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也瘋狂
最近在網上流傳一個視頻——一個荷蘭少年的“原始人生活”。視頻中的少年在原始森林中沒有任何工具,他需要自己建造房子,準備生活用品,自己生火等等。視頻是用加速的模式播放的,只見視頻中的荷蘭少年,砍樹搭好房屋;用濕土砌墻,制作餐具;用石頭生火……看得小編目瞪口呆。如此炫酷說明了荷蘭重視培養(yǎng)小孩的生存技能。
當童子軍學習野外求生是荷蘭的孩子在踢足球、玩曲棍球、騎馬、參加合唱團等活動中最喜歡的周末活動。而湖南衛(wèi)視《爸爸去哪兒》中的萌娃,也代表著中國的育兒觀。這些萌娃即使在爸爸的陪同下在戶外生存,其生存技能也顯然差了很多。
老師蠻有味
“因材施教”這個詞,在中國并不陌生,而荷蘭也將因材施教做得有聲有色。別看荷蘭八年的小學教育都是“放養(yǎng)式”,這些老師可是精明著呢!馬丁老師班上有一個調皮的小家伙,每次上課都不認真聽講。于是馬丁老師請了一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給這個小孩做學習能力測試。測試結果是這個小孩是學習能力型。于是馬丁老師就針對性地給這個小孩多布置學習任務,結果發(fā)現(xiàn)他都能順利完成。這個調皮搗蛋的小孩最后順利地升上了大學。
對于一些普通的孩子,馬丁老師則沒有過多的要求,認為盡力就好。他采用“自然選擇”的方式培養(yǎng)小孩,篩選出聰明的小孩,而讓普通的小孩根據他們的特點,教會他們人生有很多比讀書幸福的東西,比如快樂的清潔工。另外,和中國一樣,這里也有很多“農民工子弟”,對于這些小孩,老師們也是額外關照,并會讓他們提早接受教育。
民眾很有心
好的教育不單單體現(xiàn)在學校,更體現(xiàn)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在荷蘭小學的教育可以說是全民互動的,最經典的案例要數兒童實驗餐廳和集裝箱圖書館了。兒童實驗餐廳里面的設備都是適合小孩子使用的“小一號”桌、椅、凳、盤子等。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做簡單的菜肴和爸爸媽媽一同分享。另外集裝箱圖書館則滿足了偏遠地區(qū)無法看到書籍的難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朋友們既可以在集裝箱圖書館的下層借書還可以在上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