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登峰
(新疆地礦局第二區(qū)域地質調查大隊 新疆昌吉 831100)
新疆地區(qū)鉛、鋅礦礦床成因及成礦特征分析
■徐登峰
(新疆地礦局第二區(qū)域地質調查大隊 新疆昌吉 831100)
新疆位于橫貫亞洲的烏拉爾-蒙古-鄂霍茨克巨型古生代造山帶的中段。主體屬古亞洲構造域,南緣屬特提斯構造域。境內由若干近東西向的造山帶和夾于其間的菱形前寒武紀地塊組成鋃嵌結構格局,整體呈巨型眼球狀構造或流狀構造圖案特征。新疆鉛鋅礦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西昆侖山及天山地區(qū)。由于鉛鋅皆成共生或伴生礦產出,而且礦床規(guī)模劃分標準一致。本文主要對新疆區(qū)域內鉛鋅礦成因、類型以及成礦帶分布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為今后鉛鋅礦的找礦工作做出一些理論貢獻。
鉛鋅礦礦床成因成礦帶特征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國土面積166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地質構造獨具特色,成礦地質條件得天獨厚,地跨古亞洲和特提斯兩大巨型成礦域和五大板塊,礦產資源豐富。新疆已查明鉛鋅儲量大于50萬噸的大型礦床1處,儲量介于10-50萬噸的中型礦床日處,儲量在1-10萬噸的小型礦床12處。累計探明鉛鋅總儲量為480.74萬噸,其中鉛儲量171.08萬噸,鋅儲量309.66萬噸。各行政區(qū)鉛鋅占有量排位,以阿勒泰地區(qū)居首,約占新疆鉛鋅總儲量的74.3%,其次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占17.4%,其余地州鉛鋅儲量所占比例均不足5%。本文對新疆地區(qū)礦床類型分析,認為該區(qū)域內鉛鋅礦找礦前景良好。
新疆境內鉛鋅礦床成因類型的劃分,諸家各有側重,具體稱謂不盡相同,但歸納起來,大體分為巖漿熱液型、火山巖型、沉積型和共生或伴生礦四大類型。其中火山巖類型是境內的主要成礦類型,探明儲量約占新疆鉛鋅總儲量的66.1%;其次是沉積類型鉛鋅礦,探明儲量約占新疆鉛鋅總儲量的17,8%;共生或伴生礦類型礦床,探明的鉛鋅儲量約占新疆總量的13.5%;巖漿熱液類型鉛鋅礦床,探明儲量僅占新疆鉛鋅總儲量的2.5%。低山區(qū),但溝谷發(fā)育,地形切割較強,高差大。礦區(qū)可通汽車,交通尚稱方便。該礦僅1線以西初算D+E級鉛鋅金屬儲量226.61萬噸,其中鋅156.99萬噸。
主要以富蘊縣可可塔勒鉛鋅礦床為例進行了分析。
該礦床位于富蘊縣城西南方,本區(qū)屬阿爾泰山南緣山前地帶。海拔1 000~1 400米,為中礦床地質構造位置,處于阿爾泰陸緣活動帶克蘭晚古生代弧后盆地東部的麥茲火山一沉積盆地中(圖1)。礦區(qū)南北兩側分別有巴寨斷裂帶、庫爾提一哈拉蘇斷裂帶通過。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為泥盆系,其中下泥盆統(tǒng)康布鐵堡組為一套中酸性火山巖一碎屑巖一碳酸鹽巖建造,也是本區(qū)的主要含礦地層。該組又分為上下兩個亞組,下亞組第二段中部的變黑云母粒巖、黑云母片巖、變鈣質砂巖及不純大理巖為鉛鋅礦主要賦礦層位。
可可塔勒鉛鋅礦床礦體形態(tài)較簡單,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及分枝復合脈狀等,其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走向310°~330°,傾向北東。部分礦體與圍巖呈過渡關系。圍巖蝕變不甚發(fā)育,主要表現(xiàn)為上盤綠簾石化和較弱的絹云母化,近礦圍巖為硅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礦層下盤為綠泥石化、硅化、綠簾石化,底盤火山巖表現(xiàn)為鉀交代及綠泥石,黑云母化。由褐黃色、褐紅色構成的鐵帽是該區(qū)的醒目找礦標志之一,鐵帽地表形態(tài)為層狀、似層狀、條帶狀,一般呈單層產出,局部呈多層出現(xiàn),其規(guī)模一般長20~60米,寬o.2~25米不等。
