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彪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標準,更是新時代人才的必備心理標桿。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此同時,需要共同進步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水平。而這些要從青少年抓起,讓他們從小受到這方面的熏陶,這樣才能夠在不斷地學習和知識增長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道德方向,成為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人才。從初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出發(fā),講述幾點教育教學經(jīng)驗,希望能夠為社會主義教育建設出力。
關鍵詞:初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觀;政治思想
一、糾正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金錢觀念和價值觀念
在接受教育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有著良好的家庭條件,父母能夠給他們很好的金錢支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生活就沒有煩惱,或者他們的為人處世方式就非常正確。相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對金錢和價值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他們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感對他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在我對這類學生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人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不合群、愛攀比,對待事物喜歡用金錢來衡量?;蛘咚麄儗χ車氖挛锍帜魂P心的態(tài)度,甚至出現(xiàn)冷漠、自私等心理。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甚至讓他們的人生觀都發(fā)生較大的
偏差。
對待此類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就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質出發(fā),以精神力量去感染他們,或者是讓他們感受到真正價值的所在,這樣才能夠糾正他們的基本觀念,才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例如,學校定期組織一些提高“文明禮儀”的活動,可以以征文或演講等方式,倡導學生把文明禮儀當作一種風尚,使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意義,或者讓這些學生深入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讓他們體驗農(nóng)活的快樂,感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那種最淳樸、非物質的溫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他們的行為習慣,做到及時糾正、及時教育;對于一些存在嚴重錯誤行為的學生,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真實情況,從而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斷。其實這類學生雖然表面猖狂,但是內(nèi)心卻是非常孤獨的,很多時候是因為缺少朋友,不會交流。如果是這種情況,就要做到小心翼翼地處理,用最溫柔的語言和行為去感動他們。
二、積極鼓勵,展示社會的溫暖,感染他們的內(nèi)心
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留守學生,他們家庭條件一般不是很好,而且父母也不在身邊,這樣他們從物質到精神上都會有所匱乏,所以他們需要的精神關心要更加重要一些。這些留守學生在性格上一般都比較內(nèi)向,缺乏自信心,缺乏一定的交流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調(diào)的是人人平等,強調(diào)的是精神價值。這正是這些留守學生自身所看不到的,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自身的天性,糾
正他們的錯誤,在正確的精神鼓舞之下得到最正確的價值熏陶。
為了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教師要和這些留守學生的家長之間建立長久的聯(lián)系,通過視頻、書信、通話等方式讓這些學生也感受到父母來自遠方的關心。另外,還要告訴他們自己父母的偉大,根本沒有必要有自卑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站在同樣的高度去接受教育,接受心靈的洗滌。為了更好地讓他們感受社會的關心,可以建立互幫互助小組,讓這些留守學生去其他同學的家里吃飯,感受同學的關心和家庭的溫暖;或者讓他們?nèi)椭茸约焊欣щy的人,從
而讓他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也可以組織主題班會,例如《我的夢,中國夢》《我有一顆感恩的心》等,利用多種形式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關心學生的家庭問題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才是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和最好的教育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家庭問題更是多種多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正是這一現(xiàn)象最直觀的表述。而在家庭問題多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有明顯的不同,他們或者是格外懂事,但很多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和價值觀的偏離。學校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中強調(diào),對于那些家庭問題較多的學生,如,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等,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使他們和別的學生一樣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學首先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維護他們的尊嚴,在此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關懷教育。因為這部分學生的感情比較脆弱,對一些語言比較敏感。
教師要積極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和這些學生成為知心朋友,
能夠去傾聽他們的煩惱,幫助他們輔導和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在生活上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并以一些積極向上的人物事例去感染他們,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針對大眾的,強調(diào)個體差異的一個教育,一定要“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來輔助初中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艷玲.談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04).
[2]譚淵.淺析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對策[J].交流平臺,2008(08).
[3]陽萍.淺析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J].今日南國,2008(0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