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文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64)
?
市級政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
陳澤文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64)
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路徑選擇;案例分析
社會保險既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務。市級政府作為介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區(qū)縣之間的一級政府,是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力量,承擔著政策落實、統籌實施、督導檢查、創(chuàng)新機制等重要職責。文章在宜賓市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市級政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必須穩(wěn)妥深化社會保險市級統籌發(fā)展,積極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jiān)管力度,優(yōu)化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制度銜接體系,不斷提升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吧鐣kU作為一種風險分擔機制,就是一種服務,是國家向勞動者提供的分擔相關風險的公共服務[1]?!眹鴦赵河“l(fā)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guī)劃》中也將社會保險列為九大基本公共服務之一。社會保險既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務。關乎基本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正義,社會關注度高、利益訴求多,具有“兜底”的重要保障功能,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保證。同時,“實現社會公平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首要社會功能與核心價值關懷,因而是這項制度的靈魂[2]?!惫叫宰鳛樯鐣kU的本質特征,內在的要求社會保險服務覆蓋范圍的廣泛性、參保機會的均等性、權利保障的均等性。但在具體制度設計和實際運行中,往往表現出城鄉(xiāng)、區(qū)域、群體間享有社會保險服務的差異化、不均等。市級政府作為介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區(qū)縣之間的一級政府,是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力量,承擔著政策落實、統籌實施、督導檢查、創(chuàng)新機制等重要職責。本文僅選取宜賓市為個案,希望通過案例研究分析為市級政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提供有益的對策建議和路徑選擇。
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國內學界尚未對其進行專門界定。參考學者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界定,石光(2011)認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分層次、分階段的動態(tài)過程,表現為不同區(qū)域、城鄉(xiāng)之間、居民個人之間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一致[3]。柏良澤(2009)指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基本生存和發(fā)展必要條件的均等化,呈現平均墊高效應,不是基本生存和發(fā)展狀態(tài)的均等化[4]。項繼權,袁方成(2008)認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內含并要求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和水平的均等化(消費均等和結果平等)、服務設施和條件及資源占有的均等化(條件均等和起點均等),以及賦予人們相同的權利和機會(權利平等及制度平等)[5]。常修澤(2007)認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全體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和原則應該均等;全體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結果應該大體相等;社會在提供大體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成果的過程中,尊重某些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權[6]。本文將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界定為:是以“公平優(yōu)先、兼顧效率、保權增益”為價值追求,以健全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供給機制為重點,推進城鄉(xiāng)、區(qū)域、不同人群間社會保險制度統一、標準一致、水平均衡,保障城鄉(xiāng)居民公平、可持續(xù)地享有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的動態(tài)過程。
