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 龍鵬舉 楊中楷 張 成
理工科院校文科學生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 龍鵬舉 楊中楷 張 成
中國夢是中國的夢,亦是中華民族的夢,更是每一名中國人的夢。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都應竭盡全力而奮斗,為中華之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與建設者,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重任。為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夢,我們需要了解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與理解,因材施教,建立三位一體引導模式,開創(chuàng)陪伴式成長與體驗式教育體系,引導學生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中國夢 三位一體 陪伴式成長
“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從個人出發(fā),只有讓每一個人實現(xiàn)富裕,得到幸福,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xiàn)。青年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祖國建設者,承擔著振興中華的偉大歷史使命,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夢想,助力中國夢的實現(xiàn)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
為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引導,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對 “中國夢”的認識現(xiàn)狀。因此,本文以我校767名文科學生為考查對象,研究文科專業(yè)學生的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情況,從學生以后承擔的社會責任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從社會責任考慮,樹立個人與具體社會角色相適應的“中國夢”。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社會和諧。同時,大部分學生認為中國夢與個人夢想緊密聯(lián)系、高度統(tǒng)一。整體上來看,大學生對中國夢的實現(xiàn)比較自信,也抱有樂觀態(tài)度,認為目前我國的發(fā)展建設途徑能夠實現(xiàn)中國夢。但由于國際形勢嚴峻,挑戰(zhàn)重重,很多學生對此有所擔心,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開拓進取,突破重圍,加強青年一代對領導集體、對祖國建設的信心。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有個人夢想,七成學生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夢想可以實現(xiàn)。而對于能否實現(xiàn)夢想,當代大學生認為有以下七點決定因素:勤奮程度、教育程度、個人天賦、機會、身體條件、價值觀、運氣、年齡。并且,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應該努力鍛煉,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成為社會可用的人才,為社會發(fā)展和祖國建設貢獻力量。而對于畢業(yè)后的目標,當代大學生的長遠考慮不足,對于人生夢想的認識與設定并不清楚,存在盲目跟風的問題,并沒有自己清晰的認識與思考,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與教育,樹立切合實際的個人夢想,并與遠大的中國夢緊密相聯(lián)。
通過調(diào)查分析了解到,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以及對中國夢的實現(xiàn)基本有清晰客觀的認識,但對于自己個人夢想的設定與努力方向還存在很大困惑。一方面,大學生處于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對未來存在困惑也很正常。另一方面,由于文科專業(yè)畢業(yè)后工作選擇的不具體性,文科學生對未來很迷茫,不能馬上確定人生方向。同時,文科專業(yè)知識范圍廣泛,文科學生思維發(fā)散,個人選擇也多種多樣,個人特點更加鮮明。針對這些特點,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教育引導方式,采取三位一體的引導模式,建立陪伴式成長的體驗式教育體系,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個人夢想,引導學生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相結合。
1.三位一體引導模式。分析學生三觀形成的影響因素,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老師、同學、學校三個主體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深刻影響了大學生的三觀形成與夢想設立。因此,我們建立三位一體引導模式,通過這三個主體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中國夢。
首先,具體將學生分成就業(yè)、考學、出國三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老師借助“春雨談心”實施不同的引導方針。分別探討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考學實質(zhì)、機會成本,出國目的等,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做好計劃,樹立在中國夢的前提下的個人夢想。
其次,利用朋輩教育,在同學、朋友圈廣泛傳播正能量,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共同努力進步。相比于老師的說教,學生更愿意聆聽學長、學姐、同學的意見。因此,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調(diào)動朋輩的力量,在同學間建立互幫互助團體,相互支持與引導,共同進步。
最后,充分利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讓學生從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認識,鍛煉自己的社會工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青年志愿者、義務家教、誠信勸募等實踐活動都在影響學生的三觀養(yǎng)成,相信在這些正能量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一定能夠成為優(yōu)秀的新一代建設者。
2.陪伴式成長與體驗式教育。有人說“90后”大學生是求異不求同的一代人,這一觀點的科學性雖有待考證,但學生特點不同,追求個性發(fā)展的趨勢卻不可否認。因此,我們應建立陪伴式成長與體驗式教育的教育體系,通過與每個學生的交流,了解不同學生的想法與特點,通過引導學生不斷認識自己的特點與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幫助學生樹立符合自身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實踐,學生不斷地驗證自己的想法,體驗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從實踐中獲得真知。與學生一起進步,不斷改善想法觀念,陪伴學生共同成長。另外,邀請優(yōu)秀校友返校,為在校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地言傳身教,避免灌輸式的大型講座,應舉辦小型客座沙龍,學生選擇性地參加,通過激烈討論,學生解疑釋惑。
中國夢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基本內(nèi)涵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大學生承載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將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小處出發(fā),讓每一名學生在中國夢的偉大旗幟下樹立自己的夢想,擔負自己作為社會人應盡的職責。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社會,正確定位人生角色,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完成自己的社會任務,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ISSN2095-6711/Z01-2015-06-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