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女兒國
一
一直以來,瀘沽湖傳說中的美景和神秘的摩梭文化讓我對她充滿憧憬和幻想。
想起摩梭,內(nèi)心總有一份無以名狀的激動與向往。告別麗江古老的四方街,驅(qū)車前往最后的女兒國——瀘沽湖而去。
“瀘沽湖漾漾水邊,背依青山,木樓小院,生息著世代留傳的母系社會生活習(xí)俗的摩梭人家。那些摩梭女子,總是盛裝如嫁。/欲啟又合的朱唇,掩不住潔白的虎牙。/神秘的摩梭女人,書寫著一頁奇幻的走婚史實。/精悍挺拔的摩梭男子,以其堅韌壘起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哦,那劃著豬槽船接送客人的兄弟倆,不就是昨天夜里篝火晚會上領(lǐng)舞那摩梭漢子嗎?/湖碧似玉,山色如染。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用民族的傳奇疊映出瀘沽湖不朽的史詩……”讀著一位作家手下的墨寶,亦真亦幻,讓我的思緒飛到了瀘沽湖畔,把我?guī)нM(jìn)了神秘的女兒國。
“不管你從哪里來,來了就是朋友,就是朋友,瑪達(dá)咪!上火鋪給你留著座位呀,謝納米給你留著小舟。你看多情的格姆女神,也向你伸出了熱情的手,瑪達(dá)咪……不管你從哪里來,來了就不要走,不要走,瑪達(dá)咪!溫暖你的心有蘇里瑪酒,甲搓舞跳到月照當(dāng)頭。這里是深情的一方熱土,山和水凝聚著無限風(fēng)流,瑪達(dá)咪……”
從麗江北行約百余里,越過莽莽群山,穿過蒼蒼森林,突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片藍(lán)澄澄的靜謐溫柔湖水——瀘沽湖。近了,瀘沽湖。耳邊,傳來一陣陣高亢奔放而嘹亮、恍若天堂里傳來的縹緲的歌聲。難道,這就是神秘的女兒國,最后的母系部落摩梭人的歌聲?
二
瀘沽湖,當(dāng)?shù)厝朔Q“謝納咪”,意為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只展翅的飛燕,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拔2688米,被譽為“高原明珠”。
在高高的觀景臺上,我第一眼看見瀘沽湖時,眼前的一幕幕景色使我心情為之一振:瀘沽湖,一泓清澈湛藍(lán)的湖水正靜靜地躺在群山之間,安祥地等待著我們這群好奇的客人。湖的四周群山起伏,林木蔥郁,湖水碧藍(lán),湖中七島,婷婷玉立,蒼山、白云、湖心小島,倒映湖面,渾然一體,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湖的西北面,雄偉壯麗的格姆山巍然矗立,這即是摩梭人為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湖的東南面,與草海連接,牧草豐盛,牛羊肥美,淺海處茂密的蘆葦隨風(fēng)蕩漾,簇簇花草迎風(fēng)招展。冬季來臨時,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候烏數(shù)以萬計棲息于此,憑添一種生氣,一種景致。湖周,在那茂密的原始森林里,虎、豹、獐、鹿、巖羊、小熊貓、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動物出沒其間,給人幾分畏懼,幾分野趣。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楞房舍,炊煙裊裊,牧歌陣陣,漁火點點,阿哥阿妹,結(jié)伴相隨,好一派景象萬千的農(nóng)家樂園,令人魂不守舍。
瀘沽湖隨四季的變化、太陽一天的位置不同而各具特色。最美的還數(shù)金秋時節(jié),大地一片黃澄澄,金黃色的秋葉,點綴著周圍的青山,湖水碧藍(lán),波光閃爍,彩霞飛渡,高空雁鳴,“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明代詩人胡墩賦詩云:
瀘湖秋水間,隱隱浸芙蓉。
并峙波間鼎,連排海上峰。
倒涵天一碧,橫鎖樹千重。
應(yīng)識仙源近,乘搓訪赤松。
傳說,很久以前,瀘沽湖并不存在,而是一個寬闊的牧場。那里有著九個村寨,周圍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糧豐物盛。西面獅子山腳下偏北的山巖下,有一個“謝報庫”,意為涌泉之洞,終年四季,清澈的泉水從這里流出。有個放牧的啞巴每天在這里放牧,渴了就在這股泉水里喝上幾口。有一天,洞里不出水了,他很奇怪,一看,原來是一只大魚堵在洞口。于是啞巴抽出腰刀割下一塊魚肉燒著吃了。第二天,魚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又長復(fù)原了。從此,啞巴不再從家里帶食物,每天以魚肉做午飯。時間一長,家里人見啞巴不帶食物出門,仍然長得紅光滿面,不禁感到奇怪。問啞巴卻說不出來,便尾隨他看個究竟。一見到洞口那條大魚,貪婪的人們便想拖回家中享用。于是趕去了九架十八頭牛,架上抬桿,用九根繩子設(shè)法套住魚,拼命往外拉。魚被拖了出來,但災(zāi)難也隨之發(fā)生了。大水從洞口洶涌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沒了所有人畜,整個盆地成了一片汪洋。一位正在喂豬的老媽媽,見大水滾滾而來,危急時刻,她急中生智,把兩個幼童抱進(jìn)豬槽里,逃脫了災(zāi)難,得以幸存,其余人全部遇難。被淹沒的村子成了一個湖,便是今天的瀘沽湖。為了紀(jì)念那位無私的母親,人們制造了像豬槽一樣的船。同時,也有了摩梭人“該你得的可以得,不該得的不能貪,貪了要遇大災(zāi)”的人生哲理。