本文采取單案例研究,設置了嵌入性單案例研究設計?!鞍咐芯渴且环N實證研究,它在不脫離現實生活情況下研究當前正在進行的現象[7]。”在實證主義理論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法與、訪談和問卷調查進行研究。在面對單案例研究,尤其是典型案例研究時,“在確定的情況下,是否有隱喻和典型的價值?典型案例超越任何形式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標準,沒有標準存在的典型案例因為它集標準于一身[8]?!盇lexander L.George et al.也指出單案例研究設計易導致“選擇偏差或過度泛化的結果[9]”。面對單案例研究可能出現的偏差,可借鑒已有學者提出的建議,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規(guī)避:對各種潛在的可能性進行充分的估計以降低選錯案例的可能性;同時注意運用過程追蹤程序和一致性測試的必要性,并在選擇研究目標時需要進行多案例比較。對單案例進行內部分析,其中一種途徑就是相合性檢驗(Congruence Testing)旨在“基于對案例自變量的考量,檢驗所推測的因變量與案例實際結果是否相合[10]。”因而,本案例研究參考國內其他市級政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一般經驗,通過“模式匹配”的方法來驗證所選案例與一般經驗之間的關系,以推導出可推廣的對策建議。
(一)宜賓市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問題剖析
1.社會保險制度碎片化
一是尚未實施新農保和城居保的并軌。2014年4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fā)布《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川府發(fā)〔2014〕23號,《意見》指出要合并實施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目前,宜賓市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尚在政策制定階段,還未實現政策落實,與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尚未銜接。二是尚未形成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商業(yè)保險的多元協同機制。限于部門條塊分割、職能劃分界限等體制障礙,未有效發(fā)揮三者的協同互補作用,尤其是醫(yī)療保險制度和醫(y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協調和銜接有待完善。三是社會保險政策實施辦法還不完善。社會保險政策實施辦法不完善,使得區(qū)縣間政策執(zhí)行和理解上出現不一致。四是市級統籌未合理關切區(qū)縣實際情況。由于實行市級統籌后區(qū)縣所征繳基金要在當月如數上解市上,勢必減少區(qū)縣金融機構存款額,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金融機構提供的部分無償服務,比如代發(fā)工資、網銀轉賬手續(xù)費及安排人員輔助征繳等,相關結算費需進一步權衡。
2.社會保險尚未全覆蓋
宜賓市整體社會保險覆蓋面仍有待提高,2013全市職工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征繳率分別為97.4%、99.1%,在四川省所有地市中僅屬中等水平,養(yǎng)老保險征繳情況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同時,2013年,宜賓市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為73.4%。一是觀念認識偏差導致社會保險覆蓋面窄。受參保單位經濟條件、勞動用工性質等因素制約,煤礦、建筑行業(yè)等勞動密集型及季節(jié)性較強的企業(yè)、小微企業(yè)參保擴面難度仍然很大,尤其是農民工群體參保率始終維持在低位。二是社會保險政策間的差異性待遇使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參保不高。隨著社保轉移接續(xù)辦法的不斷變更,居民與職工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巨大差距,使得很多人在政策觀望或選擇職工養(yǎng)老保險繳納。2010-2013年間,“新農保”農村戶籍人口覆蓋率分別為3.2%、9.3%、34.1%、35.9%,2013年全市城鎮(zhèn)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覆蓋人數僅為10.27萬人。三是經濟運行下行影響參保面。因企業(yè)停產、破產、改制使社會保險中斷繳費人數增加。
3.社會保險保障水平不高
盡管近幾年宜賓市養(yǎng)老金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養(yǎng)老金替代率①卻在下降,2010-2013年間,宜賓市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金替代率分別為55.1%、52.5%、48.9%、48.1%,雖然高于同期四川省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金替代率50.6%、48.1、46.4、43.7,但整體水平已低于50%的國際警戒線。替代率下降意味著養(yǎng)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應貶值,退休后生活水平會出現較大落差。同時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保障水平也較低,難以維持基本養(yǎng)老需要,2014年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基礎養(yǎng)老金從55元提高到了60元,但職工與居民基礎養(yǎng)老金差距達到28.4倍。醫(yī)療報銷水平、大病保障力度都較低。同時,在針對宜賓市674位居民的有效問卷分析顯示,認為當前社會保險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排名前四位的分別是保障水平低、服務水平低、覆蓋人群少、政府投入少。
圖1 宜賓市社會保險存在的突出問題示意圖②
4.社會保險基金運行壓力不小
雖然宜賓市已實行職工基本養(yǎng)老、工傷、失業(yè)、生育保險的市級統籌制度,但目前基金統籌層次與水平仍不高,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收統支,留存區(qū)縣的預留金實質上并未有效實現周轉金、彌補收支缺口作用。使得社保基金運行壓力仍下沉在區(qū)縣一級,統籌效果待優(yōu)化。同時,由于工礦企業(yè)(煤炭、硫鐵礦企業(yè)等)較多,特殊的產業(yè)結構使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壓力很大,宜賓市2012-2013年工傷保險基金結余率首次出現負值,達到-18.2%、-17.0%,遠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且呈擴大趨勢。新《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后,工傷待遇支付標準逐年提高,工傷事故發(fā)生率不斷上升,使得工傷保險基金赤字風險不斷增大,積累金逐年減少。而且,由于養(yǎng)老保險支付的剛性需求,回旋余地較小,2013年宜賓市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結余率首次出現負值達到-0.9%。
