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檢索課教材編寫趨勢的新探索
劉鳳俠
(沈陽農業(yè)大學,110161)
摘要:文章針對目前信息檢索課教材建設存在的特色不夠鮮明;教材建設各自為政、缺乏共建共享理念;教材篇幅與課程的學時數不相吻合;教材基礎理論枯燥難懂等諸多問題,結合信息檢索課教學特點,對信息檢索課教材編寫趨勢進行探索。
關鍵詞:信息檢索;文檢課教材;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4.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25(2015)01-0087-03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dim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textbook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each doing the things in its own way, contains being short of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length of teaching material not being identical to the number of teaching periods and the part of basic theory being dull and difficult and so 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ends of compilation of the textbook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作者簡介:劉鳳俠 ,女,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收稿日期:2014-07-03
A new probe into the trend of the compilation of retrieval text-books in higher institutions
LIU Feng-xia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110161,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xtbook of retrieval course; university library
1紙版文檢課教材概況
目前,文檢課教材仍以紙本教材為主導[1],并且教材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文獻檢索課教材種類之多、覆蓋學科面之廣[2]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文獻檢索教育的繁榮。這些教材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的以社科與科技信息檢索為主的態(tài)勢,許多學科的檢索課都有了其相應的教材,并且在內容上加重了專業(yè)信息檢索與網絡信息檢索的比例,在文檢課教材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仔細研讀這些教材, 雖然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但教材內容的滯后、雷同應當引起圖書館人的關注。
2紙版文檢課教材編寫的窘境
筆者翻閱了本館收藏的近三年出版的二十種紙版文檢課教材,這些教材的內容結構如出一轍,大多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介紹基礎理論,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的解釋,諸如什么是信息、信息檢索等等。第二部分為資源介紹,主要是本館收藏的一些自建或購買的數據庫等。最后一部分為網上信息資源的檢索及學術論文寫作,這些教材雖然種類很多,但是給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覺,即使是不同學科的教材,除了針對學科的一些紙質資源及電子資源的介紹外,大部分內容雷同,缺乏特色和創(chuàng)新。
教材內容陳舊滯后是文檢課教材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于教材的編輯出版周期相對較長[3],導致一些文檢課教材內容陳舊,且普遍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案例。與此同時,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更是處于日新月異的動態(tài)中,大部分教材介紹的中外文數據庫的檢索平臺不斷更新,檢索界面不斷變化,用戶的信息需求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發(fā)生變化,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日漸關注的核心期刊、影響因子等知識點在文檢課教材中體現(xiàn)的不多,只有少數教材做了簡單的概念性介紹。教材內容不能及時體現(xiàn)信息的發(fā)展,教材中的數據庫檢索界面與實際檢索平臺不符,增加了學生實習環(huán)節(jié)的難度,影響了教學效果。
據統(tǒng)計,迄今開設文檢課的高校多達700 多所[4],截至2006年9月出版各類文檢課教材800 多種[5],這反映了文檢課教學發(fā)展的強勢勁頭。近日,筆者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庫對文檢課教材方面的論文進行了查詢,在題名字段以 “文獻檢索+信息檢索+文檢課”為關鍵詞,然后與教材進行“邏輯與”組配,年代限制在2002至2013年之間,得到相關文章50篇,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最初的教材大多以文獻檢索作為教材名稱,而最近幾年出版的教材絕大多數改成了信息檢索,這反映了文檢課教材名稱變化的趨勢,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脈絡,由此可見,信息檢索更能體現(xiàn)網絡環(huán)境下文獻檢索課發(fā)展的方向。
文檢課是一門以實際操作為主、理論講授為輔的方法課,教學重點應以實用為目標,所選教材內容的篇幅應與授課學時數吻合。一直以來高校文檢課的學時數各不相同[6],一般本科生在30學時左右。筆者對沈陽幾所開設文檢課的高校進行了調查,學時數從20至40不等,而編寫的教材字數多則40萬字,相當于一門60學時的課程內容,少則10幾萬字。以我校為例:本科生的文檢課為32學時,同樣是本科的科技學院(三本)則只有18學時,而學生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材,約40萬字,由于學時的限制,教材中的一些內容不能全部講授,本應增加的上機實習操作課也只能維持在8課時。文檢課實踐性得不到體現(xiàn),只有實現(xiàn)教材篇幅與學時數量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文檢課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出版的紙版文檢課教材,多是高校講授這門課程的老師組織本校教師編寫而成,其中只有個別教材是同類別不同院校教師合編,大部分高校之間各自為政,相互交流很少,在教材建設上缺乏共建共享理念,導致編寫的教材無論是適用于各學科的綜合性教材,還是具有學科特色的??菩越滩模趦热萆隙鄬倮淄?,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3紙版教材的編寫趨勢
