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東興
美韓在越南的軍事合作,在美韓同盟關(guān)系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內(nèi)外學(xué)界對該問題的研究多側(cè)重分析韓國的收益,并以此為視角,認為向越南派兵是韓國主動要求的結(jié)果,韓國從中獲取了美國的大量援助,韓國派往越南的軍隊是“變相的雇傭軍”。*代表性著作有:梁志:《變相的雇傭軍——韓國參與越戰(zhàn)問題探析》,《遼東學(xué)院學(xué)報》2012年第1期,第124—127頁;黃定天、馬德義:《論韓國出兵越南之動因及在外交上對韓美兩國關(guān)系的影響》,《吉林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報》2010年第6期,第53—58頁;馮東興:《美韓越南軍事合作析論》,《當代韓國》2013年第3期,第27—35頁;畢元輝:《韓國對越參戰(zhàn)問題初探》,《史學(xué)集刊》2008年第6期,第78—84頁;Byung-Kook Kim & Ezra F. Vogel eds.,The Park Chung Hee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403-429;Kwak Tae Yang, The Anvil of War: The legacies of Korean Participation in the Vietnam War, UMI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achussets, 2006。這些觀點總體上反映韓國在派兵問題上從屬被動地位,展現(xiàn)了韓國向越南派兵的部分本質(zhì)特點。但如果仔細考察韓國向越南派兵的進程中的美韓談判與互動,可以發(fā)現(xiàn)在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上,美韓雙方在不同的階段所處的地位并不一樣。在向越南派兵問題上,韓國在美韓同盟關(guān)系中并不是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由于越南戰(zhàn)事需求,美國對韓國戰(zhàn)略配合的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韓國在派兵問題中的談判地位。本文主要探討1965—1968年初韓國向越南派兵高峰期的美韓同盟談判互動,以期更為客觀反映越戰(zhàn)期間的美韓關(guān)系。
1953年7月,在決心結(jié)束朝鮮戰(zhàn)爭的同時,艾森豪威爾政府開始積極調(diào)整美國的東亞政策。即將擔(dān)任國務(wù)卿的杜勒斯認為,“朝鮮、中國和印度支那應(yīng)該被看作一個問題,應(yīng)該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在第一份國情咨文中,艾森豪威爾也表達了將東亞作為一個整體的思想。他指出,朝鮮戰(zhàn)爭是共產(chǎn)黨在印度支那和馬來亞發(fā)動的同一場進攻的一部分,朝鮮問題的解決方法將“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所有這些地區(qū)”。*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January 8, 1953, in FRUS, 1952-1954, Vol. VI, pp.882-883; “Annual Message to the Congress 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 February 2, 1953, in PPP, available at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
這種把東亞作為一個整體的思想,推動艾森豪威爾政府積極干預(yù)印度支那地區(qū)事務(wù),并向已陷入困境的法國提供援助。艾森豪威爾指出,美國有必要制訂一個打贏印度支那戰(zhàn)爭的計劃。*United States Minutes of the Meeting Between President Eisenhower and the Prime Minister of France (Mayer) on the President Yacht U.S.S. “Williamsburg”, March 26, 1953, in FRUS, 1952-1954, Vol. XIII, pp. 429-432.1954年4月7日,艾森豪威爾解釋他的“多米諾理論”,公開闡述了越南在美國戰(zhàn)略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失去越南的可能結(jié)果是,不計其數(shù)的自由世界陷落”。*George Katsiaficas, ed., Vietnam Documents: American and Vietnamese Views of the War, Armonk,N.Y:M. E. Sharpe, Inc., 1992, pp. 33-34.在這一思想的指導(dǎo)下,美國開始采取強硬的印度支那政策,逐漸排斥法國支持的保大政權(quán),轉(zhuǎn)而扶植吳庭艷政權(quán)。最終,美國不惜違背1954年日內(nèi)瓦會議上確定的在越南進行普選的精神,采取分裂越南的政策,在南越建立吳庭艷傀儡政權(quán)。*Ibid., pp. 37-43.
然而,美國的戰(zhàn)略意圖因為吳庭艷政權(quán)的無能而面臨挑戰(zhàn)。吳庭艷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黑暗,激起了民眾的反抗。北越勞動黨中央開始大力支持和領(lǐng)導(dǎo)南方的武裝斗爭。隨著越南南方武裝斗爭的興起,吳庭艷政府軍屢受挫敗。為了扭轉(zhuǎn)局勢,美國軍事顧問開始直接參與南越政府軍作戰(zhàn)計劃的制訂及實施。1961年初,肯尼迪政府一上臺,進一步強調(diào)要在第三世界進行“反叛亂”斗爭,并組織策劃“反叛亂”組織體制,建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10月,肯尼迪政府決定派遣泰勒率領(lǐng)羅斯托等人去南越了解向越南派遣戰(zhàn)斗部隊的可能性。不久,泰勒調(diào)查團向肯尼迪提交報告,主張派遣戰(zhàn)斗部隊。按照報告的建議,美國將在南越戰(zhàn)場上直接支援西貢部隊作戰(zhàn)。*時殷弘:《美國在越南的干涉和戰(zhàn)爭,1954—1968》,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第50—87、109—112頁。
泰勒調(diào)查團的報告推動肯尼迪開始投入美國戰(zhàn)斗部隊,并采用各種軍事干涉手段,特別是美國支援部隊和軍事顧問直接幫助西貢政權(quán)作戰(zhàn)。這就是美國所謂的“特種戰(zhàn)爭”?!疤胤N戰(zhàn)爭”是美國對越干涉的重大升級,成為美國在越南越陷越深乃至無法自拔的關(guān)鍵步驟。從1962年初開始,美國派往越南的軍隊數(shù)目開始大規(guī)模增加。6月底在南越的美軍人數(shù)已達5576人,到12月底迅速增至11326人,而到肯尼迪遇刺身亡時已經(jīng)達到16700人。*Stephen Ambrose, Rise to Globalism: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38,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3, p.197.
在美國逐步卷入越南戰(zhàn)爭的過程中,韓國一直密切關(guān)注,并力圖爭取美國支持韓國向越南派遣軍隊。早在1954年3月,李承晚致函駐韓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惠勒(Hull),表示韓國愿意向老撾派遣一個韓國師。對此,美國國務(wù)院、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分別從政治、軍事和韓國參戰(zhàn)的可能性效應(yīng)等方面做了全面評估,結(jié)論認為,韓國參與印支戰(zhàn)爭弊大于利。在討論是否接受韓國向老撾派兵過程中,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甚至認為李承晚派兵的動機值得懷疑,擔(dān)憂韓國派兵將會導(dǎo)致李承晚趁機擴編韓國軍隊,不利于美國限制韓國的北進統(tǒng)一政策。*FRUS,1952-1954, Vol. XV, Korea, Memorandum by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Lay)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Washington, March 2, 1954, pp. 1754-1755; Memorandum of Discussion at the 187th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Thursday, March 4, 1954, pp.1755-1757;Christos G. Frentzos, From Seoul to Saigon: U.S.—Korean Relations and the Vietnam War, 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Houston,2004,pp.27-60.最終,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向李承晚指出,“如果韓國軍隊向其他地區(qū)派出,美國民意將不會支持駐韓美軍的在韓國的繼續(xù)存在”,并以此拒絕了李承晚向越南派遣韓國部隊的提議。*George McT. Kahin, Intervention: How America Became Involved in Vietnam, Garden City, N.Y.: Anchor Press, 1987, p.42.
