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霏菲
張家港市婦幼保健所婦??疲K張家港 215600
妊娠期糖尿病為妊娠期特有疾病之一,主要為妊娠所致孕婦機體代謝發(fā)生改變引起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表現為機體血糖升高[1]。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習慣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母嬰健康[2]。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為臨床提供預防、治療參考依據,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保障母嬰安全有重要意義。為此筆者進行該研究,現報道如下。
收集張家港地區(qū)13家醫(yī)院2 759例孕婦完整臨床資料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是否為妊娠期糖尿病分為糖尿病組(540例)和非糖尿病組(2 219例)。所有孕婦均規(guī)律進行孕期檢查,通過病史、臨床表現,結合OGTT實驗、實驗室檢查均明確鑒別出妊娠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孕婦。所有孕婦均排除合并有其它妊娠疾病,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孕婦。
1.2.1 研究方法 收集兩組孕婦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孕前身高、體重,并計算體重指數(BMI),孕次、是否流產、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吸煙、高血壓病史、體育鍛煉、高膽固醇血癥等,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BMI計算公式: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規(guī)定 BMI≥25 kg/m2為肥胖,<25 kg/m2為非肥胖[3]。膽固醇:抽取孕婦空腹靜脈血,采用酶標法檢測,如總膽固醇TC6.22 mmol/L(240 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4 mmol/L(160 mg/dl)時為高膽固醇血癥[4]。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χ2趨勢檢驗)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標準α=0.05,P<α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糖尿病組高齡產婦、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病史孕婦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組,體育鍛煉孕婦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臨床資料單因素分析
對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年齡、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病史均為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其中糖尿病家族史OR值為11.281 4高于其余危險因素值,表明與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最為相關,體育鍛煉為保護因素。詳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在正常妊娠婦女中發(fā)病率約占0.5%~1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5]。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因素較多,主要與遺傳、環(huán)境因素有關,但具體影響其發(fā)病危險因素報道較少[6]。該研究得出,年齡、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病史均為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而體育鍛煉為其發(fā)病保護因素。其中糖尿病家族史與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關系最為密切,與報道指出遺傳因素相符合。
糖尿病家族史患者,遺傳基因可能會導致患者胰島素功能相對不足,在妊娠后由于機體代謝旺盛,所需胰島素量增大后表現為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從而發(fā)生妊娠期糖尿病[7]。研究指出,父母單方為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患糖尿病機率為正常孕婦2~3倍,父母雙方均為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患糖尿病機率為正常孕婦5~15倍[8]。可見,妊娠期糖尿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臨床中針對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婦應做好預防工作,積極避免引起糖尿病發(fā)生其它危險因素,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研究表明,高齡產婦為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獨立危險因素,妊娠≥35歲后稱為高齡產婦,此時機體各項功能處于平衡或衰退時期,妊娠期間提高機體各方面代謝,從而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風險[9]。另有研究表明,高齡產婦可能與體重隨著年齡增長,在妊娠時體重過胖而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10]。該研究未進行深入探究,但分析指出肥胖為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臨床研究表明,肥胖同樣為2型糖尿病發(fā)病危險因素,分析指出肥胖患者脂肪細胞分泌抵抗素、瘦素、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通過旁分泌、內分泌、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于相應靶器官,可導致機體代謝失衡,從而引起糖尿病發(fā)生[11]。目前,孕前肥胖育齡婦女體重增加較為明顯,臨床進行孕前教育過程中應注重提醒患者控制體重,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風險。此外,該研究得出高血壓病史為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危險因素,相關研究對高血壓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報道較少見,分析指出可能與高血壓導致機體代謝異常有關[12]。體育鍛煉為妊娠期糖尿病保護因素,體育鍛煉可增加機體胰島素靶器官對胰島素敏感性,在相等條件下可減少胰島素使用量,從而減輕胰島素相對不足,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風險[13]。臨床中對于育齡期、孕期婦女應鼓勵進行適量運動,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風險。
綜上所述,年齡、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病史為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危險因素,體育鍛煉為保護因素,臨床中針對高危孕婦應加強預防,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
[1]周莉,吳連方,范玲,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產后糖代謝異常的影響因素[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2):263-267.
[2]李海素,狄英波,譚沖,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預與妊娠結局關系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357-358.
[3]周莉,范玲.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19):1334-1336.
[4]邵冰心,肖美群.妊娠期糖尿病孕前體質量指數與分娩方式和新生兒體重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1):1852-1853.
[5]羅靜,常青,王廷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與圍生期母兒結局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9):755-758.
[6]劉雪娜,姜寶法.妊娠期糖尿病相關因素的Meta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21(3):166-171.
[7]侯美芹,王治潔,周玲,等.新診斷標準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10):1916-1919,1937.
[8]王爽,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5):321-324.
[9]顧逢春,朱玉蓮,鄒莉,等.江陰地區(qū)5100例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4):479-481.
[10]劉偉.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4,23(4):308-310.
[11]王璇,陳廷美,于德純,等.IADPSG標準下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及危險因素調查[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8):1318-1320.
[12]桑文鳳,桑蘭梅.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7):1016-1018.
[13]戚慧,江華,范燕燕,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8):89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