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視角下英語委婉語語用功能的研究
李潁梅,孔娟,王倩倩,戴婷婷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委婉語在作為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一直是語言學界關(guān)注的熱點。作為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委婉語能夠起到消除尷尬,保證交流順暢。文章通過具體的事例,詳細地闡述了委婉語的四個語用功能,即避諱、禮貌、遮掩和美化功能。不同文化背景中委婉語的使用各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流時,在使用委婉語經(jīng)常產(chǎn)生許多語用失誤。因此,必須認識到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避免談及對方的禁忌話題,以便減少交談中雙方的誤解及語用失誤進而消除交流障礙。
關(guān)鍵詞:委婉語;語用功能;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
委婉語屬于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文化在語言中的一種體現(xiàn)。使用委婉語,可以避免在交流中說話者因為語言過于直接,造成對方的尷尬、不快。作為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委婉語能夠起到消除尷尬,保證交流的流暢性。隨著當今社會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委婉語被廣泛運用在各個領(lǐng)域,正確地了解并掌握委婉語,可以幫助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減少語用失誤,避免因文化沖突帶來的摩擦,使交流更順暢。
“euphemism”這個詞源自于希臘語,字面意思是指“好聽的話語”,或是“愉快的話”。美國語言學家Menken早在1936年就在其著作《美國語言》(The American Language)中研究了在美國社會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幾百種英語委婉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1983年,美國的語言學家J.S.Neaman andC.G.Silver出版了著作《好聽的話》(Kind Words)(1983)。這本書在研究委婉語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隨后的時間里,西方國家又有許多論文和著作從不同角度對委婉語進行了細致的探討,并將委婉語的學術(shù)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
近些年,我國語言學界很多學者也從各個方面對委婉語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具體分類如下:從語義學角度(如劉純豹,1994等)、社會語言學角度(如吳禮權(quán),1987;李國南,1989;吳松初,1996;彭文釗,1999);心理學(如吳禮權(quán),1998;孫汝建,1996);而漢語言學家主要從修辭學的角度研究委婉語(如陳望道,1976等)。在這些研究中,代表著作是束定芳于1995年在外國語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委婉語研究:回顧與前瞻》,系統(tǒng)地闡釋了委婉語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并指出當代委婉語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這些研究對委婉語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近年來,隨著全球政治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全球一體化趨勢日漸增強,跨文化交際已經(jīng)逐漸滲透到人們社交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日漸頻繁,跨文化交流正在越來越普遍地為人們所接受。
這些年來,盡管國內(nèi)外的語言學家及學者分別從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義學等角度研究分析委婉語。然而大多數(shù)的研究僅限于理論層面,很少有研究涉及跨文化交際方面。在跨文化的交際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時,不可避免會對委婉語的使用不甚了解,甚至產(chǎn)生許多語用失誤。本文在分析跨文化視角下委婉語的語用功能的基礎(chǔ)上,針對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指出如何避免語用失誤,進而有助于減少矛盾的產(chǎn)生,避免文化沖突,具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眾所周知,語言就是為了交流。正確地使用語言可以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和目的。委婉語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在人際交往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恰當?shù)厥褂梦裾Z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舒暢。在交際過程中,它的語用功能主要有四個:避諱功能、禮貌功能、遮掩功能和美化功能。
(一)避諱功能
委婉語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避諱功能。在交際中,人們應(yīng)避免提及一些涉及不愉快、悲傷、令人厭惡或者對社會及個人造成危害的話題。如果說話者不注意,談及這些話題,可能會造成聽者的尷尬、生氣甚至厭惡,也會對雙方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因此,當談及這類忌諱的話題時,人們往往選擇使用委婉語。正如W.D Redfern曾指出“Euphemism provides a way of speaking about unspeakable. It falls midway between transparent discourse and total prohibition. It is the wouldbe safe area of language constrained by decorum”.(Asher,Simpson,1994:1181)
1.避免“dead(死)”
