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亦豪
從專業(yè)課的“項目教學”到文化基礎課的“走班制教學”,經過兩年多的課改實踐,結合本校以涉農專業(yè)為主的辦學與教學實際,嘗試和探索“帶‘項目走班教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深化具有學?!靶1咎厣钡恼n程改革,學校申報的《基于“項目”走班教學的探索》于2014年9月被浙江省教育廳職成教教研室評定為“浙江省中職專業(yè)課改教學創(chuàng)新孵化項目”。著重對“帶‘項目走班教學”實踐運作模式理念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構設想予以研究與探索。
帶“項目” 走班教學 教學模式運作
“帶‘項目走班教學”,是我們教改項目組最新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和和教學模式,它來源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理實一體”的“做中學,做中教”的“項目教學”和以分層教學為特點,注重由學生自己選擇上課內容或選修課程、選擇任課教師及學習的地點(教室)的“走班制教學”,嘗試在中職學校將“項目教學”與“走班制教學”有機結合,在行政教學班基礎上組建“項目教學班”,堅持從本校實際——“校本”出發(fā),注重實踐技能著力思考、探索建構帶著“項目”走班教學的校本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一、堅持“以人文本”,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著力解決兩個教學問題:按個性需求選實訓項目,按項目需求選指導老師
1.按個性需求。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實訓項目或選修課程,研討探索實施課改過程的專業(yè)技能實踐教學內容和選修課程的開設如何滿足學生的需求,由學生自行選擇專業(yè)實踐實訓學習內容和選修課程,更大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強烈欲望,實訓教學圍繞專業(yè)學習范圍由學生自行挑選、開發(fā)、創(chuàng)新學習項目,如機械數控加工專業(yè),普車、數車車削加工、數銑編程加工怎樣的零部件,Auto CAD繪制何種圖樣,模具設計、鉗工實訓裝配什么樣的工件;種植、養(yǎng)殖、中草藥種植等涉農專業(yè),種植什么植物,養(yǎng)殖哪種動物,等等;憑學生自身興趣出發(fā),選擇確定專業(yè)實訓項目,當然項目的選擇,并不是放任的,由學校專業(yè)組教師集體討論認證按必修項目、選修項目設定建立“項目庫”,讓學生在校相關專業(yè)學習期間選擇并帶上實踐項目,邊實踐邊學習,借助工學有機緊密結合,促進理論實踐一體教學。其教學評價采用考證考級和補考升級方式,項目完成即可申請考核,按考核成績確定級別發(fā)放相應等級證書,合格則另選項目重選指導教師開始第二個項目實訓與走班學習,對成績不合格或不滿意的可重修補考,對該項目覺得實在有困難的也可以放棄另選擇項目彌補,校級考證與勞動部門、行業(yè)協會等技能等級證書、從業(yè)資格證書等考試對接融合。
2.按項目需求。由學生自行選擇指導老師——技能或理論“師傅”,解決實踐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具體知識技能問題,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自身喜歡的老師,預測自身實踐項目順利實施需要怎樣的指導老師,選定自己合適、適合自己的老師,以“師帶徒”(學徒制)、“學生跟隨指導師研究性學習”(導師制)模式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為完成“項目”而主動走班的“走班制”教學。
這樣,先選實踐學習或選修項目,然后帶著實訓實踐項目選擇指導老師并跟隨其學習完成項目所必備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讓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實訓有機結合。從教學方法與模式上說,本項目方案就是把當今職教流行的“項目教學”和時下課改熱衷的“走班制教學”進行一個“理實一體”的行動整合嘗試并加以研究與探索。
二、堅持教學改革,重視傳統(tǒng)文化傳承,逐步理清教改實踐依據:源于課改實踐,推進課改深入
先后試點“項目教學”與“走班制教學”兩年多的課改實踐,深入總結充分利用前期課改實踐所積累的實踐與理論的經驗教訓,收集盡可能豐富的“項目教學”實踐的原始資料,重視學校50余年辦學文化底蘊的傳承與弘揚,認清當前同類中職辦學與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堅持向教改要效率要質量,逐步確立我校教學改革方向和定位,進一步理清教改實踐的依據:
1.現行教改源于本校先前嘗試并實踐的教改課改經驗積累,無論是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還是課程開發(fā)與校本教材建設,以及教師培養(yǎng)與教學環(huán)境建設等,注重本校教學文化傳承;
2.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開拓,教學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和“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主動積極推進本校課程改革的深入深化。
我們推行并實踐“帶‘項目走班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就是建立在原先教改實踐基本具備了的場地、設施、人員、教材、教學經驗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基礎之上,旨意即在推進我校課改工作的深入深化。
三、堅持方法改進,主動探索模式構建,著重落實課改特色創(chuàng)建:從本校出發(fā),做“校本”課改
我們在既定的學生——教學對象面前,根據現用的教材——教學內容,堅持教學方法改進先行,立足“校本”特色,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從本校出發(fā),做“校本”課改,帶“項目”走班教學具體實施步驟為:
1.以“校本”為基礎和目標,從學校、教師、學生及相關資源與環(huán)境等實際出發(fā),在條件成熟、師生參與熱情高的專業(yè)和班級先行,帶動并探索其他專業(yè)相適應的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課改教學項目和教學方法。
