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蕾, 陳建偉
(青島大學(xué) 紡織學(xué)院, 山東 青島 266071)
?
黎族傳統(tǒng)服飾的色彩內(nèi)涵解讀
金 蕾, 陳建偉
(青島大學(xué) 紡織學(xué)院, 山東 青島 266071)
為了解黎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探究了服飾色彩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與其所表述的象征意義之間存在的多種組合方式。將色彩作為一種象征符號,在符號學(xué)的理論基礎(chǔ)上結(jié)合黎族人民的思想觀念與文學(xué)素材2方面來探討色彩符號的思想淵源,并選取民俗和宗教2個角度解析黎族服飾色彩的內(nèi)涵表達,從五大方言區(qū)的服飾配色習(xí)慣、婚葬習(xí)俗、祭祀活動3方面挖掘出大量具體的實例來闡述不同色彩所對應(yīng)的象征意義,歸納出色彩符號在黎族服飾中的身份識別、審美及情感寄托功能。
色彩; 色彩符號; 黎族服飾; 內(nèi)涵
色彩是服裝的三要素之一,既有外在體現(xiàn)的明暗度、飽和度、色相等具體表達,又包含情感、思想、文化等象征意義。不同民族在對應(yīng)色彩的具體表達與象征意義時有不同的理解與組合方式,這是由生活環(huán)境、歷史變遷、民族信仰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任何的色彩語言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才能被正確理解,只有具備相關(guān)文化背景的人群才能理解,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色彩符號才能被接受[1]。人們在長期的群居生活中培養(yǎng)出約定俗成的思想,并采用象征的傳達方式賦予色彩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使色彩成為一種非語言類符號。以現(xiàn)代符號學(xué)奠基人索緒爾的觀點來解釋,符號即是能指與所指的二元關(guān)系,能指和所指各屬不同的存在域,前者為知覺音像,后者為意念心像[2]。民族服飾色彩的能指即其形式層面,是指能夠用來指述、表現(xiàn)和傳達各種意義的服飾色彩;民族服飾色彩的所指亦即其意義層面,是被民族服飾色彩的能指層面加以指述、表現(xiàn)和傳達的內(nèi)涵[3]。本文以色彩符號學(xué)為理論基礎(chǔ),引用大量民歌童謠、神話傳說、民俗習(xí)慣、宗教活動等例證來解開黎族服飾色彩符號的內(nèi)涵,旨在為研究黎族文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1.1 樸素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黎族人樸素的世界觀和社會價值觀透露著黎族服飾色彩起源和變遷的足跡。其對世界的看法主要是相信萬物有靈,認為一切自然物、自然現(xiàn)象、動植物和人類都具有靈魂,因此這些靈魂所包含的色彩也被賦予上相應(yīng)的情感。如火帶給人們溫暖,血賜予人類生命,火與血所包含的紅色成為了黎族人心目中熱情喜慶且能讓惡鬼懼怕的顏色,在舉行婚禮或宗教祭祀時,紅色常作為服裝的主色調(diào);黑夜讓人們恐懼,黑色蘊涵壓抑沉重的意味,黑布、黑狗血等黑色代表物常出現(xiàn)在離婚、接婚或驅(qū)除惡鬼的場合中;褐色是土地的代表色,黎族部分地區(qū)只有頭領(lǐng)才有資格穿用褐色的服裝,象征掌管一切的權(quán)力中心。最初的世界觀受到原始信仰的控制因而宗教性很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色彩內(nèi)涵也發(fā)生一定轉(zhuǎn)換。如黑色在一些地區(qū)也有吉祥的寓意,訂娃娃親時男方會帶著黑色糯米糕懷樂向女方提親,他們認為懷樂是美好永久的象征[4]。
黎族人的社會價值觀主要指道德觀,包括對誠實善良、勤勞勇敢、堅貞不移等美好品質(zhì)的認同和對懶惰惡毒之人的唾棄,為傳播這些道德觀,人們往往將某種色彩與特定品質(zhì)關(guān)聯(lián)起來,編成童話故事或歌謠傳誦。如民間故事《英雄花》將黎族英雄吉貝英勇無畏的品格與木棉花相結(jié)合,寓意英雄之血灑在木棉上開出紅如鮮血的花朵,木棉花的紅色則被賦予了勇敢、正義的情感。這些色彩內(nèi)涵源自黎族人民樸素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他們將深奧的哲學(xué)思想用直觀的色彩體現(xiàn)出來,使得色彩成為一種有象征意義的非語言符號。
