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通過實踐,我們已清楚的認識到:輕松,活躍,快樂,和諧的小學英語課堂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美妙搖籃”,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在新課標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的今天,作為小學生的英語啟蒙老師的我們應組織以學生為主體,豐富多彩,新穎活潑的活動化教學課堂,盡最大力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交流的成就感,使他們對英語這門語言勤學,樂學,讓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組織
通過這些年小學英語教學的親身經(jīng)歷,以及過往的理論研究和教改經(jīng)驗,我逐步適應了英語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學生的情況及年齡特點,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及時表揚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幾點看法,希望能與潛心于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的同仁共同交流。
小學生的英語教學與初中生不同,小學生對語言有極強的感受力與模仿力,而且聽力敏銳沒有心理上的負擔。兒童學習語言有他們的心理優(yōu)勢:
首先,他們的可塑性強,很容易培養(yǎng)興趣。而且兒童很容易對新鮮的事物發(fā)生興趣。容易適應和接受不同的思想、觀念、文化等。容易培養(yǎng)有效的學習策略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他們的心理負擔輕。 他們不像中學生那樣害羞膽怯。他們敢于開口能積極參與老師組織的活動。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再次,促使他們學習的情感因素簡單。他們學習直覺和體驗,因此很容易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yǎng)他們對外語的興趣。
但是小學生學習英語也有以下的不足:
首先,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若受到挫折或者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枯燥無味時興趣也很容易失去。
其次,他們的有限的注意的確時間也很短,注意力很容易轉(zhuǎn)移。這就需要老師能夠用豐富多彩課堂組織教學來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
最后,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如初中生,他們不善于把握和理解語言的規(guī)律。也不能自覺地去學習,有較強的依賴性。這就需要老師制訂合理的計劃并采取適當?shù)慕虒W形式。
根據(jù)以上幾個方面。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采取不同的課堂組織形式,以激發(fā)學生并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使之熱愛英語課堂教學。我們知道在寫文章時還講究:“鳳頭,豬肚和豹尾”這一原則。也就是說文章開頭要吸引住讀者,文章的內(nèi)容要充實,而結(jié)尾要像豹的尾巴一樣力度。一堂好的課堂也需要如此。
首先,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課的開頭是很重要的,它關系到整堂課的效果。一個好的開始可以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積極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那么怎么辦呢?
(1) 一開始讓孩子們朗讀他們喜愛的文章,這樣一來他們很有成就感。
(2) 領著孩子一起唱幾首歡快的歌,來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在進行課堂教學。
(3) 讓當天的值日孩子做一下“daily report”供大家討論或者老師提出有創(chuàng)意的開頭來吸引孩子。
其次,課堂教學活動的幾種組織形式。小孩子是坐不住的,他們的有限主意的時間很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組織活動來協(xié)調(diào)。在教學中如果老師的方法得當孩子們就喜歡學,自覺的學。反之如果老師的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就有厭學的情緒。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去學習呢?筆者認為以下幾種組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演一演。針對孩子有極強的模仿力和表現(xiàn)欲望,他們無拘無束沒有什么心理負擔。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組織一些對話和短劇讓他們表演。比如:劍橋少兒英語第二冊unit1中我們可以編一個新學期開始的短劇讓孩子來表演。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活躍課堂,還可以培養(yǎng)和諧的課堂氣氛。
第二、唱一唱。優(yōu)美的旋律能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更能陶冶孩子情操。在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課本中有很多的兒童英語歌曲。在教數(shù)字時我們可以教“Ten little Indians”,教顏色時可以教”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這里可以替換不同的顏色讓孩子們邊唱邊指著自己的衣服的顏色。教“there be 結(jié)構(gòu)時可以唱“there are seven days”。而且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歌曲旋律并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填詞。這些優(yōu)美的兒童歌曲可以喚起孩子對英語的熱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英語發(fā)音,因為在歌曲里的發(fā)音才能字正腔圓,才能做到元音的飽滿和輔音的短促。
第三、畫一畫。簡筆畫是一種直觀的教具,它能非常形象和直觀的表示靜止的或活動的物體,也可以表示靜止活動的情景。不但對老師的教學有很大的益處而且有利于集中兒童的有限注意力。況且小孩子好動,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讓孩子們進行一些描一描、畫一畫的活動,讓他們親自動手畫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然后讓他們在畫的下面寫上單詞。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動手的能力。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根據(jù)老師的描述去畫或者涂上相應的顏色。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聽力。
第四、賽一賽。小孩子都愛表現(xiàn)自己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和集體榮譽感。我們可以組織一些比賽的活動讓孩子積極的參與并給予適時的鼓勵。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分成若干組。讓他們搶答問題并給予獎勵。適宜小組比賽的游戲還有,猜單詞、單詞接尾等。經(jīng)常性地舉行這些游戲能夠大大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第五、猜一猜。這是一種近乎于“捉迷藏”的游戲??梢猿浞职l(fā)揮孩子的想象力。我們事先準備一個書包,里面放著一些物品。讓孩子去猜“whats in the bag?”他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一來無形中可以擴大孩子們的詞匯量。我還可以讓一個孩子做動作或者模仿動物的聲音讓其余的孩子去猜。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可孩子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在知識的天空飛翔。
以上幾個方面是課堂教學的幾種較為有效的組織形式。但在課堂教學的活動組織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活動的設置要有計劃性。事先要設計好,不能有隨意性。
第二, 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每個活動的組織都有明確的目的,如果老師組織的活動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那就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就失去了活動的意義。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要教學服務。
第三, 要照顧到全體同學。我們組織的活動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參加,如果不能全體參與,剩下的孩子就會無所適從。課堂紀律就會混亂。
第四, 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能力。如果組織的活動不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或者與孩子們的當前知識水平有斷層。這個活動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最后,一堂課的結(jié)束。 每堂課的結(jié)束時要做一下簡短的總結(jié),幫助孩子抓住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這樣一來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在教學活動的組織時,一定要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fā)、啟發(fā)誘導孩子去主動學習,熱愛學習。當然首先,一個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是滿腔熱情,他運用自己的激情去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去感染孩子的情緒。其次,堅持用英語上課,為孩子創(chuàng)設“異域的氛圍” 讓課堂教學生活化,這些都是課堂教學中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