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海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初期,心理上也在發(fā)生一系列變化, 這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進行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識講座;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家校合作,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形式多樣的活動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初期,與小學相比心理上也在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性意識覺醒、個性心理逐漸成熟、社會興趣激增、自我意識增強等。體現(xiàn)為一系列的現(xiàn)象:學習上的困惑,同學交往中的不和諧,叛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等等,這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班主任根據(jù)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恰當?shù)姆椒訌妼W生的管理,培養(yǎng)學生健要康的心理素質。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學習上常感到困惑、苦惱,有壓抑感,產(chǎn)生自卑心厭學情緒
進入初中以后,較多的學習科目,繁重的學習任務,都給學生帶來了心理壓力,加上家長過份期待,學生自我期望值過高等原因易使學生造成心理失調。初中生的興趣非常廣泛,他們一般都有自己所偏愛的學科,但隨升學壓力的增大,學好規(guī)定的學科與個人興趣與愛好之間或多或少會發(fā)生沖突,學習偏科的結果影響整體學習的效果,挫傷對學習的自信心。
2.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人際關系差,容易與同學、老師、家長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
開始初中學習后,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性格特點不固定,情感容易產(chǎn)生波動,帶來的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困惑,給心理造成挫傷。容易形成師生關系緊張,父母與子女關系僵化甚至是子女離家出走等,近幾年出現(xiàn)的學生極端事件,往往是由于班主任、教師處理不好學生的心理問題造成的。中學生膽小怕事,害羞孤僻,煩躁易怒,容易悲觀失望,過度自傲、過度自卑,感情脆弱心態(tài)不平衡,缺乏自尊、自信心,自制力差等等現(xiàn)象都是正常的,班主任要正確認識,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容易出現(xiàn)學生與班主任、教師、家長關系僵化,發(fā)生矛盾產(chǎn)生沖突。
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訌妼W生的教育,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因此,班主任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初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1)進行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識講座,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讓學生了解自已,認識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特點,是學生進行自我調控培養(yǎng)健全人格,形成良好心理素質,進而成長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更是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找好管理者的著力點與切入點的必備件之一。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接觸多,交流多,要善于利于各種機會向學生滲透心理知識,可以結合班會、各種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除學生心中的苦悶和學習上的煩惱。
(2)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加強班級管理。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品德表現(xiàn)、身體狀況,更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特點,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而且要了解其內心動機,洞悉學生心理的奧秘。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把握住最佳教育時機是班主任工作成務的要務。
(3)班主任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壞境育人,無痕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應該是學生生動活潑、豐富多采、充滿友愛、班級凝聚力強,人人積極向上;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應該是和諧的、融洽的、寬松的、合作的。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產(chǎn)生健康的、樂觀的、寬松的情緒,而不是緊張的、壓抑的、被動的情緒,只有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才能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健康的班級環(huán)境,班主任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及時與家長溝通,家校合作,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一個不善于與家長溝通的班主任是不合格的班主任,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學生處理好學習與生活,家庭與學校關系的關鍵。學生在家的時間比較長,受父母的影響較大,有的家長沒有正確的健康標準的健康,不太關心心理健康。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對子女要求過高,要么對子女不聞不問。家人的這兩種態(tài)度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走向兩個極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處于恐懼狀態(tài),性格內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則過于散漫,缺乏進取心。班主任要利用與家長交流的機會,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講述家長育人成功的范例。幫助家長樹立創(chuàng)設良好家庭氣氛和關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觀念,應啟發(fā)、引導家長不斷自我完善,家長之間應有親密和諧關系,親子間應有平等、互愛的關系,形成關懷、愛護、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勵為主的教養(yǎng)方式。
(5)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實踐證明,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往往會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組織好一次主題班會,就可以解決學生中存在的某個具體問題;組織一次文藝演出,就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就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打掉自卑心理;一次成功的運動會,會極大地增強班級的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促進班風和學風的好轉。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管理者的時機,利用好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潛心鉆研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知識,通過恰當?shù)姆椒ㄈ椭?、指導學生,給予學生發(fā)揮能力的機會,促進學生能正確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擁有健康心理和人格,成為集知識、健康和靈性于一體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