2.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基本理念:逐漸“去行政化”,即逐漸脫離上級或學校強行要求或推行的以行政導向的課程改革,逐步建立推行來自課堂內部,來自實訓車間(基地),由任課教師、實訓指導師和學生從本班、本專業(yè)實際自發(fā)提出并共同參與的真實的以校為本——“以師生為本、以班級為本、以專業(yè)為本”的新課程改革,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深受師生歡迎、師生共同積極參與的校本課改教改,才是具有真正意義的課程改革。
3.立足本校,提出“帶‘項目走班教學”基本框架,搭建項目實施平臺,建立項目評價激勵機制,對教師通過學習培訓、科研探索等加以引導,促進富有專業(yè)、班級(教師與學生)個性的多元化校本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構建。
4.按項目設想積極推進校本教學實踐,鼓勵在落實好基本常規(guī)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模式創(chuàng)新,堅持課程教材的三級管理,在用好國家、地方優(yōu)秀教材基礎上,積極探索努力開發(fā)校本特色教材。
四、堅持目標引領,深入改革意義挖掘,充分發(fā)揮教改積極作用: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師轉型,創(chuàng)新教法與環(huán)境,建構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帶“項目”走班教學注重預期效果和目標達成,堅持以目標引領,挖掘教改課改的積極意義,發(fā)揮其促進作用。
1.轉變學習方式,增強學力,學會學習,角色由學生專為“學生(學徒)兼員工”。
通過“做項目”,學習以“做”——動手操作為主,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在“教學做合一”的“項目”走班教學過程,加強學生學習習慣、方法和能力的重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解決困難處理問題的方法、習慣和能力,讓職校學生通過參與本教學創(chuàng)新項目在學習上獲得革命性的轉變,促使他們真正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2.促進教師轉型,從“理論型”向理論和實踐“雙能型”轉型,在“項目”走班教學中老師即師傅。
在“帶‘項目走班制教學”中完成從純專業(yè)理論型教師向“懂理論,會實踐”的“雙能型”教師的自我轉型,使我校專業(y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自助、他助及互助形式實現自我培養(yǎng)和成長,使專業(yè)教師整體素養(yǎng)與能力上一個新的臺階。
3.創(chuàng)新教法學法,改變教學環(huán)境,構建特色鮮明的“校本”教學模式。
探索新的適用、實用、有用的專業(yè)教學方法,形成具有本校和本專業(yè)特色的教學方法與評價新機制,改變原先單一的教室或實訓室靜態(tài)學習環(huán)境,變?yōu)楦绊椖俊弊甙嘈枰膭討B(tài)教學環(huán)境,建構具有適應性強、靈活多元、持續(xù)發(fā)展等特點的專業(yè)課程教學實訓模式。
4.致力“產學研”共同體建設,整合現代教育技術和數字資源,探索建構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借助現有學校設施設備與信息化數字資源,深入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教研、教改等業(yè)務水平及信息技術、數字資源整合運用的能力,讓教師學會勤于課改思考,精于教學設計,善于課堂組織,勇于方法創(chuàng)新,敢于模式重構,讓參與本教學創(chuàng)新項目的課堂教學踐行“改革創(chuàng)新——重構編程——有序實施——有效評價”的教學方法和實訓模式,積極思考和研究本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創(chuàng)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項目教學”,重視與強調“理實一體”的“做中學,做中教”的教育教學理念,是職業(yè)教育區(qū)別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項目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并在體驗這一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體驗入手,從動手練習開始,真正實現“做中學,做中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方法能力及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職校,“項目”可以是跨專業(yè)跨學科規(guī)模較大、時間跨度較長、機構環(huán)節(jié)完整的綜合項目,如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項目,項目團隊可以跨專業(yè)跨班級跨年級組成;也可以是將某門專業(yè)課程按類別分解為若干技術或技能單元,把每個技術或技能單元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小項目”或“子項目”。
走班制是目前許多高中與中職仿照高校開始推行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基本表現為:日常管理仍在一個固定的班級,稱為行政班,為促進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由學生自由選擇上課內容或選修課程、選擇任課教師及學習的地點(教室),按所選同一內容同一教師的學生在該內容學習時段實行走班,走班時一起上課的學生組成為教學班。不同班級的學生,根據自己所選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課,需要時自習也會在教學班上。走班制,又稱為走班教學,是在原行政教學班的基礎上,常常在能力層次明顯的學科構建不同層次教學班,不分層次教學的學科課程仍在原行政教學班上課。這種分層教學模式,是承認學生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堅信每位學生包括學有困難的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潛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區(qū)分層次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提升自我效能,超越自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成績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