樸正熙上臺之后,與李承晚類似,對于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都展現(xiàn)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但兩者向越南派兵的動機不同,李承晚向越南派兵的目的,主要是借機擴充韓國的軍事力量,實行北進統(tǒng)一戰(zhàn)略,而樸正熙更多的是基于向越南派兵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實現(xiàn)其的“富國強兵”戰(zhàn)略。
1961年11月樸正熙訪美時,談及東南亞問題,肯尼迪坦言,為了阻止南越的崩潰,美國的最終步驟將是是對越用兵,并詢問樸正熙對越南問題的看法。樸正熙趁機表示,韓國政府高層官員對此都很熱心,“作為一個反共國家,韓國將盡最大努力為遠東的安全貢獻力量。韓國有一百萬人經(jīng)過嚴格的游擊戰(zhàn)訓(xùn)練,可以用于對付北越的游擊隊。如果美國愿意并提供資助,韓國愿意向越南派遣部隊,如果不需要正規(guī)部隊,韓國也可以招募志愿者?!?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November 14, 1961, in FRUS, 1961-1963, Vol. XXII, p.535.但是,此時肯尼迪政府尚未決心向越南大規(guī)模用兵,顯然還不需要大量地面部隊和韓國的戰(zhàn)略配合,因而,肯尼迪暫時婉拒了樸正熙的熱情。
然而,從實現(xiàn)韓國向越南派兵角度而言,越南局勢的變化逐漸朝著有利于韓國的的方向發(fā)展。1962年2月,肯尼迪在越南建立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后,美國駐越軍事人員激增。4月份,樸正熙接到南越總統(tǒng)吳庭艷的正式的軍事援助請求。隨后,樸正熙派出軍事考察團考察向南越提供軍事援助的方法。軍事考察團調(diào)查認為,韓國以戰(zhàn)斗部隊形式提供直接的軍事援助還不可行,可向南越提供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和醫(yī)療援助。*Research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d Military History, The Dispatch of Troops to Vietnam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eou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d Military History, 1996, p.163. Copy from Byung-Kook Kim & Ezra F. Vogel eds., The Park Chung Hee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p.409.然而,樸正熙的看法完全不同。1963年8月,在還未進行總統(tǒng)競選之前,樸正熙與其親信談起向越南派兵問題時就指出,萬一美國要求韓國向南越派遣軍隊,出于經(jīng)濟和安全考慮,他將實現(xiàn)韓國向越南派兵。*Kim Song-un, “The Dispatch of Korean Troops to Vietnam: Unknown Story of a Transition Period,” Chosun Ilbo, November 25, 1981, copy from Byung-Kook Kim & Ezra F. Vogel eds., The Park Chung Hee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p.409.在樸正熙看來,韓國需要等待美國正式向韓國提出向越南派兵的請求。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越南這個棘手問題留給了他的繼任總統(tǒng)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約翰遜接手的政府是肯尼迪的原班人馬,因此,在對越政策上,約翰遜完全繼承了肯尼迪的越南政策,并將戰(zhàn)爭進一步擴大到北方。1964年初,南越軍事形勢的惡化,促使美國開始考慮轟炸北越。8月3日的“東京灣事件”為美國政府轟炸北越提供了有效的借口。美國國會通過了《東京灣決議案》,*Marilyn B. Young, The Vietnam Wars, 1945-1990,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1, p.119.授權(quán)約翰遜政府擴大戰(zhàn)爭,轟炸北方。
韓國一直關(guān)注越南戰(zhàn)爭的形勢。在1964年3月初,也不失時機地利用韓國前總理金顯哲(Kim Hyon-chol)向美國駐韓大使塞繆爾·伯杰(Samuel D. Berger)非正式透露,韓國可能愿意提供3000或4000人的軍隊援助南越。同時,韓國外務(wù)部長官丁一權(quán)也表示,支持韓國人參加這場戰(zhàn)爭,并且提出了克服有關(guān)阻力的方法。隨后,韓國和南越的聯(lián)系加強。3月中旬,民主共和黨主席金鐘泌到訪西貢。4月初,南越特別軍事代表團到韓國考察軍事訓(xùn)練及韓國軍政府向文官政府轉(zhuǎn)型的經(jīng)驗。南越駐韓使館人員也進一步增加。*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5-17.
對于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駐韓大使伯杰起初持謹慎態(tài)度,他擔(dān)心韓國向越南派兵,可能對韓日會談帶來的不利影響。然而隨著戰(zhàn)爭的擴大,美國更加需要得到盟國的支持,分擔(dān)起戰(zhàn)爭責(zé)任。5月1日,美國政府號召更多自由世界國家在越南“打起他們的旗幟”,以彰顯自由世界在東南亞一致反共的立場,呼吁韓國和其他自由世界政府與美國一道,向南越提供人力、物力及其他形式的援助。但在尋求國際支持方面,美國并不順利,英、法等歐洲主要盟國都不愿意出兵支持。作為越南的前宗主國,此時的法國戴高樂政府在一些問題上正在和美國對著干。英國作為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只在口頭和“道義”上聲援美國,堅持以調(diào)解者的身份調(diào)停戰(zhàn)爭雙方,但拒絕出兵越南。*張穎:《從“特殊關(guān)系”走向“自然關(guān)系”——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英國政策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3—245頁。由于第三世界國家在聯(lián)合國席位的增加,聯(lián)合國成員國的構(gòu)成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美國也難以像朝鮮戰(zhàn)爭那樣爭取聯(lián)合國的多數(shù)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
得到美國的通知,韓國外務(wù)部表示,將尋求韓國內(nèi)閣支持派遣戰(zhàn)地醫(yī)療隊,并提出派遣通信兵的可能性。6月,美國和韓國達成一致,只要越南政府發(fā)出邀請,韓國將派遣一個戰(zhàn)地醫(yī)療隊和10名空手道教練到越南。韓國進一步表示,對“提供戰(zhàn)斗部隊也有興趣”,并對于美國為什么沒有“懇請直接的軍事參與感到困惑”。美國政府希望韓國能夠盡可能承擔(dān)自身花費,但美國愿意為韓國派往越南人員的花費買單。因為此時美國尚未完全接過在越南的地面戰(zhàn)爭,南越政府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加上游擊戰(zhàn)不適合使用大量正規(guī)部隊,美國政府婉拒了韓國派出正規(guī)部隊的心意。*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5-17.
9月5日,美韓雙方簽訂了有關(guān)駐越人員的安排的條款和程序。四天后,韓國向越南派出了第一批非戰(zhàn)斗人員:一支由34名官員和96名志愿人員構(gòu)成的醫(yī)療隊及10名教官組成的空手道教練團。*Ibid.韓國國會一致通過了這次人員派遣,國會內(nèi)占據(jù)37%席位的反對派也未反對這次小規(guī)模派遣非戰(zhàn)斗人員。9月2日,這些非戰(zhàn)斗人員抵達南越。*Byung-Kook Kim & Ezra F. Vogel eds., The Park Chung Hee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pp.409-410.雖然此次派出的只是小規(guī)模的非戰(zhàn)斗人員,但就美韓同盟關(guān)系而言,此舉卻有著重要的意義。韓國從此開始分擔(dān)美國的世界責(zé)任,隨著越南戰(zhàn)局的發(fā)展,美國對韓國軍事需求的增強,韓國也因此將擁有影響美國對韓政策的重要籌碼。
1964年底,隨著越南戰(zhàn)爭的持續(xù)升級,美國政府開始進一步增派軍隊,同時呼吁盟國提供更多的國際支持。然而,令美國失望的是,只有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和非洲、拉美的一些國家對約翰遜的呼吁做出了回應(yīng)。在接到美國的第二次請求時,樸正熙表現(xiàn)積極,進一步坦露向越南派遣軍隊的意愿。他向駐韓美軍司令豪茲將軍暗示,無論何時美國需要,韓國都可以立即投入“兩個戰(zhàn)斗師”。*DDRS, Document Number: CK3100409033,1964年12月22日。美國新任駐韓大使布朗(Winthrop G. Brown)對樸正熙表示,約翰遜關(guān)注越南局勢,努力拓展國際支持,希望韓國進一步派遣工程或建筑人員、飛機駕駛員、醫(yī)療、后勤服務(wù)等非戰(zhàn)斗人員。不過,引進美國之外的戰(zhàn)斗部隊的時機還不成熟,這要等約翰遜總統(tǒng)的意見。樸正熙轉(zhuǎn)而表示,很多韓國的退伍退役軍人也愿意到越南參戰(zhàn),只要美國提供裝備就可以把他們運到越南。*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December 19, 1964,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53-55.
