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睿
摘 要:該文就“交際教學法”在二外日語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試從教師角色改變這一角度解決該問題。主要從教學活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師教學為輔;教學內容由教師、學生共同制定、選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這三方面探討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角色變化趨勢,旨在提高學生可持續(xù)日語學習能力和實際交際能力等。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 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 評價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146-02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病,國外理論界提出“交際教學法”,并被引入我國外語教學界已有30多年的歷史?!敖浑H教學法”注重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不是純語言知識,主張在實際交際過程中提高學生以語言為媒介的交際能力。
盡管國內教育界關于該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很多,但關于該教學方法在實踐上的可行性的討論、研究很少。在教學實踐中也有很多外語教師對“交際教學法”的可行性持懷疑態(tài)度,尤其是像日語這樣的二外日語教學實踐中,主要以零起點學生為傳授對象,在學生還沒有一定知識積累的前提下,很難將交際教學方法應用到實踐中,結果在教學實踐中還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
1 教師在“交際教學法”中的角色轉變
該文將從教師角色的轉變這一角度,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1.1 從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到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師傳授為支援的教學模式轉變
課堂教學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為輔,強調教師的傳授過程,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輸出過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日語,并沒有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一旦離開教師,仍不會學習,成為可持續(xù)性日語學習的障礙之一。此外,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決定了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而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往往被忽視。
然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沒有通過外界的刺激無法得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得到發(fā)揮。但很多教師只意識到單純地從說教或測試來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從短期來看,學生的考試成績會得到提高,但可持續(xù)性學習能力仍有待于提高。筆者試曾從以下方面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從學生的發(fā)表中找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興趣愛好安排教學活動或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如歌曲、動漫配音比賽、日本料理實踐、文化祭、模擬面試等活動,促進學生利用多媒體網絡,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其次,經常有教師反映即使在課堂上提出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也不高,主要因為學生習慣用母語思維思考問題,一旦換成外語表達,在語言表達上比較困難,單純用目標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會受語言形式的局限,不能深入到實質內容,對于已成人的高校學生來說,原本是感興趣的話題,卻因為語言形式的局限而變得無聊,因此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也不高。其實,母語和目標語言并不是對立關系,相反應該是互相促進的關系。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堂上用母語和目標語言同時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再讓學生課后把自己的觀點用目標語言整理成一篇文章。這一過程即在注重內容的前提下,把課堂學習語言知識環(huán)節(jié)轉移到課后,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在以上教學活動中,都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在該過程中則發(fā)揮輔助、支援的作用。
1.2 從由教師決定教學內容到由教師、學生共同制定、選定教學內容
在長期的外語教學中,教材選定、制定及教學內容都是由教師決定這一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隨著多媒體網絡的發(fā)展,單純憑借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早已過時,還需要許多與時俱進的材料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單憑教師力量很難全面地選取教學材料,而且也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自主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掌握利用網絡查找資料方法的前提下,利用學生選定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進行報刊選讀教學。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激活學生的圖式結構,此外漢語和日語的共同文字符號—漢字,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概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學生自己根據感興趣的情景,編寫會話內容,進行排練,將其錄制成視頻,在課堂上發(fā)表,并根據視頻對其他學生提出問題。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代替了原來的單純將教材中的千篇一律的會話內容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提高學生實際交際能力。
1.3 從教師評價到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的轉變
“交際教學法”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即如何評價學生交際能力問題。在以往的教學改革中已出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級體系,但不管哪個評價過程,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并不參與其中。然而學生的交際能力只由教師評價的話,易導致片面性,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能較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實際交際能力。如課堂發(fā)表、作文等練習都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而且教師評價方面應更注重內容,而不是語法、詞匯等形式上的錯誤。
2 對二外日語教師的要求
如上所述,教師首先要意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化,才能提高“交際教學法”在實踐中的可行性,這就對教師提出以下要求。
2.1 教師要改變“教師為主、教師絕對權威”等傳統觀念
意識到自己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引導、輔助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可持續(xù)性日語教育奠定基礎。
2.2 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
如果教師自身都不會和學生進行溝通,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課堂教學不是單向的傳授知識過程,而是互相交換信息的交流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樣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際交流環(huán)境。其次,無論母語還是目標語言上,都要求教師擴大自身信息量,才能和學生在感興趣的方面找到共同話題。最后,除了豐富教學經驗和信息量,還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儲備,從而更快地深入學生心理,和學生進行溝通。
3 結語
如前所述,“交際教學法”已被引入我國外語教學30多年,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其可行性還存在很多問題。既有外部環(huán)境的原因,也由內部原因。作為外語教師,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意識到教師角色轉變的必然性,才能更好地推進新的教學法的實施。當然,在具體教學活動實施環(huán)節(jié)上都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對各項教學活動的接受、適應還需要一段時間,這就需要教師應變能力、善于總結、完善教學實踐。把各項教學活動細節(jié)化、規(guī)范化、系統化將是今后面臨的教學改革課題。
參考文獻
[1] 孫曼.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J].中國外資,2013(16):327.
[2] 張立昱.交際教學法與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S1):96-97.
[3] 岡崎 眸.持続可能性日本語教育―生活の質を向上させる言葉の力―[C].第三回ルーマニア日本語教師會日本語教育·日本語學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2009.
[4] 岡崎 眸.グローバル化社會をいかに生きるかを考えることばの教室の試みー受講生による認識に著目してー[C].2012年度日本語教育學會秋季大會予稿集,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