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汪生偉
中國首任石油部長李聚奎(上篇)
○ 文/汪生偉
1955年7月李聚奎奉命籌建石油部,為新中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1958年,李聚奎被授予上將軍銜。
● 1978年1月5日,李聚奎在解放軍后勤學院復建成立大會上。
● 1939年,宋任窮(中)與陳再道(左)、李聚奎(右)在南宮。
近代中國由于外侮不斷,戰(zhàn)亂不止,石油工業(yè)舉步維艱。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石油夢”,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土上破滅。舊中國石油工業(yè)的基礎極其薄弱。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幾乎全靠“洋油”。
世界工業(yè)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石油立國的理論。新中國石油工業(yè)幾乎從零開始。石油產量少,資源未搞清。煉油品種少,質量也不高。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比較,遠遠不相適應。
中國有石油,新中國建設需要石油,中國需要有人來干石油!正是此時,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石油工業(yè)部。毛主席任命戰(zhàn)爭年代的紅一師師長李聚奎為石油工業(yè)部部長。
當解放軍總干部部副部長徐立清通知李聚奎時,他愣了一下。這個變化對他來說實在是太大、太突然了,要離開參加革命后從來沒離開過的軍隊到地方工作,又是到一個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非常重要、專業(yè)性很強的部門去工作,他一時不知道該講些什么。
“這可是周總理親自點的將??!”徐立清不愧是個久做干部工作的老同志。他看出了李聚奎可能有許多想法,便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什么,是周總理決定的!”李聚奎詫異地望著徐立清,喃喃地說。
“總理說,我們國家的石油工業(yè)薄弱,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又都急需大量的石油,要盡快把石油工業(yè)搞上去,就要從軍隊里選一個同志來做這件事,把軍隊的一些傳統(tǒng)作風帶過去,像指揮打仗那樣去指揮石油工業(yè)建設才行。這樣,軍委就物色推薦了3位同志。這3位同志都是總理熟悉的老同志。名單送到總理那里,他考慮再三,圈定了你,要你去當新中國石油工業(yè)部的第一任部長。軍委領導同志也都贊同總理的決定,這個事就這么定下來了?!毙炝⑶鍖λf。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成立石油工業(yè)部。毛澤東主席任命李聚奎為石油工業(yè)部部長,周恩來總理任命李范一、李人俊、周文龍為副部長,康世恩、劉放、徐今強、黃凱為部長助理。
過了些日子,周總理找李聚奎談話。他來到中南海西花廳總理辦公室,黑龍江省委書記楊易辰、國家城建總局局長萬里已在那兒了。周總理與他們談了當前的形勢和面臨的任務后,對李聚奎說:“聚奎呀,第一個五年計劃快完了,我不向你要油了。第二個五年計劃你可一定要拿出油來??!”
“中央安排的工作我一定努力去辦好。只是我有些顧慮:石油工業(yè)部是國家的一個重要工業(yè)部門,搞石油我是外行,好多事情不懂,怕干不好影響整個國家的建設計劃。” 李聚奎忐忑不安地對周總理說。周總理笑著說:“沒有關系嘛,不懂就學,邊干邊學,什么事情都不是天生就會的。你要把部隊的傳統(tǒng)作風帶過去,像指揮打仗那樣去指揮石油工業(yè)。石油部有很多專家,你把他們好好地組織起來,努力干吧,能干好的。中央相信你一定會把石油部管好!”聽到總理的鼓勵,他下定了決心,對周總理說:“請總理放心,我一定盡全力把工作做好!”
