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彭莉潔
淺談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彭莉潔
我們正處于全球一體化、信息化、知識經濟化的社會當中,如何讓幼兒在學習多元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社會適應性,是當前學前教育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作為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向幼兒傳遞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對幼兒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的。
家庭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從其內涵看,包括人文知識的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修養(yǎng)。人文知識的修養(yǎng)通過學習文、史、哲和藝術等人文學科而獲得。人文精神的修養(yǎng)則是在獲得人文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
從二十世紀初澳大利亞教育史學家康納爾提出教育要轉向“人文關懷”,到八十年代末國際社會提出“學會關心”,都說明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而在人類發(fā)展重要階段——學前教育期,從小對幼兒進行人文教育,建立人文精神,將直接影響他們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
1.社會迅速發(fā)展,人文精神缺失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化爆炸的年代,幼兒可以通過電子媒介了解這個世界。由于我國的傳媒播放并沒有實施分級制度,網絡的迅速而快捷令大量信息可以通過多媒體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進入到孩子的世界當中?!半娮用襟w的出現(xiàn)把印刷媒介煞費苦心經營起來的理性社會連同‘童年’的概念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于是,幼兒與成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一致化:他們的服裝是家長的“縮小版”;他們的歌曲是廣場舞曲的“兒童版”;他們的舞蹈是成人的“簡化版”。
2.家長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
當代中國家庭以核心家庭結構為主,隔代教養(yǎng)、留守兒童教養(yǎng)、獨生子女教養(yǎng)等問題的出現(xiàn),都在警示我們在保障幼兒健康成長的同時,不能忽視對他們作為一個獨立“人”的關懷。首先,幼兒從小就背負著家長太多的期望,家長并沒有把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人來看。因此,家長在為幼兒選擇學習或生活方式時,以自身的意愿為出發(fā)點,忽略幼兒本身的興趣與愛好。其次,現(xiàn)代家庭依然受傳統(tǒng)重知識輕人文的影響,在教育過程仍然強調“你學會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再者,由于受年齡、認知發(fā)展的限制,幼兒主要以自己的情感、觀念了解他人、理解世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模式,很難得到家長的理解,更不用說讓家長思考如何對幼兒進行合理引導、幫助。當面對這種情況時,一部分家長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一部分家長卻選擇忽視與溺愛,這些教養(yǎng)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幼兒自私、自我的性格異化。
1.提高家長的人文素養(yǎng)
教育不僅僅有科學教育,還有人文教育。美國圣母大學校長郝斯伯(T.M.Hesburjs)主張,完整的教育應同時包括“學習做事”和“學習做人”兩部分。在他看來,“學會做事”必須接受科學教育,養(yǎng)成科學精神;“學習做人”必須接受人文教育,養(yǎng)成人文精神。作為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長應從自我要求開始,發(fā)揚人文精神。在社會化過程中,家長是幼兒最好的模仿對象。家長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他們的言行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本身是一個人性化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人性化的兒童。
2.營造家庭人文氛圍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生到死,受到家庭環(huán)境、成員、氣氛的影響,在感情生活的學習上,倫理觀念的養(yǎng)成上,獲得身心發(fā)展的指導效益?!倍哂腥宋木竦募彝シ諊饕w現(xiàn)在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關系,親子互動中家長對于幼兒的人文關懷。首先,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尤其是夫妻關系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鮑維爾等人于1965年的觀察報告就指出不正常的家庭關系會影響兒童的身高;我國學者亦認為“家庭關系會左右孩子性格”。其次,形成民主的親子關系:真正以幼兒的需要為出發(fā)點,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對幼兒的期望符合實際,對他們的言行進行合理的評價。最后,在親子互動中體現(xiàn)家長對幼兒的尊重、關心、信任、責任感。尊重幼兒,把他們當成獨立的個體,進行公平、公正的對話。在互動中,讓幼兒懂得與人分享,形成誠實、善良的品質。而感受到愛與關懷的幼兒也會將所得到的反饋給家長,達到家庭的雙向教育。只有親子形成良好的、具有人文關懷的互動關系,才能實現(xiàn)“人文精神”的傳遞。
3.積極參與家、園、社區(qū)合作活動
人文教育并非可以由哪一個機構或一個家庭單獨完成。國際教育組織呼吁要加家庭、幼兒園以及社區(qū)的三方緊密結合,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如果這三方教育理念不同,就會導致教育內容有所差異,以致教育目的的偏差。于是出現(xiàn)了教師在幼兒園里向幼兒傳達愛與關懷,而父母帶孩子看豪華別墅激發(fā)成功欲。
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人文素養(yǎng),建立人文精神。不僅需要家長的努力,還需要教育機構以至整個社會參與其中。家長應積極參與到家園合作活動中,學習科學的教育知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幼兒園一起利用社區(qū)資源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
[1]徐 捷.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形成的影響及思考[D].廣西師范大學,2004
[2]丁海東.兒童精神:一種人文的表達——論兒童精神的人文性[D].山東師范大學,2004
[3]郭為藩.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M].臺北:幼獅文化事業(yè)公司,1987
[4]吳奇程,袁 元.家庭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ISSN2095-6711/Z01-2015-06-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