1.2 豐富的民間文學(xué)素材
黎族許多關(guān)于色彩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詞童謠等文學(xué)精粹都由祖祖輩輩以口述方式流傳下來,并不斷地加入聽說者的想象和意識,反映著黎族社會對色彩的偏好和感悟,同時映射出黎族服飾中色彩的象征意義。
黎族創(chuàng)世神話《動物的傳說》解釋了黃麋額頭的白痕、黃牛全身發(fā)紅、水牛和山豬滿身黑色、山馬則是半截黑色的原因;另一則人類起源神話強調(diào)了拯救人類于水災(zāi)的人物是一個腳上有紅白黃黑等色的巨人。這些創(chuàng)世神話不約而同地提及了紅白黃黑4種顏色,說明古時黎族人心目中就已經(jīng)對這4種顏色有了一定的認識。民間故事《紅蘑菇和白蘑菇》中的主人公碰到紅蘑菇后頭上就會長出一對犄角并紅腫發(fā)癢,再碰到白蘑菇后這些癥狀都會消失,寓意著紅使人畏懼,可帶來魔力,而白則象征純潔,能化解一切災(zāi)難和苦痛。除神話故事外,詩歌中也蘊涵豐富的色彩內(nèi)涵?!段逯干絺鳌分械暮_呄嘤雠c成家立業(yè)2章分別唱到:“有人在石邊,衣兒好新鮮,桶裙有五色,靚如紅木棉”[5];“衣兒有領(lǐng)邊,桶裙色兒鮮,紅黑藍青白,有麻有木棉”[5]。歌中不僅提到黎族服裝的原材料為麻和木棉,還具體說到了紅黑藍青白這5種顏色,其中黑和藍是黎族服飾自有紡時代以后一直沿用的底色,紅青白則是人們喜愛的裝飾色。再如黎族婚禮中各式各樣的民歌,迎親時要由長者念誦平安詞:“天鬼地鬼惡人鬼,不得阻路卡寨門;尖刀砍蛋見大紅,割葉脫鎖開寨門”[6]。其中尖刀坎蛋是當?shù)氐囊环N占卜吉兇的風(fēng)俗,見大紅則代表紅色能鎮(zhèn)住妖魔鬼怪,婚禮得以順利進行。送親時小伙們唱起逗娘歌:“哪家的姑娘呀,遠望好像月亮;穿白衣套花裙,戴著圓圓銀圈”[6]。歌詞表達了小伙心目中美麗姑娘穿著白衣和花裙,戴著銀質(zhì)項圈,顯示出黎族年輕人對服飾色彩的審美和喜好。
2.1 黎族民俗文化中體現(xiàn)的服飾色彩內(nèi)涵
色彩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作為一種民族風(fēng)俗習(xí)慣出現(xiàn)的,是歷史文化心理積淀的結(jié)果,并成為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7]。從民俗習(xí)慣中可找到色彩所依附的各種載體,如服飾、動植物、日常用品等涉及到生產(chǎn)生活的各個方面,色彩的社會性和象征性透過民俗習(xí)慣表達出潛藏在人們內(nèi)心的民俗信息。
2.1.1 黎族五大方言區(qū)的服飾配色習(xí)慣
黎族有五大方言區(qū)即哈、杞、潤、賽和美孚方言。哈方言婦女的上衣以黑、藏藍、褐色為底色,盛裝時衣領(lǐng)和袖口邊緣鑲藍色花邊,筒裙用紅黃白等色織繡精美圖案,底部系上帶白珠子的彩色流蘇,頭飾為兩端繡花的黑色頭巾;杞方言擅長在織好的圖案上沿邊用白色或黃色的線刺繡花紋輪廓,稱為“牽”,婦女服裝顏色鮮艷,上裝外衣常用紅黃綠等色織成花紋,胸前穿紅色鑲邊的黑色或白色肚兜,盛裝時上衣背部還有用各色絲線織成的祖先柱紋樣;潤方言婦女的上衣為不開襟的貫頭衣,套頭處用紅色絨線或藍白2色玉珠層層鑲邊,衣身和筒裙常見用紅黃2色織繡的大力神紋或人龍紋,小腿處戴黑色或深藍色的綁腿,頭頂處纏繞紅色絨布;賽方言喜歡在筒裙中嵌入各色蚌殼做裝飾,并織繡紅黃藍綠紫等色的條狀花紋,上衣多見藍色或黑色,鑲紅色或白色邊,年輕人喜歡穿粉紅、綠、黃等色彩鮮艷的服裝,老年人一般穿全黑,頭巾也是全黑;美孚方言的上衣有白色或青色領(lǐng)邊,底色為深藍色或黑色,大身開襟處用紅繩系扣,筒裙用絞纈染法染出藍白或黑白的色暈,頭巾上有黑白或藍白相間的寬條紋。
2.1.2 黎族婚葬習(xí)俗中的色彩表達
黎族地區(qū)舉行正常的結(jié)婚儀式時,新娘會穿上色彩鮮艷的衣裙,搭配頭飾、頭簪、銀項圈等飾品,伴娘用紅色氈子遮住新娘的臉,防止別人偷看。送親時,女方要拿鍋灰在男方年紀最小的儐相臉上涂抹,寓意引開路上一切攔路鬼。迎親時,家族長老披上綠色長袍和紅色頭巾,手持火把尖刀念誦平安詞。若是舉行特殊的接婚儀式(指的是貧困家庭中哥哥去世后,弟弟娶嫂子為妻的情況),則要以三黑作為祭品,即黑雞、黑狗、黑羊,將它們的血灑滿房屋,并用灑上酒的紅藤葉子掃床[6]。三黑與嫂弟結(jié)合一樣都是不光彩的形象,而它們的血是紅的,加上紅藤樹葉,就完成了由惡到喜的轉(zhuǎn)變。
離婚在黎族社會中是很罕見的,但離婚儀式卻非常簡單。用一塊黑布蓋住盛滿酒的碗口,部族長老把黑布從中間撕成兩半,當事雙方各執(zhí)一半,將碗里的酒分兩半倒入空碗中一飲而盡,象征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束,俗稱喝半碗分手酒。