圖2 宜賓市2010-2013年職工養(yǎng)老保險基金結余率示意圖
5.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能力不高
一是社會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不完善。(1)社保信息管理系統軟件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軟件設計與社保實際經辦工作需要嚴重脫節(jié),操作困難。如補充醫(yī)療的收繳,未考慮已全部清算移交了的退休人員繳費問題等;通過交換平臺所提交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和反饋;由于社保政策每年更新變化很大,但系統更新嚴重滯后,影響社保工作順利開展;新老系統同時并行操作沖突難以解決。(2)軟件公司對區(qū)縣經辦人員培訓不夠,只憑簡單操作說明難以解決經辦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3)社保信息管理系統尚未實現市級統一,存在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社保信息公共服務終端尚未普及。二是社會保險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有待加強。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標準尚未出臺、社會保險服務公共評價體系還未形成。
(二)宜賓市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需求分析
1.待遇提升:社會保險保障力的首要要求
社會保險的待遇支付水平是評估社會保險保障力的重要指標,直接關乎社會保險服務保障民生、維護公正功能的實現。針對宜賓市674份居民有效問卷的分析顯示,對于如何進一步推進宜賓市社會保險均等化發(fā)展,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縮小城鄉(xiāng)社會保險待遇差距,完善跨地區(qū)、不同險種間的轉移接續(xù),簡化辦理社會保險程序。由此可見,公眾希望享有保障有力、城鄉(xiāng)區(qū)域一體化、辦理簡單透明公開的社會保險服務。
圖3 進一步推動宜賓市社會保險均等化發(fā)展措施示意圖
2.養(yǎng)老保險:社會保險均等化的重點領域
按照國際上人口類型劃分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7%,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0%,就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宜賓市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7.21萬人,占10.56%;60歲及以上人口為68.73萬人,占15.37%,均已遠超國際標準值,宜賓市已步入典型的老齡化社會?!叭丝诶淆g化對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基金支出需求不斷增加,收支缺口逐步擴大。撫養(yǎng)比不斷增高,未來制度運行存在著很大風險[11]。”伴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造成在職繳費人數增長緩慢,而需養(yǎng)老人員迅速增加。2010-2013年間,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贍養(yǎng)比分別為2.63:1、2.65:1、2.52:1、2.35:1,相當于每5個在職人員要供養(yǎng)2個退休人員,低于同期全國贍養(yǎng)比的平均水平。按照目前的宜賓市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運行情況來看,未來養(yǎng)老保險資金缺口巨大。針對宜賓市674份居民有效問卷的分析顯示,城鄉(xiāng)戶籍的交叉分析顯示32.37%、29.35%的農業(yè)戶口、城鎮(zhèn)戶口均選擇城鄉(xiāng)養(yǎng)老保險均等化,居于首位。說明在堅持“次優(yōu)”原則,重點推進的前提下,城鄉(xiāng)養(yǎng)老保險均等化應受到政府重點推進。
3.多元路徑:社會保險信息傳播的重要啟示
針對宜賓市674份居民有效問卷的分析顯示,對于平時獲取社會保險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通過網絡查詢,向親友、同事了解,到街道社區(qū)、村委咨詢,閱讀宣傳資料。由此可見,公眾獲取社會保險信息是以個體化信息路徑為主,網絡和身邊的親友、同事成為主要途徑。而對于反映自身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需求較為有效的途徑調查,居于前四位的分別是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通過網絡反映,通過電視報紙,向社區(qū)、村干部反映。說明政府部門在社會保險利益訴求表達上占有重要地位,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對于社會保險信息的收集、推送和利益訴求表達提供了有效途徑。
圖4 獲取社會保險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示意圖
圖5 反映自身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需求較為有效途徑示意圖
案例研究依據的是分析性歸納,“在分析性歸納中,研究者也會盡力從一系列研究結果中總結出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結論[12]。”針對宜賓市社會保險服務的問題剖析與需求分析雖并不能代表所有市級政府所面臨的同一問題,但在社會保險制度設計主要源于中央政府主要規(guī)定,以及面對社會保險保障范圍不廣泛、保障水平偏低、老齡化嚴峻、人口流動性等共性問題,可以說,市級政府均面臨著一些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在對國內廣州、成都、上海等其他城市社會保險服務發(fā)展文獻資料的對比驗證后,抽離出具有區(qū)域一般意義的問題與對策,旨在提出對市級政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一些可借鑒對策建議。
