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
(濮陽市博物館 河南 濮陽 457000)
發(fā)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思路探究和分析
李瑞英
(濮陽市博物館 河南 濮陽 457000)
博物館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當今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需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本文通過探討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理念,討論并分析發(fā)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意義及主要思路,力求為發(fā)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提供可行性建議。
博物館 社會教育 理念 特點 意義 思路
(一)博物館社會教育理念
博物館社會教育這一理念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劇的大前提下形成的,隨著知識和信息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人們也逐步認識到知識和信息重要性,這就導致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在這種轉變的影響下,形成了博物館社會教育這一理念。在人們傳統(tǒng)的意識中,認為博物館主要是用來對有價值的文物或者藝術品進行收藏,參觀博物館的人主要為研究文物的專業(yè)人員和藝術愛好者,所以大部分人對于博物館是否有其他功能缺乏認識。直到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提出博物館的中心需面向未來,面向服務,才使得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發(fā)生了轉變。而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隨后也對博物館進行了重新定義,將博物館的性質和功能明確寫入了章程中,使得各國的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有章可依。章程中規(guī)定博物館是為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永久性機構,要為教育、研究和欣賞等提供資料,并不斷征集物證,研究和保護人類文明。
在國際博物館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我國的博物館也在不斷發(fā)展,但我國博物館的發(fā)展歷史與國際博物館相比,時間較短,有著自身獨有的特點。我國博物館的發(fā)展之所以速度較慢,主要是由于資金受到了制約。我國現(xiàn)有的博物館的資金大多是由財政進行撥款,使用資金需要層層審批,因此在發(fā)展的空間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在管理方面,博物館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在博物館工作的人員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行政管理方面,忽視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使得來博物館參觀只是一種走馬觀花的形式。近幾年來,由于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從而推動者博物館進行相應的調整,改變原有的展示形式,將展品更加的貼近大眾,講解內容更加便于理解,不斷完善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二)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特點
博物館社會教育具有大眾性、生動性和全面性。所謂大眾性,主要是指博物館是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的,因此每個公眾都可以進入博物館進行學習,參觀展品,而沒有門檻,不因為參觀人員的學歷、性別、層次等因素產生差別待遇,真正的實現(xiàn)了社會無差別服務,有助于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所謂生動性,主要是指博物館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所展出的展品進行生動、全面的展示,部分展品配上生動的動畫或者影像資料,能夠給參觀者直觀的展示,便于參觀者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所謂全面性,主要是指博物館內收藏的展品,覆蓋面廣,不是圍繞著單一主題,而是被精心的分成多個主題,包括政治、文化、地理、歷史等等,能夠形成全面而系統(tǒng)的文化體系,參觀者在一次參觀過程中,就能夠掌握各方面的知識,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
博物館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對于普及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館的社會教育有著其他教育方式無法比擬的特點,因此發(fā)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普及歷史知識
博物館中的展品大多是歷史文物,具有代表性,通過文物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歷史現(xiàn)狀及相應的風土人情。博物館通過對文物的講解、歷史影像的展示和其他互動形式,給參觀博物館的公眾直觀的認識,便于公眾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對于正在學習歷史的學生,這種直觀的講解,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的記憶,提高歷史水平。
不過曼杜里亞也確實有這樣的先天條件去發(fā)展優(yōu)質葡萄酒。這里天然紅色的土壤主要由黏土、石灰石、化石和氧化鐵等組成,是葡萄藤的理想生長地。而且氣候冬暖夏熱,光照充足;因為靠海,晝夜溫差又大;而且很少下雨,剛見面時,Sarah就開玩笑道:“如果遇到下雨的話,大家回去可以買張彩票了,這邊下雨的幾率幾乎是零。”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這里成為早熟品種Primitivo的天堂。如今說起優(yōu)質Primitivo,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曼杜里亞。
(二)進行全民教育
博物館是社會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廣社會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博物館的開放是面對全社會的,全體公眾都有進入博物館學習和參觀的權利,與其他的教育方式相比,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最大特點便是對于接受者沒有差別待遇,具有大眾性。并且博物館內展示的展品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能為參觀者提供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利于全民教育的發(fā)展。
(三)傳播中華文化