黎族婦女分娩時,要在門口掛樹葉警示禁止外人入內(nèi)。生產(chǎn)后,用紅線綁住小孩的肚臍,生男孩則在門口掛紅藤,生女孩就掛漏兜葉。為孩子命名時要請長老為小孩戴上串著銅錢串的頸鏈,并在手腳系上藍紅青三色平安線[6],再向祖先報告新成員的名字。
舉行喪葬儀式時親屬要穿戴黃色或黑色的麻衣孝服,有的地方頭戴黑紗。在合畝制地區(qū),正常死亡的成年男性在咽氣后會被換上反穿的黑色新衣。對于未紋身的婦女,在潔身后要用木炭在臉部畫施紋圖,而后用黑布纏裹遺體。出殯時,孝子雙手捧死者的香爐,并夾持一支小竹枝白紙旌,以引死者鬼魂到墳地去安家,而其他兒子則手持白紙旌,孫兒持紅紙旌,曾孫持黃紙旌,其他親屬頭披孝巾隨行[8]。待頭七過后,送葬親屬要拿草木灰涂滿全身,再用河水洗凈,代表晦氣已經(jīng)遠離活著的人們。
2.2 黎族宗教活動中體現(xiàn)的服飾色彩內(nèi)涵
宗教與色彩互相影響,一方面人們將帶有濃厚情感寄托的色彩賦予驅(qū)鬼除魔的功能,另一方面宗教信仰不斷強化和控制了人們對于某種顏色的喜惡程度,使那些能夠給人們帶來心理慰藉的色彩備受推崇,甚至成為民族的代表色。服飾作為色彩能夠依附的生活必備品,最直接地表達了黎族人民對某些宗教巫術(shù)情感的宣泄,利用服飾的貼身性也可更容易接受色彩的象征性所帶來的神秘力量,從而獲得心靈的安定。
黎族人最忌畏惡鬼,所有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和無能為力的病災(zāi)都歸結(jié)于惡鬼作怪。紅色在人們心中有驅(qū)鬼鎮(zhèn)魔的作用,因此娘母或鬼公等祭祀人員常纏紅色頭巾,著紅色長袍或紅背心,在臥室里插上紅布令旗,以防惡鬼來襲。若婦女懷孕后出現(xiàn)浮腫不適,要請鬼公來查鬼,并用五色彩紙制作衣裙和首飾等,平時遇到異象還要點燃紅布條驅(qū)邪。紅色也是吉祥喜慶的代表,家里辦喜事要貼紅紙,新娘要穿紅衣,跨火盆;過新年時,杞黎習(xí)慣用紅紙貼在已經(jīng)開始結(jié)果的樹上祈求果實豐碩無病災(zāi);子承父槍時,要割紅并綁一條紅布在槍的扳機處,以示平安無誤傷[9]。紅色對于黎族人來說是一種保護色,也是黎族服飾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花色,它除了安撫人心的作用外更多的成為了一種審美偏好。
黑色在祭祀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義,常物化為鍋灰、木炭、黑色家畜、黑布、黑線、黑色服飾等物品。其中,黑狗血用于收治惡鬼,用黑色家畜祭祀完畢后再系上黑色絲線或戴上黑狗牙可逢兇化吉;鍋灰也有驅(qū)邪的作用,年輕婦女在帶年幼的孩子外出時,會用黑色的鍋灰在孩子額頭上劃十字。黎族服飾中黑色作為底色是使用面積最大的顏色,除把黑色衣裙時刻穿戴在身上外,還可當做搖籃,保護小孩不受惡鬼纏繞,健康長大。
褐色也是祭祀活動中常用的色彩,褐色的雞毛具有占卜驅(qū)邪的作用,祭祀人員常將它插在頭頂或別在腰間。褐色常作為輔助色出現(xiàn)在服裝中,如哈方言首領(lǐng)的奧雅服大量使用褐色作為裝飾色布滿領(lǐng)邊和袖口,大身還有褐色的線性紋路,彰顯頭領(lǐng)的身份。
青色作為樹葉的代表色,常用來辟邪,如插青或禁青。人們會在村口掛上青樹葉以示鬼怪病災(zāi)難以入侵,同時警告外人此時不得入寨;婦女分娩或家畜分娩、插秧、釀酒等行為時,也要在家門口掛青樹葉告知他人。青色在服裝中一般作為輔助色使用,點綴于筒裙之上,也有賽方言黎族的年輕婦女喜歡穿以青色為底色的上衣,青色不僅能起到辟邪的作用,更由于它是樹葉的顏色而給人們帶來青春活力健康的感覺。
白色是能夠化解戾氣,解除魔咒的色彩,一般與紅色搭配使用,如舊時黎族舉行解禁儀式時(禁是一種非常兇狠的惡鬼依附在人身上,被附身的人就會利用巫術(shù)來害人),要用白鳥、白鼠、白羊、白螞蟻等祭品來祭祀,做法完畢后要用紅布將鎮(zhèn)符包成三角狀戴在病人身上;舉行驅(qū)鬼儀式時,祭壇兩邊要各豎1支白色令旗,放1個紅包和1條紅絲線。紅與白的搭配在服裝上也很常見,尤其是杞方言黎族的上衣喜用白色棉布包邊,并在衣服下擺處縫上紅白搭配的繡片補子。
色彩符號運用在服飾上的功能主要有3種:一是身份的象征,不同顏色區(qū)分不同年齡、性別、婚否、地位、職業(yè)等等個人的社會屬性與階級特征;二是審美的表達,民族的代表色是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潛移默化而成的,通過色彩可窺見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喜好;三是情感寄托,色彩作為宗教或圖騰符號出現(xiàn)在祭祀活動中,承擔(dān)了人們祛惡祈善的精神寄托,一定程度上慰藉了人們的心靈。
3.1 身份識別功能