(一)以“五險合一”為抓手,穩(wěn)妥深化社會保險市級統籌發(fā)展
一是積極落實“五險合一”統一征繳。細化統一征繳實施辦法,做好前期歷史遺留信息篩查、匯總,完善組織、制度、資金、人員跟進,形成保險基金征繳聯動制度,合力推進“五險合一”征繳順利實施。二是完善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職能領導和機構整合。建立以市長(州長)負責制的市級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協同發(fā)改委、人社局、衛(wèi)生局、民政局、財政局、殘聯等部門,健全跨部門社保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統籌安排、解決跨部門社會保險服務制度和職能銜接。出臺實施細則辦法,實現衛(wèi)生部門和人社部門城鄉(xiāng)醫(yī)療保險部門職能整合,推進城居保和新農保并軌。三是建設科學合理、可持續(xù)性的社會保險公共財政體制。公共財政資源的分配及投入方式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實現程度與保障水平。市級政府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強化政府社會保險服務財政投入負首責。著力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統收統支,建立基金風險預警機制,提高市級基金撥付效率;形成社會保險服務投入正常增長機制,推進實施按照地區(qū)常住人口安排社會保險服務支出,加強年度社會保險公共預算的編制,完善預算階段落實目標責任制,尤其是確保養(yǎng)老保險金的保障,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充分考慮各項社會保險服務的受益范圍、實施成本、運行狀況以及基層自主性與積極性,合理劃分事權與財權匹配。市級政府要主動調節(jié)縣域財力差距,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著力提高縣級財政社會保險服務的財力保障水平。四是做好農民工工傷和生育保險工作,全面落實統一農民工與城鎮(zhèn)職工失業(yè)保險政策。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意外傷害保障機制和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生育保障機制。
(三)以“四維聯動”為目標,積極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jiān)管力度
“在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監(jiān)管中,要建立協同監(jiān)管體系,確立集中管理、集中監(jiān)督和監(jiān)管分離的原則[13]?!币皇鞘剐姓⑷舜?、層級、社會監(jiān)管實現信息共享、機制互補、協同配合。完善行政監(jiān)督的日常工作機制,推進行政機關跨部門社會保險基金協同監(jiān)管機制形成,強化行政審計、財務會計等的定期審計檢查。推進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盡早向人大報告,形成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定期的社會保險監(jiān)督問詢工作,有效彌補層級監(jiān)督力量的不足。強化上級主管部門對各區(qū)縣社會保險工作的督促檢查,增加人員配置與經費配備。落實社?;鸨O(jiān)管委員會職能落實,充分發(fā)揮第三方監(jiān)管的積極作用,發(fā)揮新媒體微博、微信、網絡社區(qū)以及電視報紙廣播的社會監(jiān)督作用。二是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運行情況的信息公開制度。設置公開目錄清單,明確部門公開責任,推動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公開,促進社會保險基金的來源、分配、管理、使用、審計等情況都置于人民群眾和社會監(jiān)督之下。廣泛運用各種媒介做好信息公示,為社會公眾了解政府履行職責情況、監(jiān)督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活動提供重要渠道和基礎保證。
(四)以“兩險并軌”為契機,優(yōu)化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制度銜接體系
制度是一種規(guī)范,也是一種保障?!耙訌娭贫冉ㄔO,提升社會保險制度供給能力,盡快建立起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保險體系自我完善、提升服務公平性的運行機制[14]?!蓖七M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服務制度體系建設,強化社會保險服務制度間的協同整合,形成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制度銜接體系,促進區(qū)縣、城鄉(xiāng)、群體間社會保險資源的有序轉移接續(xù)。
一是逐步在全市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實施,并與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相銜接。堅持和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鞏固和拓寬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資金籌集渠道,強化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激勵機制。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統一、規(guī)范的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政策相配套。二是完善全民醫(yī)保體系,推進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整合,完善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與城鄉(xiāng)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轉移接續(xù)辦法,盡快完善基本醫(yī)療保險報銷和大病保險賠付通過一體化信息服務系統即時結算服務,優(yōu)化異地就醫(yī)聯網結算服務。實現社會保險與勞動就業(yè)、社會救助、醫(yī)療衛(wèi)生等之間的制度銜接,尤其是實現針對經濟困難群體、殘疾人群體等的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的制度對接,使得社會保險服務實施成效倍增。