李聚奎來到石油部上班時,石油部說是一個部,實際上還是原燃料工業(yè)部石油管理總局的攤子。大家一方面積極抽調干部,完善機關設置,一方面開始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對石油的要求,調研規(guī)劃石油工業(yè)的建設。大伙兒的勁頭可大了,從一般干部到部領導都是朝氣蓬勃地工作。許多同志廢寢忘食,都奔著一個目標:早一天把石油工業(yè)部的牌子掛起來,早一點把新中國的石油工業(yè)搞上去。1955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yè)部的大牌子,在首都北郊六鋪坑燃料工業(yè)部石油管理總局機關門前掛起來了,機關職工歡呼雀躍。
“不懂就學,邊干邊學,什么事情都不是天生就會的?!弊裱芸偫淼慕陶d,一到石油部,李聚奎就拜部長助理徐今強為師。徐今強原是石油管理總局副局長。他認為部長上任肯定是要聽情況匯報,就準備講情況?!肮ぷ鞯氖碌纫幌略僬f。你當我老師好不好?從石油工業(yè)的ABC教起,每天講兩個小時?!毙旖駨娨幌聸]反應過來,沒想到一位身經百戰(zhàn)的老革命有這樣謙遜的學習態(tài)度和決心。他回了回神,立即給李聚奎制定了一個課程表。
到石油部最初兩個月,李聚奎每天兩小時學習,兩小時處理文電,兩小時找專家談話,兩小時辦理其他業(yè)務的工作,日程就這樣開始了。兩個月后,他帶著學到的石油專業(yè)的基礎理論知識,在組建部機關的同時,帶領干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奔赴大西北、大西南、大東北等地,調研第一手實踐資料。他帶著理論學習中的問題,到玉門、獨山子油田和撫順頁巖油廠,向生產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請教,熟悉情況,調查研究,盡可能地給下面的職工創(chuàng)造好一些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每次從企業(yè)回來,他都將那里的重要問題向李富春等國務院領導或石油部黨組寫出調查報告,求得指教。
分管石油工業(yè)的計委主任李富春和經委領導薄一波召開會議,基本上都是副部長或部長助理去開會。開始他們還有點納悶,但隨后見到從各地一份接一份發(fā)送給他們石油部黨組的報告后,才明白了見不到李聚奎部長的原因。一次,主管經濟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陳云見到他時笑著說:“聚奎呀!你可真是個忙人,好幾次找你開會,說你不是去了油田,就是到了煉油廠,真是下功夫??!”通過學習、調查研究,他基本掌握了指揮石油工業(yè)的主動權。
新中國建立初期,在“中國貧油論”的影響下,我國發(fā)展石油工業(yè)究竟要走什么路,還沒有定下來,國家在勘探天然油的同時,不得不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生產價格昂貴的人造油。國民經濟在飛速發(fā)展,國防建設亟待加強,急需大量的石油,而我國當時的原油產量很低,石油工業(yè)基礎薄弱,這個矛盾很尖銳。天然石油的生產集中于西北,產量很少,全國的資源情況不明,要發(fā)現新油田,探明儲量,勘探周期較長,投資較大,誰也沒有能找到油田的絕對把握。
相比之下人造油的資源比較現實,見效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的重點應該擺在哪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主張把重點放在人造油的發(fā)展上;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我國地域遼闊,在許多地方都有生油的條件,天然石油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關鍵是要抓緊地質勘探工作。只有大量開發(fā)天然石油,才能長遠地、根本地解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石油問題。
中央領導對這件事很關心。一位德高望重的領導出國訪問時,特地通過關系搞到了一套德國煤煉油工廠的圖紙,回國后親自送到李聚奎的辦公室:“要多搞煤煉油,中國的煤炭多,資源豐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就是靠煤煉油和頁巖煉油解決問題。我們的煤炭比他們多,要多搞煤煉油,盡快解決石油問題?!绷硪晃恢醒腩I導也對他說:“我國的煤炭很多,1萬元就能建一個煤煉油廠。1個廠子每年生產30000噸石油,建它500個廠子,1年下來就是1500萬噸,我國的石油問題就解決了?!?/p>
李聚奎與專家們商量,多數人說:“中國煤炭雖然很多,可用煤的地方也很多。煤煉油要優(yōu)質煤,化工、煉鋼、煉焦炭也要優(yōu)質煤。目前冶金部與煤炭部的供需問題還沒有解決,哪有多余的優(yōu)質煤給我們。再說煤煉油投資高,產量又不大,我們國家這么大,軍隊這么多,要用油的地方很多,靠人造油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下決心搞勘探,搞天然油?!边@關系到我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方向。如何給中央的決策當好參謀?擺在他的面前。
