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
愛沙尼亞很小,要把整個國家都玩下來,如果安排的行程緊湊,一個禮拜就差不多了。當然,無論如何,你都要留出時間來感受一下塔林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古城。鵝卵石鋪路的蜿蜒小巷、古式金屬街燈、哥特式的教堂尖頂和中世紀的廣場構成了塔林古城的美景。
塔林初印象
愛沙尼亞和芬蘭一灣之隔,從赫爾辛基坐船到塔林(Tallinn)也就2個半小時。每天都有很多班船來往其間。船上有免稅店和各種餐食供應,北歐的酒都很貴,所以好多人都是上這來買酒的?;瘖y品也便宜。塔林的消費比赫爾辛基便宜很多,所以好多芬蘭人都愿意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跑到塔林來吃好的。
塔林給我的初印象:干凈,透明,綠意,古老,令人不由自主地深深呼吸。
打車來到古城。在這里乘坐的士要看好價格再上車,因為愛沙尼亞的計程車價位不是統(tǒng)一的,各個公司可自行定價,所以有些專門等外國人的車每公里收15歐(普通價基本上是1.5歐),但因為是明碼標價,所以也是允許的。終于入住古城中的旅館,簡單收拾一下就出去覓食。穿過中間一個大集市(賣各種各樣的當地手工藝品),來到鐘樓下一家古樸格調的小店。這里只賣當日例湯和夾心面包,做法、材料和餐具都是一直延續(xù)下來的,喝湯直接從瓷缸里喝,不提供勺子,壁爐里現烤面包、架子里的面包每籃都用圖片注好餡料,有鹿肉、有湯,非常中世紀的感覺。
回酒店安排妥當,時間已到20:00,毫無睡意,于是走出旅館一看,太陽還明晃晃的照著古城呢!6月下旬,這里正是仲夏時分,在北歐國家,半夜10點天還亮著,太陽落山要在23:00左右,12點鐘天才黑,到了3點鐘,天色又蒙蒙亮了,凌晨四五點太陽升起。于是顧不得時間,迫不及待地背上相機出發(fā)。聽了當地人的介紹,一行人跑到托姆比亞觀景臺,等著天黑亮燈。沒想到11點半了天色不見黑,燈還沒亮,基本上失去了信心。正在下山的時候,教堂的燈終于亮了,急忙爬回去,欣賞難得的夜色!放眼望去,仿佛油畫里的中世紀再現!圣奧拉夫教堂上的彩色射燈,將夜色中的古城裝扮得更加絢麗多彩!
古城的魅力
第二天上午,開始在塔林古城中漫游。早上的陽光從東面照過來,古城另一番景色。高大厚實的城墻、防御塔和城門組成的防御系統(tǒng)在中世紀是地方強權所需要的,時至今日,1.9公里長的城墻和大約46座防御塔中的一半仍然環(huán)繞著老城,訴說著當年的英勇騎士是怎樣守衛(wèi)著這個地方。我爬上了圣奧拉夫教堂,站在教堂頂部觀景臺四周環(huán)看塔林古城。這座建于14世紀,高達159米的哥特式大教堂曾是最高的建筑,不幸的是兩次遭遇火災重建,直到現在,124米高的塔尖仍是老城的最高點。居高臨下,古城一覽無遺。
沿著Viru街步入老城,賣紀念品、裘皮、毛紡品、波羅的海琥珀的商店和咖啡館鱗次櫛比?;旧涎亟值姆孔雍枚喽几脑斐闪松啼?,出售各種或傳統(tǒng)或現代的商品。但周末及節(jié)假日統(tǒng)一關店休假是基本的政策!當地的商販通常是年輕女孩子,穿很漂亮的民族服裝,比如繡花長裙或者斗篷,在向游客賣明信片和一些當地制作的零食。這些零食看起來像是熬制的麥芽糖漿,澆在一小碗堅果上面,或者是用漂亮的小木盒裝著,吃完糖還可以留著木盒,裝點首飾、零錢之類的小物品。
轉過一條小街,居然看到穿著古代服飾的侍女吹著笛子,還有站在高凳上唱歌吟詩,瞬間以為是到了電影片場一樣, 實際是餐館的服務員在招攬生意,平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韻味。走到塔林的城市之心-市政廣場,廣場的南面是市政廳及鐘塔,北面是有580多年歷史的市議會藥房,再往北就是圣靈教堂,這座建于十四世紀的哥特式建筑現在還保存著1433年的塔鐘。
塔林是個以中世紀風格為主的城市,墻上的電影海報,看上去仿佛定格在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很有歷史感。塔林分為老城區(qū)和新城區(qū),新城區(qū)就是現代化都市的模樣,跟別的現代化城市沒有太多區(qū)別,而老城又分為上城和下城,我們平時所說的塔林,特指的主要就是老城的部分,因為始終保持著歐洲中世紀的風貌而聞名。整個塔林依地勢而建,而所謂的上城和下城,就是依照上坡和下坡的兩個不同地勢的區(qū)域劃分的。
老城里都是石板路,凹凸不平的。有些建筑的外墻已經斑駁了,但他們不會選擇拆了重建,而是會修復繼續(xù)保持使用??赡苓@就是為什么歐洲建筑都能幾個世紀魅力依舊的原因吧。老城門,已經很滄桑了 但還依然屹立在那里看著過往的游人們。很有歷史感的門窗,歷史的生活印記對于他們來說是驕傲,是絕不能丟棄或忘記的。不知道是不是生活閑適的國家房屋建筑都色彩斑斕?老城街邊的房屋真是美得不像話,真心是一幅童話世界的樣子??!