(五)以“四化建設”為重點,不斷提升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能力
1.推進社會保險服務信息化建設
服務信息是社會保險服務實施的重要載體。尤其在信息化時代,要實現社會保險服務信息互動的大眾化、多元化、信息化。(1)加強市區(qū)縣鄉(xiāng)四級勞動與社會保險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勞動與社會保險綜合信息平臺應兼具服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采集功能,將分散在勞動、人社等部門的各類勞動就業(yè)和社會保險信息向平臺遷移或集成,完善平臺建設和信息服務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建立健全勞動與社會保險服務事項準入制度和指導性目錄,實現“數據一次采集,資源多方共享”。(2)健全多元化社保服務信息推送與收集路徑。完善市級社會保險服務主管部門網站建設,縣級以下各部門要利用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臺開設子站、欄目、頻道等,建立信息發(fā)布責任制。加強網上政務大廳建設,方便群眾網上社保服務咨詢、預約、辦理等,開發(fā)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應用軟件服務,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傳播社保服務信息。(3)強化社保服務信息化設施與人員建設。完善覆蓋城鄉(xiāng)的社保自助服務設備配備、互聯網、電話網、廣播電視網的建設,方便居民通過電腦、移動終端、數字電視、電子公告牌、觸摸查詢臺、社區(qū)信息亭等終端查詢社保信息。加強對社保經辦人員業(yè)務操作培訓,使社會保險信息管理系統、業(yè)務經辦系統、服務終端朝著科學合理、方便快捷不斷改進設計操作,使社保業(yè)務經辦人員知網、懂網、用網、管網。
2.推進社會保險服務標準化建設
標準是均等化的核心參數。“標準化作為加強科學管理、優(yōu)化資源配置、規(guī)范工作流程和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對于實現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技術支撐作用[15]?!币o緊圍繞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的階段性目標,充分考慮市州當地市情與社情民意,科學合理制訂社會保險服務基本標準體系,對各類標準體系實行清單式管理,明確社會保險服務項目、服務對象、保障標準、覆蓋水平四個維度的具體要求,細化社會保險服務最低供給規(guī)模和質量標準,嚴格規(guī)范市(州)區(qū)縣各級政府財政支出責任和部門職能履行職責,建立社會保險服務基本標準體系落實行政承諾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3.推進社會保險服務便民化建設
市級政府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必須堅持“過程控制、結果評估、及時反饋”的原則,突出過程控制與科學管理,將對各級人社部門服務供給評估與城鄉(xiāng)居民需求評估結合起來,推進社會保險服務便民化建設,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質量的持續(xù)改進。(1)完善項目清單建設,推動形成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供給評估體系。健全社會保險服務項目目錄清單、服務標準清單,規(guī)范、細化社保業(yè)務經辦流程細則,實施業(yè)務流程經辦清單制和責任制。設置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年度項目目標,落實項目目標部門分工責任制,進行年度部門考評和全市綜合成效評估,有效監(jiān)測全市社會保險服務供給質量。(2)健全多元調查機制,推動形成城鄉(xiāng)居民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需求評估體系?;竟卜站然呔哂忻黠@的“自上而下”性質,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要注意有效關注民眾訴求,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投入使用的高效性。以職能部門為單位,制訂以部門服務項目為藍本,以公平性、方便性、可及性為核心的社保服務需求問卷,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群眾座談等形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重點了解民眾最急需、最困難的社保服務訴求,發(fā)布部門年度社會保險服務民眾需求調查報告。(3)健全評估反饋機制,推動形成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質量持續(xù)改進機制。評估本身不是目的,其最終目的是促成社會保險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持續(xù)改善。對于年度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部門考評結果和民眾需求調查報告及時向社會公示,建立“回應型”服務反饋機制。健全評估后部門服務整改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當年整改意見要在次年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年度項目目標中予以體現。整改意見要層層落實部門一把手責任制,健全上級督辦巡查與部門內部控制檢查制度,推動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質量持續(xù)改進。
4.推進社會保險服務法治化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法律制度建設。依法加強和規(guī)范公共服務,完善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吧鐣kU法治的核心任務在于公民的社會保險權的保護與實現,社會保險權的充分實現唯有依賴法治才能得到保障[16]?!币獔猿忠院戏ㄐ詾槠瘘c,以公平正義為重點建構社會保險服務均等化法治體系。