1955年9月5日,李聚奎主持第一次部務會,決定派出以周文龍、康世恩為團長的兩個石油代表團,分赴東歐和蘇聯考察。赴東歐主要考察人造石油的情況,赴蘇聯主要考察天然石油情況,要求通過考察帶回發(fā)展中國石油工業(yè)的可行辦法。
赴東歐代表團1955年10月至12月19日,先后訪問了捷克和東德,了解了生產航空煤油及低溫干餾、焦炭造氣、高壓加氫、中壓合成等生產過程,了解了人造石油存在的問題。東德一位領導人向代表團介紹:“人造油成本高,1噸人造油成本,相當于天然石油的4~5倍,而且工藝復雜,消耗鋼材也多,我們明知搞人造油不合算,但我們國家小,沒有天然油資源,只好硬著頭皮搞。你們國家大,一定能夠找到天然油的資源,建議你們在適當發(fā)展人造油的同時,還是要花大力氣勘探天然石油?!贝韴F回國后,1956年1月28日向國務院報告,提出在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內,除了加速對天然石油的勘探和開發(fā)外,建議建設150萬噸的煤煉油廠。
赴蘇聯代表團1955年9月10日出發(fā),在莫斯科聽取了蘇聯石油工業(yè)部領導的全面介紹,以及蘇聯石油地質專家關于蘇聯和世界石油勘探開發(fā)方面的經驗教訓的報告,先后考察了蘇聯各種不同類型油田的勘探開發(fā)過程和技術裝備。對照我國近幾年在石油勘探方法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代表團提出要把勘探重點從以前的小盆地移到大盆地,采取解剖整個區(qū)域和打基準井的方法,利用多種勘探手段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區(qū)域勘探。要在我國已有勘探工作的基礎上,正確地學會采用蘇聯先進的勘探方法,克服困難,堅毅、果敢地干下去,在兩三年內,找到幾個儲量大的油田是可能的。
1956年除夕,赴蘇代表團大部分成員回國,康世恩等3人留下繼續(xù)與蘇方談判聘請專家、購置器材等事宜??凳蓝骺偨Y了前一時期石油勘探的經驗教訓,就中國如何找油這個課題,給石油部黨組寫了—封長信,提出應把找油找氣的重點由山前凹陷及山間小盆地移向大盆地和地臺,采取區(qū)域大剖面和打基準井的勘探方法,利用多種勘探手段,展開區(qū)域性綜合勘探,對二級構造帶進行整體解剖。李聚奎看后,認為這封信的內容很重要,故1月31日做出批示:“這是康世恩同志由莫斯科寄回作為他在地質勘探會議上的發(fā)言,所提問題均好,雖然會議已要結束了,任務已經確立不變了,但如何完成任務的許多具體辦法應加研究執(zhí)行。特此印發(fā)?!币髤⒓拥谝粚萌珖涂碧綍h的代表,結合具體情況研究執(zhí)行。在學習蘇聯、東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油氣勘探生產能力和煉油產量逐步提高。
隨著石油勘探的進展,發(fā)現了一批有含油希望的構造,尤其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發(fā)現和開發(fā),給了大家極大的啟示和鼓舞,認識到要加快我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就必須根據國家確定的方針,在抓緊人造油生產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把發(fā)展天然油放在首位。
李聚奎1956年9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書面發(fā)言中提出:
“我國有希望含油地區(qū)的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已知油苗200多處。新疆的準噶爾和塔里木、青海柴達木、甘肅河西地區(qū)、西藏黑河、鄂爾多斯地臺、四川盆地、貴州、廣西部分地區(qū)、華北平原、松遼平原等,都是有希望找到石油的地區(qū)?!?/p>
“再從幾年來的勘探工作情況來看:新疆準噶爾盆地已經發(fā)現的克拉瑪依油田,經過試油的23口探井中,均得到了有工業(yè)價值的自噴油流,油田面積已達130平方公里,儲油面積還在擴大,可采儲量將在1億噸以上;青海柴達木盆地,油泉子構造已見到油流,冷湖4號構造在淺鉆過程中噴出了原油;四川巴縣石油溝-東溪構造和永川黃瓜山構造,在鉆井過程中發(fā)生了強烈的氣噴。僅僅根據這些油、氣田的發(fā)現,就可以駁倒所謂‘中國貧油’的謬論?!?/p>
● 楊家溝鉆探的"延深1井"。
“無論從地質條件和實際勘探結果來看,都說明我國石油資源是豐富的。根據目前已了解的幾個含油地區(qū),繼續(xù)加強勘探,在兩三年內找到一兩個大的油區(qū)是有可能的。根據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國家對石油工業(yè)的要求是迫切的,目前石油工業(yè)的基礎還很微小,因此擺在石油工業(yè)面前的任務,就是要盡快地找到更多的儲量。為了加速發(fā)展我國的石油工業(yè),我們應該以發(fā)展天然石油為主,大力加強勘探,盡快地開發(fā)已經獲得的油田,相應地增加煉油能力,其次是適當地利用油母頁巖和煤的資源,進行人造石油工廠的建設,作為今后發(fā)展石油工業(yè)的方針?!?/p>