文檢課作為一門實用性強的方法課,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快速準確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因此在教材的編寫上,除了要制定合理、嚴謹的總體編寫規(guī)劃,更應緊緊把握信息發(fā)展的脈博,以學生的近期應用為導向,以長期需求為目標[8],科學編排教材結構,內容及時更新,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課程體系,并與大學生未來的考研和就業(yè)為主線設計文檢課的學科體系,增強教材的實用性,提高大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使教材真正發(fā)揮服務教學的目的。
教材的編寫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工作,優(yōu)秀的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文檢課教材的編寫上,應成立專門的教材編寫組,由教育部、圖工委負責組織行業(yè)內最優(yōu)秀的教師進行聯(lián)合編寫。只有避免各自為政,集眾家之長,徹底打破地域、單位等條塊分割的局限,才能克服現(xiàn)行教材中的種種弊端,編輯出最優(yōu)秀的教材。在編輯的同時,組織圖書情報學權威專家對編寫的教材進行審查,通過專家的審核以保證其內容的創(chuàng)新、系統(tǒng)性,結構的完整、合理性。可利用每年全國性、區(qū)域性或行業(yè)性的圖書館館長會議,對文檢課教材的編寫方案(編寫內容、編輯人員等)進行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并認真組織實施,在此基礎上,形成教材的統(tǒng)一版本,從而確保文獻檢索課教材的質量。
各類高校無論是綜合性的、還是??菩缘脑盒#谖臋z課的教學內容上都包含基礎理論部分及網絡知識:如文獻檢索的基本原理、檢索方法與途徑、信息素質教育、手工檢索知識、網絡基本知識、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與技巧等等,所不同的只是由于各高校學科性質不同,所購數據庫及所涉及到的檢索領域、課題不同而已。所以,將教材“一分為二”,即教材包含基礎理論、特色資源兩分冊。通用基礎理論分冊,介紹文檢課的基礎知識,適合各類院校、各類讀者,然后在此基礎上,全國不同類別的校院,如師范類、農科類、化工類的學校再根據本行業(yè)的特色,聯(lián)合起來編寫特色專用分冊,以避免重復建設。將文檢課教材分為兩部分,體現(xiàn)了建設合理文獻檢索課教材體系的要求,規(guī)范了文檢課教材建設,統(tǒng)一了標準。各同類學校還可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及時將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補充到教材中,以保持文檢課教材的創(chuàng)新性。
目前,文獻檢索課的名稱正發(fā)生變化,筆者通過超星電子圖書查找“信息檢索或者文獻檢索”教材,2008年以后出版的教材絕大多數以信息檢索命名,這也反映出未來文檢課教材名稱發(fā)展變化的趨勢。在學時上,文獻檢索課相對于其他專業(yè)課來說,學時較少。筆者對沈陽市開設文檢課的高校進行了逐一調研,課時大多集中在18-36學時,這明顯少于高教司1992年下發(fā)的44 號文件規(guī)定的30-50總學時數量。文檢課是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方法課,課時太少則不能有效兼顧檢索理論與上機實踐,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多年教學經驗,認為這門課在40學時比較合適。
教學大綱是教材建設的依據,要依據文檢課教學發(fā)展趨勢和特點,及時修訂教學大綱,可由高校圖工委統(tǒng)籌規(guī)劃,組織行業(yè)的專家進行大綱的修訂。新教學大綱既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降低基礎理論部分的難度,對一些學生在較短學時內很難理解、掌握的專業(yè)術語如“檢索語言”“信息標引”等改用通俗的詞匯( 如:圖書分類法、主題詞法、信息描述) ,也要緊跟信息發(fā)展的步伐,具有前瞻性、創(chuàng)新性,適度增加信息創(chuàng)新的內容。如文件管理軟件的使用、投稿技巧等,目前核心期刊、影響因子、期刊引文率等相關問題越來越倍受高校師生的關注,將這部分知識點增加進來,使學生了解這些基本的知識,為他們以后從事科研,發(fā)表論文提供參考,也達到了教材推陳出新、學以致用的目的。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網絡、多媒體技術在文檢課教學中的運用發(fā)展,傳統(tǒng)的文檢課教材已不能適應當今教學形勢的要求,因此建立多形式、電子化的教材系統(tǒng)將是文檢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也是該課程未來發(fā)展的一種趨勢。文檢課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信息意識和獲取信息能力的方法課更適合用電子化教學。它可以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彌補紙版教材出版周期長、速度慢、案例陳舊等問題,通過教材的電子化建設,提高文檢課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確保教學質量。
4結語
教材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教材必須適時地進行內容的增減和更新,以獲得新的適應性和生命力[10]。要編寫集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前瞻性于一體的高質量的文檢課教材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科學規(guī)劃, 統(tǒng)籌實施,需要多部門群策群力。
參考文獻:
[1] 趙云艷.聯(lián)合編寫在線電子教材——高校文獻檢索教材建設新思路[J].情報探索,2011(8):24-25.
[2] 海峰.文獻檢索課教材版權保護問題芻議報探索[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4):66-68.
[3] 李明明.文獻檢索課教材更新探索[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5,(2):108-109.
[4] 陸莉.高校文獻檢索課立體化教材建設的探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8,20(12):123-125.
[5] 梁花,吳小平,鞠建偉.對文獻檢索課教材建設的思考[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4,15(4):75-78.
[6] 龍雪梅,徐文賢.“985 工程”高校圖書館文獻檢索課調查與分析[J].情報探索,2009,(2):41-43.
[7] 陸莉.高校文獻檢索課教材的現(xiàn)狀及建設探析[J].現(xiàn)代情報,2008,(10):196-198.
[8][9] 葛敬民,王立學.關于文獻檢索課內容設置和課程體系的新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2):92-94.
[10] 饒安平.文獻檢索教材建設的實踐與展望[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0,(3):69-71.
(責任編輯:王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