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荷芳
摘 要 復習學案的編寫注重研究歷年高考試題,注意研究生物學科的《考試說明》,復習課學案內(nèi)容的組成,包括課標掃描、知識網(wǎng)絡、基礎練習、高考題例、學習反思和配套練習六部分,并提出利用復習學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原則。
關鍵詞 復習學案 生物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1 問題的提出
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是整個高三生物復習的基礎和關鍵。為了改變目前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味地使用現(xiàn)成資料”、“基礎知識的簡單重復,大量習題的講和練,以講代練”等傾向,進一步優(yōu)化復習課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利用復習學案復習是一種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手段。復習學案是指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案設計,發(fā)給每個學生使用的書面材料,一般包括課標掃描、知識網(wǎng)絡、基礎練習、高考題例、學習反思和課后作業(yè)等部分。
2 高三生物課堂實施復習學案的理論依據(jù)
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既是受教者,也是教育活動、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學生通過教育、教學內(nèi)容認識客觀世界。在教師主導作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領導組織作用)下,學生逐步把教育、教學任務變?yōu)樽约旱男枰Mㄟ^自己的活動,動腦、動口、動手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和能力,形成一定思想觀點。同時通過自我評價,加深自我了解,調(diào)節(jié)學習步伐。教師按照教學要求,設計學習方案,學生據(jù)此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 高三生物復習學案的編寫
3.1 前期準備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加強高三復習課的針對性、目標性,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編寫學案前有必要研究各類信息,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
3.1.1 注意研究歷年高考試題
每年高考一結(jié)束,教師就立即上網(wǎng)搜索全國各地的高考題,并仔細研究。高考試題對高三復習有一定導向作用,教師只有親自將近五年的高考試題做一做,才可能獲得諸如知識點、題型、難度等的感性認識,透過試題領會其潛在的導向,悟出教學的思路,避免復習過偏過難,爭取少走彎路。
3.1.2 注意研究生物學科的《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的變化必將影響高考命題的方向。例如近年來的試題增大了實驗的比重,增加了研究性學習,更重視在傳播知識中滲透生物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師要根據(jù)這些變化及時調(diào)整復習思路,加強實驗復習,加強研究性學習,加強學科思想、方法的指導,盡快適應高考改革的步伐。
另外,一定要關注當年《考試說明》與去年《考試說明》的變化,如2014年的考試變化有:① 命題的指導思想:更加突出了高考的選拔性功能,《說明》指出高考命題不僅要從高中生物教學實際出發(fā),也要充分反映高校的選拔要求,強調(diào)高考試卷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shù)碾y度。② 考試內(nèi)容和要求:必修、選修模塊知識點的考查內(nèi)容和要求都沒有變化,整體保持平穩(wěn)性。但實驗考查的等級要求變化有3處:“觀察植物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由原來的b等級提高到c等級;“調(diào)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和“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yǎng)”都由原來的a等級提高到b等級。③ 試題賦分:多選題的賦分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全對得3分,其他情況不得分”變?yōu)椤叭珜Φ?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④ 典型題示例:38道典型題中有5題進行了更換,新題選自2013年江蘇高考試卷。具體更換的例題是:單選題的第7題和第16題;多選題的第7題;非選擇題的第3題和第14題。
3.2 高三生物復習課學案內(nèi)容的組成
3.2.1 課標掃描
依據(jù)《考試說明》,指出本節(jié)涉及的知識點及考試要求。另外根據(jù)教師對教材、大綱、考試說明、高考試題等信息的研究,制定分層次的復習目標,按高三學生能力發(fā)展的不同層次可將復習目標分為基礎目標、一般能力目標和創(chuàng)新目標。這樣使學生明確自己在本專題復習中的重點和方向,有的放矢。
3.2.2 知識網(wǎng)絡
將本專題所涉及的基礎知識以概念圖、表格比較等形式呈現(xiàn),幫助學生回顧、梳理知識。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教師可用框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整理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其相互轉(zhuǎn)化關系,使學生的知識網(wǎng)絡化、系統(tǒng)化、條理化。當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更易于提取大腦中已有的有用信息解決問題。而且基礎知識以網(wǎng)絡等形式呈現(xiàn),減少了文字堆砌。
