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 靚
價值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多年來一直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和美學等多領域的研究對象。滲透于人的個性之中,指導著人們在行為、態(tài)度、信念等不同方面的不同尺度。在對價值觀研究方面,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迄今為止,對價值觀的準確定義仍然沒有統(tǒng)一認識。如何在概念、結構、分類及其特征方面給價值觀以理論上的界定,仍然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主流價值觀在日常在生活實踐中形成,是一直處于動態(tài)的穩(wěn)定且不斷發(fā)展的觀念系統(tǒng)。在現實生活里,只有在對事物屬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再結合自身的需要對其作出相應的價值評價,隨后進行自主的價值選擇,并且按照自身能力范圍內的價值方式實施,所產生的行為結果可能會使其加深或者強化對事物屬性的認識,也可能弱化并得到相對應的屬性知識,影響自身對事物的價值評價,從而又影響到下一次的價值選擇,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不斷發(fā)展,就形成了主流價值觀。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家庭、社會、國家等方面認識不同,其價值觀存在較大差異。西方的價值觀強調“ 為其自己目的而活著才有價值。”是典型的個人主義,而中國往往以集體、社會、國家為重,多強調集體主義。
隨著學習經歷和社會歷練階段的逐步提升,不同人群所表現出來的消極性和現實性反而逐漸增強。伴隨著眼界的不斷開闊,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以及承受的壓力的不斷增加,出現了不成比例的價值觀落差。一方面,從當代大學生入手,宣傳中國文學名著,吸引當代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強調樸素主義,淡化享樂主義。強調集體主義,淡化個人主義等。在潛意識里,受到我國著作或文學作品中潛在價值觀文化的影響,成為中國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者。通過電視媒體,網絡,報紙等多種渠道,宣傳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提升本國的文化軟實力,創(chuàng)造中國式的“好萊塢”文化產業(yè),將主流價值觀融入其中,在無形間影響著人們對主流價值觀的建立。
大學生作為網絡社會傳媒的主要接觸群體之一,其主導的輿論方向對當代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嚴格把關,規(guī)范大眾傳媒網絡的傳播標準,不準摻入虛假信息或不利于主流價值觀的錯誤導向,出臺相關的制度和懲罰措施。其次,要求傳媒人士相關的工作者具備較高的專業(yè)道德和政治素養(yǎng)。大眾傳媒作為人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傳播窗口,更應該承擔傳播正向價值觀的責任,傳播更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主流價值觀、先進的思想,頌揚真、善、美,批判假、丑、惡。最后,立法機關應制定完善網絡社會的法律法規(guī),有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媒體的監(jiān)管。傳媒管理部門要規(guī)范監(jiān)督傳播行為,及時引導網絡社會傳播轉向正確的方向,大力弘揚社會主旋律,倡導社會的主流核心價值觀。
高校是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相互匯聚與碰撞的場所,是反映社會、培養(yǎng)國家人才的象牙塔。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習,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還有利于建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首先,高校應該開展與主流價值觀有關的課程教育,利于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要求,強化當代大學生樹立主流價值觀的意識。其次,創(chuàng)新教育體制,營造文化氛圍。加強校園主流價值觀的文化活動建設,經常開展各項活動。開展價值觀的宣傳教育,邀請社會各界優(yōu)秀的成功人士來校座談交流,用他們的實際經驗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趨向。再次,要結合本學校的情況,抓住本校大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宣傳欄等形式倡導正確的主流價值觀。最后,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具有本校特色、時代特色和理論特色的主流價值觀的網站、網點或微信聊天群,抵制不良因素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通過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健康的家庭,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給子女一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有利于為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家庭不像學校,它不是一個教育實體,而是以生活為中心開展。家庭教育是分散于生活的不同方面,父母的言行舉止、行為處事、待人待事的不同態(tài)度都會在無形間影響著子女。因此,父母要注意對社會以及對他人等客觀事物的行為和態(tài)度,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要給與正確的引導。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小監(jiān)督培養(yǎng)孩子主流價值觀的建立。
[1]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原助理國防部長文章:中國軟實力崛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01
[2][美]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菲利普,李·拉爾夫.世界文明史[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
[3]約瑟夫奈.硬權力與軟權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李忠軍,張森林.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5]楊永志,張 艷.論新媒體時代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維護[J].理論與現代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