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峰
(中共新疆區(qū)委黨校,烏魯木齊 830002)
新中國成立初期
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思路
岳海峰
(中共新疆區(qū)委黨校,烏魯木齊 830002)
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劇烈轉型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如何使我們黨經受住嚴峻的現實考驗,永葆黨的純潔性?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是初掌執(zhí)政權利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作出的明智選擇。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樣一種復雜的背景之下,選擇一條和現實基本適應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基本的思路。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共產黨,根據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經驗,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具體情形,提出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基本思路。
新中國成立初期;純潔性;基本思路
黨的純潔性建設不僅是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法寶,也是鞏固勝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法寶。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任弼時就指出:“現在,我們要防止因為經常的行政事務繁忙而忽視黨務工作的現象?!倍凹m正這種偏向,對于我們黨將要在全國范圍成為執(zhí)政黨的時候是特別重要的”[1]。習仲勛根據新中國成立后一年的具體實際,進而指出:“現在到了提起全黨警惕的時候了!我們已經有一切必要條件著手清除這些現象了!而且不能再遲了!”[2]這無不彰顯了黨的領導層對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高度關注。
1.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對保持黨的純潔性形成了客觀的約束機制
執(zhí)政之前的中國共產黨長期處于非法的狀態(tài),在那時入黨非但沒有任何實惠,而且常常面臨生與死的考驗。然而大量具有“拯救斯民于水火,且扶大廈之將傾斜”社會責任感的革命群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應該說,那時候,絕大多數人的入黨動機應該是為了實現自身和全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即使有的黨員在一開始的時候,也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沒有如此的清晰和深刻,但是,經過革命大熔爐的淬煉,大多數人的思想道德意識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升。革命戰(zhàn)爭年代長期實行的軍事共產主義生活方式,使有悖黨的純潔性的各種行為缺乏一定的物質基礎,也容易促使革命者形成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即以“革命獻身精神的強弱、為革命所作貢獻的大小”等作為衡量自身和他人價值的大小。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時期是一個階級大搏斗的時期,任何一個革命者都不可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必須是整個革命群體中的一員去追求自己的解放和幸福。個人的利益和整個革命集體的利益從總體上來講是一致的,只有整個革命獲得了勝利,個人利益才能實現與發(fā)展,倘若革命失敗,則個人利益將無法保證。這就必然要求廣大黨員自覺堅持個人服從組織、緊密聯系群眾、全身心的服務于群眾,否則的話,不僅與保持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相悖,就是自身的存在都將成為問題??傮w來講,這個時期的共產黨人是“自我管理的人”,“她的價值觀、思想認識和組織的共同愿景、價值觀有一致處”[3]。
執(zhí)政之前,中國共產黨長期處在農村分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之中,決定了黨和人民群眾朝夕相處,兩者之間沒有身份高低之分,也無朝野之分和門衛(wèi)之隔。這就使得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能夠及時聽到、體察、解決民眾的心聲和疾苦,形成了黨和人民之間“魚水”、“種子土地”之間的關系。
殘酷的革命戰(zhàn)爭是不允許黨在革命工作中投機取巧、弄虛作假,更不容許各種混客、看客、懶漢存在于黨的隊伍之中,這極大的沖擊著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倫理觀念和裙帶關系,為廣大黨員提供了一個充分施展自己才華的平等舞臺。這樣,黨的工作的優(yōu)劣自然就成為了選拔黨的干部最為直接、最為客觀和最為重要的標準,也成為我們黨“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洹钡母刹柯肪€和政策的出發(fā)點。
以上幾個方面的相互結合,構成了一種硬約束機制,有利于那時黨的純潔性保持。
2.黨員隊伍的階級構成和長期分散的農村戰(zhàn)爭環(huán)境是當時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制約因素
農民是當時黨員構成的大多數,這就造成黨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家長制觀念和作風、極端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急功近利等在黨內濃厚存在。這對黨的民主作風的養(yǎng)成、黨的團結統(tǒng)一構成了嚴重的制約。
長期分散的農村戰(zhàn)爭環(huán)境,不僅黨內民主制度難以建立,就是各個根據地政權也難以建立起統(tǒng)一的民主法律、經濟財政等制度,各根據地在許多問題上“各自為政”也就成了必然的現象,這就為許多根據地政權的工作人員消極腐敗提供了制度條件。而且,任何時代的人都有作為追求各自利益的人而存在的,再加上各根據地的黨員在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自律意識方面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就使得不管土地革命時期,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革命根據地內的貪污腐敗現象時有發(fā)生。