一是樹立良法善治理念,在社會保險服務理念與行為方式、工作方法上牢固樹立法治理念、體現法治精神。嚴格按照制度辦事,積極回應百姓對于社會保險服務的合理訴求。二是健全社會保險政策的合法性審查。健全全市社保部門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市法制辦形成定期對市出臺社會保險服務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市人大健全年度社會保險服務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審查。三是科學規(guī)范社會保險政策文件的制定與出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社會保險重大決策法定程序,健全政策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四是全面推進社會保險服務務信息公開?!霸谏绫;鹦畔⑴吨?,要將(現收現付制的)社會統籌基金和(完全積累制的)個人賬戶基金進行區(qū)分公布[17]?!蓖瑫r,加強對重大社會保險服務政策的解讀,對一些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或專業(yè)性強的社會保險政策文件,制定政策文本發(fā)布、解讀和回應的聯動方案,組織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等進行同步解讀剖析,增進公眾對相關社保服務政策的了解。
注釋:
① 養(yǎng)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yǎng)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按照國際經驗,養(yǎng)老金替代率低于50%,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大幅下降。
② 圖中條柱得分計算公式:得分=最突出問題樣本數*8+第二突出問題樣本數*7+第三突出問題樣本數*6+第四突出問題樣本數*5+第五突出問題樣本數*4+第六突出問題樣本數*3+第七突出問題樣本數*2+第八突出問題樣本數*1,其中8、7、6、5、4、3、2、1為權重,下表同。
[1]傅志明,劉玉璞.論社會保險服務及其公平性[J].中國行政管理.2008(12):49.
[2]景天魁.社會保障:公平社會的基礎.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文集(2006) [C].北京: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2006:14.
[3]石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研究[J].特區(qū)經濟.2011(5):150.
[4]柏良澤.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和策略[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1):51.
[5]項繼權,袁方成.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投入與需求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
2008(3):97.
[6]常修澤.中國現階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7(2):66-67.
[7] [12]羅伯特·K.殷.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中文第2版) [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0:21,49.
[8]Bent Flyvbjerg,“Fiv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Case-Study Research” [J], Qualitative Inquiry,
vol.12,No.2,April 2006,pp.232-233.
[9] Alexander L.George,Andrew Bennett. 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M].London:MIT Press, 2005 pp.10.
[10] Winston Tellis, “Introduction to Case Study” [EB/OL], The Qualitative Report,
Vol.3.No.2,July,1997,http:www.nova.edu/ssss/QR/QR3-2/tellis1.html.
[11]金維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J].中國社會保障.2014(8):12.
[13]於向平,邱實.試論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監(jiān)管體系的完善[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1):80.
[14]傅志明.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發(fā)展的偏差與調整[J].中國行政管理.2010(8):43.
[15]邸妍.以標準化促進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均等化[J].中國勞動保障報.2012-8-20.
[16]李運華.論社會保險法治與社會保險權的實現.社會保障問題研究(2005)——養(yǎng)老基金管理與生活質量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5:266-267.
[17]鄭春榮.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公共治理評論.2014(1):39.
(責任編輯:周建瑜)
2015-05-20
陳澤文(1989-),男,甘肅白銀人,男,漢族,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政府行為與政策分析,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機制與監(jiān)測體系研究”(編號:14ZDA030)、宜賓市十三五規(guī)劃前期重大課題項目“宜賓市‘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編號:SSW2014-10)
D632.1
A
1008-5955(2015)02-00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