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華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達內容的方式。教師職業(yè)是一門以育人為根本目的的職業(yè),教師職業(yè)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是引導學生開啟知識之宮的鑰匙。課堂的形式隨著內容的不同而千變萬變,但無論如何變化,總脫離不了對語言的使用。
初中數(shù)學課堂語言美課堂效益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笨梢?,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進行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對老師來講,語言是從事課堂教學的起碼條件,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使得課堂教學顯得輕松愉快又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提高教育質量。
數(shù)學課因其學科特點,是一門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抽象性、系統(tǒng)性的學科,如何讓孩子們對如此枯燥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能緊扣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同時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一定要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要重視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課堂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一、教師的語言藝術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是一種喚醒和激勵
1.教師巧妙的語言導入,可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一位哲人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點燃的火把?!币c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獨具匠心,巧妙地運用導入語言,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首先利用實物投影給學生展示“美麗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這些圖片的美,然后話鋒一轉,“你知道這些圖片為什么這么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直覺產(chǎn)生的美感加上教師啟發(fā)式的語言導入,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學習的需要,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多樣化的語言提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現(xiàn)今的小學課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鮮活的圖畫,不但符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還非常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這為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非常豐富而生動的素材。因此,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教師可根據(jù)插圖內容提問:如“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根據(jù)這幅圖講一個故事嗎?”與自己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要求在自己編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數(shù)學問題。這樣的語言既開啟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中發(fā)現(xiàn)或提出自己的數(shù)學問題,而同時也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和交流。
二、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教學語言要準確
數(shù)學教學語言的準確性是指在敘述數(shù)學事物時用詞應貼切,符合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不違背數(shù)學學科的科學性要求。數(shù)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是表達數(shù)學概念、判斷、推理、定理的邏輯思維語言,具有準確、嚴密的突出特點。與富有彈性的文學語言相比,數(shù)學語言有一副“鐵板的面孔”。它的每個字、詞都有確切的含義,不容混淆。如“直線和射線”“坐標與坐標軸”,等等,一字或一詞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詞序顛倒,也會表達兩種不同的意思,如“全不為零”與“不全為零”“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等等。所以,教師對有關數(shù)學定義、定理、公理的敘述一定要準確,教學語言敘述應合乎邏輯,因果關系不能顛倒,分析和綜合要合理,繪圖、板書要工整規(guī)范,提出問題要清晰明確,不能模棱兩可,更不能信口開河。例如,“對應角相等”與“角對應相等”,“切線”與“切線長”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又如,“所有的質數(shù)都是奇數(shù)”“所有的偶數(shù)都是合數(shù)”這類語言,就缺乏準確性,把“線段的中點”講成“在線段中間的點”,把“垂線”講成“垂直向下的線”,把“最簡分數(shù)”說成“最簡單的分數(shù)”,正方形說成“正正方方的圖形”也不夠準確。
2.教學語言要有啟發(fā)性
要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關鍵在于啟發(fā)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因為由“生疑”到“解疑”的過程,正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過程。教師要精選帶有重點、關鍵,學生感到困惑、易錯的地方,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去啟發(fā)。這時,教師應注意開導學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結論交給學生,應鼓勵學生見難解疑,思索爭辯,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適時和適當?shù)剡\用課堂評價語言,可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1.積極的課堂評價語言可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把握評價的時機,充分利用評價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特別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出現(xiàn)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當然,課堂的評價用語,切忌單調,要錘煉好自己的評價用語,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是需要靠平時課堂中的日積月累,才能有對孩子準確到位的評價。
2.巧妙運用批評性的語言,可以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溫和而不傷感情的批評性語言,能及時提醒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避免了學生抵觸情緒的產(chǎn)生,因而能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
精練而啟發(fā)性的語言,仿佛一杯甘醇透香的濃茶,引導學生去思索和久久地回味;幽默而輕松的語言,猶如課堂上徐徐吹過的三春的和風,為課堂增添了幾分神采,醒腦益智且提神。教師應熟練駕馭自己的教學語言,優(yōu)化和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使之富有親和力,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勵和鼓舞;教師通過自己“藝術化”的語言在課堂上盡情揮灑,點石成金,教得輕松而自信,學生在課堂上引耳傾聽、學習、頓悟、提高,最終也能體會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
如果教師有高超的課堂語言藝術,對于學生來講,上課便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藝術性的語言令人賞心悅目,它總是牽引著學生的目光,時刻抓住學生的心,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快樂、愉悅、不知不覺中學習,從而達到學而忘憂、學而忘我境界。而教師對于課堂語言藝術的靈活自如的應用,是教師在情操、文化理念、藝術修養(yǎng)積極培育的結果;是對教學認真鉆研,對孩子們心理學、生理學等各方面積極探索的結果;更是教師的心血和智慧澆鑄出的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