得我們共同研究”“這個想法別具一格,請再說一遍”“你每個動作都很到位,請你來做小老師,好嗎?”……相信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如沐春風般的。
3.創(chuàng)造相互映照的美好境界。在西新橋小學,我和一群教師討論幸福課堂,提出相互映照是其美好的境界,出乎意料的是西新橋小學的老師們不是說說而已,他們順著“相互映照”的思路,討論概括出幸福課堂的特征。比如:師生心靈的舒展,課堂中各個主體力量的激活與迸發(fā),師生對課堂愉悅的感受,學有收獲,教有所得等等,并且努力踐行之。教師團隊建設,也努力營造相互映照的氛圍,坦誠相待,抱團發(fā)展,互為支撐,相互激勵。學校表彰大會,由愛人、孩子、學生、同事、師傅、徒弟、領導、家長、父母等不同身份的頒獎人宣讀頒獎詞。不少獲獎者感動得熱淚盈眶,頒獎嘉賓也深有感觸。學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每月一招”,向家長征集育兒心得,同時推薦成功的教育案例,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學校與社會,都在相互開放中互動,在創(chuàng)造共享中映照,共同繪就了“花動一山春色”的美好風景。
(楊九俊,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特級教師,210013)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