12月28日,韓國政府制訂向越南派兵的計劃:一個陸軍工兵營、一支戰(zhàn)地工程維修隊、一支陸軍運輸隊、一支海軍陸戰(zhàn)隊工兵連和一支后勤服務(wù)隊。而且,韓國此時對美國的要求也不高,只是要求美國維持這些人在越南時的日常津貼及運作費用。韓國則主動承擔(dān)這些人員的運送及其他花費。韓國內(nèi)閣一致贊成派遣該部隊和相關(guān)輔助人員到越南。*DDRS, Document Number: CK3100185361,1964年12月28日。盡管1965年1月26日韓國國會討論批準向越南第二次派遣非戰(zhàn)斗人員的提案時,遭到新民黨、民治黨等在野黨的反對,但占據(jù)議會多數(shù)的執(zhí)政的民主共和黨,促使國會順利通過了向越南派遣部隊的提議。2月25日,第一支600人的韓國先頭部隊到達西貢,剩余1400人將在3月份到達。*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59-61.
從整個1964年來看,在向越南派兵問題上,韓國顯得相對比較主動,盡管韓國多次表示愿意向越南派遣軍隊,但美國并不太熱心韓國向越南派兵,所以雙方只達成了韓國向越南派遣非戰(zhàn)斗人員的協(xié)議。但韓國成功向越南派出非戰(zhàn)斗人員,則是美韓越南軍事合作的前奏,表明美韓在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上,政策立場逐漸接近,就看美國在越南的軍事需要了。
1.第一次派兵相對順利
越南戰(zhàn)爭的升級使兵員需求不斷擴大,而美國最初呼吁更多的盟國參與越南戰(zhàn)爭的效果卻不佳,只有包括韓國在內(nèi)的菲律賓、泰國、新西蘭等幾個小國做出回應(yīng)。韓國雖然不是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成員,但做出的回應(yīng)卻是最積極的。就美韓同盟關(guān)系而言,由于韓國的軍隊指揮權(quán)歸駐韓美軍司令,韓國向越南派兵的身份更像美國的代理人,不利于增強美國越戰(zhàn)政策的國際合法性,但是由于歐洲主要盟國拒絕提供軍隊參與越南戰(zhàn)爭,響應(yīng)美國號召的國家很少,而兵員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約翰遜政府無奈轉(zhuǎn)向韓國尋求軍事支持。1965年初,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S. McNamara)建議,外國在南越的戰(zhàn)斗部隊的總?cè)藬?shù)需要從75,000人增加到175,000人。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約翰遜開始尋求樸正熙的支持,爭取韓國向越南派兵。*Lyndon B. Johnson, The Wantage Point: Perspective of the President, 1963-1969,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1, pp.142-146.
4月27日,美國駐南越大使亨利·洛奇(Henry C. Lodge)以總統(tǒng)特使身份到韓國訪問,和樸正熙商談韓國向越南派遣軍隊問題。洛奇向樸正熙初步透露,美國可能要求韓國增派大約4000人的團建制的戰(zhàn)斗部隊。*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pril 27,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79-80.自此,美韓雙方關(guān)于韓國向越南派兵的談判開始公開化。
在美國主動要求韓國向越南派兵之時,韓國在美韓同盟中的地位就開始悄悄變化。韓國顯然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積極回應(yīng)美國派兵要求同時,漸漸提出了向越南派兵的價碼。韓國政府以應(yīng)付韓國國會批準為由,向美國提出下列要求:促進韓國在越南的貿(mào)易;按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模式,修訂1953年《美韓共同防衛(wèi)條約》,提升美國對韓國的安全承諾,繼續(xù)維持美國的軍事力量,保證韓國的充分安全;彌補因縮減對韓軍事援助縮造成的后果,提高韓國駐越軍事人員和公務(wù)員的工資等。*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May 6, 1965;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May 12,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80-84, 85-90.
對于韓國方面就增派軍隊問題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美國駐韓布朗大使一開始還竭力貶低美國對韓國軍隊的需求,壓低韓國方面的要價能力。盡管布朗善于談判,但越南戰(zhàn)爭的軍事需要迫使美國不得不漸漸降低身段。為了進一步促進美韓之間的交流,1965年5月17日,樸正熙訪美。在美韓雙方領(lǐng)導(dǎo)人會談期間,彼此強調(diào)的重點顯然不同,韓國旨在爭取更多的美國援助,美國則力爭韓國派遣軍隊。為了爭取韓國派兵,約翰遜首先主動表示,美國將盡可能向韓國提供各種援助,確保向韓國提供發(fā)展貸款、技術(shù)援助以及糧食援助;不會縮減駐韓美軍,如果有所調(diào)整,將第一時間通知樸正熙總統(tǒng),并且事先舉行廣泛磋商;根據(jù)《美韓共同防衛(wèi)條約》中美國的義務(wù),美國將在韓國保持相當?shù)能娛铝α浚n國不必為自身安全擔(dān)憂。約翰遜請樸正熙進一步考慮能否再增派韓國軍隊到越南,與洛奇最初要求的一個團建制4000人不同,約翰遜直接要求韓國能夠派一個師。加上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新西蘭提供的幫助,約翰遜預(yù)計將有7萬到8萬的多國部隊在越南幫助美國作戰(zhàn)。*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May 6, 1965; 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May 12,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80-84, 85-90.
樸正熙則強調(diào),1967年是韓國第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的最后一年,第二個發(fā)展計劃正在籌劃。韓國迫切需要美國繼續(xù)援助,推動韓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對于向越南派兵問題,樸正熙則含糊其辭,表示韓國人可能擔(dān)心來自北方的威脅,他個人倒是愿意派更多的軍隊到越南,但必須和其他政府官員進行研究,他本人并不能就此做出承諾。*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May 17,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97-99.
約翰遜爭取韓國出兵越南的懇切態(tài)度增強了韓國討價還價的底氣。6月23日,韓國國防部長金松恩(Kim Song-un)向聯(lián)合國軍司令豪茲將軍出示了一份準備爭取國會批準派兵的草案,內(nèi)容包括派遣2萬人的師級戰(zhàn)斗部隊和韓國政府向美國提出的10項派兵條件。*Stanley Larsen and James Lawton Collins, Jr., Allied Participation in Vietnam,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75, pp.124-125.概括而言,這十項條件,除了前三項是韓國要求保持韓國自身的防衛(wèi)能力之外,其余七項是關(guān)于派往越南的韓國軍隊的基本物資和運輸、戰(zhàn)地娛樂等輔助性的基本要求。
韓國的要求立即遭到美國國防部不少官員的反對,而布朗則力主做出讓步。關(guān)于韓國政府的相關(guān)要求,布朗強調(diào)了美韓關(guān)系中的四個軍事關(guān)系:維持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力量;中止或者修改讓韓國承擔(dān)軍事費用的項目;增加軍事援助計劃;提供財政支持以增加韓國軍人的工資。布朗強調(diào),沒有在這幾個方面的讓步,韓國媒體和公眾將強烈批評美國,國會將會拒絕批準向越南派遣軍隊。在布朗看來,韓國所要求美國支付的一個韓國師的費用,與派遣一個美國師的花費相比,顯得微不足道。*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10, 1965, footnote 2, footnote 3,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21, 123.由于急于促成韓國向越南派兵,約翰遜政府很快接受了韓國樸正熙政府提出的十項條件。7月9日,美國政府做出答復(fù),基本上滿足了韓國的要求,加強對韓國的軍事援助,并向派往越南的韓國軍隊提供各種薪金;在某些方面的答復(fù)比韓國所要求的更具體,并且考慮的更遠。比如上述第4點,中止對韓讓韓國分擔(dān)軍事費用項目,美國不僅考慮到1966年,而且有意在其后繼續(xù)執(zhí)行。不過這也意味著美國可能會長期需要韓國軍隊駐扎在越南,甚至要求韓國進一步向越南增派軍隊。
8月13日,韓國國會開始討論向越南派猛虎師和青龍團支援南越的提案。反對黨人民黨議員采取離席或者投棄權(quán)票的方式抗議通過提案。很多反對黨把“任何與韓國政府合作的跡象視為是在關(guān)鍵時刻和死神接吻?!弊罱K,民主共和黨主導(dǎo)的國會授權(quán)向越南派兵,101票贊成、1票反對,兩票棄權(quán)。約翰遜總統(tǒng)專門給樸正熙寫信表示感謝,指出韓國的派兵“進一步證明韓國人民對自由和獨立精神的熱愛”。*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125.