3.2.3 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應充分體現(xiàn)“基礎性”,主要來源于課本的變式題,或體現(xiàn)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題”。
3.2.4 高考題例
精選近年高考題中涉及本節(jié)知識點的選擇題、填空題,使學生了解高考命題特點,激發(fā)興趣,樹立信心。
3.2.5 配套練習
在專題中,教師要針對知識點設計適量的精煉的配套練習,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遷移,使他們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其能力。設計配套練習的原則有:①練習設計應有利于鞏固本專題重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思維、綜合等能力;②練習宜多種題型搭配,由易到難,且應配有給出適當提示的答案;③針對不同的目標,應設置基礎目標練習,一般能力目標練習,創(chuàng)新目標練習,因材施教。
3.3 生物課堂實施復習學案的教學程序
利用復習學案材料進行教學,徹底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局面,學生自學自悟,教師導游導悟,師生互動,雙向交流得到充分體現(xiàn)?;境绦蛉缦拢?/p>
(1) 借助學案,嘗試自學。教師把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學案這個主動學習的工具,獨立預習“課標掃描”和“知識網(wǎng)絡”兩部分,初步構(gòu)建知識體系網(wǎng)絡,進行解決問題的各種探索。學生通過預習,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注記,以便課堂上認真聽講。
(2) 暴露問題,導前準備。完成“基礎練習”和“高考題例”兩部分后,教師抽查學案,及時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做好“導”的準備。對學生自學已知的東西,可以不教,而著力講解共同存在的問題和解題方法技巧。endprint
(3) 精講點撥,歸納總結(jié)。這是“學案導學”復習模式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學案中暴露的問題有目的地講解,鞏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生物技能,提高各種能力。
4 利用復習學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原則
4.1 主體性原則
“主體參與”是現(xiàn)代教學論關注的核心要素。按學習認識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其主體是學生,復習的效果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自身操作和實踐才是最有效的。而且,近幾年高考生物試題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zhuǎn)化,能力立意又成為高考生物的命題趨勢。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復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堅持“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靜下來,學生動起來”,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復習模式。教師要提出問題讓學生想,設計問題讓學生做,讓學生說錯誤原因,讓學生歸納方法與規(guī)律。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點撥、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總結(jié)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
4.2 針對性原則
各個復習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內(nèi)容的設計必須具有針對性:① 要針對學生實際;② 是要針對教學要求的實際;③ 要針對高考的實際。教師要堅持狠抓基礎知識的復習、基本能力的訓練,防止照搬現(xiàn)成資料,追求大容量、快節(jié)奏,克服無效勞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3 靈活性原則
在第一輪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復習學案的靈活應用。并非要求每堂課或所有的知識都要采用這一模式。在具體運用這一模式時,也并非都要求嚴格按照六個環(huán)節(jié)及其順序進行操作,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淖兺?。關鍵在于突出能力的訓練,將復習的知識和方法設計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教學程序,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完成程序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從中掌握探討問題、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
4.4 反饋性原則
及時取得反饋信息,并迅速加以矯正,調(diào)整教學,對于縮小教學目標差,是一條十分重要的原則。課堂復習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及時取得教學反饋信息,并加以適當?shù)恼{(diào)控,因此,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教師要注意從學生回答問題、提出質(zhì)疑、實際操作和題目測試等方面,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所產(chǎn)生的偏差,采用恰當?shù)姆绞竭M行有針對性的補償和矯正。
總之,在高三生物復習中運用高質(zhì)量的學案,加以適當導學,必定能夠促進了教學結(jié)構(gòu)的優(yōu)化,減輕學生的負擔,從而大面積地提高高三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