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惟則與襄陽
宋·陳思《寶刻叢編》卷三引《集古錄目》云:“《唐襄陽令盧僎遺愛頌碑》,唐太子正字閻寬撰,伊闕尉集賢院待制史惟則八分書。僎字守成,范陽人,為襄州長史。此蓋去思碑也。字多殘缺,不見所立年月?!蓖伟妗断尻柨h志·古跡》引《金石錄》云:“襄陽令盧僎遺愛碑,閻寬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寶中立?!?/p>
史惟則,生卒年月不詳,名浩,以字行。唐代廣陵人,也有說是吳郡人。天寶年間(742—755)嘗任伊闕縣尉,集賢院待制。后官至殿中侍御史。唐代以分、隸著名的書法家有四人,他是其中之一。另三家分別是韓擇木、蔡有鄰和李潮。人們評價(jià)他的籀、篆、八分書“如王公大人,進(jìn)退有度”。所謂“八分”書,其字體似隸而體勢多波磔。相傳為秦代上谷人王仲次所創(chuàng)。對此書體,歷來有不同解釋。有的人認(rèn)為這種書體,二分似隸,八分似篆,故稱八分。有的人認(rèn)為這種書體,似漢隸的波磔,向左右分開,像八字分背,故稱八分。史惟則的精品之作《大智禪師碑》,現(xiàn)藏見西安碑林。碑文為嚴(yán)挺之撰,開元二十四年立。書體為隸,孫承澤評之為:“暢適勻安,不乏筋骨”。碑陰亦史惟則所書。
《襄陽令盧僎遺愛碑》,閻寬撰文,閻曾任禮泉縣尉、太子正字等職。《全唐詩》有詩五首。盧僎,臨漳人,開元初任聞喜縣尉,后為翰林學(xué)士,終吏部員外郎。與孟浩然為忘形之交,嘗同孟浩然一起為韓思復(fù)立碑峴山。從孟浩然與之交往的詩中考之,盧僎任襄陽令的時(shí)間應(yīng)在開元二十五后,任滿當(dāng)入天寶年間,故《遺愛碑》立于天寶年間是沒有疑問的。
(魏平柱魏迎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