色彩依附在服裝上很直觀地表明了一個人的社會屬性。首先是性別的差異,黎族男子服裝大面積使用藍色或黑色,只在衣襟袖口處鑲紅、白、黃、褐色邊,顯示出男子沉穩(wěn)、粗獷的特質(zhì)。黎族女子的服裝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差異,根據(jù)不同風(fēng)格的色彩組合甚至可分辨出所屬支系,如杞方言女子上衣下擺貼袋處常用紅白兩色的補子刺繡花紋;美孚方言服裝色彩一般為扎染出的藍白或黑白暈染色。
其次是年齡的區(qū)分,從色彩上可很清楚地辨別婦女的婚姻狀況和年齡階段。如美孚方言少女所穿筒裙的裙花部分是色彩艷麗的織繡花紋,而婦女筒裙則通體為扎染出的藍白或黑白色;賽方言的年輕女子常穿著粉、藍、綠、白、紅等各種顏色的上衣,并在衣領(lǐng)和右襟處織繡寬邊花紋,而婚后婦女則主要穿深藍色或黑色配紅色或白色緄邊的上衣,頭上纏黑色頭巾??煽闯龇椛孰S著黎族女性社會角色的轉(zhuǎn)換而發(fā)生了變化,她們在潛意識中認同這種色彩約定并將這個傳統(tǒng)一直傳遞下去。
再次是特殊身份的判定,如哈方言男子的服裝除常服外,還有奧雅服、勇士服等。奧雅是當?shù)氐念^人,其服裝領(lǐng)邊和袖口都有深淺褐色與白色相間的幾何紋樣,大身上還布滿了菱形狀粗細不均的豎向排列的褐色虛線條。勇士服的特點是帶紅色胸掛的上衣、藍色大頭巾、藍紅相間的綁腿、仿漢式褲子等,頗具古代軍裝遺風(fēng)。其他特殊服裝,如宗教祭祀活動中鬼公和娘母的服裝、喪葬儀式中死者和孝子的服裝都有特殊的顏色規(guī)定,這些顏色開始都源于人們對邪惡的恐懼和對吉祥的向往,久而久之成為了某一類人群在特定場合固定使用的代表色。
3.2 審美功能
服裝色彩的象征性往往受到許多社會群體意識的制約,因此色彩的審美功能并不能夠隨心所欲地表現(xiàn)出來,而是在宗教思想與傳統(tǒng)習(xí)俗的壓制之下小心翼翼的發(fā)展。但是追求美是人的本能,即便最初使用色彩的目的不是為了裝飾,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種功利性的思想也會逐漸被審美意識所取代。即使抽去前述所有文化性功能(象征),服飾色彩仍可成為獨立的工藝品,仍可成為審美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美感的東西,也很難滿足人們宗教的、心理的文化需求[3]。事實上,黎族服飾色彩中包含的審美形式已經(jīng)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美的把握,如潤方言的筒裙常用分塊法將不同圖案用大小格子區(qū)分開來,相鄰格子用一明一暗的顏色搭配,立體感很強;再如美孚方言的頭巾與上衣,前者為黑白相間的寬條紋,后者為黑底鑲白邊,整體風(fēng)格和諧一致。對比、和諧、對稱、呼應(yīng)、分塊等等美的形式要素都可以在黎族服飾中找到對應(yīng)的原型,這說明人們在有意無意間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了自身對色彩的非功利性思想。為使色彩的審美功能看起來更加合理,更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人們往往采用托神改制的辦法,將自身對美的訴求編成神話傳說或者是上天的意念,以此謀求集體的認同感和接受度,根本上還是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3.3 情感寄托功能
色彩被注解為重要的情感表達符號,通常人們會對不同的色彩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一方面是受到心理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到視覺因素的影響[10]。黎族服飾色彩最初的作用就是為滿足人們祈求受到神明庇佑,遠離鬼怪病災(zāi)的心理,從這一點上看,服飾色彩與宗教信仰有著不可割裂的關(guān)系。黎族地區(qū)流傳很廣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信仰對民族服飾色彩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們在思想上強化宗教意識的同時也試圖通過賦予服飾色彩特殊情感來進一步加深與鬼神等超自然力量的交流,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慰藉。為避免鬼魂作祟,人們在服色上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愿望,利用服色來與冥冥之中的鬼魂抗衡,這時的色彩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代表邪惡、非正義的事物;另一方面表示具有能夠戰(zhàn)勝一切妖魔、邪道的巨大威力,色彩同時具有可驅(qū)邪的屬性[3]。這一層面上服飾色彩所寄托的是社會大眾共有的情感,是被群體所認可并嚴格遵循的規(guī)范行為,深受宗教文化的束縛,表現(xiàn)出的情感帶有明顯的社會性與象征性。
