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南京210023)
論列寧為實現(xiàn)工作重心轉移加強“宣傳生產和建設”的思想
俞敏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南京210023)
蘇俄非常時期列寧高度重視加強對生產和建設的宣傳,力求充分調動工農群眾和各級干部的積極性,大力推進生產和建設的步伐,并且在實踐中形成了重要的思想。1918年春,列寧提出,要把宣傳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置于重要的地位;要宣傳和報道生產過程中競賽的情況,推動生產建設的開展;要宣傳生產過程中的自覺紀律,促進建立良好的生產秩序,等等。1920年底,列寧提出,應該及時轉變宣傳工作的重心,將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放在宣傳工作的“第一位”;必須建立專門的領導機關,加強對生產與建設宣傳工作的統(tǒng)一組織和領導;應該動員各種積極力量,進行生產與建設的宣傳工作;宣傳生產與建設的報紙應該通俗化,便于工農群眾閱讀。
蘇俄非常時期;列寧;宣傳;生產與建設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5.05.007
在蘇俄的歷史上,從十月武裝起義勝利至國內戰(zhàn)爭勝利這一時期被稱為非常時期,因為殘酷的階級斗爭和戰(zhàn)爭迫使俄共(布)和蘇維埃政權采取了許多非常措施展開斗爭。在這一時期,列寧和俄共(布)視戰(zhàn)場上形勢的變化,如在紅軍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而出現(xiàn)和平機會時,及時提出將工作重心轉向生產和建設上來。這時列寧高度重視加強對生產和建設的宣傳,力求充分調動工農群眾和各級干部的積極性,大大推進生產和建設的步伐,并且在實踐中形成了重要的思想。
1918年的4、5月間,蘇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以工人赤衛(wèi)隊的力量平息了國內舊政權的捍衛(wèi)者發(fā)動的軍事叛亂,以國有化的手段粉碎了一部分企業(yè)主力圖由破壞生產入手搞垮蘇維埃政權的陰謀活動,有力地鞏固了蘇維埃政權。這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敵人的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告一段落,可以而且應當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上。列寧適應這一需要,撰寫了《〈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初稿》、《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和《關于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的提綱》等文章,提出了工作重心轉移的思想。在這些文章中,他提出了宣傳生產與建設的思想。
1.要把宣傳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置于重要的地位
在資本主義社會包括在舊俄國,報刊往往關注政治上的事件,如會議選舉和總統(tǒng)選舉,發(fā)生軍事政變,爆發(fā)國內戰(zhàn)爭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等等,極力渲染這些事件。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俄共(布)和蘇維埃政權的報刊受到舊報刊的習慣和傳統(tǒng)的影響,也較多地關注政治事件,未重視對工農群眾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實踐的宣傳。針對此情況,列寧提出,蘇俄的報刊應把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置于重要的地位。他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初稿》中寫道:由于我們的報刊也同舊的資產階級的報刊一樣,用過多的篇幅關注政治上的一些瑣事,“因此在這方面我們幾乎還要重新解決一項任務,解決這項任務的一切物質前提都已具備,只是缺少對這項任務的必要性的認識和解決這項任務的決心。這項任務就是把報刊由主要報道日常政治新聞的工具,變成對人民群眾進行經(jīng)濟教育的重要工具”[1](P135)。這里他提出,對報刊報道的重點進行改變即以后應以報道經(jīng)濟建設為主,是黨的工作的一項任務。這說明他把這項任務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上來認識。在這篇文稿中,他還指出:“報刊應當把實踐中直接提出的勞動問題放在首要地位。報刊應當成為勞動公社的報刊,也就是說,正是要公開報道資本主義企業(yè)的領導人竭力不讓群眾知道的東西。”[1](P136)他的意思是,在資本主義企業(yè),企業(yè)主把內部的生產情況作為商業(yè)秘密保護起來,由他個人統(tǒng)治和領導,不讓外人窺視,不準外人批評和干涉。