2.第二次派兵難度加大
越南戰(zhàn)爭形勢并沒有因為美國的增兵好轉(zhuǎn)。1965年年底,北越的部隊越來越多地進入南越開展游擊戰(zhàn)。隨著北越部隊進入南越后方擴大游擊戰(zhàn),美國在南越的軍事壓力增強。為了應(yīng)付北越的攻勢,駐越美軍總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William C. Westmoreland)向約翰遜總統(tǒng)提議繼續(xù)增兵,把軍隊的人數(shù)從275,000人增至443,000人。威斯特摩蘭的提議讓約翰遜犯難,因為隨著戰(zhàn)事的拖延,美國國內(nèi)的反戰(zhàn)運動興起。為了節(jié)省開支,約翰遜決定再次推動韓國向越南派兵。根據(jù)美國每月支付的津貼統(tǒng)計,韓國尉官的月津貼為190美元,遠低于相同級別的美國軍官的570美元、菲律賓的475美元、泰國的407美元。只有南越尉官的津貼123美元低于韓國。*Byung-Kook Kim & Ezra F. Vogel eds.,The Park Chung Hee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p.416.
向越南派兵之后,韓國密切越南戰(zhàn)局的變化,對于美國是否繼續(xù)要求韓國向越南增兵問題,也一直比較關(guān)注。12月7日,樸正熙的總統(tǒng)秘書室長李厚洛主動詢問美國遠東事務(wù)助理國務(wù)卿威廉·邦迪,美國是否打算請求韓國向越南增派軍隊。*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December 7,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29-130.威斯特摩蘭要求美國政府大幅增兵之后,韓國的詢問很快得到答復(fù)。布朗大使向樸正熙全面透露了美國對南越局勢的評估,表示美國計劃增加在南越的軍隊,希望亞洲國家進一步做出貢獻,并詢問到下年7月韓國增加一個師和10月增加一個旅的可能性??吹綐阏趺嬗须y色,為了消除他的擔(dān)憂,布朗首先表示,美國將不會因此削弱韓國自身的安全,不會增加韓國的經(jīng)濟負擔(dān)。*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6,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131.
布朗大使顯然感到爭取樸正熙再次派兵的難處,但為了盡快幫助樸正熙實現(xiàn)再次派兵,布朗在12月28日向華盛頓政府建議,美國應(yīng)該拿出誠意,盡早給韓國送來武裝三個預(yù)備師的軍事裝備。這些裝備是在韓國同意向南越派遣猛虎師的情況下,美國許諾提供給韓國的。韓國政府對它的推遲交接一直耿耿于懷。*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28, 196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38-140.布朗的建議很快得到國務(wù)院的回應(yīng)。國務(wù)院次日通知布朗,表示不僅滿足韓國要求,而且約翰遜總統(tǒng)也批準了2 900萬美元的對韓發(fā)展貸款。國務(wù)院特別向布朗指出,總統(tǒng)也注明實現(xiàn)韓國派兵越南“最重要”,“以合理的代價,施加最大的壓力獲得這些軍隊?!?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30, 1965, footnote 2,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140.
為了爭取韓國盡早派兵,1966年1月1日,美國專門派遣副總統(tǒng)赫伯特·漢弗萊(Hurbert H. Humphrey)訪韓。樸正熙看到美國推動韓國派兵心切,開始趁機向漢弗萊抱怨,“在過去的幾年里,軍事援助已經(jīng)被一再推遲,很多武器的零部件嚴重短缺。很多裝備,如雷達、野戰(zhàn)炮、防空炮和來復(fù)槍是二戰(zhàn)時的陳年舊貨,且破損嚴重”。韓國政府非常關(guān)注美國縮減對韓援助,尤其是當韓國在越南戰(zhàn)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之時。韓國政府強烈要求從韓國采購物資供應(yīng)駐越韓軍需要,并希望其他駐越軍隊的物資供應(yīng)也能夠從韓國采購,對于美國可能從日本采購大部分軍需物資表示關(guān)注。*Memorandum from Vice President Humphrey to President Johnson, January 5,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42-143.
樸正熙表示急于在越南提供更大的幫助,但是他在國內(nèi)面臨嚴重的政治、經(jīng)濟問題。不過,如果美國能夠特意考慮韓國的經(jīng)濟需要,購買韓國產(chǎn)品,并提供進一步的援助推進韓國軍事現(xiàn)代化,即使在1967年的大選年,他也能夠克服各種障礙,實現(xiàn)向越南派兵。漢弗萊顯然對樸正熙的漫天要價有些不耐煩,表示“美國沒有空白支票或者隨意支取的賬戶”,美國不可能猜出韓國需要什么,除非韓國自己提出來。韓國政府可以和美國駐韓使館提出更具體的要求,以便美方可以就韓國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進行研究。駐韓大使布朗對于韓國人的借機要價更有切身體會,認為樸正熙的要求一直還是比較謙和的,韓國總理和軍方的要價則是“盡可能多”。在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上,美國與韓國“正處于一個討價還價的時期”。盡管韓國之行對韓國的要價感到不快,但漢弗萊很快向約翰遜總統(tǒng)提議,如果軍事援助情況確實如樸正熙所言,美國就應(yīng)該盡快將必要的設(shè)備和部件裝船發(fā)貨,并酌情考慮韓國的其他要求。*Ibid.
1月4日,美韓雙方開始啟動韓國向越南再次派兵的談判。雙方同意成立美韓聯(lián)合工作組,討論所面臨的現(xiàn)實軍事問題,并就韓國關(guān)心的經(jīng)濟政治問題展開討論。*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5,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43-145.四天后,韓國向美國提出了再次出兵十項條件:
(1)追加預(yù)算花費,這些預(yù)算包括死亡和傷殘賠償以及替換虎師的新師的給養(yǎng)。(韓國政府估計需30億韓元);
(2)美國承擔(dān)韓國軍事預(yù)算總額的四分之三,直到1971年,即第二個五年計劃結(jié)束;
(3)補償聯(lián)合國司令部占地和建筑征地花費(自1963年起估計46億韓元);
(4)從“美國總統(tǒng)應(yīng)急基金”中,撥出1000萬美元,作為特別援助用于韓國文化、教育、福利項目投資;
(5)在使用軍事援助項目和國際發(fā)展援助基金(AID)進行的各種海外采購計劃中,美國應(yīng)在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之前優(yōu)先考慮韓國。擴展并充分使用韓國的設(shè)備生產(chǎn)軍需品和維修有關(guān)設(shè)施。采購韓國小麥和棉花,然后供給越南。在越南使用韓國的技術(shù)人員并且在韓國訓(xùn)練越南的技術(shù)人員;
(6)各種發(fā)展貸款要求:自1966年至1971年,每年給韓國1億美元的發(fā)展貸款;加快批準曾經(jīng)許諾的1.5億美元資金援助下的各種項目;向鋼鐵廠、機械廠提供經(jīng)費;在1966年底批準云山和陽東地區(qū)的熱電建設(shè)貸款;支持仁川、馬山、釜山等港口擴建,以便這些港口在1966年底運營;在1966年底提供經(jīng)費,資助六臺挖掘機、200臺推土機和500輛自卸卡車用于農(nóng)地開發(fā)和國家建筑工程;500節(jié)貨車車廂;
(7)1966年提供5000萬美元計劃貸款,并從1967年開始每年提供2000萬美元的援助,這些資金用來購買穩(wěn)定經(jīng)濟的日用品、刺激出口以及調(diào)動國內(nèi)資本;
(8)通過贈予援助和易貨貸款的方式幫助韓國購買一些15萬噸的貨船;
(9)鼓勵韓國向美國出口,取消對韓國紡織品的配額限制;
(10)1月7日,關(guān)于軍事要求的文件包括:反滲透援助、上面提到的條款(2)、在1971年前,不實行讓韓國分擔(dān)軍事費用,由美國支付用于建設(shè)兵營和福利設(shè)施的軍事援助計劃資金。*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10,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46-149.
