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 李 洋 金光旭
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吉林大學 李 洋 金光旭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不僅關乎于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而且影響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微信公眾平臺走進高校,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全文分析了微信公眾平臺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創(chuàng)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效果,改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闡釋了微信公眾平臺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微信公眾平臺的海量信息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領難度,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力與影響力,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過度依賴影響了大學生的將康成長。在此基礎上指明了運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方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層次性,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營造良好微信公眾平臺文化氛圍,完善微信公眾平臺管理制度。
微信公眾平臺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新的移動社交軟件“微信”, 2012年 8 月推出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中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微信公眾平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它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借助微信公眾平臺載體,創(chuàng)新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是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是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主要使用者。微信公眾平臺是大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提升與人交流能力的重要平臺,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觀念,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機遇。
1.微信公眾平臺創(chuàng)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封閉,形式單一,說教性過強,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時代發(fā)展要求,缺乏吸引力。微信公眾平臺特有的信息交互方式、全開放性等特征使其在信息交流和傳播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針對性,傳播信息內容具體,指向性明確,口語化更強,易被大學生認可和接受。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開放性,學校的重要通知和社會熱點事件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可以快速傳播,引起多方參與和評論,這種信息傳播方式更容易激起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即時性,可以突破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第一時間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微信公眾平臺的這些特點創(chuàng)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微信公眾平臺擁有專屬的訂閱用戶,可以準確向大學生發(fā)布信息。例如,吉林大學的“同學,還睡啊”微信公眾平臺訂閱用戶超過一萬人,每天向大學生發(fā)布勵志類信息,大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早起簽到,查閱學校的各類通知公告。
2.微信公眾平臺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實效,其重要的參考標準是高校教育者和大學生能否產生積極的教育互動效果。微信公眾平臺在這方面具備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從學生的實現(xiàn)需要出發(f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如日常生活知識、學?;驅W院的重要通知,這些內容符合學生需要,易引起學生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發(fā),傳播社會正能量,引導學生信仰社會的主流價值,樹立當代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教師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實現(xiàn)寓教于學、教學相長的教育實踐模式,增加高校師生的情感交流。
3.微信公眾平臺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微信公眾平臺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和互動模式,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微信公眾平臺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和種類,可以使用語音、文字、圖片、視頻、表情等符號傳播富有活力和色彩的信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眾多信息資源。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網絡文化平臺,成為大學生拓寬視野、增加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高校教育者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充分挖掘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評論社會熱點事件,傳播社會正能量。微信公眾平臺的互動功能可以實現(xiàn)高校與大學生的情感互動和多向交流,引發(fā)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高校把握輿論導向的主動性。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猶如一把雙刃劍,既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也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
1.微信公眾平臺的海量信息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領難度。微信公眾平臺信息發(fā)布具有信息量巨大、語言碎片化、個性化傾向明顯、缺乏深度和邏輯等缺點,致使微信公眾平臺傳播部分信息失真,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他們具有較強的獵奇、獵新心理,對微信公眾平臺信息辨別能力較弱,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閱歷和經驗,容易受到不良信息誘導,容易偏聽偏信,發(fā)生信仰動搖的情況。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傳播信息海量,導致大學生接受信息泛濫,引起大學生認知偏差,不利于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工作。
2.微信公眾平臺的多元化信息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微信公眾平臺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高校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平臺的訂閱用戶可以及時關注學校的重要信息,評論社會發(fā)生的熱點事件,改變了過去單向的交流方式。微信公眾平臺增加大學生的信息交流量,擴大了大學生人際交往范圍,使大學生的社交意識和社交愿望不斷增強。但也在某種程度上侵占了大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沉浸在虛擬的網上空間,忽視了現(xiàn)實中的人際網絡。如今,大學教室、圖書館、運動場中“低頭族”無處不在。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感使其與現(xiàn)實社會漸行漸遠,影響健康成長,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
