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摘 要:大學計算機基礎是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第一層次課程,對于文科院校來說,該課程的改革應該突出“實踐性、實用性”,重點解決文科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薄弱的問題。最終培養(yǎng)“理論基礎扎實,熟練辦公室軟、硬件設備操作,綜合應用能力強,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的文科院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目前,各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第一層次課程即大學計算機基礎,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并初步具備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本專業(yè)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關鍵詞:文科院校 計算機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141-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不斷提高,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目標,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利用計算機這個現(xiàn)代化工具輔助他們的工作。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作為一所文科院校,貫徹教育部對高等學校文科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要求和意見精神,不斷地深化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2006年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已經(jīng)建設成為省級優(yōu)秀課程,2011年建設成為省級精品課程。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持續(xù)發(fā)展,該校在2013年對該課程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革,使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更加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最終培養(yǎng)“理論基礎扎實,熟練辦公室軟、硬件設備操作,綜合應用能力強,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的文科院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1 文科院校大學四年不斷線的計算機教學體系
根據(jù)文科院校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的實際需求,構(gòu)建了“一年級打牢實踐基礎、二三年級提高技能、四年級綜合運用”的計算機教學大學四年不斷線的教學體系。結(jié)合具體的課程即大學一年級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核心,大學二、三年級以“計算機系列公/專選課”課程為補充,大學四年級以“綜合技能實訓”課程為特色的多種課程共同發(fā)展的教學體系,不斷加強、突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重點解決文科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薄弱的問題。其中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教學體系中第一層次的課程,是后續(xù)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是至關重要的。
2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nèi)容改革
隨著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不斷普及,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就已經(jīng)對計算機有了基本了解和一定的應用基礎,因此,該校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再次進行了改革,將課時從68學時壓縮至46學時,將教學內(nèi)容模塊化、案例化,每個模塊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了基礎型實驗、提高型實驗和綜合設計型實驗,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如表1)
3 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次教學改革
為了更好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該校在新生入學后,組織學生統(tǒng)一參加學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測試”,根據(jù)測試成績將學生劃分為免修和必修兩個層次(分數(shù)介于80至100分之間為免修,80分以下為必修)。其中,必修的學生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正常學習。免修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教學體系中第二層次課程即計算機公選課階段的學習,通過選修一門或以上其他計算機類課程來保證計算機學習的連續(xù)性。但是,免修的學生不能免考,期末要和必修學生一同參加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考核,通過考核才能修得該門課程的學分,目的是督促這部分學生能夠?qū)A課程中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自主學習。為了保證免修學生的自學效果,為這部分學生配備了一名指導教師,制定了一套自主學習指導方案,并依托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為學生構(gòu)建了集教學資源管理、網(wǎng)絡教學、教學資料庫等多種服務的開放、共享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自主的、有目的學習,同時,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更新和拓展學習內(nèi)容。
4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為了科學、客觀、公正地考查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制定出更加符合計算機基礎教學規(guī)律、迎合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考試形式與內(nèi)容,該校將“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辦公自動化水平測試(吉林省考區(qū))”與該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考試改革相結(jié)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統(tǒng)一、科學、準確的評價標準,搭建一個通用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檢驗的平臺。具體考核方式如下。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總評成績=期末考核成績50%+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辦公自動化水平測試(吉林省考區(qū))成績50%。
(2)所有學生將統(tǒng)一參加學期末學校組織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
(3)所有學生將統(tǒng)一參加本學年教育廳組織的“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辦公自動化水平測試(吉林省考區(qū))”,成績按實際得分計算。
(4)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總評成績“大于或等于60分”,且兩項單科成績同時“大于或等于60分”,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5)兩項或其中一項單科成績不合格者(保留已經(jīng)合格的單科成績),按學校有關規(guī)定進行補考或重修。
該校的計算機教學始終把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放在首位,把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將系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教學中,突出“實踐性、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和現(xiàn)代化辦公設備輔助他們的工作,處理面臨的各種問題,符合人才培養(yǎng)方案,符合市場需求,為學生未來成為合格職業(yè)人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將教學改革成果推廣至省內(nèi)、外其他院校,為兄弟院校提供參考與借鑒,共同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許宏麗.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新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4(3):14-18.
[2] 王玉萍.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網(wǎng)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8):212-214.
[3] 韓桂華.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方案探究[J].軟件導刊,2014(2):162-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