與第一支韓國虎師向越南派遣時提出的10項要求清單相比,這次韓國的要求大大提高,遠遠超出了向越南增派韓國軍隊自身所需要的相關(guān)費用。韓國借向越南派兵換取美國援助,為韓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贏取資金的意圖非常明顯,除了第一條和韓國軍隊自身的花費直接相關(guān)外,其他幾項都是要求美國額外增加對韓援助的條件。
布朗認為這十項要求極端不合理,很多條款違背基本的援助標準,即韓國本身的需要、吸收能力及有關(guān)法令和政策的限制等;就韓國采取的自助發(fā)展政策而言,清單提出的有些要求也違背了韓國近期漸進的自助發(fā)展政策;從美國的援助能力來看,由于有限的軍事援助資金需要滿足全球性需求,韓國的要求顯然超越了美國的財政能力。在布朗看來,韓國各部門長官似乎都在競相向美國提要求,以便顯示自己可以為韓國人爭得最大的利益,韓國顯然想抓住越南戰(zhàn)爭提供的機會,促使美國幫助韓國加速經(jīng)濟發(fā)展,他們念念不忘朝鮮戰(zhàn)爭對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刺激作用。因此,布朗和韓國國家隊重申他們的觀點,不到萬不得已,就不尋求韓國派兵。*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10, 1966, footnote 3, footnote 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46, 148.
韓國的要求在華盛頓同樣也引起廣泛的爭論,國務(wù)院和國防部都不愿答應(yīng)韓國人的要求。看到韓國人提出的條件,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指出,韓國人借助增派軍隊,想要“價值大約6億—7億美元的賞錢”,美國只愿意向韓國人提供“價值相當于7000萬美元的追加設(shè)備和資金”。*Ibid.
美國政府內(nèi)部對韓國瘋狂要價不滿,然而,在韓國方面看來,美國要求韓國再次出兵,確實也給樸正熙出了個難題。樸正熙總統(tǒng)秘書李厚洛在和布朗會談時指出,美國這么快就要求韓國再次向越南增派一個師和一個旅,讓樸正熙總統(tǒng)感到震驚。李厚洛進一步指出,盡管樸正熙本人愿意派兵,但面對韓國國會和公眾,卻不好解釋。因此,必須解決韓國向越南派兵的政治可行性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向公眾擺明再次向越南派兵符合韓國自身的利益。從安全角度說明韓國參與越南的“反共”行動符合韓國的安全需要是一條重要的理由,但李厚洛擔(dān)心,僅此一條理由難以說服國會和普通民眾,相反韓國人還認為,向越南派兵削弱了韓國的防衛(wèi)能力,可能激起北朝鮮挑起沖突。說服韓國國會和普通民眾接受第二次向越南派兵需要兩個條件:第一,給出的理由清楚易懂,第二,讓韓國人確信美國人會對韓國的付出予以回報。李厚洛繼續(xù)指出,1966年是一個選舉年,派兵問題如果處理得好,樸正熙當選沒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他擔(dān)心反對派對樸正熙再次當選構(gòu)成極大挑戰(zhàn)。*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15,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50-151..
韓國內(nèi)閣和軍方在抱怨美國對韓國要求的拖延不決同時,對美的態(tài)度日顯強硬。1月21日,韓國外交部詢問駐韓大使,大量美軍已經(jīng)抵達南越,如果對韓國派兵需求不是那么急迫,建議暫停談判,因為美國的模糊立場,已使韓國政府沒有足夠的底氣面對韓國國會;希望美國能在下周盡快給予實質(zhì)性的答復(fù),表明美國的立場,以便給韓國的談判者挽回點“面子”,也利于韓國政府做出決定。李厚洛也進一步表示,樸正熙總統(tǒng)擔(dān)心美國“追加的一些援助”也不足以給國會留下什么印象。韓國的強硬姿態(tài)著實使急需韓國軍隊的美國慌了神,布朗大使反復(fù)向韓國強調(diào)繼續(xù)進行談判的必要。*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22,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154.
面對韓國的壓力,美國政府加快準備答復(fù)韓國的要求,積極考慮韓國方面陸續(xù)提出的增加駐越韓國軍隊的海外津貼、雙倍賠償韓國傷殘士兵等進一步的要求。*Memorandum from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McNaughton) to Secretary of Defense McNamara, January 27,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55-156.經(jīng)過六天研究,國務(wù)院指示駐韓大使布朗,如果韓國決定在1966年4月派遣一個師,在7月派遣一個旅,并且包括相應(yīng)的后勤輔助人員,授權(quán)布朗大使通知韓國:韓國向越南派兵后,美國將保證不削弱韓國的防衛(wèi)能力、不增加韓國的經(jīng)濟負擔(dān),同時,也將讓韓國在這次派兵中獲得凈利潤。圍繞這三個方面的承諾,國務(wù)院詳細列舉了將向駐越軍隊提供的優(yōu)厚條件:為滿足韓國安全需要,增強韓國軍事現(xiàn)代化,美國準備提供的軍事援助;為減輕韓國財政負擔(dān),美國準備提供的財政支持;以及為推動韓國經(jīng)濟發(fā)展,美國準備向韓國提供的額外經(jīng)濟援助和各種推動韓國產(chǎn)品出口的有利措施。*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January 27,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56-160.
在隨后的幾周內(nèi),美國政府內(nèi)部對國務(wù)院的指示文本做了輕微的改動,并遵照韓國的要求,確定了美國對韓援助的最終版本。*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1,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61-164.3月4日,布朗以書信形式向韓國外務(wù)部長官李東元(Lee Tong Won)展示了美國向韓國做出的各項軍事和經(jīng)濟承諾。*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January 27, 1966, footnote 9,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160.經(jīng)過稍微修改,3月7日,雙方正式換文,這就是有名的“布朗備忘錄”。布朗備忘錄基本上按照韓國的要求,做出了對韓國相當有利的經(jīng)濟和軍事援助承諾。
美國提供的優(yōu)惠條件,終于推動韓國政府做出向越南增派軍隊的決定。2月28日,韓國政府公開表示,決定派遣一個團和一個師到越南,并于四天后向韓國國會提交了批準向南越增派軍隊的請求。*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71.3月20日深夜,韓國國會開會,會議一直持續(xù)到次日凌晨3點,經(jīng)過激烈的爭論,國會以95票對27票,3票棄權(quán)通過該決議,決定派第九步兵師白馬師及其支援部隊十字城部隊開赴越南。6月1日,韓國國防部長宣稱,8月份白馬師將被派往越南,另派5000人用以支持在越南的所有韓國軍隊。他指出到1966年10月,韓國投入越南戰(zhàn)場的總兵力將達到45,000人。*Ibid., pp.171-172.至此,就在越南的軍隊與國內(nèi)總?cè)丝谙啾?,韓國軍隊的比例已經(jīng)超過了美國軍隊的比例。
雖然促成了韓國再次向越南增派軍隊,但對于日益惡化的越南戰(zhàn)爭形勢而言,這些軍隊還不能滿足美國的軍事需要。因此,爭取韓國再次增派軍隊很快提上日程。其實,在1966年初爭取韓國第二次大規(guī)模派兵期間,美國就開始醞釀爭取韓國再次向越南增派1萬人的兵力。但是,這種意圖在沒有通知韓國之前,首先在美國內(nèi)部遭到了非議。獲悉政府準備要求韓國再次向增派1萬人時,駐韓大使布朗感到震驚。作為同韓國派兵談判的親歷者,布朗評論道:“我們向韓國要求一支小型醫(yī)療隊,我們得到了;要求更大規(guī)模的非戰(zhàn)斗隊,我們得到了;接著我們要求一支戰(zhàn)斗師,我們得到了;在簡短的間隔之后,我們又進一步要求一個戰(zhàn)斗旅和師,我們似乎也得到了。現(xiàn)在,我們還沒等韓國人派出上一次要求的旅和師,我們就打算問他們再要1萬多人。這種情況何時才能到頭?”布朗指出,站在韓國人角度看來,這樣的要求太想當然了,給韓國施加了太大的壓力。這將意味著大約6萬韓國軍隊在南越,如果按所占本國人口比例來算,這相當于美國的兩到三倍。因而,布朗強烈反對這樣的建議。*Telegram from the Consulate in Hong Kong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13,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67-168.
站在美國自身的角度,布朗進一步指出,“新的要求將會致使韓國人認為美國對韓國向越南增派軍隊有著無盡的需求。韓國政府將因此認為向美國任意要價也是正當?shù)?。”這將會迫使美國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價,同時這項新的要求將危及韓國迅速向越南增派一個師和一個旅的承諾。因而,布朗建議采用“迂回”辦法,等韓國人后來提出是否需要他們再派兵時,美國再趁機提出,這樣比美國主動向韓國索要好些。*Telegram from the Consulate in Hong Kong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13, 1966, footnote 3,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168.