蘇維埃國家要改變這種情況,要通過報刊和其他有關的途徑,讓全社會了解企業(yè)內部的生產情況。《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中,他再次寫道:“必須系統(tǒng)地進行工作,除了無情地壓制那些滿篇謊言和無恥誹謗的資產階級報刊,還要努力創(chuàng)辦這樣一種報刊:它不是拿一些政治上的聳人聽聞的瑣事供群眾消遣和愚弄群眾,而是把日常的經(jīng)濟問題提交群眾評判,幫助他們認真研究這些問題?!盵1](P172)在他看來,報刊報道生產情況和建設的情況,目的在于把日常的生產和建設的問題交由工農群眾評判,讓群眾認真地研究這些問題,以有利于解決生產和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此后不久,列寧在《論我們報紙的性質》一文中,進一步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說:“現(xiàn)在,老一套的政治鼓動,即政治空談,占的篇幅太多了,而新生活的建設,建設中的種種事實,占的篇幅太少了?!盵2](P91)他的意思是,有些眾所周知的政治事件,如孟什維克對革命的背叛,英國和日本為了維護資本的權利開始了對蘇俄的入侵,美國億萬富翁對德國的仇恨等,可以用簡短的文字來報道,不必長篇大論,不必老調重彈,可是它在蘇俄的報刊上占的篇幅太多。他還說:“少談些政治。政治已經(jīng)完全‘明朗化了’,它已歸結為兩個營壘的斗爭,即起義的無產階級和一小撮奴隸主資本家(及其狐群狗黨直到孟什維克等等)的斗爭。關于這種政治,我再說一遍,可以而且應當談得十分簡短?!薄岸嗾勑┙?jīng)濟?!盵2](P91-92)這里他所謂“少談些政治”,指已經(jīng)明朗化了的政治即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兩個營壘之間的斗爭可以少談。“多談些經(jīng)濟”,不是就經(jīng)濟問題進行“泛泛的”議論,發(fā)表書生氣十足的計劃和說一些空話大話,“不是的,我們需要的經(jīng)濟是指搜集、周密地審核和研究新生活的實際建設中的各種事實”[2](P92)。在他看來,在建設新經(jīng)濟的過程中,大工廠、農業(yè)公社、貧苦農民委員會、地方國民經(jīng)濟委員會是否有工作成績?有哪些成績?成績是怎樣取得的?怎樣擴大的?這些是蘇維埃的報刊需要著力報道的內容。在此文章的結尾,列寧再次提出:“少來一些政治空談,少發(fā)一些書生的議論。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農群眾怎樣在日常工作中實際地創(chuàng)造新事物。多檢查檢查,看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產主義成分?!盵2](P93)以上論述過程以及援引的材料可以證明,列寧此時對于經(jīng)濟建設和生產建設的重視程度,已經(jīng)到無可復加的地步。
2.要宣傳和報道生產過程中競賽的情況,推動生產建設的開展
資本主義的生產中存在著自由競爭,它是導致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和商業(yè)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列寧認為,在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國家,消除了自由競爭,但是提倡勞動競賽。當時許多資產階級學者否定蘇維埃國家可以展開勞動競賽。他們說,既然蘇維埃制度使每個人的生活得到保障,那么勞動者之間進行競賽就失去了動力。列寧批評這種論調時說,競爭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特殊形式的競賽,是各個生產者爭奪面包、爭奪市場上的勢力和地位的斗爭,消滅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并不意味著消滅競賽。在蘇維埃制度下,由于消滅了人剝削人的現(xiàn)象,使生產者成為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的主人,為他們之間進行勞動競賽提供了可能性。鑒于此,蘇維埃國家的報刊要報道勞動競賽的情況。列寧說:“在這里,聯(lián)系到報刊在經(jīng)濟上重新組織和重新教育群眾方面的作用問題,我們還應當談談報刊在組織競賽中的作用問題?!盵1](P138)他認為,報刊公開報道競賽至少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使所有的生產單位了解其他地區(qū)以及其他生產單位組織生產的情況,二是使所有的生產單位可以就勞動生產的成果進行比較,三是可以使有的生產單位產生的經(jīng)驗在其他的單位得到推廣。報刊可以報道生產中的先進模范人物和先進模范單位,樹立榜樣,以個別榜樣的力量全面地推動工作。列寧說:“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個別榜樣的意義,比如說,某個生產合作社的榜樣的意義,必然是極其有限的?!薄霸谡噢D到無產階級手里以后,在剝奪了剝奪者以后,情況就根本改變了,而且,如一些最著名的社會主義者多次指出過的那樣,榜樣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現(xiàn)自己的廣大影響。