博物館中的展品多為我國的重要文物,代表著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歷史進程。參觀者通過對展品的直觀感受,能夠了解文物背后代表的中華文化,了解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大部分公眾對于中華文化的了解是通過書本,而博物館則是將真正的歷史文化文物擺在了公眾的面前,是對于傳統(tǒng)中華文化教育的重要補充,給公眾一個直觀的認識,加深公眾對于中華文化的認識,使公眾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文明。
(四)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
隨著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由過去單一型人才轉變?yōu)榫C合型人才,人才的知識儲備不能局限于某一個方面,而應全面的掌握知識。博物館的知識覆蓋面廣,能滿足當今人才對于知識的需求,有助于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人才的自我修養(yǎng)也在參觀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完善自我,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一)提升展覽水平,注重展覽內容
博物館收藏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如何將這些歷史文物展示給公眾,是博物館工作人員思考的關鍵問題。首先,作為工作人員應該認識到博物館是面向社會大眾的,不受學歷、性別、年齡、經歷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博物館展覽的主題就要貼近社會大眾,結合當前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狀況,將展品與相關的文化、藝術結合起來,滿足公眾的需求,使公眾通過展覽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滿足其精神享受。其次,在展覽的過程中,要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過往單調的展示方式,融入多媒體技術。除了利用以往的文字、圖片、場景復原等形式進行展示的,還可以再現(xiàn)文物的時代背景,營造歷史環(huán)境,使參觀者能夠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真實的感受到文物所蘊藏的文化,學到知識,加強認識。
(二)加強博物館宣傳工作,提升社會影響力
博物館中收藏的展品多為珍品、精品,具有極高的參觀價值。但是現(xiàn)階段的博物館的展覽大多被人所知,主要是由于博物館自身對于宣傳工作的忽視,導致質量較高的展覽出現(xiàn)門庭冷落的現(xiàn)象。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博物館進行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展覽內容,吸引公眾目光。比如,博物館可以利用報紙、電視和網(wǎng)絡的媒體,對即將開始的展覽主題和內容進行宣傳,使公眾了解到具體的展覽內容。隨著公眾對于博物館展示內容的了解,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三)提高博物館講解人員水平,提升講解質量
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除了通過文字、圖片和影像等方式了解文物所蘊含的文化,主要依靠博物館講解人員的講解,因此,講解工作對于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講解工作的好壞決定著參觀者的參觀質量。作為一名講解員,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自身所擔負的責任,不斷提升自我,提高講解質量。這就對講解員提出了要求,首先在講解內容上,要保證講解內容合理、正確、科學,在講解過程中營造氛圍,使參觀者能夠根據(jù)講解員所說,產生聯(lián)想,便于理解,樂于接受。其次在講解過程中,及時了解參觀者的需求,對講解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對于參觀者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適當增加,不感興趣的部分適當刪減。對于不同年齡層的參觀者,采取不同的講解方式,便于各年齡層對講解內容的理解。最后講解人員的語言要保證規(guī)范、親切,具有藝術性,讓參觀者愿意聽,想聽,真正地將講解人員的講解內容吃透,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
(四)吸收其他領域優(yōu)秀文化,提升展覽質量
博物館內展品雖然種類豐富,但是展示方式過于單一,因此需要不斷地吸收其他領域的優(yōu)秀文化,完善自身展覽體系,提升展覽質量??梢圆扇∨c共建單位開展知識講座,講座內容主要包括博物館內的展品內容,根據(jù)內容撰寫相關的知識報告,在報告的講解過程中,共建單位可以根據(jù)講解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博物館改進。博物館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學習培訓,吸收其他領域的優(yōu)秀文化,結合博物館現(xiàn)狀,不斷改進和提升,使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五)結合學校教育,擴展青少年的知識面
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需要得到全方面的綜合培養(yǎng)。博物館資源廣,內容豐富,對青少年的綜合培養(yǎng)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博物館應將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擺在首位,力求通過展覽來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擴展青少年的知識儲備,提高綜合素質。博物館內有大量的歷史文物,因此可以通過歷史文物的展示和講解,向青少年傳播歷史文化知識,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精神,加深對歷史文化知識的記憶。博物館還應定期與學校協(xié)商,制定學習計劃,提供參與機會,調動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育質量。
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有助于推進社會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發(fā)展,作為博物館的管理者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隨著城市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也要不斷進步,這就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努力,開展相關工作,推動博物館的發(fā)展。
[1]姜楠楠.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J].科學之友,2012(11).
[2]姚樹忠.淺談博物館社會功能的發(fā)揮與自身的發(fā)展[J].管理觀察.2013(07).
[3]單霽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教育[J].東南文化,2010(06).
[4]陳亞珍.淺談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的發(fā)揮[J].南方論刊,2007(09).
G269.2
A
1007-9106(2015)11-0141-03
李瑞英(1975—),女,社會學博士,河南省濮陽市博物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博物館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