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王永明
摘 要: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關系到大學教師成為一名怎樣的文化傳遞者,更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內核發(fā)展。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的教育和引導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社會、教育部門以及教師本身的共同參與來完成,同時,它又是一個新事物,需要不斷的探索。通過對北方某市3所高校150名大學教師的調查發(fā)現,我國大學教師在文化責任擔當方面存在著知易行難、知行不一,認識不足;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存在名實分離;文化責任擔當行為具有功利性和自私性;文化目標模糊,存在得過且過等問題。
關鍵詞:大學教師;文化責任;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5-0124-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盵1]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關系到大學教師成為一名怎樣的文化傳遞者,更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內核發(fā)展。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的教育和引導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社會、教育部門以及教師本身的共同參與來完成,同時它又是一個新事物,需要不斷的探索。為了更深刻的了解當代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的現狀,更好地對大學教師進行文化責任感引導,加強和改進大學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筆者于2014年6月,就當代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的相關內容,對齊齊哈爾大學等3所院校的150名大學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的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以齊齊哈爾地區(qū)3所高?!R齊哈爾大學、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齊齊哈爾高等師范??茖W校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性別的教師為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下(見表1):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了隨機抽樣方法,具體做法是從幾所大學中抽樣選取了150名大學教師為主體做問卷調查。在問卷調查過程涉入訪談法為輔助方法,對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親身了解當代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的現狀。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調查結果統(tǒng)計
(一)大學教師在文化責任擔當意識方面的現狀
文化責任擔當意識是大學教師擔當文化責任的前提。只有大學教師具有文化責任擔當意識,在實際的教學、科研以及管理過程中他才能夠自覺地擔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
調查數據表明,當前我國的大學教師對于文化責任的擔當具有相當好的責任意識,95.3%的教師都認為高校教師應該具有文化責任擔當意識,文化責任意識基本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能夠從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與擔當出發(fā)去開展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然而根據數據還可以看出,大學教師由于專業(yè)性質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在文化責任方面還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還有少部分教師對于文化責任與擔當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深刻,對文化責任感的提高缺少必要的重視。
(二)大學教師在日常文化責任擔當行為方面狀況
文化責任擔當意識最終要落實到行為上才能夠最真實地表明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狀況。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大部分大學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的文化責任行為是良好的。在調查問題“你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意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有123人選擇了“經常有意識的培養(yǎng)”,占據受訪者總人數的82%。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總體是比較好的,大學教師通常具備一定的文化責任意識,并且能夠在文化責任的履行方面有所作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學教師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表現要低于我們的預期。例如,在選項“您在授課過程中除傳授專業(yè)知識外是否還積極傳授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只有60%的大學教師選擇了“經?!保碛?0%的教師選擇了“偶爾”。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大學教師承擔文化責任的核心表現,而本次調查中,人文類教師的比重僅有57.6%。而人文類課程恰恰應當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這一數據值得我們深思。在調查問題“您自己是否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修養(yǎng)?”中,選擇“非常關心”的有69.3%,尚有30.7%選擇了比較關心。由此可見,關于大學教師的文化責任擔當還并沒有在全體教師中得到關注,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承擔起自身相應的文化責任。除了以上單項選擇題以外,筆者還設置了兩道多選題,來考察大學教師提升自身文化責任的擔當能力。在“您認為高校教師文化自覺的重要性有哪些”選項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激發(fā)從事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造力”,占比高達82%;在“您認為當代大學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身文化修養(yǎng)”選項中,有高達99.3%的教師選擇了“開拓視野”,排在第二位的是“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這一選項有73.3%的教師進行了選擇。由這一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教師更加注重自身創(chuàng)造活力和視野的開闊,認為這是文化責任擔當的重要前提。
三、總結
經過對上述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可知,目前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總體上是良好的,他們對自身的文化責任有著基本的了解,在日常行為選擇上能夠做出正確的文化責任意識選擇。但我們同時也應看到,受年齡、社會閱歷和知識結構的限制,他們的文化責任擔當又表現出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知易行難,知行不一,認識不足
從以上數據可見,大學教師在文化責任擔當的很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不關心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培養(yǎng)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較弱,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控能力不足,文化信念不足,文化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等等。通過該調查發(fā)現,大學教師雖然肯定了文化責任的職業(yè)行為,但是在實際情境中選擇積極踐行的較少,表現出知易行難,知行不一的特點。
(二)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存在名實分離
在我國,大學在實際運行中通常是以管理文化為中心的,科層管理是大學教師管理的主要方式,教師在實踐中更多的體現出了服從,極大地忽略了學術道德。而且,幾乎所有高校,考核和評估已經成為學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師更為注重教學考核,學校對于教師的工作完全看最終的評估結果。教學成績又以學生評教為依據,學術成果以發(fā)表的文章數量為依據。教師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學、科研任務量,甚至包括創(chuàng)收任務量,還要達到學生評分要求的任務量等等。在缺少學術自由的情況下,大學教師感到空前的壓力,其結果就是文化責任擔當的弱化。
(三)文化責任擔當行為具有功利性和自私性
在現實的工作與生活中,許多大學教師缺乏遠大的理想追求,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輕視無私奉獻,重視金錢實惠輕視文化追求,重視等價交換輕視自我文化提升。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學教師在文化責任擔當中的功利性很強。他們在工作上追求實惠,不是以傳授理論知識、延續(xù)文化生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為目標,只追求教學成績,看重職稱評級,他們考慮的不是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而是如何獲得經濟利益;大學教師們注重書本知識,忽視了對于學生政治思想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大學教師的文化價值選擇趨向于功利和自私。
(四)大學教師文化目標模糊,得過且過
從當前情況來看,大學教師教學活動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在課堂上的發(fā)言中發(fā)表一些錯誤言論,教學活動敷衍了事。在調查選項“您自己是否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修養(yǎng)?”中,有69.3%的受訪者選擇的非常關心,這也就意味著除此之外的很大一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修養(yǎng)的關心是不足的。我們發(fā)現,在一些學校中存在“學生評教”的考核方法,教師為了獲得一個“好評”,則用多種手段討好學生,如提高科考分數、對于學生的行為錯誤視若無睹,對于學生的不足實施“0批評”等等;同時,師生間的功利性交往也開始增多,請客送禮、娛樂休閑之風日盛。更有甚者,個別大學教師更是利用考試、錄取以及其他可以權力尋租的機會,發(fā)展出包括權錢交易及權色交易等各種形式在內的低俗化、功利化的社會人際關系,純潔高雅的師生關系被玷污。大學教師文化目標模糊,得過且過的現象是大學教師文化責任擔當面臨的主要困惑之一。
參考文獻:
[1] 本書編寫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