模范公社應該成為而且一定會成為落后公社的輔導者、教師和促進者。報刊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工具,詳細介紹模范公社的成績,研究它們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它們經(jīng)營的方法?!盵1](P172)他的意思是,報刊報道了模范的生產單位,樹立了榜樣,則可以使其他的生產單位向模范單位學習,起到模范帶動和促進后進者的作用。報刊報道了模范單位取得成績的原因和他們經(jīng)營的方法,則可以使后進單位學習和吸取經(jīng)驗,改進工作方法和經(jīng)營方法,改變后進的面貌。同時列寧提出,對于一些頑固地保持“資本主義傳統(tǒng)”,即保持無政府狀態(tài)、好逸惡勞、無秩序、投機活動的單位,要將名稱登在報刊上,公開批評,以輿論的壓力迫使他們改進工作。在當時的實踐中,確實有一些落后的、后進的生產單位。列寧在《論我們的報紙的性質》一文中指出,有些工廠在國有化以后,仍然處于混亂、散漫、骯臟、搗亂、懶惰的狀態(tài),可是報刊并沒有公開批評這些工廠,沒有起到報刊應有的作用。他說:“報刊對這一切默不作聲。即使談到,也只是官樣文章,走走過場,不像一份革命報刊,不像一個階級實行專政的機關報,盡管這個階級正在用行動證明,資本家和維護資本主義習慣的寄生蟲的反抗將被它的鐵拳所粉碎?!盵2](P92)這里的意思是,盡管資本家破壞生產的活動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混亂狀態(tài)將被蘇維埃政權所粉碎,但是報刊沒有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即沒有批評這些企業(yè)生產混亂的狀態(tài),這是值得報刊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深刻反省的。
3.要宣傳生產過程中的自覺紀律,促進建立良好的生產秩序
當時,革命勝利和蘇維埃政權成立不久,有序的生產和有序的社會生活尚未建立起來,所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強紀律性。報刊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報道,促進建立良好的生產秩序。列寧《〈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初稿》指出:“報刊應當成為我們加強勞動者的自覺紀律、改變資本主義社會陳舊的即完全無用的工作方法或偷懶方法的首要工具,它應當揭露每個勞動公社經(jīng)濟生活中的缺點,無情地抨擊這些缺點,公開揭露我國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一切弊病,從而呼吁勞動者的輿論來根治這些弊病?!盵1](P136)意思是說,要通過報刊揭露有些生產單位無勞動紀律、自由散漫、極為混亂的弊端,以社會輿論的力量來促進根治這些弊端。同時列寧指出,有些生產單位已經(jīng)通過加強勞動紀律,開始了正常的有序化的生產,報刊要宣傳和介紹他們的情況。他說:“在每個公社內,勞動者加強自覺紀律,他們善于同作指導工作的專家們(哪怕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合作,他們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節(jié)省人力、防止目前我們深受其害的駭人聽聞的盜竊產品的行為方面取得實際成績——所有這些,應當成為我們蘇維埃報刊的主要內容。”[1](P136)這里的意思是,通過宣傳有些生產單位加強勞動紀律、管理有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事跡,可以促進其他單位加強管理,早日走上正常生產和有序生產的軌道。
4.宣傳生產與建設,必須講求實際,反對“虛構”和“夸大”
如前所述,列寧在《論我們報紙的性質》一文中要求報刊少談些“明朗化了”的、眾所周知的政治事件;多談些經(jīng)濟,如多報道和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的情況,特別是要多宣傳經(jīng)濟建設取得的成績。他在論及到這里時提出:成績被證實了沒有?其中有沒有“虛構”和“夸大”的成分?他還反對說一些不切實際的套話和空話,如“事情正在就緒”、“計劃業(yè)已擬就”、“力量已經(jīng)投入”、“現(xiàn)在可以擔保”、“肯定有所改善”等,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油腔滑調”,決不可以出現(xiàn)在蘇維埃國家的報刊上。這體現(xiàn)出列寧在宣傳生產與建設的工作中講求實際的態(tài)度。
1920年11月,列寧和俄共(布)領導工農群眾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趕走了外國帝國主義干涉軍,平息了國內的反革命武裝叛亂,取得了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完全勝利。這時,列寧再次提出,必須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同時他提出,要做好生產宣傳和經(jīng)濟建設宣傳的工作。這一時期,他進一步發(fā)展了宣傳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的思想。