俊俏的獅子山是女神格姆的化身,關(guān)于瀘沽湖的傳說也多與女神有關(guān),有的說是女神幽會的男神在黎明離開時失落的馬蹄印記,在男神化作戀戀不舍的神山時,匯聚了女神的眼淚而成的;又有的說是女神鐘情的男神贈送的鏡子,每一個傳說無不透著淡淡的女性色彩。
在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樸。她那如詩如畫的旖旎風(fēng)光,亙古獨存的母系氏族遺風(fēng)民俗,基督教中的“諾亞方舟”,喇嘛教的朝鐘暮鼓,是那樣的惹人矚目,使眾多凡夫俗子把目光和思緒投向這塊神秘的土地。每個禮儀,每種風(fēng)俗,都是一個個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一支支優(yōu)揚動聽的牧歌,無不充滿幾分神秘,幾分浪漫,幾分詩情,幾分畫意,從而給人以遐想與思憶。
三
到達(dá)瀘沽湖,我們在湖畔一家名叫“摩梭屋”的旅館安頓了下來。
“摩梭屋”有著一個干凈整潔的小院。走進(jìn)“摩梭屋”,我們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和遐想。熱情的女主人三十來歲,和她年輕漂亮的妹妹一道,操持著家務(wù)和對外的接待。雖然上有年邁的老祖母掌管家務(wù),但可以看得出來,她在這個家的分量與作用。把大家都安排好了,然后狡詰地笑著說,住在這里,晚上就有得熱鬧啦。
瀘沽湖的神奇美麗,不僅僅因為清澈湛藍(lán)的湖水和連綿的群山。更重要的是這里的民風(fēng)民俗,和它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制度。提起瀘沽湖,知道的人都會脫口而出:摩梭人走婚。對,那是一個叫做楊二車娜姆的摩梭族女人告訴世界的地方,那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
走進(jìn)女兒國,也就走進(jìn)了一個神奇、夢幻的世界。
在瀘沽湖,美是陰柔的美,一切都是陰性的、女性的、母性的,山是母山,湖是母湖,神是女神,一家之長是女主人,家族的未來是屬于女孩,男人們只好靠邊站。沿著瀘沽湖,傍湖而居的摩梭人,千年來留下了厚重的摩梭文化。在這里,男不娶,女不嫁,整個社會、家庭以女人為主軸,人們稱之為“女兒國”。
在瀘沽湖畔,居住著五萬多摩梭居民,他們最奇特的習(xí)俗就是走婚。簡單的說,摩梭人不結(jié)婚,孩子沒有父親只有母親。摩梭人在十三歲進(jìn)行成年儀式之后就可以走婚。按現(xiàn)在摩梭人的習(xí)慣和規(guī)矩,一般要在18歲左右才可以走婚。女孩兒住在花樓,男孩子中意女孩子之后就會在晚上的篝火晚會上向女孩子暗暗示意,也就是在舞蹈的時候輕輕摳女孩子的手心三下,如果女孩也有意,就會回?fù)溉?。然后在午夜,男孩子就會帶上信物悄悄爬過女孩子家的院墻,來和女孩幽會,再等到天不亮的時候離開。這樣,白天男女各自為自己的家庭勞作,晚上走婚,并不住在一起。如果有了孩子,則由女方撫養(yǎng),女方的長輩會擺上一桌酒席,叫做認(rèn)親。男方不承擔(dān)撫養(yǎng)的責(zé)任,不過,他可以贈送禮物給孩子,也可以去看望他們。
摩梭人走婚情侶,以情為重。男女終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實現(xiàn)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guān)系的男女彼此稱稱為“阿夏”。摩梭人走婚也有其不成文的規(guī)定,他們也有他們自身的倫理道德觀。走婚并非雜亂無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間是嚴(yán)禁走婚的。一般而言,走婚的對象相對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一個人不得同時與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人走婚。如果一個人要與另外一個“阿夏”或“阿注”走婚。那么,他必須與原來的“阿夏”或“阿注”解除情人關(guān)系。否則,這種人將被摩梭人稱為“爛人”,會受到眾人的譴責(zé)和排斥,從此不再有人與他走婚。
女兒國,這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家族由最年長最能干的外婆當(dāng)家,家庭的收入統(tǒng)一由她來分派,沒有不公平的地方。其實,摩梭人是重女并不輕男,在家庭中除了老祖母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就是舅舅。舅舅其實就承擔(dān)了父親的角色,他是家中所有姐妹所生子女的“父親”,承擔(dān)教育、撫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他還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在家里,每次用餐,第一碗飯并不是端給祖母,而是端給舅舅。