英語中表示“死亡”的許多委婉語都是借助隱喻造成的,例如:going to his long home(回老家);to be with God(見上帝);to join the im-mortals(作古);to rest in peace/ to be at rest(安息);to go to Heaven(or Paradise)(上天堂),to join one’s ancestors/to be gathered to one’s fathers(見祖宗)。
2.避免“old age(老)”
由于東西方文化背景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導致了人們對待老人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在中國,老人是智慧,經(jīng)驗,堅韌的代名詞,因此使用“老”這個詞大多是出于尊敬對方,而在英語中,“the old aged”則是相反的意思。很多老人不愿意被別人成為“the old aged”,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能力的質(zhì)疑,因為
“old”在他們眼中代表著衰弱和臨近死亡,他們不愿意被社會看低或者成為社會的負擔。因此,在英語中,當談及“old age”時,一般使用一些委婉詞,如“the seasoned, elder statesmen, well -preserved, mature, or the experienced, or the senior citizen, advantage in age”等。
(二)禮貌功能
在社交場合,如果能夠恰當禮貌地使用委婉語,不僅會體現(xiàn)說話人的素質(zhì)及風度,同時這也是人類社會的審美需求和文明需要。它不僅能增進說話雙方之間的情誼,還可以促進社會和諧。
1.關(guān)于地位低下的職業(yè)的委婉語。對于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者服務(wù)性行業(yè)的人,人們往往會選擇更加禮貌地名稱來代替這些直白的職業(yè)稱呼。例如在英語中:waiter,waitress(服務(wù)員)被禮貌地稱為dinning-room attendants(餐廳管理員);稱呼hair-dresser(理發(fā)師)為beautician或者cosmetologist(美容師);稱呼cooker(炊事員)為chef(廚師)。
2.關(guān)于貧窮和失業(yè)的委婉語。在談到貧窮或者類似的話題時,人們一般避免直接表達,而傾向于使用委婉語來避免對方的不快與尷尬,如:一般不直接說penniless(身無分文)而說out of pocket(口袋空空);不說poor(窮)而說needy(貧困);當形容poor people(窮人)時,會說to be down on one’s luck(時運不佳);當被dismiss(解雇)時,會用lay off(下崗)替代。
(三)掩飾功能
并非所有的委婉語都是用于表達好的意圖,有時使用委婉語是為了掩飾真相。正如曾毅平所言:“有些事情原本自自然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卻羞于啟齒。然而,既是客觀存在就不能不訴諸語言,于是交際言語中便生出許許多多絕妙的諱飾說法?!?/p>
1.用于商業(yè)領(lǐng)域,以便更好地促銷商品。為了讓顧客選擇自己的商品,商家往往會使用大量誘導性的詞匯,引起顧客的注意。為此,商家在挑選廣告語時尤為謹慎,會盡力選擇一些委婉語來鼓吹產(chǎn)品質(zhì)量或者效果,誤導或欺騙消費者并從中獲利。如飛機的艙位,“the first class(一等艙)”被改成為“deluxe class(頭等艙)”,“the second class(二等艙)”被改稱為“the first class(商務(wù)艙)”,“the third class(三等艙)”被改稱為“economic class(經(jīng)濟艙)”。同時,“cheep(便宜)”這個詞一般會讓人聯(lián)想到質(zhì)量差,過時,因此往往被改稱為“budget(廉價)”,“l(fā)ow-cost(低成本)”or“economic(經(jīng)濟)”。
2.用于掩蓋貧困、經(jīng)濟蕭條、失業(yè)、犯罪等社會問題。如果有人破產(chǎn),不會直接說他go bankrupt(破產(chǎn))被委婉地說為out of the game(比賽出局);對于欠債的人,不會直接說in debt(負債)而會委婉地說cash advance(錢超支了);窮人住的“slums”(貧民窟)被改稱為“substandard housing”(低標準房屋);而如果living on pension(靠救濟金為生)則會成為living on social security(靠社保生活);如果女子illegitimate child(未婚生子)被委婉地稱為love children(愛孩子);而犯人住的bride well(監(jiān)獄、拘留所)則變成了the rehabilitation home(感化院、康復中心)。
(四)美化功能
人們常常使用委婉語來美化一些令人不愉快或者敏感的話題。例如在西方國家,直接談?wù)撘粋€人的外貌或者身材是不禮貌的行為,這會讓對方感覺尷尬甚至氣憤。因此,當談及此類話題時,人們往往用一些褒義詞來美化事實。例如人們一般不會說“ugly(丑)”,“awful(嚇人)”而會選擇用“ordinary(普通)”,“plain(平常)”。人們也不會直接說“fat(胖)”而會委婉地說“nutritionally endowed(營養(yǎng)好)”,“well-built(長得結(jié)實)”,“plump(豐滿)”,“big-boned(骨架大)”,“mighty(威猛)”“put on weight(發(fā)福)”,and“chubby(胖嘟嘟)”等等。同時對于太瘦的人,也不會直接說“skinny(皮包骨頭)”,而會委婉地說“delicate(纖弱)”,“slender(苗條)”or“slim(修長)”。
語用失誤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英國語言學家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她的著作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語用失誤》中提到。她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言語交際中,由于各自說話習慣和表達方式不同,或者由于一方不了解另一方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會發(fā)生誤解,障礙或沖突,影響交際效果??缥幕浑H中語用失誤的因素涉及很多,其中既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文化因素。由于語言使用不當而造成的錯誤很容易消除,但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絕大多數(shù)都是有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如果忽視交流中文化差異,或者禁忌使用不當,都會造成雙方理解的偏差,進而會導致談話終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于文化價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都有不同的理解。東西方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西方文化看重個人主義,強調(diào)機會均等、自強自立及自主創(chuàng)新,他們極其看重個人隱私。與之相反,中國文化看重集體主義,強調(diào)集體利益、團結(jié)合作。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是這兩種文化中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沒有領(lǐng)會不同文化價值觀,可能會導致交際障礙。中國人對于一些個人問題,像年齡、婚姻狀態(tài)、工資等都有極大的興趣,人們一見面就問:“有沒有女/男朋友了?結(jié)婚了嗎?一個月掙多少錢呀?……”可是這些話題在西方國家是人們所避諱的,直接問這些問題會讓對方感到尷尬。
