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雄
【摘 要】語言鑒賞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在古代詩歌語言的鑒賞中主要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diào)、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賞析。
【關(guān)鍵詞】詩歌;語言;鑒賞
鑒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并在此基礎(chǔ)上調(diào)動想象、聯(lián)想、比較等多種方法,進一步領(lǐng)悟詩歌的精妙之處。高考要求的鑒賞作品的語言,與一般的文學鑒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它要求的語言鑒賞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筆者在這里著重闡述如何理解詩歌的語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評析。
一、鑒賞詩歌語言的角度
(一)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把握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鑒賞語言的一個抓手。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稱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zhì)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nèi)蘊。
(二)把握語言風格
清新、絢麗、平淡(質(zhì)樸)、明快、含蓄、簡潔(洗煉)
1.清新
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質(zhì)樸、自然)
其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出質(zhì)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涵著深意。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悲慨
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shù)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jié),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p>
6.雄奇
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像九個煙點,大海小的像杯中之水。
7.奔放
直率有氣勢: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現(xiàn)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8.沉郁
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diào)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把握詩歌語言的個人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
(四)關(guān)注修辭語言的表達效果
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guān)等待。因為修辭的運用,詩歌往往達到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語言鑒賞也應特別關(guān)注這種情況。如王維寫風:“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在日落西山、山水靜寂、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感到倦怠的時候,它盛情地為人們吹動松濤,奏響大自然的雄渾樂曲。這種擬人手法的使用,把善解人意的風的形象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再比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碧玉”喻色,“絲絳”喻形,把柳樹青翠潤澤、柳條細長柔嫩的特點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來。
(五)品味語言風格 ,巧用術(shù)語答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shù)。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母題遷移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浙江卷)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螟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解題指導]了解題目要求后,要快速對全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漠漠煙如織”、“寒山”、“傷心”等詞語來看,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應是一種憂傷、孤寂;從“樓上愁”、“宿鳥歸飛”、“歸程”等詞語來看,所表達的應是一種思鄉(xiāng)、思人的感情;“何處是歸程?”應是一種思而不得?!翱铡睉^好地表達出這種意境。
[答案]“空”字一方面寫出獨自一人的孤單,也寫出心中的空落,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jié)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福建高考)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
[解題指導]在對全詩整體把握之后,再來思考“敵”與“對”的不同效果。一個“敵”字,用字險而穩(wěn),除了客觀環(huán)境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觀心靈的寂寞凄愴。仔細品味,會覺出它的妙趣。
[答案]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xiàn)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fā)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他詞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
(三)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遼寧)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解題指導]這首詞屬名家名篇,這在高考題里很少出現(xiàn)。高考一般避開名家名篇。從整首詞來看,感傷中見曠達,情中含理,生動形象?!盎ㄍ蕷埣t青杏小”“枝上柳綿吹又少”春天即將逝去,傷春之情溢于言表。但另一方面,燕子翻飛,有動態(tài)活力,極具美感。墻里佳人笑聲傳來,別有一番情趣,但笑聲漸無,佳人離去,多情中平添了幾分被冷落的煩惱。傷春又有活力,喜悅又有煩惱,作者的曠達,可見一斑。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皶浴弊趾?,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可以有兩種,答一種即可。)
總之,不同詩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詩人的不同的詩歌,往往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diào)、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賞析,要記憶一些常用術(shù)語,答題時仔細分析題目的設(shè)置,巧用術(shù)語答題就能抓住得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