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軍
(鐵嶺市清河區(qū)清河電力職工醫(yī)院,遼寧 鐵嶺112003)
?
柴胡疏肝丸治療肝氣不舒之抑郁癥臨床研究
胡 軍
(鐵嶺市清河區(qū)清河電力職工醫(yī)院,遼寧 鐵嶺112003)
目的:探討柴胡疏肝丸治療肝氣不舒之抑郁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6例肝氣不舒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例,實驗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丸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帕羅西汀進行治療。治療6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別于治療1、2、4、6周后對所有患者進行HAMD評分,采用TESS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AMD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實驗組患者副反應嚴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柴胡疏肝丸治療肝氣郁結型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與新型抗抑郁西藥相當,且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抑郁癥;柴胡疏肝丸;肝氣不舒
肝氣不舒型抑郁癥是由肝臟氣機運行不暢或肝氣郁結導致的心理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等。抑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約15%患者有自殺傾向。臨床多采用抗抑郁西藥對該病進行治療,但起效較慢,且長期服用副作用較多,容易產生依賴性[1]。本研究采用柴胡疏肝丸治療肝氣不舒之抑郁癥,觀察其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96例肝氣不舒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例。實驗組中男20例,女28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8.56±12.23)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26例,年齡19~47歲,平均年齡(39.89±11.8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入組時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關于肝氣不舒型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無異常;近2周內沒有服用過任何其他治療抑郁癥的藥物;HAMD評分中17項評分[2]均高于16分。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軀體疾病和不穩(wěn)定內科疾病者,具有藥物過敏史者;癲癇患者;酒精和藥物依賴者。
1.3 診斷標準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2005年組織專家制定的《抑郁癥常見中醫(yī)證候標準》[3],主要臨床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恐病,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1.4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丸治療,主要成分為茯苓、枳殼(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香附(醋制)、陳皮、桔梗、厚樸(姜炙)等,口服,1次1丸,1日2次,根據患者具體癥狀調整劑量。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難消化的食物,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以及兒童、老人、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量多者均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服藥3天后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對照組患者采用帕羅西汀進行治療,起始劑量為10mg/天,每天增加一定劑量,2周內增至30mg/天,根據患者病情及副反應情況調整用藥劑量。治療期間可適當給予患者促進睡眠的藥物。
治療6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別于治療1、2、4、6周后對所有患者進行HAMD評分,采用TESS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副反應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HAMD積分減少75%以上為痊愈;HAMD積分減少50%~74%為顯著有效;HAMD積分減少25%~49%為有效;HAMD積分減少25%以下為無效[4]。總有效=痊愈+顯著有效+有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AMD評分比較
治療1周后,兩組患者HAMD 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 HAMD 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9.6%,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TESS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期間各階段TE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3。
組別例數(n)治療前治療1周后治療2周后治療4周后治療6周后實驗組4820.32±6.5716.34±5.3615.32±5.3413.54±4.979.65±3.44對照組4820.67±6.2115.89±5.7812.10±2.4110.76±5.758.98±4.3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組別例數(n)1周末2周末4周末6周末實驗組483.45±1.393.52±1.413.63±1.673.56±1.45對照組488.97±2.5412.9±2.6314.34±3.2511.78±3.29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抑郁癥是影響我國人群心理健康的首要疾病,其基本病機為肝氣不舒。中醫(yī)理論認為肝喜舒暢條達,若氣機運行不暢或肝氣郁結就會導致肝氣不舒,癥狀表現為瘀血、出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抑郁癥、頭暈目眩、身困乏力、嘔吐、失眠多夢、易怒、食欲差、胸脅脹痛等。肝主疏泄,生性剛悖,惡抑郁之變,任何情志刺激均可導致肝臟疏泄失常,輕則氣郁,甚或氣逆。經云:“悲怒氣逆則傷肝?!?/p>
抑郁癥的治療目標為控制急性發(fā)作和預防復發(fā),選擇合適的藥物、劑量和療程至關重要,其臨床治療可分為3個階段[5]:①以控制癥狀為目標的急性治療期;②以鞏固療效、避免病情反復為目標的繼續(xù)治療期?;颊甙Y狀消失至完全康復約需4~9個月;③以防止復發(fā)為目標的預防性治療期。后兩個階段常統(tǒng)稱為維持治療期,維持時間的長短、用藥劑量需視發(fā)作次數、病情嚴重程度而定。
西醫(yī)臨床常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該病,僅能控制癥狀,治標不治本,且副作用較多,患者容易產生依賴性。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用柴胡舒肝丸進行治療,從其基本病機出發(fā)。結果表明,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AMD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實驗組組患者副反應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柴胡疏肝丸治療肝氣郁結型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與新型抗抑郁西藥相當,且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高學清,雷福云.解郁寧心湯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2,19(9):76-77.
[2] 譚濤,王金貴,孫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2,28(9):16-17,22.
[3] 陳文麗.鹽酸帕羅西汀與舍曲林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及對血清細胞因子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4,15(6):495-497.
[4] 金勇,馬榮國.抑郁癥患者血液 C 反應蛋白及纖維蛋白原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1,26(7):487-488.
[5] 劉樹林,黃平,楊建華.瑞波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19):41.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2-01
胡軍(1973-),男,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qū)清河電力職工醫(yī)院主管藥師,研究方向為醫(yī)院藥學。
R285.6;R749.4+1
A
1673-2197(2015)06-0125-02
10.11954/ytctyy.20150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