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
【摘 要】“Go for it(新目標英語)”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會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該教材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對教師的教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本文將結合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通過探索學生的心理世界,把握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來探討如何使教學質量達到“質”的飛躍。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 ?學習習慣 ? ? 教學質量
“Go for it(新目標英語)”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會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一套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該教材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對教師的教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初中生處在一個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時期,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的生活背景與當?shù)貙W生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任務型教學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作為教師應該積極探索他們的心理世界,把握教學質量“質”的飛躍。
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jīng)驗,對任務型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提出了一些觀點。
一、從學生學習習慣幾個環(huán)節(jié)著手,探索教學之路
1.預習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很大一部分不懂得怎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基本上沒有預習習慣?;谶@種情況,可以采取刺激性方式。以“Go for it(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的第一單元教學為例。這一單元講的是機器人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Reading部分文章比較長,而且難度較大,這些對學生來說可能一下子很難適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單元開始前讓他們觀看一些關于機器人的小片段,或者尋找機器人的電影,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后可以試探性地問:“你們覺得有趣嗎?”答案很明了。然后教師可以趁機說:“那么就請大家回去好好預習第一單元,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東西。明天大家來告訴我好嗎?”“好!”這樣,用積極刺激性的方式,成功地讓學生步入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們可以嘗試幾次,學生們的預習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一旦學生有了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學的速度和質量都能達到一個質的飛躍。
2.復習
復習是任何一門學科所必須提倡的。尤其是語言類學科,沒有良好的復習習慣,那么預習和上課環(huán)節(jié)也不能顯示出應有的效果。但是很多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很少有復習的。調(diào)查表明,一個初二年級,共有學生135人,其中能做到每天按時復習的只有6人,能做到隔天復習的也就20人,一周能復習一次的也就15人左右。為了提高他們的課后效率,可以采取針對性措施。這些孩子的年齡大多在十四五歲,再加上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強,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非常要面子。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采取“今天誰當小老師”的方法。當一單元學習完畢后,可以對學生們說:“明天我們來搞一個活動,請幾位同學當小老師,來總結一下這個單元。在座的小老師,好好去準備下哦?!币话闱闆r下,學生們會覺得很新鮮,也不會提出我不行的觀點。所以第二天的上課應該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愛面子,怕說不出來會被其他同學笑話,那么就會化被動為主動,認真準備第二天的上課。
3.作業(yè)
這一環(huán)節(jié)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里面大有學問。雖然學生的作業(yè)基本上都能交上來,可里面的水分有多少,對于任課教師來說就是一個難題了。比如英語學科,選擇題較多,抄起來也容易。怎樣刺激學生的能動神經(jīng)呢?這些學生幾乎一半是不愿意交作業(yè)或者作業(yè)是抄襲他人的。從他們的心理角度分析,要觸動他們的某一個感官才能讓他們有所改變。英語課經(jīng)常會碰到名人、卡通等等,教師在這方面可以動番小腦筋。比如,“Go for it(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第九單元“When was he born?”要求學生對不同的人的出生年月做出提問和相應的回答。教師在之前可以試探性地問學生喜歡哪些人。那么教師可以選擇一部分學生呼聲比較高的名人掛圖,帶到課堂上。上完課后可以這樣說:“大家喜歡這幾張掛圖嗎?”答:“喜歡?!薄拔蚁胨徒o幾個同學,不過要看誰今天的作業(yè)質量最高最認真,大家比一比好嗎?”答:“好?!睙o論學生的作業(yè)質量是否提高,教師應盡可能在作業(yè)本上以鼓勵為主,“Well done!”“Good!”“Come on!”等等,要用得恰到好處。
二、 把握上課45分鐘的脈搏
初中生正值一個特殊的時期,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背景特殊,很大一部分形成了貪玩的性格,很難安靜下來學習,即使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可能也是出于家庭學校的壓力所迫而不得不學習。再加上他們從小孤僻的性格,不太愿意大膽開口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要采取特殊的方法。任務型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運用,上課環(huán)節(jié)是重中之重。
教師要對他們施加一定的壓力。有些學生在年級組里成績數(shù)一數(shù)二,就自以為很了不起。上課時要他們編對話,很多人就是站起來搖搖頭,然后老師只好無奈地讓他們坐下。這時,教師應該趁機給他們施加壓力。比如,告訴他們口語很重要,如果不經(jīng)常鍛煉,就會影響其他幾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手頭上有其他學校的教學實錄,可以讓學生觀看,看看其他學生是如何學習英語的,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
其實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心理特征是分不開。任何一名教師都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特別是特殊的孩子群,給他們以特殊的關懷,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