3.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過度依賴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他們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狀況決定了他們易接受新鮮事物并容易受其影響。一些大學生不分時間、地點和場合關注微信公眾平臺的動態(tài),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微信公眾平臺導致大學生中出現(xiàn)道德失范現(xiàn)象,有些大學生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虛假、色情、庸俗信息,還有些大學生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考試舞弊行為。這些現(xiàn)象嚴重沖擊了學校的正常管理,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引起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虛擬環(huán)境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鍛煉自己的能力,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過分地依賴微信公眾平臺,在很大程度就會失去與他人的現(xiàn)實交流,產生手機依賴癥,導致部分大學生性格孤僻、性情冷漠,忽略了與他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長此以往,大學生會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導致與他人人際關系疏離,更容易被消極、不健康的信息腐蝕,產生部分心理問題。
面對微信公眾平臺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各級高校既要認識微信公眾平臺的重要性,又要認識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不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發(fā)展。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層次性。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僅僅依靠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模式是行不通的。高校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樹立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突破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引導大學生形成對社會和人生的正確態(tài)度。高校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關注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大學生內心的情感認同,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
其次,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樣化。高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優(yōu)勢,發(fā)揮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把傳統(tǒng)單向度的講授教學轉變?yōu)閷W生的主動學習,增強與老師的情境互動,使學生體驗多層次的教學情境。高??梢酝ㄟ^微信公眾平臺掌握學校的輿論動向,關注大學生的困難問題,及時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最后,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空的多維性。高校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準確及時地向大學生發(fā)布信息,突破了傳統(tǒng)封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對大學生全面滲透的多維度教育模式。
2.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被大學生廣泛使用的傳播媒介,發(fā)揮積極作用的程度取決于學生的媒介使用觀念和媒介素養(yǎng)。
首先,高校要對大學生進行微信公眾平臺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高校擁有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雄厚的師資隊伍。各級高校要充分利用學校網絡和計算機基礎設施加強對大學生計算機文化基礎、網絡技術、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課程的教育,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
其次,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高??梢怨膭畲髮W生參與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的賬號管理、信息發(fā)布,幫助大學生了解如何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如何甄別真假信息,讓大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中鍛煉媒介素養(yǎng)。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對微信公眾平臺的正確認識,避免部分大學生形成對微信公眾平臺的依賴癥,讓大學生真正做到合理使用微信公眾平臺,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3.營造良好微信公眾平臺文化氛圍。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發(fā)布平臺,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受到學校和學生一致青睞。高校應該采取多種措施,營造學生使用微信公眾平臺的良好氛圍。成立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活動組織,積極倡導師生聯(lián)動。同時,高校要給予適當?shù)慕涃M支持,鼓勵學生參加微信公益活動。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組織的活動章程,提高微信公眾平臺的品味,增強微信公眾平臺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高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搶占主流思想文化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更好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及時與大學生溝通交流,為學校的日常運作保駕護航。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也要以微信公眾平臺為載體,開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微信公眾平臺具有豐富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擴大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轉變了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完善微信公眾平臺管理制度。高校要制定相關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微信公眾平臺的監(jiān)督管理,完善大學生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的外部環(huán)境,引導大學生健康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建立大學生對微信公眾平臺使用管理的交流和反饋制度,不斷聽取大學生對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合理意見,提升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效率。充分發(fā)揮高校的管理監(jiān)督職能,做好微信公眾平臺傳播信息的過濾工作,阻止不良信息的傳播,真正建立高校信息傳播的安全網;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定時發(fā)布權威信息。建立大學生微信公眾平臺的管控制度和研判制度,為高校的各項決策獻言獻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信公眾平臺使用技能,使他們了解微信公眾平臺的特性和功能,切實轉變工作模式,密切關注學生成長;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多種形式的微信公眾平臺活動,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搶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建立校園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采取重要措施使大學生認識到微信公眾平臺虛假信息的潛在危險和嚴重后果,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完善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制度。
[1]王 錚,徐志遠.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探析[N].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
[2]王英紅.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N].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1
[3]趙 昕.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3
[4]胡玉翠.微信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工作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4
[5]王小英.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4
[6]郭學軍.微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
(此文系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項目“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14JDXZ2009 ;吉林大學學生工作研究課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課題編號:xgy2013007)
ISSN2095-6711/Z01-2015-06-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