1.應該及時轉變宣傳工作的重心,將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放在宣傳工作的“第一位”
如前所述,在1918年4、5月間,列寧在講到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時,提出要將這方面的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少談些政治,多談些經(jīng)濟。當時的實踐展開后不久,由于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國內戰(zhàn)爭爆發(fā),俄共(布)和蘇維埃政權的工作重心又轉向了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的工作也被迫停止?,F(xiàn)在國內革命戰(zhàn)爭已經(jīng)取得完全的勝利,俄共(布)和蘇維埃政權的工作重心再次轉向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黨和國家宣傳工作的重心應該隨之進行轉變,轉向宣傳生產與經(jīng)濟建設。列寧在1920年11月起草的《關于生產宣傳的提綱》中提出:“現(xiàn)在,由于俄羅斯聯(lián)邦在軍事上的勝利和它所處的整個國際形勢,生產宣傳應當重新放在第一位,應當加強并且從組織上予以落實?!盵3](P16)對于怎樣理解這個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作了這樣的說明:指導性的報紙如《消息報》、《真理報》應該做到減少政治方面的篇幅,擴大生產宣傳的版面;對黨的機關和蘇維埃政權機關施加影響,使他們在全部工作中用更大的力量來進行生產宣傳;在全國范圍內經(jīng)常性地進行生產宣傳工作,制定多種措施來改進生產宣傳工作,檢查它已經(jīng)確確實實取得的成績。同年12月,他在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說,蘇俄已經(jīng)在軍事戰(zhàn)線上取得了完全的勝利,現(xiàn)在應當在更困難的生產與建設的戰(zhàn)線上取得勝利。他指出:“現(xiàn)在我們應該注意把全部宣傳鼓動工作從為政治和軍事服務轉到經(jīng)濟建設的軌道上來?!薄敖M織全國范圍的生產宣傳的必要性,是由政治局勢的一切特點決定的。”[3](P141)他認為當前蘇俄政治局勢的特點是由戰(zhàn)爭結束、和平出現(xiàn),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已經(jīng)成為黨和國家政權工作的重心,因而必須將生產宣傳置于宣傳工作的第一位。他還說,黨和國家政權全力投入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工農群眾未必懂得其道理,必須通過宣傳工作使全體工農群眾懂得這樣做的必要性。這就是所說的:“讓我們使千百萬人更自覺地對待經(jīng)濟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爭吧。這是中央生產宣傳局的任務,這是全俄工會中央理事會的任務,這是黨的一切工作人員的任務,這是蘇維埃政權所有一切機關的任務,這是我們全部宣傳工作的任務,我們曾經(jīng)靠宣傳工作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因為我們的宣傳過去和現(xiàn)在一直是向全世界的工人和農民說真話,而其他人的宣傳都向他們說假話”[3](P143)。這里的意思是,生產宣傳的任務與黨的領導機關的任務、工會領導機關的任務、蘇維埃政權機關的任務、全體黨員的任務是一致的,即引導工農群眾正確地認識轉變工作重心的必要性,并且全力投入生產和經(jīng)濟建設的過程中。
2.必須建立專門的領導機關,加強對生產與建設宣傳工作的統(tǒng)一組織和領導
當時俄共(布)和蘇維埃政權雖然有自己主辦的報紙,可以通過這些報紙進行生產與建設的宣傳,但是宣傳工作不應該限于幾份報紙的報道宣傳,應該還有其他的宣傳途徑,如各個方面、各種層次的會議宣傳,所以建立專門的領導機關,加強宣傳的統(tǒng)一組織和領導是十分必要的。況且宣傳的對象涉及生產與建設的多個領域如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參與宣傳工作的主體涉及到黨的機關、政權機關、工會、青年團等,由此看也需要建立專門的領導機關,以便于統(tǒng)一組織和開展工作。因此,列寧在《關于生產宣傳的提綱》中指出:“為了節(jié)省力量和正確地指導工作,俄羅斯聯(lián)邦全國的生產宣傳應當在一個機關的領導下統(tǒng)一進行。”[3](P16)他認為,這個領導機關可以是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報紙的編輯部;這份報紙應該是一份既反映工業(yè)生產情況、又反映農業(yè)生產情況的報紙,應該是一份既適合工人閱讀、又適合農民閱讀的報紙。作為生產與建設宣傳的領導機關,應該冠以領導小組的名稱。應由俄共(布)中央委員會、全俄工會中央理事會、最高國民經(jīng)濟委員會、農業(yè)人民委員部和政治教育總委員會等各派1名代表參與其中工作。1920年12月,列寧起草對俄共(布)中央全會關于生產宣傳的決定草案的意見,提出:“成立全俄生產宣傳局,隸屬于全俄工會中央理事會,同時增加教育人民委員部的代表,并不是把機構搬出教育人民委員部,而是使教育人民委員部這個機構完全從屬于全俄生產宣傳局?!盵3](P91)他的這條意見寫入《關于生產宣傳的決定》草案,成為該決定草案的第一條。該決定草案被俄共(布)中央全會通過。當時,根據(jù)俄共(布)中央全會正式通過的決定,建立了全俄生產宣傳局。1921年初,黨中央批準了全俄生產宣傳局的章程。該章程規(guī)定,全俄生產宣傳局是全俄生產宣傳的領導機構,它的職責是制定總的工作計劃,領導中央各個機關、各個方面的生產宣傳工作,領導地方各級生產宣傳機關的工作。