摩梭人的婚姻沒有任何經(jīng)濟(jì)關(guān)系,一旦“離婚”,沒有任何糾紛,整個愛情過程,就像瀘沽湖畔的山山水水一樣,紅紅綠綠,自自然然。難怪有一才子曾在瀘沽湖畔題詩:
回歸自然來瀘沽,摩梭女兒不認(rèn)夫;
人與自然溶一體,恍入史前人之初。
四
沿湖岸邊,摩梭人依山傍湖而居,一排排木楞房子鱗次櫛比。湖畔村落星羅棋布修房造屋就地取材,其居住的房屋為木結(jié)構(gòu),四壁用削過皮的圓木,兩端砍上卡口銜接壘制而成。上面蓋的是四尺左右長,七八寸寬的木板,俗稱黃板,一般是兩塊中縫上壓另一塊黃板,再壓上石塊,既不會漏雨,又冬暖夏涼。房屋一般為三方一照壁或四合院,均用木楞房拼成,分作正房、經(jīng)堂房、宿舍樓和門樓。如今,沿湖岸邊的摩梭人家?guī)缀醵紝⒆约业乃暮显洪_發(fā)成了旅館,吃喝玩樂樣樣俱全。
站在“摩梭屋”安靜的廊檐下,環(huán)顧四周,原木的房屋,原木的桌椅,原木的吧臺,原木的立柱,可以說這里的一切都是原木的。天然木材在陽光里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溫暖的自然的光澤讓人的心變得平和而釋然。
在湖邊土路上,間或幾個摩梭女人悠閑逗著娃娃們玩耍。一個還在蹣跚學(xué)走路的小家伙,叉開兩小腿,支棱著兩小胳膊,看著他那副搖搖擺擺、晃晃悠悠的神態(tài),仿佛我那可愛的寶寶十多年前的模樣。
坐在湖邊一條廢棄的豬槽船上,享受著山野般的寧靜。拍幾張枯樹老鴉,照幾幅野鴨戲水,掬一捧湖水,凝望一會兒青山,在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土地上散散步,聞著鄉(xiāng)村那股特有的氣息,真是覺得好舒服、好愜意。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瀘沽湖畔,那個神秘的“摩梭屋”前,守著瀘沽湖那片純凈的水,窗外春風(fēng)吹落的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種夢幻般的輕舞飛揚,仿佛一下子舞亂了寧靜的心緒。一時間,竟沒有了聲音。時間似乎也停止了,凝固了,恍若只有阿夏呵氣若蘭般的氣息在空氣中游走。
佇立岸邊,眺望那片美麗的湖水,在留戀秀麗景色的同時,在內(nèi)心多了份情感上的眷戀。
五
到瀘沽湖,最熱鬧的是,晚上參加摩梭人的篝火晚會。也叫跳“鍋莊舞”。
隨著瀘沽湖旅游熱興起,摩梭人也在不斷調(diào)整自己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全村每戶出一個人,組成兩個作業(yè)組,一個組負(fù)責(zé)為游客劃船、騎馬和摔跤;另一個組負(fù)責(zé)安排篝火晚會,為游客唱歌、跳舞。所有項目的收費都是統(tǒng)一的。兩個組每周相互輪換一次,收入全部上繳村長,再平均分配到每戶。據(jù)說,一年下來,多數(shù)人家的旅游收入都在幾千元以上。聽起來有點兒提前進(jìn)入共產(chǎn)主義的意思。
篝火晚會跳“鍋莊舞”,一直是摩梭少男少女們相互表達(dá)愛慕之情的場合。如果小伙喜歡某一位姑娘,或是姑娘傾情小伙,在跳舞時就用手指輕輕摳對方手掌心。待到舞會結(jié)束,夜深人靜之時,便可以相約在湖畔山坡的密林中,共吐心曲,構(gòu)筑愛的小巢。
夕陽西下,沐著太陽的余暉,我們在“摩梭屋”那位能說會道的“阿夏”引導(dǎo)下,來到了村子里專門安排的篝火晚會場院里,解讀“鍋莊舞”和“走婚”的內(nèi)涵。
據(jù)說摩梭人系蒙古族的后裔,所以摩梭男子的身上至今仍閃現(xiàn)出北方游牧民族那種粗獷豪邁的尚武精神。他們頭戴羊毛氈做成的寬邊禮帽,冬天可擋風(fēng)雪,夏天可遮烈日,上身著大襟鑲邊的花絲綢上衣,腰部扎的是彩色絲質(zhì)腰帶,褲子與我們漢族的無啥差別,腳上卻都穿的是現(xiàn)在城里流行的大頭皮鞋。
有人說,摩梭族的男子比女子漂亮,高大黝黑健美,但是商業(yè)化氣息很濃。因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他們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其實摩梭姑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麗,她們淳樸、大方,特別注重打扮,頭上包纏一圈青帕,青帕頂部搭上一條絲綢花布,從臉頰兩旁流瀉下來,直至胸前,微風(fēng)拂來,絲巾飄逸,給人一種動感,非常有韻味。頭頂上兩串珍珠微微斜墜在額前,額頭左上方兩朵鮮艷的花朵,與大眼、高鼻、小嘴、瓜子臉和諧地組成一幅楚楚動人的少女頭像圖。摩梭姑娘上身也是著金邊大襟衣,或外套金邊褂,腰系麻布花紋腰帶或彩色絲織帶、毛織腰帶,手腕佩帶銀鐲或象牙圈、銅圈等,下裝為漂亮的百褶裙。這五彩的服裝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更加鮮艷奪目。