考慮到一時難以消除華盛頓再次促使韓國增兵的沖動,3月18日,圍繞美國是否推動韓國增派大約1萬人的后勤和補給部隊問題,布朗進一步分析指出,韓國政府在國內(nèi)面臨的反對力量已經(jīng)隨著第二次派兵明顯增強,而再次向韓國施壓,將可能導(dǎo)致韓國人對美國的普遍批評。因而,在增派軍隊問題上,美國“應(yīng)該讓韓國人自己決定時間和步驟。”*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Seoul, March 18,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73-174.
布朗的強烈建議,暫時壓制了美國政府內(nèi)部急于再次向韓國主動提出增兵的沖動。隨后不久,韓國方面在繼續(xù)派兵問題上開始有所松動。不過,韓國打算增派非戰(zhàn)斗人員,而不是軍隊。6月22日,韓國國防部長金松恩訪美期間表示,韓國打算以韓國的非現(xiàn)役軍人代替原來負責(zé)這些地區(qū)的戰(zhàn)斗隊,來負責(zé)后方的服務(wù)和安全工作,以便讓他們投入一線作戰(zhàn)。*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June 22,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81-184.
美國顯然對韓國這樣的提議不感興趣。10月份,麥克納馬拉到越南訪問,再次考慮促使韓國向越南增派軍隊問題。對此,駐韓大使布朗一如既往地反對向韓國提出增派軍隊,尤其反對約翰遜總統(tǒng)在馬尼拉峰會*1966年10月24—25日,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美國、新西蘭、南越、泰國七國首腦齊聚馬尼拉,討論越南戰(zhàn)爭問題和有關(guān)亞太問題。會后,為了推動美韓在越南的軍事合作,約翰遜總統(tǒng)訪問韓國。或者會后訪韓期間向樸正熙提出增兵問題。布朗認為,此時向韓國提出派遣軍隊問題,將會影響訪韓的氣氛,使韓國公眾把此次訪問視為美國高層的進一步施壓。很多韓國人擔(dān)心美國再要求他們增兵,他們強調(diào)這樣的一個事實,韓國派往南越的軍隊數(shù)量占其總?cè)丝诘谋壤让绹€高。此外,建議韓國再派軍隊遲早會影響韓國的選舉,這將令樸正熙在國內(nèi)陷入政治困境,影響他繼續(xù)執(zhí)政。*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October 19,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99-200.
布朗的建議發(fā)揮作用,再次延遲約翰遜向韓國提出增兵的要求。11月初訪韓期間,約翰遜沒有公然提及要求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而是表示他來亞洲不是為了要求軍隊,而是為了討論樸正熙關(guān)心的問題。但是,約翰遜同時暗示,為了盡快勝利結(jié)束越南戰(zhàn)爭,美國需要向越南派出更多的軍隊。陪同訪問的國務(wù)卿臘斯克也只是和韓國總理談?wù)撌褂庙n國退役軍人的可能性。*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President Johnson and President Pak, November 1, 1966; 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05-208.
然而,越南戰(zhàn)爭的形勢迫使華盛頓持續(xù)增兵。威斯特摩蘭準備在越南南北軍事分界線南部建立軍事屏障,急需部隊守衛(wèi),催促華盛頓政府繼續(xù)增兵。11月19日,美國政府終于按捺不住,國務(wù)院和國防部聯(lián)合發(fā)出指示,要求布朗秘密向樸正熙總統(tǒng)暗示,美國在越南需要一支由9個步兵營組成的師加上后勤人員,估計至少需要16,500人,這支部隊可以直接由韓國退役軍人組成。這顯然和韓國提議的民間后勤服務(wù)隊不是同一個概念。但為了美國軍事計劃的實施,華盛頓強烈希望在1967年1月1日前能得到樸正熙的明確承諾,部隊能夠在1967年7月1日前部署到位。*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November 19,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15-216.
三天后,布朗做出答復(fù)。盡管對南越非軍事戰(zhàn)斗區(qū)人員需求的重要性和相關(guān)時間的緊迫性表示理解,但出于韓國內(nèi)部形勢的考慮,他并不贊成敦促韓國繼續(xù)向南越增兵。*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22, 1966,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16-220.布朗認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能讓韓國人認為,我們正在廉價使用韓國人為我們做事?!辈祭式又厥隽怂瓉矸磳ν苿禹n國增兵的看法,指出如果希望韓國繼續(xù)支持越南戰(zhàn)爭,“我們應(yīng)該避免讓他們感到我們過分地要求他們,而不顧他們自身現(xiàn)在面臨的安全問題?!币虼耍_保有機會實現(xiàn)韓國繼續(xù)向越南派兵的最佳辦法是,直到樸正熙大選之后再提這個問題?!?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22, 1966, footnote 3,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216. 11月10日,樸正熙曾在一個非正式記者招待會上宣布,韓國不會再向南越提供額外的軍隊。在布朗看來,加強韓國在越南的參與,“唯一可行的路子看來是通過非軍事方式,因為目前韓國的國內(nèi)氛圍不利于增兵?!?Memorandum from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mith) to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Rostow), January 19, 1967, footnote 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231.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關(guān)注著如何參與越南戰(zhàn)爭,并避免國內(nèi)反對派的攻擊。12月1日,韓國向布朗大使提出了韓國向越南進一步提供援助的辦法,題為“支持南越安定計劃的有關(guān)建議”,該建議由三部分構(gòu)成:(1)“扶持越南人民創(chuàng)建穩(wěn)定的生活”,安置難民;醫(yī)療援助和社會福利計劃;農(nóng)業(yè)、漁業(yè)、輕工業(yè)的發(fā)展;文化交流和掃盲運動;鄉(xiāng)村建設(shè)。(2)“國家建設(shè):軍事組織的修復(fù)與建設(shè)”,即組建一支由韓國工人組成的民兵部隊;(3)“努力提供軍事援助”,由韓國組建準軍事單位,履行韓國在南越的援助義務(wù),并且?guī)椭显皆陧n國訓(xùn)練軍事人員。*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24-225.
布朗認為韓國建議的第一部分很符合南越的“政變發(fā)展計劃”,指明了南越的幾項重要需求。與美國相比,韓國人更適合在越南執(zhí)行此項計劃,因為他們更容易得到越南人的支持。大使館認為建議的第二部分是當前計劃的延續(xù),擬向南越輸送2萬至5萬名韓國工人這一提議也體現(xiàn)出勃勃雄心,但不太現(xiàn)實。大使館承認,在韓國境內(nèi)訓(xùn)練越南民兵有其潛在價值,但這樣有組織的準軍事單位將會提升韓國在越南的軍事作用,繼而給樸正熙總統(tǒng)帶來不必要的政治對立。*Ibid.
國務(wù)院則對韓國的提議沒有多大興趣,很快電告布朗,讓他在選舉之前從樸正熙那里得到初步的承諾,爭取在下一年再派另外一支部隊。雖然承認布朗反對促使韓國增兵的各種考慮有其合理性,國務(wù)院還是認為美國讓韓國增加對越南“貢獻”的主要目標是,確保派遣更多的戰(zhàn)斗部隊。國務(wù)院擔(dān)心,過早談判或者接受韓國官員關(guān)于非軍事人員或者準軍事人員進入南越,可能導(dǎo)致韓國政府認為,通過類似的計劃能夠滿足美國的需求。盡管韓國的建議有可取之處,但是,華盛頓最終的對韓財政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樸正熙總統(tǒng)在1967年向越南增派一個師問題上的態(tài)度,因為“這個師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Memorandum from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mith) to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Rostow), January 19,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30-232.
