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陽
語文教學的評價要圍繞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增強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內動力,形成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動力。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評價,以語文教材為本,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理性、輕感性。這樣的評價是片面的,范圍是狹窄的,評價主體的局限性很強,評價手段也是單一的,往往對于一部分學生是一種打擊,不但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影響,也阻礙了學生健康發(fā)展。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評價,必須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所以,語文教學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知識是怎樣獲得的,語文能力是怎樣培養(yǎng)的,語文素養(yǎng)是怎樣形成的,并且要在完整教學目的的同時啟發(fā)他們的人文關懷,使他們從小就具有對真、善、美的感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不應是基于當前的片面評價,而更要注重學生的內在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一、課堂評價,關注學生發(fā)展
1.在互動欣賞中增加動力
語文素質教育不能離開語文知識的積累,也不能離開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知識是手段而語文能力是目的。對于積累,教師單一評價是不夠的,還應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己,學會欣賞別人,真正讓學生親身感到積累的益處,欣賞別人并被別人欣賞,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開學初,我在引導學生背誦名家名篇時,向學生講述并推薦了朱自清的作品,《春》,要求學生讀一讀,第二天課前積累展示時,有兩位學生背誦了《春》的兩個不同的段落。于是我引導學生針對他們背誦的內容、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有的同學肯定了其中的一位同學背誦的態(tài)度和表情;有的同學肯定了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表示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有的同學對于其中一位同學的背誦語速提出了意見;還有同學說感到意猶未盡,希望明天還能聽到《春》的其他內容。評價給了學生一種繼續(xù)學習的動力。一時間積累名人名篇的經典內容在我班蔚然成風。
2.抓住“閃光點”樹立信心
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抓住學生學習過程的閃光點進行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發(fā)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身上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只要教師在課堂上能很好地關注學生,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而后給予正確的評價,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關注差異調節(jié)評價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發(fā)展。如在課堂中針對學生的思維差異給予不同的評價。當然,學生學習狀況不同,評價標準也應有一個調整。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思維有無獨創(chuàng)性進行評價,中等生則關注他們是不是比以前有提高,而后進生我們關注的應是他們的思維是不是參與,這樣的評價對于學生往往是很合適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正所謂“一滴水注小,但能折射出太陽光亮”。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賞識的眼光、激勵的語言中,獲得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蓬勃發(fā)展的動力。
二、延伸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知、情、意、行”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即“轉識為智、化智為德”的過程,教學評價作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工具,要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過程。課堂中的評價會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語文,這樣會使學生課下積極地、主動地尋找語文資源,不斷地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學生談閏土談得津津有味,覺得他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大家在研究時面帶微笑,在學習完之后,我卻黯然失神地說:“大家現(xiàn)在心情如何?可你們知道嗎?20年后的閏土與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積極向上、活潑可愛的孩子來比卻是判若兩人”。頓時全班啞然,于是我相機引導:“如果大家想知道后來的閏土,可以讀讀《故鄉(xiāng)》,幾天后有幾個學生告訴我他們讀了那文章,有很多很多想法向告訴我、告訴那些沒有讀書的同學們。于是在一次全班性的談話中,我們一起來感受。有的說自己心里很難受,為閏土感到悲哀;有的說自己很生氣;有的說自己有許多不解與困惑;還有一個孩子說到了因為社會的黑暗導致閏土變成了這樣,所以他憎恨當時的社會。因為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他們當時的認識也不同。我肯定這些同學們的見解,并在他們的課外閱讀欄目中給予了高分,孩子們非常興奮,我又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一步先后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優(yōu)秀作品。
三、評價從單一走向多元
語文的多元評價改變了以往單純的以學業(yè)成績評價學生優(yōu)良,改為了包括學習態(tài)度、語言表達能力、書寫、朗讀、讀課外書、興趣愛好、學習習慣、教師與學生點評等關鍵性指標,評價由單一走向多元。
從本文的論述中可以看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一個贊成的點頭,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驚訝的表情、一個詼諧的動作、都會滲入學生的心頭,都會對他幼小的心靈產生沖擊的效果,是他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生活美的渴望。對于學生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多一點贊賞,多幾絲微笑,讓每一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掌聲中進步,在表揚中成長,在賞識中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