月亮升起來了,篝火燒起來了,抬頭望,滿天星斗;放眼看,滿湖銀光。寬敞整潔的場院內(nèi),摩梭風(fēng)情博物館門前人頭攢動,四周坐滿了來自東西南北、各懷心態(tài)的客人。其中不乏高鼻梁、藍(lán)眼睛的外國人。
“村長”禮節(jié)性的來了一個開場白,晚會便直入主題。前二十分鐘是舞蹈表演,英俊的笛子手和著伴奏帶邊舞邊吹出極富動感的“甲搓”舞曲“阿哈巴拉”,約莫三十來名能歌善舞的摩梭姑娘和小伙子在熊熊燃燒的篝火堆旁起舞,他們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他們表演的舞蹈,歡快而熱情;中場二十分鐘是共舞節(jié)目,客人們?nèi)谌肽λ竽信虚_始跳“鍋莊舞”,也就是看你運氣好不好,能不能摳著你心儀的摩梭女孩手心、贏得你心中“阿夏”親睞的時刻。天生不擅長跳舞的我,隔岸觀火,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了,手舞足蹈,興高采烈。接下來的二十分鐘是對歌。高原的氣候造就了摩梭男女豪放的性格和澈亮的嗓子,他們演唱的山歌高亢而純樸,情歌婉轉(zhuǎn)而悠揚。
在陣陣喝彩聲中,我的同伴們興致高漲,與同行的四川老鄉(xiāng)較著勁兒,紛紛登臺獻(xiàn)歌。歌聲里,篝火映紅了一張張笑臉,映紅了高原藏青色的天空……
瀘沽湖的夜,像一首朦朧詩,讓您讀后回味無窮;瀘沽湖的夜,像一支古老的歌,讓你聽后心潮澎湃;瀘沽湖的夜,又像一杯陳年老酒,讓你飲后飄飄欲醉。
走出場院,靜謐的夜空里,悠悠揚揚,仍就飄蕩著摩梭小阿妹動情幽怨的情歌:
阿哥喲,阿哥喲,月亮才上西山頭,你何須慌慌的走。
阿哥喲,阿哥喲,人生短短難相愛,相愛就要到永久。
阿哥,阿哥——
你離開阿妹走他鄉(xiāng),只有憂愁喲!
六
人生會有很多始料不及的瞬間,或精彩或落寞,或永遠(yuǎn)留在記憶中抑或漸漸的遺忘。
雖然,瀘沽湖以“走婚”聞名,但我還是喜歡那里的景,也忘不了那里的人。
瀘沽湖,女兒國,她以一種純潔、古樸的美,震撼人心。這種美,在于她神奇的傳說、奇特的婚俗,和原始的狀態(tài)。那天然、奇妙、幽靜的風(fēng)光,那“地球上最后的母系部落”、“人類母系文化的最后一片凈土”的未解之謎,已經(jīng)成為人間難得的仙境和人們趨之探秘的勝地。
如今,女兒國的原始與神秘已沒有了那種茂密森林和原始的韻味。隨著旅游業(yè)的開發(fā),現(xiàn)代文明已進(jìn)入了摩梭家庭。女兒國不再封閉,不再寧靜。年邁的老祖母在嘆息,年輕的摩梭兒女在期盼,外面的人們在探秘。這是不是有點錢鐘書《圍城》所言的那種“外面的人想走進(jìn)去,里邊的人想出來”呢!
告別瀘沽湖,環(huán)湖游走,越走越遠(yuǎn)。摩梭村寨,在我們的身后漸行漸遠(yuǎn),從我的眼幕中朦朧淡出。再見,美麗的瀘沽湖,人間的世外桃源,純樸的摩梭朋友。帶著無限的深情厚意,走出瀘沽湖,也走出了女兒國。耳畔,久久縈繞著摩梭姑娘的《送別歌》:
朋友朋友,你不要走,不要走。
綠水牽衣,青山低頭,瀘沽湖啊處處把你挽留。
朋友朋友,伽隉慢走,慢慢走。
前路漫漫,歲月悠悠,別忘了在瀘沽湖的時候。
瑪達(dá)咪……瑪達(dá)咪……
泛舟日月潭
到達(dá)日月潭,太陽剛剛從山邊露出臉來。頓時,整個湖面霞光萬丈、波光粼粼。
遠(yuǎn)處的湖面上薄霧繚繞,仿佛輕紗一般徐徐飄動。
登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日光號”游輪。游艇環(huán)湖游走,馬達(dá)聲和歡笑聲將日月潭驟然驚醒。不時可以看見三五成群的冬泳者在清澈的湖面暢游。日月潭四周群山環(huán)抱,重巒疊嶂,潭水碧波晶瑩,湖面遼闊,恍若一面明鏡,一風(fēng)一雨無不蘊藏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船頭犁開翡翠般碧綠的湖水,船尾水聲喧嘩,卷起千堆雪,自得耀眼。游船走過的地方,湖水蕩漾,波浪一排排、波紋一圈圈朝岸邊散去。
泛舟日月潭,船在水上,人在船上,水在心上。
日月潭是在小學(xué)課本里就讀到過的臺灣著名景點。位于南投縣魚池鄉(xiāng)水社村,是臺灣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水域面積900多公頃,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長約35公里?!半p潭秋水”是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
日月潭中有一小島遠(yuǎn)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珠嶼島,又叫華光島、娜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因而得名為日月潭,也稱為雙潭。據(jù)說,湖心的華光島原面積為8公頃,1931年下游山麓興建水電工程,1934年第一發(fā)電站完成后,日月潭水位日見高漲,華光島漸漸低沉,現(xiàn)在已縮小為1公頃。日月潭的一日一月形狀已不像過去明顯了。
