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蓮
英國女星艾瑪·沃森剛完成了兩個了不起的舉動。首先,她明確拒絕或者說否認了英國王子哈里的示愛,其次,在剛剛過去的“三八節(jié)”,她以聯(lián)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的身份進行了一場網上問答直播,回答網友在Facebook上以#HeForShe#為標簽的問題,再一次以女性主義者的身份倡導平權。
沃森用了11年完成“赫敏”這個形象。再沒有什么比用電影記錄成長更為慈悲也更為殘酷的事情了,如果細心對比“魔法石”和“死圣(下)”,會收獲《少年時代》般的震撼,“赫敏”從小學霸變成了成熟美麗的學霸,沃森在告別赫敏之后也努力向電影殿堂致敬,但似乎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難以稱得上優(yōu)秀。之后的道路,每個人都在替她擔憂:會不會逃脫不了童星詛咒?會不會就此沉淪?直到確定她已經成為時尚圈的寵兒,并同時開始向慈善和公益事務發(fā)力。沒人再來討論她的演技,討論她的接拍還不如討論街拍、她為哪些品牌代言、紅毯上的儀態(tài)與妝容如何,這種擔憂自然就平息和轉移了。
標題
男明星們紛紛支持“he foI6HdEXllq1HHqjDIgSinIExl3WEuzs1kUOjxbNESpkc=r?she”活動
當人們紛紛歌頌沃森優(yōu)雅轉型的時候,同為90后的好萊塢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一邊公開賣萌,一邊捧起了奧斯卡小金人,一躍成為年輕一代的佼佼者?;蛟S每個人的努力方向不同,但她也不是沒有試圖轉型過,《壁花少年》也好,《珠光寶氣》也罷,均是自曝短板之作。表演才能很難掩飾,也很難讓人忽視,先天缺乏就只能靠超常的嚴苛訓練來完成自我涅槃,但是很多“聰明”的明星并沒有受這個規(guī)則約束。他們在其他領域努力,在缺少民主氣氛的國度里努力修煉成為“公民”,在政治正確的環(huán)境中扯起更加政治正確的大旗——剛剛過去的奧斯卡頒獎禮前期的各路宣傳已經不能更明顯了。
而赫敏小姐,我不會懷疑她是個真正的平權倡導者,或許從進入霍格沃茨的那一天起,她就自動開啟了身上的平權按鈕,何況她也曾經算是男權意識形態(tài)的受害者之一,比如最嚴重的那次,疑似她的香艷照片在網絡上瘋傳,經紀人再三否認,“哪怕是從頭身比例來看,這些照片也都是偽造的,根本不是艾瑪”,但隨之她的私生活也遭遇了挑剔,比如在公共場所激吻,5年之內換了7個男朋友,所有最光鮮靚麗的女明星所能夠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她都無可幸免。
至于她拒絕哈里王子的示好,作為麻瓜的我們,最好避免一廂情愿的想象。即便貴為王子也未必符合赫敏小姐的標準,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兩個人真的不來電。當然,已經決定投身女權運動的赫敏小姐總不能粗糙回應,別忘了她現在的主打形象是獨立和優(yōu)雅,所以要字斟句酌在社交網絡的公開發(fā)言,“要成為公主,并不一定得嫁給王子”,“我就是公主,每一個女孩都是公主”,亦是完整而流暢的公關策略。就像她在聯(lián)合國大會的發(fā)言一樣,是明星公關的普通一環(huán),亦是精心的計算、斟酌和反復嘗試的結果。
赫敏小姐從霍格沃茨畢業(yè),才發(fā)現自己的魔法不能隨時隨地使用,于是她開心愉快地開始慢慢學習麻瓜們的規(guī)則,像他們一樣,投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