色彩依附于服裝之上,但又不局限于面料、款式的影響,它獨立于外在形制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驅(qū)邪除魔的愿望。服飾色彩的運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群體意識和宗教文化的制約,所以從民俗習(xí)慣和宗教信仰的角度可清晰地了解到黎族人民的用色特點與喜惡。這些約定俗成的色彩象征很難受到個人意志的轉(zhuǎn)移,因此人們便利用托神改制的辦法在神話傳說中加入色彩元素,使社會集體接受某種色彩象征,從而將其流傳下來。服飾色彩的身份識別功能和情感寄托功能是傳統(tǒng)黎族社會中色彩所承擔(dān)的主要功能,它代表的是廣大黎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社會意識。進入新時期后,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得原有的宗教文化和社會規(guī)范都發(fā)生了變化,民族服飾色彩的功利性象征意義逐漸淡化,人們更愿意從美學(xué)的角度欣賞色彩的組合與搭配,服飾色彩的審美功能進一步得到肯定,并在民族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FZXB
[1] 劉玉璟.色彩符號的表征作用對民族服飾的影響[J]. 大眾文藝,2012(6):201. LIU Yujing. The effect of color symbol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ostumes[J].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2012(6):201.
[2] 李幼蒸.理論符號學(xué)導(dǎo)論[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9:129. LI Youzheng.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Semio-tics[M]. 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1999:129.
[3] 潘定紅.民族服飾色彩的象征[J]. 民族藝術(shù)研究,2002(2):37,39. PAN Dinghong. Symbolism of nationalities dress color[J]. Studies in National Art, 2002(2):37,39.
[4] 劉持勇.寓意豐富的黎族色彩語言[J]. 裝飾,1993(3):15. LIU Chiyong.The allegorical Li color language[J]. Art & Design,1993(3):15.
[5] 孫有康,李和弟.五指山傳[M]. 廣州:暨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0:105,129. SUN Youkang, LI Hedi. A Legend of Wuzhishan Mountains[M]. Guangzhou:Jinan University Press,1990:105,129.
[6] 王國全.黎族風(fēng)情[M]. 廣州:廣東省民族研究所,1985:79,82,85,105. WANG Guoquan.Li Nationality Culture[M]. Guangzhou:Guangdong Institute of Ethnic and Religious Studies,1985:79,82,85,105.
[7] 朱凈宇,李家泉.少數(shù)民族色彩語言揭秘[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0. ZHU Jingyu, LI Jiaquan.The Color Language of Minority Nationaliyies[M]. Kunming: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3:10.