游船朝著湖心駛?cè)?,??吭谀緲蚺裕覀兊巧先A光島。島上長著許多不知名的草本植物,金黃色的小花點綴其間,獨具亞熱帶自然風(fēng)光。島上的“玉島神社”坐西向東,有2座坊門和一座“玉島祠碑”。島中央有幾株樹,有點像阿里山上的紅檜,后來證實是龍柏,還長著幾株藥木。雖飽經(jīng)風(fēng)霜,傾斜的樹身仍傲然屹立。樹旁古樸的小亭,還有一尊表現(xiàn)捕魚生活的雕塑,那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日月潭地區(qū)的原住民生活的縮影。據(jù)說每年中秋月圓之夜,當(dāng)?shù)卦∶袂嗄昴信畷奂谌赵绿哆?,跳起古老的舞蹈、重演古老的故事。也許這古樸的小亭該是情侶們表達(dá)忠貞的愛巢吧。
在日月潭南面的青龍山上,有著名的玄奘寺。乘船來到青龍山邊,然后拾級而上。山道兩旁樹木叢生,翠竹挺拔,寫滿生機。從玄奘寺后登1300級石階,便到玄奘寺。玄奘寺不算大,里面供奉著唐代高僧唐玄奘法師的遺骨,朝拜者絡(luò)繹不絕。據(jù)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者從南京天禧寺劫走的部分玄奘遺骨,1966年從日本取回存于獅頭山開善寺,繼而移至日月潭玄光寺,最后存放于玄奘寺。玄奘寺前立有一塊巨石,背對日月潭,上面鐫刻著“日月潭”三個鮮紅的大字。這里是游客們到了“日月潭”最好的證明。大家紛紛排隊在此留影。憑潭遠(yuǎn)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清代曾作霖曾作詩描繪日月潭:“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誰劃玻璃分色界,倒垂金碧浸煙鬟。蓬萊可計乘風(fēng)到,艋鉀知為舉火還,別有洞天開海外,人家雞犬絕塵寰?!狈褐廴赵绿?,我想起了明朝文學(xué)家袁宏道那篇贊美杭州西湖的文章:“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面對日月潭的美景,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的,一切語言似乎都是多余!此情此景,咋個不叫人沉醉其中?你想不沉醉都不行!
與日月潭緊鄰的是“九族文化村”。那是關(guān)于臺灣當(dāng)?shù)鼐艂€少數(shù)民族原住民的一個文化公園。有典雅浪漫的水沙連花園、歐洲宮廷式建筑的水沙連麗宮等現(xiàn)代景觀;有鐳射音樂噴泉、“水之舞”等科技景觀;有以世界廣場為主體的超時空劇場、星際旅游、世界廣場及太空山等;有內(nèi)含雅美、阿美、魯凱、卑南、賽夏、排灣、布農(nóng)、邵、泰雅等九族的山地文化村落。我們僅僅到了邵族文化村,參觀了邵族之家,邵族人是阿里山原住民(臺灣高山族)之一,原居住于日月潭的華光島,是高山族12大支系之一,也是人數(shù)最少且唯一居住同一個縣的族系,現(xiàn)僅有男女老幼280多人。邵族姑娘特別漂亮,天生麗質(zhì),改革開放了,也特別大方。我特意請了一位邵族姑娘合了一個影,帶回來給同伴們欣賞,了卻大家想欣賞“阿里山姑娘”漂亮模樣的心愿。
回到鋪里鎮(zhèn),我們又來到位于一星里的中臺禪寺,這是臺灣有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佛教信徒的信仰中心,慕名而來的游客和信徒絡(luò)繹不絕。中臺禪寺新建工程自公元1990年開始規(guī)劃,歷時10年,公元2001年竣工,整個建筑中西結(jié)合,氣勢相當(dāng)?shù)暮陚?。中臺禪寺主體建筑以石材為主,象征修行的堅固和永恒不變。由側(cè)面看主體建筑,仿佛是一位在青山中禪坐的行者,正面外觀則像蓄勢待發(fā)的火箭,象征禪宗“頓悟自心,直了成佛”,頗具時代的開創(chuàng)新意與綿長的禪宗古意。既有古代園林的風(fēng)格,又集生活、教育、學(xué)術(shù)、藝術(shù)、科學(xué)以及宗教于一體。內(nèi)設(shè)有禪堂、四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以及講堂等,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中臺禪寺由惟覺老和尚住持,是四川省營山縣人。規(guī)模宏大的中臺佛學(xué)院還分為男眾學(xué)院和女眾學(xué)院,分別設(shè)有研究所、大學(xué)部、高級部,向臺灣及美國、菲律濱、泰國、香港、澳門招生。形成了僧眾教育、社會教育、學(xué)校教育三大教育體系。
中臺禪寺蘊含豐富藝術(shù)內(nèi)涵,張揚至真、至善、至美、至圣的“佛法”精神。特別是那“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的校訓(xùn)理念,也是我們待人處事、倡導(dǎo)“以人為本”值得效仿的。帶著虔誠,漫步禪寺,感受到的是無一不藝術(shù),無一不莊嚴(yán),走一趟中臺巡禮,好比一趟洗滌心靈之旅,讓人輕松休閑之余,又能獲得內(nèi)心的祥和平靜。
凡事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雖然高高在上的佛祖總會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壓迫感。何況佛祖自己也說過,求人不如求己。我想,即使沒有這種信仰,只要對佛祖心存敬仰也就釋然。
情醉四方街
麗江古城之所以聞名,是不是因了古城中的“四方街”呢!
