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穎+孫思
摘要 采用孢子囊萌發(fā)率的方法測定了大生M-45、殺毒礬、金雷、世高、克露、凱克靈、進富等7種殺菌劑對馬鈴薯晚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結(jié)果表明:克露對馬鈴薯晚疫病菌孢子囊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稀釋至80 000倍液時對孢子囊的抑制率仍高達35.66%,進富的抑制效果最差。因此,克露可以作為馬鈴薯晚疫病后期藥劑防治的主要藥劑。
關(guān)鍵詞 馬鈴薯晚疫病菌;孢子囊;殺菌劑;抑菌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1-0143-01
Abstract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Dasheng M-45,Shadufan,Jinlei,Shigao,Kelu,Kaikeling and Jinfu o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Kelu had significant effect against sporangium of P.Infestans.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sporangium germination was 35.66%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of 80 000 times dilution.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Jinfu was the lowest,so Kelu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Phytophthora infestans.
Key words Phytophthora infestans;sporangium;fungicide;inhibitory effect
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主要病害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疫霉菌的迅速蔓延,該病在我國造成產(chǎn)量損失較大。特別是在降水充分的西南地區(qū)和北方潮濕地區(qū),晚疫病幾乎每年都普遍發(fā)生,由此產(chǎn)生的馬鈴薯產(chǎn)量損失達到20%~80%。當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是在抗病育種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氣象條件和病害預(yù)測預(yù)報結(jié)果進行藥劑防治[1]。本研究擬測定當前生產(chǎn)上常用防治馬鈴薯病害的大生M-45、殺毒礬、金雷、世高、克露、凱克靈和進富等7種殺菌劑對晚疫病病菌孢子囊的抑制效果,為分階段使用化學藥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奠定基礎(chǔ)。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具體見表1。供試菌株為河北圍場菌株:W071001、W070108、W070707、W070606、W070802。供試培養(yǎng)基為黑麥培養(yǎng)基:黑麥60 g,瓊脂粉12 g,蔗糖20 g,補充蒸餾水至1 000 mL。
1.2 試驗設(shè)計
試驗設(shè)8個處理,即每種藥劑為一個處理,以清水作對照(CK)。每種藥劑分別稀釋5 000、10 000、20 000、40 000、80 000倍。每個處理重復4次。
1.3 試驗方法
1.3.1 含藥載玻片的制備。分別取2 g大生M-45、殺毒礬、金雷、世高、克露、凱克靈、進富試劑加入100 mL的無菌水,配制成50倍的母液。在超凈工作臺內(nèi),分別取16、8、4、2、1 mL的母液加入到100 mL的無菌水中,制成所需濃度為5 000、10 000、20 000、40 000、80 000倍的溶液,備用。用凡士林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印2個直徑為1.0 cm的圓圈,然后將各濃度的藥液滴在圓圈內(nèi),每圈40 μL[2-4],然后放置讓溶液揮發(fā)至干。
1.3.2 接種。24 h后,接入馬鈴薯晚疫病孢子囊懸浮液(取18 ℃條件下在黑麥培養(yǎng)基上黑暗培養(yǎng)8~10 d的晚疫病菌,用雙蒸水洗下孢子囊,配制成孢子囊懸浮液,濃度約為1.0×104個/mL),每圈內(nèi)40 μL,然后放入保濕盒,在4 ℃促使孢子囊萌發(fā),24 h后,在顯微鏡(40×10)下計數(shù)孢子囊萌發(fā)情況,計算每個處理的孢子囊萌發(fā)率和抑制率[5],其計算公式如下[6]:
孢子囊萌發(fā)率(%)=萌發(fā)的孢子囊數(shù)/總孢子囊數(shù)×100
抑菌率(%)=(CK孢子囊萌發(fā)率-處理孢子囊萌發(fā)率)/CK孢子囊萌發(fā)率×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由圖1可知,在藥劑稀釋5 000倍時只有大生M-45的抑制率比較低,為20.07%,凱克靈的抑制率為41.44%,進富的抑制率為35.12%,其他4種殺菌劑的抑制率均超過50%;隨著藥劑稀釋濃度的增加,藥劑的抑制率在逐漸減小,當藥劑稀釋到達80 000倍時,藥劑的抑制效果均小于50%。由圖1可知,克露對馬鈴薯晚疫病孢子囊的抑制效果最好,在藥劑稀釋80 000倍時抑制率為35.66%。進富的整體抑制效果最差。因此,在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的后期,建議使用的殺菌藥劑為克露,稀釋濃度不低于40 000倍時防治效果較好。
3 結(jié)論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克露對馬鈴薯晚疫病菌孢子囊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以用作馬鈴薯晚疫病晚期的防治藥劑,為馬鈴薯晚疫病的不同階段的藥劑防治提供了一個應(yīng)用依據(jù)。但是由于本試驗是在室內(nèi)完成的,試驗條件與田間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另外不同的生理小種抗藥性不同,本試驗所選的供試菌株僅僅是河北圍場的敏感菌株,因此,當田間病害大面積發(fā)生時,用這些藥劑防治能否達到預(yù)期的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6]。
4 參考文獻
[1] ERWIN D C,RIBEIROO K.Phytophthora disease world wide[M].Saint Paul MN,USA:APS Press,1996:562.
[2] 夏艷濤,靳學慧,馬德全,等.幾種新型殺菌劑對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學報,2007,19(1):30-32.
[3] 王英華,國立耘,梁德霖,等.馬鈴薯晚疫病菌在內(nèi)蒙古和甘肅的交配型分布及對幾種殺菌劑的敏感性[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3,8(1):78-82.
[4] 程根武,劉贏,祁之秋,等.嘧菌酯對幾種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內(nèi)活性測定[J].農(nóng)藥,2005,44(4):190-191.
[5] 王文橋,張文吉,DVADI M,等.致病疫霉抗藥性、交配型和適合度[J].植物病理學報,2002,32(2):278-283.
[6] 商鴻生,王鳳葵.馬鈴薯病蟲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