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平
?
學會運用“問題導向”思維
黃正平
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辯證地看中國,我們就會認識到,這是一個成就巨大的中國,同時也是一個問題較多的中國。正因為中國正處在全面轉型期,所以海內(nèi)外十分關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如何認識、對待和改變這些問題。
《之江新語》一書中就有習近平關于問題導向的短文,文中強調(diào)馬克思先生早就說過“問題是時代的口號”。2012年11月,習近平走上總書記的領導崗位之后,對問題緊盯不放,不回避、不輕視、不淡化,并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專題研究、討論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若干重大問題,其間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也是講問題多,講針對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多,顯現(xiàn)了他一貫重視“問題導向”的思想和作風。
資料鏈接
我們國家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決定了我們在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面臨著許多與別的時代、別的國家所不同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現(xiàn)階段就業(yè)、社會保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收入分配、安全生產(chǎn)、社會治安等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比較密切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對這些時代問題,首先要從時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學分析當前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分析成因,尋找對策,科學解決。只有立足于時代去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只有立足于時代去傾聽這些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社會和諧的時代號角。
—— 摘自《之江新語》一書《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一文
過去,我們總說,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梢?,看到問題的存在并尋找解決的辦法很重要。發(fā)現(xiàn)問題等于解決問題的一半??墒?,下級官員總是思維“任性”,習慣說好不說壞、報喜不報憂,好大喜功、居功自傲,對成績再三強調(diào),甚至夸大放大,對問題卻輕描淡寫抑或回避不談。往往成績總有七八九,不足只有一二三。在工作總結、個人小結中,成績一大堆,問題常不涉及,即使有所涉及也是文字量很少,總在10%之內(nèi),用的也都是“比較”“還”“欠”等這樣委婉的詞語。分析原因也是淺嘗輒止,容易“事后諸葛亮”。相對于“問題導向”,我把這種思維方式叫作“成就導向”。
“成就導向”的思維容易被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所迷惑。相比而言,“問題導向”的思維方式則具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和必要性。與憂患意識、底線思維一樣,“問題導向”能夠居安思危、直擊時弊,能夠找到要害和關鍵點。事實上,“問題導向”的思維方式,是必須清清楚楚地看到并剖析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體制、機制,還是人員、素質(zhì)?然后對癥下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針、渠道、辦法。目前中央巡視組就是堅持劍指突出問題的理念和辦法。結果大家都知道,成效斐然,中央滿意,百姓拍手稱快。
問題隱含風險與挑戰(zhàn),從問題出發(fā),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必須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光、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耐力。思路決定出路,領導干部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推動工作中顯得特別重要。而思維方式往往是有定勢的、有慣性的。所以,要調(diào)整、改變思維方式并不容易。面對諸多復雜的社會問題和百姓的眾多訴求,優(yōu)化領導干部思維方式顯得越來越重要,與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相結合的“問題導向”應當成為現(xiàn)代思維的一種“常態(tài)”。
(作者為江蘇省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