四方街,被譽為麗江古城的肺,也有說是麗江古城的心臟。納西人稱四方街為“芝濾谷”,意思是街的中央。
四方街的春天,陽光煦暖而嫵媚,把一切照得通明透亮。剛進(jìn)古城,那慢悠悠轉(zhuǎn)動的水車,那面鑲嵌著江澤民同志題詞的照壁,給我留下了初到古城的記憶。街道的中間和兩旁,綻放開著五彩的鮮花,花朵盡情地舒展,貪婪地吮吸著太陽的恩賜;掩映著紅木房屋的楊柳,伴著《阿細(xì)跳月》搖曳輕擺!游人們在春日暖陽下,一派悠閑、自在!
徜徉在歲月滄桑的青石板路上,體味歷史的久遠(yuǎn)與厚重。在這里,與歷史對話,與美景相慕,與青幽起舞。走進(jìn)四方街,也就走進(jìn)了神秘的東巴文化歷史。是啊,道不清曾有多少賦辭麗句書寫過這里的秀美閑適,數(shù)不清曾有多少鏡頭記載過這里的光與影??芍灰獊磉^這里,體味過這里的風(fēng)物人情,當(dāng)我們背上行囊與之告別時,在四方街回眸一笑間,我們的心靈便會烙下?lián)]之不去的印記。
站在街口放眼望去,午后陽光懶懶地散落在四方街的石板路上。依山就水的四方街,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寧靜和諧。“溪流繞屋宇,道路繞水行”,所謂如詩如歌,如夢如幻的景象,所謂人在畫中游,想來也就如此。
走在四方街上,身旁不時傳來陣陣“嘩啦啦”的流水聲,清脆悅耳,這就是玉河水。玉河水從玉龍雪山的冰雪融化而來,它緩緩地穿過石子溪岸,澄靜清澈;茂盛豐美的青色水草沿著水流的方向舞動,柔柔地在水底招搖,象個親切可人的鄰家女,溫馨著四方客人的心田。在這里,我笨拙的咀嚼著《再別康橋》的韻味,體味著徐志摩的纏綿:在四方街柔弱的波光里,我該是一葉水草!水是古城的血液,玉河水化為無數(shù)的小溪、匯成水渠,在家門前淌過,描繪出一幅幅“家家臨溪,戶戶垂柳”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墨畫卷。我一路流連,穿行在大小不一的石拱橋、栗木橋上,悠游于花紅柳綠、雜花生樹的納西人家之間,陶醉在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之中。
水是有靈性的,是生命的原體,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性的風(fēng)骨。走進(jìn)四方街,潔凈,開闊,天空明媚,讓人神清氣爽。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臟,是納西人“趕街”的地方,也是墨客騷人們朝圣的地方。四方街的每條街巷都有年頭了,幽深靜雅,韻味十足,那五花條石鋪就的街巷,在鞋底的聲聲扣擊中,演繹著不同細(xì)節(jié)、相同結(jié)局的故事,世事更迭,似乎在訴說著茶馬古道的滄海桑田。
陽光下的古城,古樸如畫。目光在光景中游走,時間在陽光下隨著潺潺的流水不知不覺地流淌著,楊柳依依也留不住流水的腳步。人在岸邊游,魚在水中走。沿河兩岸,有很多咖啡館、小酒吧,桌椅就擺在河邊的樹下。古老而悠遠(yuǎn)的納西古樂,穿越了時空,在凡人的耳邊回蕩著,納西女子空幽的歌聲也仿佛穿越高高的玉龍雪山,在古城的夜空中回旋著。我沉醉其中,沉醉在這透析著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透析著悠閑的現(xiàn)代氛圍的音樂中。
在四方街看夜景,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吃過晚飯,已是掌燈時分。走進(jìn)四方街,夜觀古城,讓人真正體味了麗江的精華。夜里的古城好靜,細(xì)長的小街沒有盡頭,石板街面幽幽地泛著油光。街面兩旁的店鋪,主人愜意地做著各自的生意。小街上基本上是來旅游的外地人,熙熙攘攘的。夜色中的水聲格外動人,唱歌一樣,嘩嘩嘩嘩,啦啦啦啦,不太響亮,就著流水聲說話,也不須大聲費勁??諝獗幻?xì)雨過濾得更加清新,石板潔凈,拱橋、板橋、木橋、石橋都次第出現(xiàn),水還在唱,在橋孔里越發(fā)地歡起來……掛在古樸的屋檐下的紅紅的燈籠,仿佛就是古城的眼睛,在四方街幽深的巷弄中靜靜地凝視著古城的每一個夜晚。
有人說,四方街深沉的夜色里,總有許多故事發(fā)生著。過去的、現(xiàn)在的、未來的。也許,我不再有機會,拿上一本書,走進(jìn)四方街最熱鬧的“櫻花屋”酒吧,要上一瓶啤酒或者一杯咖啡,喝酒、看書、發(fā)呆……然后四下張望,看看在自己身上會不會有故事發(fā)生!抑或是拿著酒瓶,走到河邊,參與到兩岸的男人、女人的“拉歌”中去……在這里,只有聆聽、只有感悟、只有凝視人與自然那種相處的和諧、那種柔情的傾訴、那種深深的依戀。
有人說,四方街是一個滋生愛情的地方;也有人說,四方街是失戀者在這里遺忘,得到釋放和解脫的地方。愛一個地方猶如愛一個人,也會一見鐘情,讓你滿目溫柔。走在四方街寂寥的小巷,心底澄徹明亮;漫步在悠長迷蒙的石板路,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也有了幾分淺淺的嫵媚。
古城清幽的小河里,那一盞盞河燈,猶如夜的精靈在水中徜徉。我?guī)е碓付鴣?,虔誠地點亮一盞心燈許個心愿,讓它隨水而去,心仿佛也隨之而去了。雖然無緣再遇上丁香一樣滿目愁怨的情人,在夢一般的凄婉迷茫之間,我整個的人已是詩情畫意了!