國務(wù)院指示布朗應(yīng)該私下向樸正熙本人表明,美國準備早日體面地結(jié)束越戰(zhàn),因而需要更多盟國的軍隊支持美國在越南的戰(zhàn)爭。美國準備在1967財年增加駐越軍隊數(shù)量,使軍隊規(guī)模比馬尼拉會議時的水平高出35%。到1967年底,參加越戰(zhàn)的美國軍隊將達到美國所有地面部隊的25%,大約27%的美國人口將卷入越南戰(zhàn)爭。韓國需要提供同等比例的貢獻,其在越南的軍隊應(yīng)該達到7萬人。國務(wù)院要求布朗爭取樸正熙在選舉前做出初步承諾,以便美國制定相關(guān)部署計劃。韓國則更多關(guān)注派遣非軍事人員,認為正在計劃建設(shè)位于南越非戰(zhàn)斗區(qū)的安全屏障需要人力,韓國的反滲透訓(xùn)練和經(jīng)驗對于這種類型的任務(wù)將尤其有用,因而提議派遣非軍事人員或者準軍事組織參與南越的和平計劃,希望能夠達成對南越和韓國都有利的協(xié)定。但美國政府認為此舉不能代替派遣更多的戰(zhàn)斗部隊,只希望把這作為附帶的對越支援行動,希望韓國政府在選舉之后能夠盡可能增派一個師,或許這個師可以由退役軍人組成。*Ibid.
1967年5月3日,韓國舉行總統(tǒng)選舉,樸正熙成功連任。6月8日的國會選舉中,執(zhí)政的民主共和黨也贏得了絕對多數(shù)席位。*DDRS, Document Number: CK3100092650,1967年7月7日.這些為美國再次爭取韓國派兵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此,即將離任的布朗就推動韓國向越南增派軍隊問題,再次向華盛頓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布朗認為,如果向韓國提出增兵的要求,提出的方式至關(guān)重要。布朗建議不要一開始就使樸正熙面對一項正式的要求,迫使他說是或者不是,可以先擺明美國在越南面臨的實際情況,試探性地問他,韓國是否并且愿意在何種程度上提供幫助,以便給他一定的回旋余地。其次,為了換取韓國的進一步增兵,布朗認為美國將必須切實付出代價,談判中要表現(xiàn)慷慨,不要采取討價還價的方法。這將有利于樸正熙政府爭取韓國國會和公眾的支持,讓其覺得能為韓國掙得民族利益,進而讓韓國輿論感到放心。但是,盡管如此,增兵問題依然面臨困難,并無絕對成功的把握。為了盡力爭取,布朗認為美國“現(xiàn)在就應(yīng)該準備向韓國提供一些好處,展示我們對雙方友誼和同盟的慷慨和理解。”因此,布朗建議應(yīng)該把爭取韓國增派軍隊問題與美國在許多項目上的態(tài)度和立場聯(lián)系起來,比如韓國平民參與越南綏靖計劃、韓國戰(zhàn)斗部隊的后勤補給等,調(diào)整美國的立場,促使韓國人產(chǎn)生同美國合作的友好態(tài)度。這樣可以提升樸正熙總統(tǒng)的地位,便于他回應(yīng)反對派的挑戰(zhàn)?!拔覀儽仨毥o樸正熙實現(xiàn)派兵的堅實基礎(chǔ),使他相信再次派兵不會損害他的政治地位?!?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52-254.1967年6月10日,布朗離開首爾,伯杰(William J. Porter)接替了他的職務(wù)。
布朗的建議得到了華盛頓高層的支持,國家安全顧問羅斯托對布朗的建議給予高度評價,指出布朗的建議是“一種富于智慧的觀察”,并建議約翰遜予以重視。*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7, 1967, footnote 1, 3,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52-253.為了切實推動韓國派兵,6月30日至7月3日,副總統(tǒng)漢弗萊參加樸正熙7月1日的總統(tǒng)就職儀式。期間,漢弗萊按照布朗的建議多次同樸正熙提出向越南增派軍隊問題。*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7, 1967, footnote 3,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253.回國后,漢弗萊建議,應(yīng)優(yōu)先滿足韓國的援助請求,特別是用于抵御北朝鮮滲透的安全和通信設(shè)備。萬一韓國決定裝備進一步派往越南的韓國軍隊,應(yīng)該向韓國提供更多經(jīng)濟技術(shù)援助。*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59-261.
越南戰(zhàn)爭的需要促使美國加快推動韓國派兵。8月3日,約翰遜派遣的克利福德—泰勒使團在訪問南越之后到韓國訪問,催促再次當選總統(tǒng)的樸正熙盡快向越南增派軍隊??死5孪驑阏踅忉屧侥系膽?zhàn)爭局勢需要繼續(xù)增兵,美國政府將因而面臨預(yù)算問題和增加稅收的壓力。如果約翰遜總統(tǒng)不能贏得國會和美國人對增加稅收的支持,他將面臨美國的盟國在接下來要準備做什么的問題。美國正努力把派越軍隊增加到48萬,希望韓國把越南戰(zhàn)爭視為自己的事情,進一步貢獻力量。盡管樸正熙表示有義務(wù)盡可能提供幫助,但轉(zhuǎn)而指出,韓國人擔(dān)憂自身的安全,況且韓國剛派出大量的軍隊,同時北朝鮮加強了滲透活動,因而派出軍隊相當困難,國會中的反對派將會聯(lián)合起來抵制再次派兵。*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ugust 3,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67-270.
美國的努力推動了樸正熙做出繼續(xù)派兵的決定。9月4日,樸正熙通知美國新任駐韓大使威廉·波特(William J. Porter),韓國打算應(yīng)約翰遜總統(tǒng)的請求向越南增派軍隊。分遣隊的數(shù)量將和韓國國防部長磋商后定奪。在和波特的談話及隨后給約翰遜總統(tǒng)的信中,樸正熙概述了影響他向海外增派軍隊能力的內(nèi)部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公眾對韓國自身安全和防衛(wèi)能力的關(guān)注,尤其是最近非軍事區(qū)和北朝鮮滲透活動的增多。樸正熙也暗示,1966年韓國準備向越南派遣軍隊,但要美國許諾向韓國提供裝備并支持韓國的反滲透。任何最終的決定將取決于以上承諾踐行的程度。為此,駐韓使館準備定期向韓國政府報告在1966年對韓國做出的承諾的執(zhí)行情況。*Editorial Note,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273.
在美國急需韓國軍隊又面臨預(yù)算壓力同時,韓國內(nèi)部反對向越南派兵的力量也不斷增強,加之北朝鮮在非軍事區(qū)的破壞活動增強了韓國自身的不安全感,使美國推動韓國增兵越南變得愈加不易。為此,波特主張以最少的代價促使韓國增派軍隊,減少韓國增兵越南對美國預(yù)算的影響。波特建議美國需要幫助樸正熙改善韓國的內(nèi)部狀況,克服與此相關(guān)的內(nèi)部政治障礙,爭取國會和公眾支持向越南增派軍隊。因而,波特建議:(1)向韓國提供這些軍隊的裝備以及部署這些軍隊的額外經(jīng)費;(2)提供經(jīng)費和裝備,訓(xùn)練預(yù)備部隊,以替補這些將派往越南的部隊;(3)迅速提供裝備改善韓國的海陸邊界安全,改善韓國內(nèi)部民事安全機構(gòu)的偵查能力,清除北朝鮮滲透者;(4)韓國在越南作戰(zhàn)部隊使用的美國武器,將在越南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歸韓國軍隊所有,美國不再收回。前兩條建議旨在確保韓國的防衛(wèi)能力不會削弱,不會因為增派軍隊而增加韓國的經(jīng)濟負擔(dān)。第三條為了應(yīng)付北朝鮮日益增強的滲透威脅,并向韓國人民提供切實可見的證據(jù),表明韓國政府有能力對付北朝鮮的威脅。最后一條是為了增強韓國政府的長期防衛(wèi)能力。*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eptember 19,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76-278.對于波特的建議,華盛頓又覺得這樣會使美國顯得太過主動,急于向韓國讓步。國務(wù)院和國防部認為,應(yīng)該讓韓國人首先擺明他們的要求,“而非先公開我們的出價”,波特可以綜合考慮采用前三條建議,但第四條建議可能引起韓國的消極反應(yīng),因為這些武器價值數(shù)目尚未確定。*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September 19, 1967, footnote 3, 4,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76-277.
