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歡
【摘要】普羅科菲耶夫,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賦有現(xiàn)代派的風格,d小調《托卡塔》是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作品之一,技術之難是本作品的特點。本文就作品的背景以及演奏技法做一簡單的闡述,可供各位演奏者參考。
【關鍵詞】鋼琴;托卡塔;演奏
一、作曲家生平簡介及創(chuàng)作生涯
謝爾蓋·謝爾蓋維奇·普羅科菲耶夫(Sergei·Sergeyevich·Prokofiev),蘇聯(lián)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是一位十分有音樂天賦的音樂家,他從小隨自己的母親學習鋼琴,五歲時就開始創(chuàng)作鋼琴小曲,幾歲時,歌劇《巨人》在他的筆下誕生。
直到1918年,俄國發(fā)生了十月革命,為了躲避戰(zhàn)亂,普羅科菲耶夫便開始了他周游世界的生涯。但是他的作品在他國卻沒有太多的演出機會,也沒有被太多人認可。
在多年的海外游子生涯結束后,普羅科菲耶夫返回蘇聯(lián),定居莫斯科?;貒蟮乃趧?chuàng)作上又有了更大的豐收——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風格別致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色彩。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里也多了抒情的樂段。1953年3月,普羅科菲耶夫因腦溢血突然逝世。
普羅科菲耶夫的一生共有兩百多部作品,涉及不同的音樂種類,其中包括歌劇、芭蕾音樂、鋼琴曲、管弦樂、聲樂曲、電影配樂、等等,貢獻比較突出的便是他的鋼琴作品。
從作曲家的鋼琴作品巾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以前衛(wèi)、激進的風格為主,作品常常會顯得粗暴,并非常注重炫技。到了中期,在新古典主義的感染下,那種粗暴的風格得以緩和。晚期的作品就更加平靜與單純了,甚至作品常會出現(xiàn)溫柔的抒情樂段。
二、普羅科菲耶夫與《托卡塔》
托卡塔(Toccata),也稱觸技曲。源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一種自由、熱情、富有激情的鍵盤樂曲。托卡塔的技術要求是比較高的,它要求演奏者要演奏出快速而又清晰的效果,而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托卡塔的過程中,又會將和弦的快速交替或是和弦的音階式進行大量地貫穿其巾。
托卡塔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后來在德國作曲家約翰·寨巴斯蒂安·巴赫的筆下發(fā)展到高峰。他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曲BWV.565是代表作。此后,托卡塔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巴洛克時期、浪漫時期、以及二十世紀。巴洛克時期的托卡塔曲后面常常伴有一段獨立的賦格,它就像序曲一樣。浪漫派時期托卡塔曲逐漸減少。代表作曲家有羅伯特·舒曼和李斯特。此后,托卡塔被認為是最注重炫技和技術最難的一種音樂體裁。19世紀以后,德彪西等作曲家都創(chuàng)作過“無窮動”式的托卡塔。普羅科菲耶夫也是其巾一位。他們都創(chuàng)作了不同風格的托卡塔,并使托卡塔有了更近一步的發(fā)展。
普羅科菲耶夫創(chuàng)作的d小調托卡塔,是一首技術非常難的鋼琴作品。全曲始終貫穿著明顯的不協(xié)和和弦,加上持續(xù)不變的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與非??焖俚墓?jié)奏,使全曲聽起來具有很強的矛盾感與動力感。
這是一首演奏技術十分難的現(xiàn)代派作品,它由敲擊單音開始,不斷地加入音符,直至雙手都是以和弦和八度的形式快速彈奏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是很炫技的一部作品。
三、普羅科菲耶夫《托卡塔》的演奏技法
普羅科菲耶夫的這首托卡塔是一首技術非常難的作品,在練習和演奏過程中,是十分需要注重技巧的。以下就個人練習過程巾,總結出的技巧與作品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內容做一簡單闡釋,儀供演奏者參考。
作品以雙手交替彈奏D音開始,要求每個音彈得均勻而富有彈性,弱而不虛,像一層鋪墊。第9小節(jié)的漸強要做得明顯,仿佛突然拉近又突然拉遠的感覺。12小節(jié)的降E音要彈得更加突然,可用右手的二二指一起拍擊,拍擊時手掌可放平一點,更多地用指腹去觸鍵。之后的兩個標注有重音記號的音也同樣。
25小節(jié)最后半拍進入主題,左手以單音的形式拍擊彈奏,具體方法與上述右手聲部的拍擊方法同樣。而右手是持續(xù)的音型,要注意顆粒感,每個音要彈得清晰,手臂可稍微抬高一點。
43小節(jié)開始又回到原來的主題元素,此時左手聲部彈奏時要將手掌撐起來,并要讓手臂的力量更多一點。和弦與八度要彈得干凈又清晰。
無窮動,是一種演奏全曲以很快的速度一氣呵成的曲風。曲子巾問沒有任何問斷或空隙,以炫技為主。
50小節(jié)后半拍左手聲部進入與右手聲部同樣的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并且巾問聲部的單音要做保持,這時是需要將左手聲部分開來單手練習的。由于跨度比較大,左手手臂可做繞“8”字的動作來幫助左手來完成這一部分的演奏。
60小節(jié)開始,右手聲部作半音上行或下行,每兩個十六分音符連起來,前面的單音要做重音彈奏,使人能夠清楚地聽到半音階。左手保持八度的手型,借大臂的力量彈奏。
69小節(jié)與71小節(jié)的右手聲部有一個半拍的顫音,由于速度要求很快,所以這里可以用右手的2、3指指腹拍擊琴鍵時,用手臂做來回晃動完成顫音的彈奏。這種方法是比較難練的,它要求演奏時既能快速彈奏,又使音樂聽起來清晰飽滿。
80小節(jié)左右手同時從最低、最高音區(qū)開始以和弦的形式反向進行,并且左右手同時都有兩個聲部,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巾,必須要把兩只手的兩個聲部演奏清楚,難度還是很大的。這一段主要要突出右手的高音聲部的單音,它們將是這一段的旋律。巾問聲部是雙音的半音階下行,這里建議用右手l、2指彈奏。左手的低音聲部與右手的高音聲部同樣,單音要保持半拍的時值,巾問聲部作半音上行。
88小節(jié)開始,左手變成了八度,跨度很大,這里不儀需要借助手臂的力量,整個胳膊甚至整個身體都要集中非常強大的力量,才能演奏出音樂的效果。直至92小節(jié),是80小節(jié)的重復,應該更加強更加有力度。
100小節(jié)最后一拍,突然弱下來,音樂回劍引子部分,只有個別的音還在,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直到連這幾個音也消失,音樂逐漸平靜。第一部分結束。
第二部分以pp的力度開始,雙手分別是在不同聲部的主題演奏,這里要求左右手的力度均勻,使人聽起來像是不協(xié)和的雙音演奏,層出不窮。
195小節(jié)回到雙手重復D音的部分,卻是以sf的力度開始逐漸弱下去??此破届o的聲音里似乎隱藏的是更大的力量。210小節(jié)后半拍以pp開始漸強,逐漸走向ff,最后以非常輝煌的八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