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賀嘉音,詹 萍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深圳 518019)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1]。在患病治療過程中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對患兒的治療有積極作用,因此本研究針對我院36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通過護理干預前后韋氏智力測驗和注意劃銷測驗,探討其療效,為臨床治療提高有利的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齡6~13歲,平均(8.1±1.0)歲;對照組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齡5~13歲,平均(7.9±1.2)歲。兩組36例均符合CCMD-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護理方法: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包括對患兒的日常行為進行并對患兒適當?shù)闹笇?。觀察組在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具體的方法如下。
1.2.1 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ADHD患兒就診時表現(xiàn)被動注意占優(yōu)勢、主動注意力不足。注意強度弱、維持時間短暫、穩(wěn)定性差。注意范圍狹窄、不善于分配注意正常兒童能在同一時間內清楚地掌握住注意的對象和數(shù)量[2]。具有好動,大聲喧嘩跑跳等特點。對待這類患兒就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yè)素質,耐心和藹的使用溫和性語言對患兒的過多動作進行有效制止,保持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使其安心進行診治[3]。
1.2.2 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ADHD患兒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通過有效護理,治療效果顯著,有效護理要根據(jù)兒童的生理特點幫助患兒提高注意力,從而使得多動及違拗等行為逐漸減少[4-5]。在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可以定時為患兒播放一些兒童喜愛的動畫視頻,吸引患兒注意力,也可以帶領患兒做游戲[6]。ADHD患兒均有注意狹窄的癥狀,與此,護理人員可在護理過程中指導并幫助家長在家中適當?shù)淖鲆恍┠芤鸹純鹤⒁饬Φ幕顒?,激發(fā)患兒的興趣,對病情的改善有積極作用[7]。對ADHD患兒有較大情緒波動的障礙兒童,應加強心理護理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兩種方式[8]。行為治療利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及時對患者的行為予以正性或負性強化,使患者學會適當?shù)纳缃患寄?,用新的有效的行為來替代不適當?shù)男袨槟J剑?]。認知行為治療主要解決患者的沖動性問題,心理治療形式有個別治療或小組治療。小組治療的環(huán)境對患者學會適當?shù)纳缃患寄芨幸妗?/p>
1.3 評價標準:本研究主要研究指標包括智力測驗和注意劃銷測驗。智力測驗參照中國修訂本韋氏兒童智力量表[10]。主要計算出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6歲以下應用兒童注意力測試分析儀,6歲以上應用注意力廣度測定+注意分配測定(IVA)[11],主要計算凈分和失誤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均運用SPSS(版本13.5)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以P﹤0.05表現(xiàn)為有顯著性差異,以P﹤0.01表現(xiàn)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通過對兩組患兒各項指標分析比較可知,觀察組ADHD患兒平均言語智商、平均操作智商、平均凈分等各項指標明顯比對照組高,且分析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DHD患兒平均失誤率為45%明顯低于對照組76%,且分析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分析比較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表現(xiàn)為在認知參與的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動量多且經(jīng)常變換內容,行為沖動、唐突、不顧及后果。通常起病于6歲以前,學齡前癥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xù)到成年期[12]。本研究結果中ADHD患兒平均言語智商、平均操作智商、平均凈分等指標結果均反映出有效的護理途徑對患兒的病情有明顯改善,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患兒隨著就醫(yī)年齡的增大病情有所好轉,這與文獻研究一致。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通過對患兒有效的護理,明顯提高患兒治療效果,這對醫(yī)護人員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護理相關人員推廣應用。
[1] 周晉波,郭蘭婷,陳 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SNAP-Ⅳ評定量表-父母版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27(6):424.
[2] Sutton GP,Barchard KA,Bello DT,et al.Beery-Buktenica Developmental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Psychol Assess,2011,23(3):805.
[3] Riddle MA,Yershova K,Lazzaretto D,et al.The Preschool ADHD Treatment Study(PATS)as the culmination of twenty years of clinical trials in pediatric psychopharmacology[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1,50(5):427.
[4] 陳曉霞,唐久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3,34(6):709.
[5] 朱曉梅.102例3歲以下兒童營養(yǎng)不良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31):6586.
[6] 郭耀光,陳 強,周 翔,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工作記憶存儲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6):419.
[7]楊斌讓,李建英,楊思淵,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工作記憶損害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41.
[8] 林秀冰,張 婷.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應用綜合心理療法對降低其行為問題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6):2902.
[9] 解雅春,張 敏,劉 曉,等.學齡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視覺-運動整合能力[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27(9):665.
[10]蔣蘇華.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16):22.
[11] 劉 靜,趙文君,董衛(wèi)華,等.哌甲酯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認知功能的遠期療效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12):2324.
[12] 張 微,宋紅艷,劉翔平.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神經(jīng)心理缺陷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