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支持式球帽附著體在下頜游離缺失義齒修復中的應用
高明英1, 劉劭晨2, 高志強1, 郭悅欣1, 尹普廣1
(1. 河北省唐山市協(xié)和醫(yī)院 修復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2. 北京市朝陽區(qū)瑞泰口腔醫(yī)院 修復科, 北京, 100107)
關鍵詞:球帽附著體; 種植; 游離缺失; 義齒修復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卡環(huán)固位式可摘局部義齒,對單雙側后牙游離缺失患者進行修復,但卡環(huán)卡抱力隨著摘戴次數(shù)的增多而下降,從而影響義齒的咀嚼功能及穩(wěn)定性。球帽附著體作為一種精密的彈性附著體,可增減或更換球帽,調節(jié)固位力,從而確保義齒固位良好且容易取戴;此外,其良好的緩沖作用可保護基牙[1-2]。球帽附著體結構簡單、體積小,適用于多種牙列缺損患者,尤其為遠中游離端缺牙患者的修復提供了新選擇[3]。本研究對25例下頜牙列游離缺失患者采用種植支持式球帽附著體進行修復,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就診的牙列缺損患者25例,均為下頜Kennedy Ⅰ、Ⅱ類牙列缺損,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61~75歲,平均68±3.16歲。納入標準:身體狀況良好,能定期復診;有較高的修復要求;經(jīng)濟條件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材料設備:ITI種植系統(tǒng)、球帽附著體(瑞士Straum公司);A類硅橡膠印模材料(日本而至齒科工業(yè)株式會社);722光柵分光光度計(南京寧博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市售電子天秤、量杯、移液管、漱口玻璃棒、燒杯和濾紙等。
1.2.2種植支持式球帽附著體義齒制作: ① 修復前準備。修復前,對患者口內余留牙齒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對牙體缺損給予口內充填治療,并對保留的殘根進行根管治療。根據(jù)患者下頜咬合片、曲面斷層X片以及口腔檢查的具體情況,了解其下頜骨密度、寬度、高度等情況,觀察下牙槽神經(jīng)管解剖結構及位置,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種植體,并制定種植與修復計劃; ② 種植體植入。通過雙側尖牙牙位,確定種植體在外科引導模板上的植入部位,并嚴格遵循種植程序種植2枚ITI種植體,使其盡量保持與義齒中線或長軸平行。根據(jù)術后X片,觀察種植體植入情況,盡量避免相鄰組織解剖結構發(fā)生損傷,種植體植入后7~10 d即可拆線; ③ 下頜義齒制作。種植體植入后14 d,于印模制取后制作鑄造金屬支架下頜義齒,并在種植體對應處做一預留塑料孔,以保證球帽帽狀結構能順利安裝,完成制作后,先行試戴。當種植體與周圍骨結合良好,無明顯骨吸收后安裝球帽附著體。通過在下頜義齒種植體對應的基板組織面鉆孔來設置排溢道,保持與基托組織面預留的球帽空間相通。取出金屬愈合帽后,使種植體與球帽附著體中的球形基臺相連,正確就位后試戴義齒,將帽狀結構戴入球形基臺,并使環(huán)形帽就位于球形基臺。在下頜義齒準備的預留塑料孔內注入少量自凝塑料,戴入義齒,指導患者于正中牙合位咬緊,直至自凝塑料硬固后取出,確?;颊哒_摘戴義齒后,告知義齒清潔方法,并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
球帽附著體安放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6~24個月隨訪期間,評估患者余留牙有無松動、有無齲壞及牙周情況,并采用X線檢查基牙牙槽嵴及根尖周情況。
1.3判定標準
滿意度問卷調查根據(jù)全口義齒評分表進行,主要對語音功能、美觀程度、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適性等5項內容進行評估,每項內容分為10級,記為0~10分,最差0分,最好10分[4]。滿意度=(評分≥6分者/總人數(shù))×100%。
2結果
2.1患者對球帽附著體義齒的滿意度
球帽附著體安放后3個月,22例(88.0%)患者語音功能正常;24例(96.0%)義齒美觀自然;24例(96.0%)異物感小,戴用舒適;25例固位功能良好且咀嚼效率明顯提高,滿意度高達100%。
2.2隨訪檢查結果
6~24個月隨訪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口內均無牙周袋形成,基牙無松動,未見殘根繼發(fā)齲壞,咬合關系良好;義齒無明顯擺動、翹起、下沉或旋轉;義齒承托區(qū)未見牙槽嵴黏膜紅腫、破潰。X線檢查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基牙周圍牙槽骨密度一致,骨結合良好,未見明顯骨吸收。牙周膜、根尖周均未見明顯異常。
3討論
牙列缺損患者中多數(shù)為單雙側后牙游離缺失,而部分患者對傳統(tǒng)可摘局部義齒療效欠佳。由于黏膜彈性,游離缺失患者在進行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時會造成遠中鞍基不同程度的下降,導致義齒產(chǎn)生不良杠桿作用[5]。此外,義齒在摘戴過程中會對基牙牙周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且修復體金屬卡環(huán)在傳統(tǒng)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容易暴露,從而使患者配戴義齒的美觀效果受到影響。
