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鎮(zhèn)第一中學 劉 慧
淺談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鎮(zhèn)第一中學 劉 慧
科學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極為重要,本文主要闡述在科學教學中有關學生應變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想象力、控制注意能力等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科學 教學 心理素質(zhì)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課程目標定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科學教學雖然與其他學科有相通之處,但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要求更高。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對學習有更大影響,如果不對其心理加以積極引導和正遷移,勢必會造成學習成績滑坡,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思維定勢是在先前的活動中形成的,影響現(xiàn)在問題解決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在問題情景不變的條件下,思維定勢能使人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在問題情景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思維定勢妨礙人采用新的解決方法。它桎梏人的思維,減低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不利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維靈活性的訓練,經(jīng)常向?qū)W生提供諸如“樹上有7只鳥,用槍打掉一只,還有幾只”“一張桌子有4只角。鋸掉一只,還有幾只角”等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并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
例如,將3支長度分別為5cm、9cm、13cm的蠟燭放入一水槽中點燃,再用另一個同樣大小的水槽罩住,哪一只蠟燭先熄滅?有的學生因受二氧化碳比空氣重的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最短的那支蠟燭先熄滅。其實應該是13cm長的蠟燭先熄滅,因為燃燒生成的熱二氧化碳氣體是往上冒而不是向下沉的。不過對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在短期內(nèi)一般很難擺脫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初次離開了老師的幫助則不知所措。因此,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就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逐步克服思維定勢。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有很大差異,必然會給科學的學習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1.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缺乏正確認識,當心理上產(chǎn)生斷層時則引起錯誤的甚至是過急的連鎖反應,沒有泰然的態(tài)度。其實這種心理上的斷層往往只有一步之遙,而因心理承受能力過于脆弱,可能將這一斷層看成不可逾越的鴻溝,表現(xiàn)為意志薄弱,精神懶散。對于這種情況,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常常兼顧知識的傳授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過程即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而實現(xiàn)自我進化的過程。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結(jié)果更重要。
例如,經(jīng)常向?qū)W生介紹很多科學家都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后才獲得成功的,如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艱苦過程以及“505”膠水命名的由來等。特別是在新課程中,很多探究性實驗都要求學生具有“屢試屢敗,屢敗屢試”,不畏艱難的科學研究精神。
2.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的第二種情況是: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由于缺少成功經(jīng)驗,對于努力缺乏信心,表現(xiàn)為懶于實踐,其實質(zhì)還是心理承受能力較脆弱。對于這部分學生,成功的體驗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學生親自做一些十分明顯、壯觀的實驗,如鐵絲的燃燒、酸堿指示劑變色、可燃性氣體驗純等實驗,幾乎每一個初中生都愛做,也人人都能做,從而大大地改善學生的自我認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心理學對想象力內(nèi)涵的界定是:在知識材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作為一種高級思維方式是決定其他幾種能力能否充分發(fā)揮作用的關鍵。
在科學教學中,想象力對其他思維能力的影響作用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更為突出。由于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科學的有關規(guī)律都是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經(jīng)過歸納、推理得到的。
例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牛頓在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后,通過推理想象概括出來的,是無法用真實的實驗驗證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有很多現(xiàn)象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形象地加以說明,但仍然需要學生對“自然情境”有較強的想象力。
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動,這對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顯然也是難以把握的一個方面,他們往往由于意志較脆弱,控制注意的能力必然較低。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計劃地發(fā)展學生的有意注意。具體操作時,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生的目的及課本中每一章節(jié)的任務和意義,知道學生完成任務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美好結(jié)果的向往,加強責任感,調(diào)動積極性。其次,對學生應有一貫嚴格的要求,這種要求應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同時又不是輕而易舉的,也就是說要吃透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教育的效率最優(yōu)化。
培養(yǎng)學生控制注意的能力,需要重視的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處理控制注意的“集中”與“發(fā)散”之間的矛盾。當學生在思考和學習時,首先需要將自己的注意集中指向一定事物,但這種指向如果缺少靈活性或者說這種指向過于集中在事物的某一方面,則往往會起到負面效應。
因此,控制注意的能力還包括使注意及時從事物的一個方面轉(zhuǎn)移到另一個方面的能力,即能夠從多個側(cè)面思考同一個問題,這就是要求注意的指向要有一定“發(fā)散性”。
例如,在科學的習題教學中,嘗試運用“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等解題方法?!犊茖W》教材中的“探索食鹽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等探究實驗都能很好地訓練控制注意的能力。
總之,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不是與世俱來的,任何一種素質(zh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zhì),站在較高的科學方法的水準之上,認真研究教材,從中加以體會和提煉。
ISSN2095-6711/Z01-2015-06-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