3.宣傳生產與建設的報紙應該通俗化,便于工農群眾閱讀
當時蘇俄整體的文化水平低,特別是工人、農民中許多人讀書少,閱讀能力不強,而生產宣傳的對象正是他們,這就決定了生產宣傳的報紙必須通俗化,不然則工農群眾閱讀困難,起不到生產宣傳的作用。列寧在《關于生產宣傳的提綱》中寫道:“生產性報紙應當是千百萬人都能夠看懂的通俗報紙,但決不能庸俗化。”[3](P17)他的意思是,通俗化,讓工農群眾都能看懂是前提,同時不能庸俗化,不能刊載低級趣味的東西;要通過通俗化的生產宣傳,吸引工農群眾讀報,使他們在受宣傳教育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興趣,逐漸地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他提出,用于生產宣傳的報紙,刊登政治問題的內容不能超過1/4,主要的內容應該是經(jīng)濟計劃、勞動戰(zhàn)線的情況、訓練工農群眾參加管理、檢查蘇維埃政權機關和相關的經(jīng)濟機構執(zhí)行各項經(jīng)濟法令的情況。這樣的報紙要定期地同許多做群眾工作的讀者交換意見,聽取他們對辦報的意見和建議,以利于改進工作。1920年12月下旬,列寧又起草對俄共(布)中央全會關于創(chuàng)辦專門的生產性機關報的決定草案的補充意見,提出:“指示《消息報》和《真理報》改成生產性比政治性更強的機關報,并引導俄羅斯聯(lián)邦的所有報紙作同樣的改變?!薄鞍选敦毧噢r民報》改成生產性報紙,該報必須登載具體材料,并擔負密切農民和工人的關系、農業(yè)和工業(yè)的關系的任務。”[3](P94)他的意思是,《消息報》和《真理報》這兩份重要的機關報尚不能適應生產宣傳的需要,必須進一步改進工作?!敦毧噢r民報》一是要完全地改成生產宣傳的報紙,二是要貫徹通俗化的原則和統(tǒng)一宣傳工作的原則,讓工農群眾能夠看懂它,并且刊載工人和農民都關心的內容,為密切工農關系盡一份力量。為了讓更多的工農群眾能夠閱讀到報紙上刊載的材料以及相關的其他材料,列寧提議,由宣傳領導機關出面,經(jīng)常地把登載于報紙上的材料連同投寄到報社但未登出的材料,印成小冊子或活頁文選,義務地、及時地發(fā)送到各個圖書館和工廠閱覽室、農村閱覽室,供群眾閱讀,增強生產宣傳的效果。
4.應該動員各種積極力量,進行生產與建設的宣傳工作
在工農群眾中會涌現(xiàn)出生產宣傳的積極分子。列寧說,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選拔他們到有關領導機關,促進生產宣傳工作。他還提出:“必須按照計劃有組織地、經(jīng)常地吸收工程師、農藝師、教師以及具有某種專長的蘇維埃職員加強生產宣傳工作(與掃盲工作結合起來)?!盵3](P18)他的意思是,科學家和專家因為業(yè)務上的專長,其態(tài)度和意見對群眾有潛在的影響力,所以應該吸收思想政治表現(xiàn)好的科學家和專家參與做生產宣傳工作。在各個領域的生產管理的過程中,有對生產過程和產品進行檢查的環(huán)節(jié)。列寧提出,要把生產檢查工作和生產宣傳工作結合起來,負責檢查的人員要做生產宣傳的工作。一切能夠向居民介紹電氣化的人,都有義務進行生產宣傳。要組織講演、座談、報告會,進行生產宣傳。要“更廣泛地和更經(jīng)常地利用電影進行生產宣傳。同電影局合作。”“利用蘇維埃唱片。在俱樂部、農村閱覽室、街頭等地方展出圖表和圖片。在大小工廠、技術學校等附近張貼海報和宣傳畫”[3](P18)。可見,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進行生產與建設的宣傳,這就是列寧所提倡的原則。
[1]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寧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列寧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 葉劍鋒)
俞敏(1982—),女,湖北武漢人,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列寧社會主義思想研究。
A8
A
1671-7155(2015)05-0034-05
2015-07-29
江蘇省優(yōu)勢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項目暨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列寧對黨內民主的探索及其當代啟示研究”(項目編號:12BKS00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