礦床已圈出礦體12個(其中2個為盲礦體),一般礦體長300—500米,最大延長l 350米,一般斜深100~300米,最大斜深800米,水平厚度2.28—32.2米,最大厚度為80米。礦床以Pb、Zn為主,伴生有S、Ag、Cd。礦體鉛品位0.379—4.95%,平均1.51%;鋅品位0.4~10.75%,平均3.16%~Pb+Zn平均4.67%。該礦總體屬貧礦,其中富礦(Pb+Zn≥8%)僅占30%。Ag最高品位222g/t,平均19.78/t。礦石礦物組分較簡單,主要有黃鐵礦、磁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其次有毒砂、黃銅礦、硫化銻礦等。礦石結構為中細粒自形一半自形、他形一半自形粒狀、交代溶蝕共邊、填間等結構。礦石構造已染狀、斑雜狀和塊狀構造為主,其次為條帶狀、條紋狀、角礫狀構造等。塊狀和斑雜狀構造(富礦)主要產出在礦體中下部,而浸染狀和條帶狀構造(貧礦)主要產出在前者的兩側及其延長部位。
3.1 阿爾泰一蒙庫鉛鋅礦成礦帶
礦帶位于阿爾泰山南緣,呈北西向帶狀分布,帶長190千米,寬15千米。地處克蘭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帶內廣泛發(fā)育有火山一沉積巖建造,并發(fā)現(xiàn)有幾處高強度Pb、Zn異常區(qū),已知大、中、小型鉛鋅礦床各1處。該區(qū)以形成火山巖型鉛鋅礦為特征?,F(xiàn)已控制鉛儲量107.43萬噸,鋅儲量249.92萬噸;預測資源量鉛347.41萬噸,594.16萬噸。
3.2 庫松木切克鉛鋅礦成礦帶
礦帶位于博羅科努山西北緣賽里木湖一帶,呈東西向帶狀分布,帶長170干米,寬3.35千米。地質構造環(huán)境為博樂中間地塊,基底地層為薊縣系和長城系的碳酸巖和碎屑巖建造,蓋層為下、中石炭統(tǒng)火山碎屑巖建造。該帶為哈薩克斯坦鉛鋅礦成礦帶的東延部分,以形成沉積改造型鉛鋅礦為主。該區(qū)已知鉛鋅異常區(qū)與四臺喇嘛薩依多金屬礦相吻合。
3.3 塔木一卡蘭古鉛鋅礦成礦帶
礦帶位于塔木一喀拉吐孜一帶,呈北西帶狀分布,帶長275千米,寬55千米。地處鐵克里克古陸緣帶。帶內元古代古陸緣基底上形成了晚古生代裂陷盆地堆積海相碎屑巖一碳酸鹽巖建造,已知鉛鋅礦床(點)10余處,鉛自然重砂異常多處,以形成沉積型鉛鋅礦為主。帶內已控制鉛儲量48.08萬噸,鋅儲量35.60萬噸;預測鉛資源量378.日7萬噸,鋅資源量254.5萬噸。
新疆地區(qū)是中國有色金屬、貴金屬的重要成礦區(qū)域。該區(qū)地層分布齊全,沉積建造多樣,地質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變質變形作用明顯,成礦歷史悠久,成礦地質條件優(yōu)越。通過對研究區(qū)富蘊縣可可塔勒鉛鋅礦床等典型礦床的研究,總結了該區(qū)鉛鋅礦的成礦規(guī)律,認為新疆地區(qū)具有很好的尋找鉛鋅礦的前景。
[1]李智,陳克強.新疆東部鉛鋅礦的分布特點及其遠景預測 [J].西部探礦工程,2014, 26(7).
[2]鄭義.新疆可可塔勒鉛鋅礦變質加富機制研究 [J].礦物學報,2013.
[3]佚名.新疆深部找礦獲最大鉛鋅礦 [J].采礦技術,2011,(2):73-73.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5)-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