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慧 凌久生
摘 要:從課程的教學形式、實踐操作訓練、評價方式轉變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進行新的改進,從而最終提高學生對今后崗位適應能力的綜合素質,達到中職教育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辦公自動化也越來越普及,計算機技術將成為每個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能。職業(yè)學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有一定專業(yè)技能的實用人才。但是,目前很多職業(yè)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還遠跟不上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職業(yè)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考慮到現(xiàn)階段中職學生自身的素質.因此,結合職業(yè)教育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實現(xiàn)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功能.本文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改革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1 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過于講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不注重知識的模塊化教學。 上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時,習慣于從計算機的起源、產(chǎn)生、發(fā)展,講到它的作用意義,再講到它的構造特點,尤其是講它的編程語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云里霧里的境界。讓學生產(chǎn)生了對學好計算機的恐懼感。要知道我們教育對象是中職生,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興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選取學生夠用的、適用的、想學的、能學好的知識模塊,如計算機基礎模塊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Windows、文字圖表處理Word、電子表格處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小模塊等。
2、課程內容陳舊,時代感不強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而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相對緩慢。一方面是計算機技術、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是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相對穩(wěn)定性,計算機基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更新周期總是落后于技術的發(fā)展,從而導致計算機的許多新技術、新知識不能很快出現(xiàn)在教科書上。教學內容的陳舊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
3、教學模式陳舊。簡單的照本宣科,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記,然后筆試或上機的考試。老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無味。教學中重點不突出,難點未突破,學生對學習越來越厭惡。其結果,只能是教師講教師的課,學生開自己的小差。
4、教材落后陳舊,跟不上時代步伐。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jù),是學生學習的載體,但目前大多數(shù)教材都與時代步伐嚴重脫節(jié),教材內容陳舊落后,交替更新過緩,導致計算機基礎的很多新技術、新知識不能很快出現(xiàn)在教科書上。此外,職業(yè)教育教材與中小學教材內容重復嚴重,完全體現(xiàn)不出職業(yè)學校計算機特色,導致學生厭學思想嚴重。最后,教材理論性知識過多,實踐操作內容過少,導致學生上機無所事事,從而使教師上課陷入了尷尬境地。
5、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最根本的就是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段和教學方法。目前大多數(shù)職業(yè)學校的計算機課堂授課都停留在舊的教學模式水平上,填鴨式教學和教師的獨自表演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不出來,從而導致學生只能照葫蘆畫瓢、而無法靈活處理實際問題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2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
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中,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在某種情況下,實驗教學要比理論教學更為重要,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要想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改革,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建立網(wǎng)絡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資源平臺。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體會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僅憑課堂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的教學延伸。將電子教案、各模塊習題及答案、模擬試卷及答案、上機實驗案例及素材、在線測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試題等教學資源建立在網(wǎng)絡上,供學生下載自主學習和練習。通過網(wǎng)絡自主學習給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兼顧了貧困、邊遠地區(qū)學生計算機水平較差的情況,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學任務,而教學任務又取決培養(yǎng)目標,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的中等技術人才,困此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強調能力培養(yǎng),并要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在內部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因此,教學不應“由外而內”的注入,而應是“由內而外”的主動吸收。
例如:我在Word章節(jié)的設計任務為“報刊設計操作”和“畢業(yè)自薦表制作”,內容涵蓋Word里的文字設置、段落設置、圖文混排、表格制作等知識點。上面這些任務都是學生現(xiàn)時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經(jīng)過在學生中了解的情況,這些任務也是學生特別想學習的內容。
3、優(yōu)化課程,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內容。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識的出現(xiàn),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設計,將某些長時間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識進行提取,對過時的或者已經(jīng)有新知識對其補充過的知識,在講課時應該提醒學生,讓學生有這方面知識的補充。
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提高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學有所用,能夠同專業(yè)緊密聯(lián)系,以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可以適當?shù)丶哟笊疃取?/p>
4、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而實踐是理論的升華。有的學生講起計算機口若懸河,操作起來卻是笨手笨腳;有的學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問及基礎知識,卻是目瞪口呆。作為教師,理論和實踐應一起抓。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后,就應當讓他去實踐,檢驗自己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覺。在課上覺得什么都懂,可一上機就錯誤百出。
總之,計算機作為現(xiàn)代高科技的產(chǎn)物,其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性強。作為這門前沿學科的授課教師首先就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改革,從“以教師為主體、以課程為中心”過渡到“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上,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建立起知識和能力個人結構;其次就應該結合計算機學科更新快、實踐性強的特點,運用專業(yè)組教師的集體智慧,在教學中選擇一套適合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教材;再次就應該全面掌握教材,篩選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輔助教學軟件,把理論和實訓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理論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論。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的綜合素質最終得到提高,達到了職業(y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青,淺談高職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的改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
[2]蔡正紅,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J].職教通訊,2007,9(57):56-57.
[3]關于中專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廣東省惠州商業(yè)學校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