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花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課堂沒有提問、沒有回答,僅僅是教師的“一言堂”,課堂教學效率很難得到提高。在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應該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也應該在課堂提問方面優(yōu)化策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讓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一、抓住課題變通處提問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題目,教師圍繞提問來發(fā)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急切地知道閱讀的興趣,也能大致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強調了課文的整體性。例如,在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公儀休是誰;公儀休拒收了什么禮物;他為什么拒收禮物幾個問題提問,學生也就能夠從課文整體入手,了解課文的大致意思了,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二、抓住課文重點處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提問中,教師抓住重點內容提問,可以有效地把握課文的重要內容,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例如,在學習《天鵝的故事》一課中,文章重點說老天鵝帶領整群天鵝立新破冰的故事,但文章的重點在于體會團結的重要力量,旨在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的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整群天鵝破冰的場面部分,針對這一方面提問,學生就能夠關注課文重點,體會課文主旨了。
三、抓住課文著力點提問
課文的著力點就是課文的關鍵點,就是作者寫作的高潮,也是教學的高潮。抓住課文的著力點進行提問,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學的重點內容,領略課文的意蘊所在。例如,在學習《蟻國英雄》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最外層的螞蟻這一著力點,通過提問肝膽俱裂是什么意思、蟻國英雄指的是誰、看到此情況的感想等問題,學生可以領略文章的意圖,體會最外層螞蟻的自我犧牲精神,也更加體會了團結合作的真諦所在。
四、抓住課文疑點處提問
課文的疑點處就是學生在讀完課文之后仍然產生疑問和歧義的地方,針對疑點處提問,學生可以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江南春》詩文的時候,針對其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一句,學生難免對南朝、四百八十寺產生疑問,教師可以通過南朝指的什么、寺廟現(xiàn)狀、寫的是否是作者看見的實景等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寫作手法,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借古諷今這一表現(xiàn)手法,進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要充分發(fā)揮提問的有效性,抓住課文題目、課文重點、課文著力點、課文疑點等處提問,真正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
參考文獻: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