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寧
認真地讀完沈洋的長篇報告文學《遙遠的洛澤河》后,我非常地感動,這是我最近一些年來讀到的云南省最好的報告文學作品之一,它好在什么地方?我認為有三。
其一,非常真實地,全景式地記錄了彝良所發(fā)生的這次地震災害,以及災害發(fā)生以后人們的表現(xiàn)。這樣一個大事件,牽扯到這么多的人,要把它用文學的形式反映出來,是非常艱巨的。沈洋先生的這本書,篇幅不大,不是很厚的大部頭的東西,但是寫得非常的扎實,非常的全面,非常的細致,也非常的感人。我的專業(yè)是學歷史的,但是我與文學有不解之緣,這些年來,我大量的閱讀方向,恰恰是紀實文學和報告文學。我經常這樣想,我平常讀小說是消遣,讀詩歌是消閑,讀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是用它來思考。因為我覺得這兩種文學形式,能夠加深我對生活的體驗,加深我對人生的理解。我常常想,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與歷史有什么區(qū)別,它和純粹的小說又有什么區(qū)別,我的膚淺的看法是,它和歷史的不同在于,它不僅寫了事實,并且寫了感情,寫了心靈。司馬遷的《史記》是紀實的,它也是無韻的《離騷》,也是文學的,但它更多的是寫了人物的原型。而沒有帶進更多的人物的心靈的探索性,而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恰恰在這一點上,它不僅讓人們認識了事實本身,同時它讓人們認識了人的感情,人的心靈。我想這就是實和虛的關系,如果歷史偏重于實,那么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就在虛與實的結合上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結合點。沈洋先生的《遙遠的洛澤河》,涉及到數(shù)以百計的人物,也描寫了若干個場景,它既有文學的價值,也有文獻的價值。昭通的歷史上也曾經發(fā)生過很多災難,我們翻開昭通古代的史籍,以往的地震,文人們也會寫一點東西,但最多就是寫一首詩,寫幾句話,非?;\統(tǒng)地發(fā)一點感嘆,人們根本無法通過其詩篇了解當時的地震災難是什么樣的情形,但是沈洋的這本書不同,它的文獻的價值在于,若干年以后,也許我們在座的人,無論年老年輕的人都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以后,人們翻開他的這本書,這本書會給我們真實地再現(xiàn)一百年前、兩百年前彝良大地震的情景,會真實地認識當?shù)卣饋砼R的一剎那,這個時代的人,這個地方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們的悲歡怎么樣。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
其二,我覺得,沈洋先生的文筆也是非常不錯的??赡苁俏业奈膶W修煉不夠,我總是覺得,他用散文一般的筆調,娓娓道來,寫得非常的美。為什么美呢?我想到古人的一句話,情至而勢盛,因為他的感情到了,他的心靈到了,他被深深地震撼了,所以,其文字像行云流水一樣,寫得非常的優(yōu)美,尤其是9個篇章之前的題記和感慨,寫得非常感人,讀他的這部紀實文學,我仿佛又重新?lián)崦搅诉@一道歷史的傷口,重新體驗到了大地的悸痛,我覺得這確實是非常難得的。這里我有兩點想法,我覺得,報告文學要有兩個真實性,第一是表面的真實性,第二是深層的真實性,因為一個報告文學如果只滿足于講述故事,只寫了表象上看到的現(xiàn)象,而看不到現(xiàn)象后面更深刻的東西,這樣的報告文學是不成功的。要給人以兩個震撼,給人以事實的震撼和思想的震撼。
其三,寫報告文學還要求寫報告文學的人,要有良心和責任感。如果一個缺乏良心和責任感的人,虛假的、胡編亂造的、不負責任地寫一些東西,那不僅是欺枉我們當代人,也是欺枉歷史,所以我覺得報告文學對作家的要求,對人格的要求更高,更加嚴格。所以我覺得非常感謝沈洋,雖然我沒有親歷地震的現(xiàn)場,但通過讀這部報告文學,我重新認識了很多很多的人,我希望以后昭通的文學界,能夠緊緊地貼近我們這個時代,貼近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的文學作品。
我覺得這次研討會的召開,形式和內容都很好,很充實,內容豐富,省、市文聯(lián)和作協(xié)開了個很好的頭,作為昭通青年作家中的一員,沈洋也開了個很好的頭。希望今后能夠讀到昭通作家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責任編輯 吳明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