比如下面的情景:一位中國人被邀請去一位美國朋友的新家參觀,房子很漂亮。
Guest:Beautiful house!(客人:“好漂亮的房子呀!”)
Host:Thank you!(主人:“謝謝!”)
Guest: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is house?(客人:“買這個房子你花了多少錢?”)
不僅如此,清朝離近代不遠,流傳下來的古錢幣異常的多,這就使孟導手里的‘乾隆通寶’處境更加悲情。為了讓孟導心服,老賈決定從基本知識講起。這時有客人來買東西,葉總和來人去了店鋪里面。
Host:Well…(Keep silence).(主人:“額……”(沉默))
Guest: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客人:“你怎么不說了?”)
Host:We don’t talk about the price of the house.(主人:“咱們別談房價了吧?!保?/p>
Guest:We are prepared to buy a house now.(客人:“我們最近打算買房?!保?/p>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雙方都感覺氣氛很尷尬,造成雙方誤解的原因并不是聽者的理解能力不強,不能聽懂說話者的言語,而是因為文化差異,雙方對一些事物認識不同。事實上,當語言能力可以應(yīng)對溝通的需要時,文化障礙便愈加凸顯,因為人們很容易諒解語言失誤,但是由于語用失誤或者文
化的誤解而導致的摩擦很難消除,甚至這會造成交流的終止。
任何一種語言的使用都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認識到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避免談及對方的禁忌話題,以便減少交談中雙方的誤解及語用失誤進而消除交流障礙。同時,人們也必須清楚地意識到“不同”并不意味著“不好”。每一種文化都有著特有的魅力和特征,這些特點可能在別國文化是不被接受的,這時,人們要學會去理解并接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化解文化沖突。
委婉語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在人際交往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恰當?shù)厥褂梦裾Z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舒暢。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于價值觀有著不同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際中,因為文化差異會產(chǎn)生許多語用失誤。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避免談及對方的禁忌話題,以便減少交談中雙方的誤解及語用失誤進而消除交流障礙。當然,英語委婉語研究是一個復雜的課題,包括語義學、語法學、詞匯學、語用學等,而跨文化交際也涉及了語言、文化、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個領(lǐng)域。因此,本論文的討論還是限于初級階段,一些歸納和觀點仍然是探討性的,對于具體消除語用失誤的措施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注:本文系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4 SK0006)
參考文獻:
[1]Allen, K, Burridge, K. Euphemism and Dysphemism: Languages Used as Shield and Weap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18.
[2]Leech, G 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Grice, H.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4]J.S. Neaman & C.G. Silver,Kind Words: 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 Expanded and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1983.
[5]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6]Yule, G. Pragmatic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劉純豹.委婉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8]束定芳.委婉語新探[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89,(3):28-34.
[9]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語研究:回顧與前瞻[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5):17-22.
[10]曾文雄.模糊限制語的語言學理論與應(yīng)用研究[J].外語教學,2005 (7):27-30.
[11]徐莉娜.跨文化交際中委婉語解讀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9):6-9.
[12]常敬宇.委婉表達法的語用功能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3):32-36.
[13]邵軍航.論委婉語的分類標準及類型[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9,(4):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