永遠(yuǎn)的九寨
一
在我的心中,珍藏著一段難忘的記憶,讓我永生難忘的是——永遠(yuǎn)的九寨。
“在離天很近的地方,總有一雙眼睛在守望,她有森林絢麗的夢想,她有著大海碧波的光芒。啊,神奇的九寨,人間的天堂”這首縈繞在耳畔“優(yōu)美而動聽”的歌曲,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自然的距離。
深秋時節(jié),走進(jìn)神奇的九寨,圓了那場五彩斑斕的水之夢!
進(jìn)入溝口,但見崗巒重疊,山勢險峻,峰頂終年積雪,山腰層林茂盛,梯狀瀑布叢生,海子星羅棋布,奇景幻境,儼然一片天國樂土。
走進(jìn)九寨溝,便走進(jìn)一個飄忽靈秀的夢境。走進(jìn)九寨溝,我終于明白她何以被譽為“人間仙境”、“童話世界”。乘坐觀光車,從溝口羊硐廣場到達(dá)諾日朗,再分別乘車沿則查洼支溝直達(dá)海拔三千多米的長海和日則支溝深處的原始森林,我的整個身心都溶進(jìn)這“人間天堂”。
傳說中,九寨溝的山上住著一位年輕秀美的圣潔玉女,當(dāng)玉女落入魔鬼的毒手中時,住在山上的一位勇士挺身而出,與魔鬼搏斗,最終殺死魔鬼,救出了玉女。玉女便愛上了這位英勇無畏的勇士。有一天,當(dāng)勇士向玉女贈送定情的一面鏡子時,玉女不小心失了手,那面鏡子跌成了碎片,散落在九寨溝中,成了現(xiàn)在星星般密布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這些海子融匯了雪山的晶瑩、森林的碧翠、花海的清香,是一種千年的默契與沉淀,是九寨溝秀美的眼睛。
九寨溝的海子,如詩如畫。芳草海、箭竹海、熊貓海、盆景海九寨溝一百零八個寶石藍(lán)的湖泊,逶迤散布在原始森林的密林峽谷中,像一條寶石項鏈、鑲嵌在千山萬壑之中,安詳、靜謐的,還帶著幾分神秘。還有諾日郎群海、樹正群海、蘆葦海、箭竹海、火花海、臥龍海、老虎海、犀牛海、鏡海每一個海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有的色彩如同天空般湛藍(lán),有的有著藍(lán)寶石般的深邃,還有翠綠、墨綠再加上那綠中間黃、黃中點綴著火紅的山色倒映在藍(lán)藍(lán)綠綠的海水中,豐富了海子的色彩,又展現(xiàn)了山的俏麗。眾多的海子中,據(jù)說最大的是長海,有七公里長,最小的不過數(shù)平方米左右。湖水澄碧透明、清冽見底。陽光照射下,湖底色彩斑斕,艷麗奪目,輕盈富麗,宛如匹匹七彩錦緞。水面平如鏡,藍(lán)天、白云、綠樹、葦叢,清晰地倒入水中。水靜云動,光影變幻,讓我這個蹩足的詩人也會產(chǎn)生靈感!
走在山間棧道上,在彩色的、野果掛滿枝頭的林中穿行。迎著西斜的秋陽,站在云日相輝的五色海邊極目遠(yuǎn)眺,曲折逶迤的碧水,穿行于叢林之中,如一根彩帶,串起那大大小小的海子。雪山融化的水流,分幾層落下,流經(jīng)海子形成迤邐的多級梯狀瀑布,自然古樸,千年不絕。海子邊的瀑布,時寬時窄、或高或低,隨著山勢逶迤而下。有的瀑布穿林而出,輕歌曼舞,靈巧如猴;有的一排細(xì)流跌落,酷似玉簾垂掛;有的卻是幾十股水流縱崖而瀉,湍流急瀑,氣象萬千,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魄力。那飄飄灑灑的瀑布,有著排天拂地、酣暢淋漓的痛快。升騰起白色的煙雨,將游人籠罩在濃重的水霧之中。靜靜地諦聽,九寨溝的瀑布似交響樂響起,到處有活潑的水聲,深山密林因水聲而漸次豐腴。瀑布是九寨溝秀美的源頭,是九寨溝秀美的傾瀉,置身瀑下,飛珠濺玉,樹影婆娑,飄飄然有羽化欲仙之感。
深秋,也許是九寨溝最燦爛的季節(jié)了,信手拈來皆入畫。五彩斑斕的紅葉、青翠欲滴的翠海,構(gòu)成了獨一無二的靈秀之美,繽紛的落英在湖光流韻間漂??;雪后的晴空湛藍(lán)湛藍(lán)的,隨著風(fēng)云變幻,陽光和云層像浪潮在滾動徜徉其間,讓人如釋重負(fù),會獲得一份重返自然的輕松與愜意!