隨著韓國的內(nèi)部政治形勢逐漸穩(wěn)定,韓國具備了繼續(xù)向越南派兵的內(nèi)部條件。然而,美國在韓國派兵問題上的立場發(fā)生了變化。11月25日,波特指出,在向樸正熙提出之前,美國應(yīng)該重新評估韓國增派軍隊的前景和結(jié)果,因為有關(guān)讓韓國進一步提供軍隊的情況,已經(jīng)和初期的派遣甚或和去年春夏季的情況不同,爭取韓國派兵的形勢相當不利。一方面,韓國政府正爭取通過派兵獲得美國更多的援助,并毫無顧忌地表達他們的要求或者失望。簡而言之,他們把5萬名在越南的韓國軍隊作為他們的“阿拉丁神燈”,企圖實現(xiàn)他們所有的夢想;另一方面,韓國人反對政府繼續(xù)派兵的力量進一步增強,對韓國政府造成壓力。因而,盡管樸正熙可能考慮再次派兵,但他的要求將是昂貴的、復(fù)雜多樣的。*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25,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91-293.波特的評論,道出了有關(guān)美國要求韓國持續(xù)增兵的困境:一方面,隨著越南戰(zhàn)爭陷入僵局,美國自身將難以承受越南戰(zhàn)爭的負擔(dān);另一方面,韓國向越南派兵要價的不斷提升也使美國從韓國派兵中所得收益急劇縮減,還不得不犧牲美國對韓政策目標,幫助韓國政府對付韓國國內(nèi)反對勢力,把自己與樸正熙政府緊密綁在一起。
盡管爭取韓國派兵的意義遠不如前兩次派兵,但越南戰(zhàn)爭的軍事需要,促使華盛頓還是選擇繼續(xù)推動韓國增兵。邦迪表示,華盛頓政府仍舊想“盡可能促使韓國增派軍隊”,同時避免波特所說的“收益遞減”和“‘阿拉丁神燈’缺陷”。*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25, 1967, footnote 4,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29430日,國務(wù)院指示駐越大使尤金·洛克(Eugene M. Locke)務(wù)必于12月7日返回美國磋商向越南增兵的相關(guān)事宜,建議沿途向韓國通報越南戰(zhàn)爭的形勢,傳達華盛頓高層要求派兵的緊迫感,并把克利福德—泰勒使團的使命向前推進一步。同時,根據(jù)韓國所增派軍隊的類型和規(guī)模,國務(wù)院希望韓國能就派兵問題提出相應(yīng)的美國回報問題,讓洛克盡快帶回來韓國提出的“一攬子”要求,以便美國能夠迅速考慮如何回報。*Tele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Korea, November 30,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95-296.
12月6日,洛克按照指示途經(jīng)韓國,與樸正熙等政府要員進行兩個半小時的磋商。在不危及韓國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韓國政府同意派遣一個“輕裝師”,派兵的具體時間尚未確定。不過,樸正熙打算變相增兵,用平民代替在越南負責(zé)后勤的部隊,然后以這些后勤部隊為基礎(chǔ),組建成一支 “團建制的戰(zhàn)斗部隊”,達到一支“輕裝師”的水平。顯然,韓國政府面臨的派兵阻力也確實很大,韓國總理丁一權(quán)指出,美國曾保證過上次的派兵要求將是最后一次,韓國政府也因此已經(jīng)向韓國國會這樣保證過。*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6,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297-299.
為了最終敲定派兵問題,21日,在參加澳大利亞前總理哈羅德·霍爾特(Harold Holt)的葬禮上,約翰遜與樸正熙再次會面,主動向樸正熙承諾,將最遲在次年1月1日交付韓國所要求的對付北朝鮮的安全設(shè)備。樸正熙也積極回應(yīng),表示韓國將改變原來4月派兵的計劃,盡可能在3月1日前向越南派遣軍隊。*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Australi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21, 1967,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301.然而,當美韓雙方終于敲定向越南派兵的日期,正在積極準備有關(guān)派兵的事宜時,*Memorandum from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 (Rostow) to President Johnson,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305-306;DDRS, Document Number: CK3100154875,1967年12月31日;DDRS, Document Number: CK3100058414,1968年1月1日。1968年1月21日,北朝鮮偷襲青瓦臺和捕獲美國船只“普韋布羅”號,使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進而使韓國向越南派兵問題復(fù)雜化,打亂美國推動韓國增兵越南的既定安排。
朝鮮半島危機處理過程中,美韓雙方發(fā)生了嚴重分歧。美國堅決主張優(yōu)先處理“普韋布羅”號事件,并采取和朝鮮單獨談判的政策;而韓國主張“普韋布羅”號事件和朝鮮偷襲青瓦臺一同處理,要求韓國參與同北朝鮮的談判。最終,韓國不得不屈服于美國的壓力,放棄自己的要求。但美國在處理半島危機中的政策,使樸正熙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美國的政策取向,加之1968年4月約翰遜放棄總統(tǒng)競選,使樸正熙更加擔(dān)心失去越南戰(zhàn)爭期間和約翰遜建立的友誼,因而在派兵問題上的熱情驟減。
與此同時,約翰遜政府開始推行越南戰(zhàn)爭降級政策,力圖以談判結(jié)束越南戰(zhàn)爭,對韓國的軍隊需求降低。隨著美國國內(nèi)反戰(zhàn)運動擴大及政府內(nèi)部,反對繼續(xù)推動韓國向越南增兵的呼聲增強。最終,韓國向越南第三次派兵問題不了了之。
縱觀韓國向越南派兵進程可以發(fā)現(xiàn),美韓關(guān)系在不同的階段展現(xiàn)不同特點。韓國并非完全被動地為爭取美國的援助而積極向越南派兵。韓國在談判進程中對美國的軍事需要還是有比較充分的把握,并力圖使韓國派兵所實現(xiàn)的利益最大化。負責(zé)遠東事務(wù)的美國助理國務(wù)卿幫辦塞繆爾·伯杰曾任駐韓大使,在談判過程中,盡管他對韓國人的要求感到失望,但對韓國人展現(xiàn)出的談判姿態(tài)和能力感到驚訝,“韓國人乞丐般的歷史時期已經(jīng)漸近結(jié)束,樸正熙政府顯得日漸自信和老練。我們能夠預(yù)想,韓國將展示出強硬的、但是本質(zhì)上合理的基本談判立場?!辈芮罢靶缘赝茢啵白罱K,作為向越南增派師和旅的回報,韓國將接受其認為合理的‘一攬子’經(jīng)濟軍事援助。”*Telegram from the Embassy in Korea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10, 1966, footnote 3, footnote 5, in FRUS, 1964-1968, Vol. XXIX, part 1, Korea, pp.146, 148.韓國在對美談判中所展現(xiàn)出的能力,體現(xiàn)了韓國自主性的增強。
除了在對美談判中展現(xiàn)出的自主能力之外,在派往越南的韓國軍隊指揮權(quán)問題上,韓國也尋求與美國的平等地位。美國要求韓國把軍隊的指揮權(quán)交給美國,以便提高盟國部隊的戰(zhàn)斗效率,遭到韓國拒絕。在韓國看來,把韓國軍隊的指揮權(quán)交給美國,會使韓國軍隊看起來更像“雇傭軍”。韓國國防部長金松恩爭辯說,“如果我們把軍隊的指揮權(quán)給美國,我們的軍隊可能會被派到極端危險的地區(qū),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軍事傷亡,保護那些幫助越南重建的韓國平民,我們的軍隊應(yīng)該保持自主并被部署在后方相對安全的地區(qū)。”*Kim Song-un, “The Dispatch of Korean Troops to Vietnam,” Chosun Ilbo, December 6, 1981. Copy from Byung-Kook Kim & Ezra F. Vogel eds., The Park Chung Hee Era—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pp.414-415.
韓國認為越南戰(zhàn)爭的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戰(zhàn)爭主要是為了保持南越主權(quán)。戰(zhàn)爭后方的重建和秩序的維持同樣重要。美國駐越美軍總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最終同意了韓國對自身軍隊擁有獨立的指揮權(quán),雙方建立了自由世界軍事援助政策委員會,彼此擁有平等的決策權(quán)力,承認各自對自身軍隊的指揮權(quán)力。*Ibid.除此之外,韓國還借助向越南派兵的時機,迫使美國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xié)定,擴大韓國對駐韓美軍的刑事管轄權(quán)。*馮東興:《美韓關(guān)系中的駐韓美軍地位問題》,《當代韓國》2011年夏季號,第57—65頁。
綜合來看,韓國借助越南戰(zhàn)爭期間向越南派兵,不僅取得了美國的大量援助,更重要的是,韓國自身的自主觀念增強,而且大幅提升了韓國在美韓同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