近年來,球帽附著體已廣泛用于治療各類牙列缺損、牙列缺失及頜面部缺損的修復,為口腔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球帽附著體覆蓋義齒主要通過設置在基牙遠中水平桿上的金屬球陽件與固定在活動義齒內側球帽陰件間的嵌合為義齒提供固位力,可滿足患者對美觀的要求,同時在義齒輕微擺動時,可避免基牙受力過大,較剛性附著體更能有效保護基牙,改善其應力分布[6-8]。球帽附著體的彈性固位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修復體輕微旋轉,從而緩解種植體的直接承受力,減輕對種植體造成的損傷[9]。研究[10-11]表明,種植支持式球帽附著體覆蓋義齒不僅能為下頜義齒提供良好的固位和穩(wěn)定性,還可改善義齒的咀嚼功能。Naert等[12]從咀嚼功能、固位、修復后的維護及并發(fā)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后發(fā)現(xiàn),球帽附著體覆蓋義齒明顯優(yōu)于磁性附著體和桿卡附著體。本研究采用種植支持式球帽附著體對下頜牙列游離缺失患者進行修復,結果顯示25例患者中22例語音功能正常,24例義齒美觀自然,24例異物感小,戴用義齒舒適,所有患者固位功能良好,且咀嚼效率明顯提高,表明下頜牙列游離缺失患者戴用球帽附著體義齒不僅固位良好、咀嚼效率高,且舒適、美觀[13]。隨訪及X線檢查均未見基牙有明顯異常,僅3例患者基牙發(fā)生牙齦炎,但經(jīng)牙周基礎治療后逐漸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郭波濤, 胡欣. 球帽附著體在游離缺失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及療效觀察[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2, 41(11): 1140.
[2]Suzuki Y, Ohkubo C, Kurtz K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ress-breaking bal attachment for implant overdenture[J]. J Prosthodont Res, 2013, 57(2): 140.
[3]陳少武, 肖微, 李智勇, 等. 種植體上部不同結構對下頜游離端義齒應力分布的影響[J].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2, 28(3):296.
[4]江鷺鷺, 封偉, 張嬌, 等. 不同類型附著體種植覆蓋義齒的臨床療效評價[J].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3, 40(3): 313.
[5]McCord J F, Grey N J, Winstanley R B, et al. A clinical overview of removable prostheses: 3. Principles of design for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J]. Dent Update, 2002, 29(10): 474.
[6]盧燃, 曾劍玉, 劉俠, 等. 下頜球帽覆蓋義齒與全口義齒戴用2~3年咬合特征研究[J]. 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 電子版 , 2015, 3: 211.
[7]張志, 王夢醒, 呂嬌, 等. 球帽附著體種植覆蓋義齒在萎縮下頜無牙頜的應用[J]. 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4, 12(2): 107.
[8]郝志紅, 王曉軍. 種植體支持球帽附著體固位下頜覆蓋全口義齒的臨床應用[J]. 口腔醫(yī)學, 2013, 33(8): 572.
[9]Warreth A, Alkadhimi AF, Sultan A, et al. Mandibular implant-supported overdentures: attachment systems, and number and locations of implants-Part I[J]. J Ir Dent Assoc, 2015, 61(2): 93.
[10]孫劍, 殷紅. 種植體球帽附著體固位下頜覆蓋義齒的臨床滿意度分析[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3, 22(2): 177.
[11]張青青, 馬璐, 佘文珺. 球帽附著體下頜種植覆蓋義齒牙槽骨的三維光彈應力分析[J].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1, 27(7): 397.
[12]Naert I, Alsaadi G, Quirynen M. Prosthetic aspec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wo-implant-retained mandibular overdentures: a 10-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 Int J Prosthodont, 2004, 17(4): 401.
[13]汪振華, 王媛媛, 馬春麗, 等. 球帽附著體在覆蓋總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37(8): 1012.
基金項目:中國高校醫(yī)學期刊臨床專項資金(11522468)
收稿日期:2015-07-07
中圖分類號:R 78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23-135-02DOI: 10.7619/jcmp.2015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