[8] 王學(xué)萍.中國黎族[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224,238. WANG Xueping. Li Ethnic Group in China[M]. Beijing: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2004:224,238.
[9] 高澤強,潘先鍔.祭祀與辟邪[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43,54,141. GAO Zeqiang, PAN Xian′e. Sacrifice and Ward off Evil Spirits [M]. Kunming:Yunnan 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2007:43,54,141.
[10] 于森.我國西南民族布依族民族服飾色彩的符號性探究[J]. 文藝生活,2013(4):142. YU Sen. The symbol of dress color Buyi nationality of southwest momority in China[J]. Literature Life,2013(4): 142.
Interpretation on color symbol of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lothing
JIN Lei, CHEN Jianwei
(TheCollegeofTextiles&Fashion,Qingdao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266071,China)
Many combinations between external form and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clothing color are existed. To distinguish the features of Li nationality different from other nationalities, the key point is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semiotics, this article form Li people ideology and literature material to explore illustration of thought origin of Li clothing color, connotation of Li clothing color i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folk customs and religion. Furthermor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color is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examples from clothing color schemes of five dialects, custom of wedding and funeral, sacrificial activities. The functions of color symbol in Li nationality clothing color include identity, aesthetical appreciation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color; color symbol; Li nationality clothing; connotation
10.13475/j.fzxb.20140900805
2014-09-05
2015-04-14
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資助經(jīng)費項目(J14WJ20);青島大學(xué)2013年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QDY13009)
金蕾(1991—),女,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少數(shù)民族服飾。陳建偉,通信作者,E-mail:jwchen@163.com。
J 52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