夕陽下的塔林
在古城中肆意游走,聽著遠處教堂傳來的當當鐘聲,聞著街邊店鋪飄來的濃濃咖啡香,時不時與金發(fā)碧眼美女擦肩而過,那感覺就像時空交錯,處在夢幻之中,仿佛走一整天也不覺得累!傍晚時分,老式建筑和城堡塔樓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拖著長長的身影,街區(qū)的行人也漸少,古城顯得安靜而典雅,還有一些說不出的神秘感。從古城西門出來,可以到城墻上走一走。拾階而上,站在城墻看回廊,有種回到中世紀的感覺,保留完好的建筑,再現了幾百年的歷史滄桑。
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和餐館遍布塔林的大街小巷,夜幕降臨,游客坐滿了露天餐座,邊喝酒邊欣賞古城美景。塔林的消費確實便宜很多,兩份金槍魚意大利面、一杯咖啡、一杯熱巧克力,外加兩塊小甜點,還不到20歐……這絕對是海灣對岸無法想象的價格!愛沙尼亞的物價跟北歐比起來相當便宜,很多芬蘭人周末會去愛沙尼亞度假兼采購。我在瑞典看中幾件大衣,只是實在太貴了,一件小外套將近100歐元。到了愛沙尼亞,一模一樣的東西,一件變成了30歐元,還能退稅,幾乎比國內的百貨還便宜,而且樣子相當漂亮,縫了很有民族特色的錫扣。
趕在太陽墜入海平面之前,登上古城制高點托姆比亞山城堡(Toompea),從城堡觀景臺處俯瞰塔林古城。這時的夕陽照耀在古城堡塔樓的紅色尖錐頂,圣奧拉夫大教堂高高的尖塔鶴立雞群在一片紅屋頂上,整個古城顯得更加嫵媚動人。在托姆比亞山有三座觀景臺,一處向北,一處向東,一處向西。站在向北的觀景臺,可以俯瞰大半個古城,遠處可以看到波羅的海的渡輪緩緩駛入塔林港口。
“三姐妹”酒店
塔林必去的,并不是什么著名景點,而是一家大名鼎鼎的五星級酒店,名為“三姐妹”酒店(“The Three Sisters”)。是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王都指名下榻的地方。就好比歐洲凡有點歷史的古城,里面的一些老建筑在現代,大多改成了精品酒店,位置絕佳,挨著歷史古跡,甚至就是古跡的一部分,而且建筑本身也多有些來頭,住在這里的人們往往帶著一種好奇的探究,當然也是身份的象征。來到塔林,走過路過 “三姐妹”,進去參觀一下是非常必要的。
三姐妹酒店非常好找,就坐落在老城里,位于皮克街71號,一個不算太過顯眼的古老建筑里。這三棟連體建筑,仍保留了14世紀以來的建筑結構,三個相連的樓體名副其實地代表了這三位性格迥異的“姐妹”,這在塔林所有的建筑中,絕對是唯一的。
走進去,大堂古色古香的,并不寬敞,但很有一種家的感覺。為了把三棟14世紀的古老建筑一體化設計,對于設計師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最終將每一建筑單體設計得獨一無二,轟動一時。整個酒店只有23間客房,除了裝飾風格是統(tǒng)一的:復古。但每個房間和套房大小不一,雖然都是手工木質家具,但每間房里的家具擺設都不盡相同。廳里的壁爐,旁邊的木炭,水晶吊燈,盥洗室里的老浴缸,甚至還有隱藏在天花板上的中世紀壁畫。
曾經有人說,“當你想在酒店中庭曬曬太陽,讀讀書,感到一絲涼意時,酒店已為你未雨綢繆地準備好了開司米毛毯。”不僅如此,這里的酒窖中有400多種葡萄酒,主廚更是手藝非凡。在16世紀的古建筑里,斑駁的城墻下,盡情體會這種滄桑的格調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