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謹以此書獻給哈里斯和法拉,他們是我的眼睛之光。獻給所有阿富汗的孩子。”卡勒德·胡賽尼在開篇這樣寄語。卡勒德·胡賽尼出生于阿富汗喀布爾市,是一位美國醫(yī)師與暢銷書作家?!蹲凤L箏的人》是胡賽尼第一本小說,也是美國第一本由阿富汗人寫的英文小說。2014年第九屆作家榜揭曉外國作家品牌榜單,卡勒德·胡賽尼憑借“阿富汗三部曲”之《追風箏的人》排名第一。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fā)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久違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卻發(fā)現哈桑竟然是父親的私生子?!耙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風拂過我的臉龐,我的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碑敯⒚谞栆卉S而起,為哈桑的孩子去追風箏的時候,似乎完成了一個負罪到贖罪的過程。一個追逐的動作,成了永恒。
“我向來只為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p>
【觀點解構】男人因為孤獨而優(yōu)秀,卡勒德·胡賽尼認為,寫小說是一種非常個人和孤獨的事業(yè)。作為一位無名作家的第一本小說,醫(yī)學專業(yè)出身的胡賽尼跨界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追風箏的人》問世后在全球的銷售量已高達6萬冊,成為近年來國際文壇最大黑馬,并蟬聯亞馬遜排行榜131周之久。胡賽尼的成功,除作品可能是自傳原因外,在自序中,胡賽尼還給出了另一個答案:“我向來只為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這是第一流作家和藝術家的共同特質,而日本動漫之王宮崎駿也說過同樣的話——“我從來不考慮觀眾”。
素材速用:通過作品與自己對話,讓孤獨的靈魂在空中驕傲地獨舞,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境界。不嘩眾取寵,也不刻意逢迎,作家在孤獨的精神高地為自己創(chuàng)造另一個世界 。
“這是我回饋的方式,與那些用他們自己的故事豐富我作品的人分享我的好運?!?/p>
【觀點解構】胡賽尼坦率地承認:“我寫的人在阿富汗受苦受難,我卻靠講述他們的故事獲得了成功。這讓我有一種深深的負疚感,寫作仿佛成了一種偷竊,我為了自己的目的偷取了別人的經歷和生活片段?!?006年,胡賽尼榮獲聯合國首屆人道主義獎,并擔任美國駐聯合國難民總署親善特使,通過他設立的卡勒德·胡賽尼基金會來到阿富汗提供人道援助。身處擁有世界上最多難民的國家,身體里流淌著阿富汗血液的胡賽尼時刻謹記難民這個議題,在世界各地為難民發(fā)聲。
素材速用:雨果說,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是卑鄙的一部分。人成名后不忘來時路和頭銜上承載的責任,把不可抗拒的使命感扛在身上,時間會為他立起一座高尚的豐碑。
“這本小說令人太震撼,很長一段時間,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學與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題,都交織在這部驚世之作里:愛、恐懼、愧疚、贖罪。”
——伊莎貝拉·阿連德
{為你千千萬萬遍,甘愿充當愛的炮灰}
“我(哈桑)寧愿吃泥巴也不會騙你?!?/p>
“真的嗎?你會那樣做?”
“做什么?”
“如果我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
“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不過我懷疑,你是否會讓我這么做,你會嗎,阿米爾少爺?”
哈桑的反問令阿米爾尷尬,他寧愿自己沒有質疑哈桑的忠誠,然而哈桑還是做了炮灰。在風箏大賽中,哈桑知道阿米爾目睹自己被暴徒毆打而未伸出援手,他還是一如既往地選擇為阿米爾奉獻自己。所以,當阿米爾栽贓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錢財的假象時,他捍衛(wèi)了阿米爾的榮譽,對阿米爾的爸爸說,這是他干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哈桑仍在做阿米爾的炮灰,為了保護阿米爾的豪宅,哈桑和妻子被塔利班槍殺?!盀槟?,千千萬萬遍。”哈桑忠誠的愛是偉大的。愛一個人,多是愛自己在這個人身上的付出。如果自己在這個人身上付出的越多,對這個人就越在乎,最終會達到這樣一種境界——“我甘愿為他去死”。
【正說】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需要飛蛾撲火般壯烈地把愛詮釋到極致。愛是無償的付出,是心靈的感應,友情也和其他任何一種情感一樣,在于付出而不在索取,交付真心,無怨亦無悔。
【反觀】美好的情感只有相互呵護才能永久,單方面的付出和自我犧牲是盲目的,可能會導致情誼畸形發(fā)展。任何人都不值得為另一個人做炮灰,奉獻者愛的重量會壓得接受者喘不過氣來,愛是美好的,不是沉重的。
【文題拓展】友誼/付出/拒絕盲目的愛/自我犧牲
“我并非阿富汗問題專家,也不是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或人類學家,我的作品不應被視為‘阿富汗代表?!?/p>
【觀點解構】胡賽尼毫不諱言,他覺得自己并不是阿富汗代言人,他的使命就是盡最大的能力寫故事,寫出真誠的、可信賴的故事,以正義和公平的原則負責任地描寫阿富汗。心跡純粹,不為特定群體寫作,這是胡賽尼的原則,“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素材速用:不被道德和框框條條綁架,才能以更開闊的視角審視世界、審視自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尊重個性,以純粹與真我的心態(tài)與世界交流。
{直面心魔,走向救贖與回歸}
已經功成名就的阿米爾因為兒時揮之不去的夢魘和記憶,在良心上受到了難以忍受的折磨,而他又從父親的好友口中得知一個大秘密: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拯救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毅然從舊金山回到在塔利班殘忍的暴權制度統(tǒng)治下充滿了危機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那個印記了兩個人一點一滴的城市。阿米爾決定面對自己的心魔,勇敢地邁出走向救贖之路的第一步。他要正視長久以來困擾著自己的那些秘密,做最后一次大膽的嘗試,希望將一切都重新歸進正軌,找回那個被遺失在過去的自我。
【深思考】物質的補償容易,心靈的補償難。勇敢地反思和彌補曾經的過錯,時過境遷,人性的罪與惡將如同洋蔥皮般漸漸剝落,真誠、善良和愛才會平靜、安穩(wěn)地停落在我們的掌心。
【文題拓展】勇氣/自我救贖/直面內心endprint
求學·素材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