啊,神奇的九寨,人間的天堂。我永遠(yuǎn)的九寨!
二
雪,潔白的,晶瑩剔透的,靈秀而有靈性的雪。因為雪,才有了冬,才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萬事萬物也就因此而五彩繽紛、生機勃勃。
伴隨秋去冬來,在九寨溝準(zhǔn)備褪去繽紛斑斕的秋色,著手換上素雅清逸的冬裝的季節(jié),雪韻九寨的情歌便悄然唱響。人在他鄉(xiāng),帶著人生最純潔、最虔誠的祈愿,相擁九寨,那是一個完美季節(jié)的開始。人間天堂的瑞雪,無疑該是豐年的好兆頭!
祖祖輩輩世居在金沙江畔,馬楠山下的縣城稀罕得一輪“甲子”輪回都難得飄上一場雪。能在深秋時節(jié)的九寨溝,感受那撩人心魄的飛雪,實屬三生有幸。巧遇九寨溝的雪,親眼目睹其壯美的雪景,打心眼里為之震撼。原來九寨的雪,竟然是那樣的令人欣喜若狂,那樣的令人為之興奮不已,那樣的令人震撼。
在九寨溝,從諾日朗沿則查洼支溝前行,進(jìn)入季節(jié)海,剛才還是朗朗蔚藍(lán)的天空便飄起了細(xì)細(xì)的雪。到達(dá)3150米的長海山頂時,鵝毛般、棉絮般的雪,飄飄灑灑,紛紛揚揚,像春天的柳絮一樣,在整個長海的空中翩翩起舞,放肆地親吻著山巒,親吻著海子,親吻著你的臉寵。雪,已經(jīng)積得很厚了,整個世界銀裝素裹,玉樹冰花,白雪皚皚。此時此刻,想唱想跳,想哭想笑,遙想前路高興也好,回首往事懺悔也罷,任憑你隨心所欲。在這里,與雪共舞,與自然共舞,與心情共舞,拋卻功名利祿,遠(yuǎn)離塵世喧囂,天地人親密無間與自然融為了一體。
身臨其景,每個人都似乎一下子就年輕了許多,亢興得有些忘乎所以。人群接踵擦肩,熙熙攘攘,像我偏僻的農(nóng)村老家集鎮(zhèn)趕集一樣,沿林間棧道,穿越參天的冰清玉潔的翠林,下行不到一公里便來到了五彩池。雪后的五彩池是最美的了。和其它海子相比,五彩池小巧玲瓏,獨具神韻。像玉器盛滿一池神水,紅、橙、黃、綠、青、藍(lán)、紫,玉樹瓊枝、簡直就是一塊鑲嵌在山林之中光怪陸離的調(diào)色板,好一派粉妝玉砌的冰雪風(fēng)光。
我崇尚北國的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讓人爽心悅目。我留念南方的雪,纏綿悠悠,若即若離,讓人悱惻憐憫。九寨溝的雪,大大方方,豪爽氣派,有藏家漢子的粗獷豪放,有藏羌姑娘的灑脫與含蓄、嫻靜與細(xì)膩。九寨溝的雪,是藏羌人純潔心靈的化身,是歌的過程,是舞的升華,如同圣潔的“哈達(dá)”,永遠(yuǎn)地留在我的心靈深處,留在我的向往和思念的遠(yuǎn)方。
透過九寨溝的雪,我同樣領(lǐng)略了她那春天的嫵媚,夏天的清爽和秋天的妖嬈。如詩的山,如幻的水,如夢的雪,置身其間,如同置身于絢麗畫卷之中。看不夠的山水畫,讀不盡的抒情詩。
回首九寨,群山莽林、急流碧水披上了一層冬日的面紗,神秘的九寨又會是怎樣的一番迷人景致呢。
九寨雪韻,帶著九寨最后一片飄飛的紅葉;雪韻九寨,是那留在九寨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如果有一天,我是一只自由自在飛來飛去的彩蝶,我會在白雪飄飛的季節(jié)里,借你的萬種柔情融化冰雪,隨心所欲地改變我的季節(jié)!
我永遠(yuǎn)眷戀著你啊,九寨的雪!
陳永明,云南昭通永善人。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散文選刊》《海外文摘》《安徽文學(xué)》《華夏散文》《中國散文家》《北方作家》《百家》《昭通文學(xué)》等發(fā)表作品。出版?zhèn)€人作品集《走過從前》《太陽雨》《傾訴者的留言》《情在天地間》《祭祀虎年》?,F(xiàn)為永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lián)主席?!队郎莆膶W(xué)》(雙月刊)主編。
【責(zé)任編輯 吳明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