李聚奎提出的這些意見得到了中央的贊同和批準,寫進了黨的八大通過的我國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
毛澤東1956年初用1個半月的時間聽取工業(yè)與農業(yè)、運輸業(yè)、商業(yè)、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匯報。2月16日上午,李聚奎按通知到豐澤園頤年堂,向毛澤東、李富春、薄一波匯報石油工業(yè)情況。毛主席聽得很仔細,不斷地提問題,追根究底,中午也不休息,讓炊事員給每個人做了一大碗面條,邊吃邊談。
李聚奎對這次匯報預先做了準備,但畢竟搞石油還不到半年,有些問題答不上來。毛主席看出他有點緊張,笑著說“你談得不錯嘛!才去了5個月,有些情況不知道,不能怪你,時間太短了嘛?!毕挛缟r,毛主席決定再談一次。李聚奎想讓毛主席了解更多情況,就請示說:“下次再來匯報,讓我們部長助理康世恩一起來好不好?”毛主席同意了。
康世恩1956年2月上旬剛從蘇聯回來,李聚奎就告訴他,要向毛主席匯報,讓他抓緊準備??凳蓝髯ゾo時間準備資料,理清思路。2月下旬,石油部黨組將《匯報提綱》送達中央辦公廳,內容包括石油工業(yè)基本情況、遠景計劃指標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措施,并提出發(fā)展石油工業(yè)的方針:大力加強天然石油的地質勘探和開采工作,迅速壯大地質勘探力量,只有爭取在天然石油的地質勘探獲得顯著成效之后,才能大量地、經濟地、長遠地滿足整個國民經濟對石油產品的需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石油需求的矛盾;但另一方面應積極地發(fā)展以油母頁巖為原料的人造石油,同時亦可有條件地搞一定數量的煤煉油。
毛澤東和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2月26日,在中南海勤政殿聽取了李聚奎與康世恩關于石油工業(yè)情況的匯報。毛澤東詳細詢問了關于石油生成和中國石油發(fā)展的前景,又問在中國怎么找油?康世恩匯報了西北地區(qū)石油的情況和在蘇聯考察的收獲。毛澤東聽后說:“美國人講中國地質老,沒有石油,看起來,起碼新疆、甘肅這些地方是有的。怎么樣,你石油部也給我們樹立點希望??!”隨后,康世恩匯報新疆、甘肅的油田都在戈壁荒漠地帶。毛澤東感慨地說:“搞石油艱苦呀!看來發(fā)展石油工業(yè)還得革命加拼命!”毛澤東提出要找樓房式的(多油層)油田,還提出要給石油工業(yè)增加投資,配備干部,在全國各地多打些探井。
毛澤東的這些指示,給中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以深刻的影響。那段時間李聚奎消瘦得很厲害,在一次會議上昏倒,送到醫(yī)院經檢查患了糖尿病。那時沒有什么治療藥物,就是用飲食控制,一天只吃二兩多糧食,除了蔬菜也沒有多少副食品。醫(yī)生囑咐他一定要控制飲食,特別要注意休息,不能勞累,不然病情會發(fā)展得很快。他自制力很強,控制飲食做到了。但對休息,他根本就沒理會,除了不得已住過幾天醫(yī)院,回家就沒休息過,照樣到戈壁荒原和茫茫雪原,深入一線調查研究、解決問題。他在為新中國石油工業(yè)有突破性發(fā)展拼命?。?/p>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
點 評
品德高尚 精神寶典
脫下戎裝,敢于擔當,投身石油,志在四方。思想解放,眼界開闊,睿智果敢,充滿戰(zhàn)略思維。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意志堅強,把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解放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帶到石油戰(zhàn)線,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像指揮打仗那樣指揮石油工業(yè)建設。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艱苦樸素,廉潔自律,刻苦學習,勤奮工作,深入實際,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正確地貫徹黨的干部政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像指揮打仗那樣指揮石油工業(yè),把紅軍和解放軍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應用到石油工業(yè)戰(zhàn)線上來。
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大度豁達,始終堅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德。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顧全大局、堅持原則、無私無畏,不計較個人名利和得失,革命加拼命,把自己的畢生精力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