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星
摘要: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fā)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因此,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關鍵詞:初中地理 趣味教學 教學質(zhì)量
初中地理課程受傳統(tǒng)影響歷來不被人們所重視。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等所謂主科的陰影下,地理課似乎備受“欺壓”。即使在今天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大趨勢下,有些學生、有些教師,甚至有些學校領導對地理學科依然還是不重視。所以,地理課教學之艱難可想而知,要讓學生愿意學或者更認真地學習地理,若是沒有很好的教學方法,那是萬萬不行的。怎樣讓相對比較枯燥、乏味的地理學科吸引學生的眼球,成為廣大地理教師所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地理教師必須運用科學的,最主要的是充滿趣味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并指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那么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去學習地理知識?根據(jù)筆者從事地理教學的體會和感受,筆者認為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最為關鍵的??鬃釉?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一門技術或一門學科,你必須先喜歡它、愛上它,對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可能認真去學習它。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接受知識、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那么怎樣的教學才是充滿趣味的?怎樣才能讓學生認真學習地理知識、熱愛地理學科呢?
一、導入的趣味性
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過富有情趣的導言作用,使課堂開始便形成一種活躍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掌握新知識的強烈愿望,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導入新課的具體方法有很多種。
1.以“地理之最”來導入新課。通過“地理之最”來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中國地理時先提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在講述亞洲時,可用世界上最高峰在亞洲,亞洲的人口最多等。
2.以世界著名風光來導入新課。用圖片或幻燈向?qū)W生介紹地理風貌,在觀看領略一個國家或地區(qū)風光和風土人情的基礎上講授新課。例如,在觀察長城的幻燈片或錄相片后開始中國地理的學習;可先了解袋鼠,袋狼,然后開始澳大利亞地理的學習;用白宮的圖片,引入美國的學習。
3.猜謎語導入新課。例如,在講述英國地理時,可讓學生猜這個謎語“排隊上WC——倫敦”,以此來導入新課。講加拿大可用“零存整取——加拿大”來導入。
二、巧借趣味語言授課
教學中通過抓住區(qū)域地理及其與歷史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適當引用順口溜、諺語、古詩、故事、謎語、歌曲以及地理別稱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可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1.順口溜。如:兩湖(湖南、湖北)兩江兩海安,川西云流六千三;流域超過百八萬,宜昌湖口各拉段。
2.諺語。如講西北地區(qū)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說明我國大陸性氣候的特點;講鋒面雨時用“云過山坡濕,雨過山頭明”,可激發(fā)學生興趣。
3.古詩。在教學中,可恰當?shù)匾霉旁娫~。優(yōu)美詩句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創(chuàng)造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huán)境。如學習旅游勝地——泰山時,不妨讓學生朗誦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睂W生在朗誦中將領略到泰山的雄偉壯觀。這些詩歌猶如飯菜中的調(diào)味品,讓學生回味無窮。
4.謎語。如猜“說它多大有多大,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shù)它明,夜里航行不用燈”(北極星)。運用謎語,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
5.歌曲。講內(nèi)蒙古高原時引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描述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講長江之前,讓學生聽一首充滿深情的《長江之歌》,這時學生的心中仿佛流淌著一條洶涌的大江,接下來聽“你從雪山走來”,提問:雪山是指哪座山?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就全部被調(diào)動了起來。
6.地理別稱。地理別稱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學生記憶眾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園”“鐘表王國”——瑞士;“火山之國”——度尼西亞;“佛塔之國”——緬甸;“楓葉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薩;“不夜城”——漠河;“草原鋼城”——包頭等。
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問題及熱點問題
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地理。在教學中必須密切關注國內(nèi)外重要地理時事和身邊的地理事物、地理現(xiàn)象,因為地理課的許多知識比較貼近生活,貼近實踐,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生產(chǎn)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講到我國的氣候特征時,聯(lián)系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與氣候的關系極為密切,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生活質(zhì)量,我國海南、廣東、等地積溫較高,生長期較長,可以種植各種瓜果,成為我國主要的果菜生產(chǎn)基地,素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而北方地區(qū)冬季不適宜果菜的生產(chǎn),過去冬季蔬菜品種非常單調(diào),隨著鐵路運輸?shù)陌l(fā)展,南方地區(qū)的果菜可以運到北方,豐富了北方地區(qū)冬季的“菜籃子”,改變了北方地區(qū)冬季蘿卜、土豆、大白菜“當家”的歷史。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漫畫教學,啟迪興趣
漫畫教學,生動形象,寓意深刻,其味無窮,易啟迪學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思考。如在講完人類與環(huán)境后,我選了1989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宣傳漫畫,畫面上的地球被擬人化,“頭”上大汗如雨,臉上露出驚慌、痛苦和掙扎的表情,工廠及汽車排出的廢氣包圍地球,一片已被砍伐破壞的森林。圖下解說詞:“啊!地球出汗了”。讓學生看完這幅漫畫后,要求學生思考回答問題:這幅宣傳漫畫揭示全球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什么?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存在這些問題可能引起什么后果?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fā)學生潛力的作用。通過教師激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袁佳敏.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1).
[2]賈玉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