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在對上述有利條件的分析中,主要強調主觀因素對保持黨的純潔性的作用,而對客觀制約因素重視不夠;對不利因素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采取的措施有的效果顯著,令人稱嘆,例如克服各種特權思想、個人主義等,有的則不夠徹底與理想,比如加強制度建設,肅清封建思想的遺毒等。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執(zhí)掌全國政權,標志著我們國家進行現代化的政治前提已經完成,由此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過渡時期。這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面對這種劇烈的轉型,如何保持黨的純潔性成為黨當時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回顧整個過渡時期可以發(fā)現,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思想純潔性,科學應對當時錯綜復雜的局面,抓住了過渡時期最為根本與核心的問題,即中國共產黨如何以生產力的發(fā)展為先導,將生產力(實現工業(yè)化)同變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改造)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在實現從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過渡的同時,完成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為推進國家從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實現國家現代化,黨在1952年黨所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具體實踐與運用,是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純潔性的生動體現。
1.地位、環(huán)境的變化為黨保持自己性質和宗旨的純潔性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全國范圍執(zhí)政的黨,這種新的地位、環(huán)境和任務客觀上為黨員追求安逸享樂、謀取特權乃至于貪污腐敗提供了可能性。應該說,黨對這種情況有著清醒的認識。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已經敏銳的預見到這種情況,并給出了若干解決措施[4]1438-1439。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事實證明,黨和毛澤東的預見是正確的。革命所取得的偉大勝利,使人民由衷的感謝黨,視黨為恩人,這樣一種社會氛圍,一方面有利于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但也在部分黨員干部中滋生了以人民救星自居、驕傲自滿、恃功挾賞,不思進取的思想和行為。盡管黨對此有著比較充分的認識,但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朱德在1950年一次講話中指出:“擺老資格,恃功挾賞的落后思想,在我們某些黨員干部中表現得特別突出。”[5]283人們所熟悉的腐敗典型,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在1951年的一次會議的講話,可以說是部分共產黨員在執(zhí)政之后心態(tài)的基本反映。他說:“老子風風雨雨,舍生忘死幾十年,什么苦沒受過,什么難沒經過?現在,全國解放了,坐在老子打下的江山上,老子也要享幾天清福,吃喝玩樂夠?!薄胺恚?,什么叫翻身,就是從人下人變成人上人,老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享盡榮華富貴?!盵6]通過這些講話以及當時的許多新聞報道,我們可以發(fā)現,新中國成立初期部分黨員干部犯錯誤乃至犯罪的大概軌跡是:以功臣自居、驕傲自滿—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揮霍浪費—腐化墮落、貪污受賄。所以,在和平建設時期,怎樣擺脫以人民救星自居的特權思想觀念和消極腐敗的各種行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保持黨的純潔性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2.執(zhí)政后,脫離群眾的危險性和腐敗的可能性比執(zhí)政之前大為增加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的力量來源于人民群眾,離開了人民群眾我們也會像安泰一樣會被扼死的。執(zhí)政之前,殘酷的客觀條件和共產黨人主觀的努力,使黨群處于一種親密無間的魚水關系。黨成為國家的執(zhí)政黨之后,必然會有許多黨員在國家機關、經濟組織、文化組織以及人民團體中擔負一定的工作,這種轉變使一些黨員有了“進了城、當了官”的感覺,覺得和人民群眾有了身份地位的差別,有的甚至有了門衛(wèi)之隔和利益沖突,逐步拉開了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這些變化不知不覺地改變人的意識,如若不加以注意的話,就會形成一個脫離群眾的階層。執(zhí)政之后,入黨不僅沒有生與死的考驗,而且還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獲得各種利益,必然存在部分人以“要當長,先入黨”作為入黨的動機,甚至于還有各色投機分子混入黨內。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員的構成,農民、文盲半文盲和青年黨員仍占多數,再加上一些投機分子的存在,這些都是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發(fā)生的土壤。在此背景之下,如何保持黨的政治純潔、黨性和宗旨的純潔、作風純潔,是和平條件下保持黨的純潔性必須應對的重大挑戰(zhàn)。
3.中共執(zhí)政后所面對的權力考驗
從理論上講,權力是有效解決自然和社會資源稀缺性與人類需求無限性之間矛盾最為倚重的工具。權力自身具有非常大的腐蝕性和誘惑性。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之后自然也要面對權力的腐蝕與考驗,這種考驗的本質就是為誰掌權和執(zhí)政的問題,也就是如何保持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
中國社會有著非常深厚的封建專制思想基礎,再加上農民以及其他小資產階級黨員人數眾多,這使得民主革命勝利之后,各種封建思想殘余必然對新社會產生很大影響,一旦和權力相結合,必然會加速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的發(fā)生。革命戰(zhàn)爭年代,基于特殊環(huán)境所采取的高度集中管理體制,經過革命的勝利,強化了人們對這種管理體制的“路徑依賴”。但權力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卻強調必須要對權力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制約,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顯然難以在短時期建立起一套成熟穩(wěn)定的權力運行機制,不能對黨員干部進行常規(guī)性的、有效的管理和制約,這在客觀上勢必為官僚主義和腐敗的發(fā)生提供了制度上的條件。
從主觀上看,執(zhí)政地位的確立,使黨面臨著對人民賦予的權力有著兩者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做官當老爺,這對黨和廣大黨員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與考驗。資料顯示,進城之后,嘗到權力甜頭,進而栽跟頭的黨員干部不在少數,僅1950年4月北京市委的統(tǒng)計顯示,進城1年的時間里,違反黨的政策、紀律,違反政府法律的黨員干部,就高達182人之多。同期,濟南市處分黨員干部58人,其中右傾、享樂、貪污腐化等占到了3/4。對這個問題,應該說黨是有著清醒的認識與判斷。在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陳云指出:“大家是為革命而來的,還是為做官來的呢?回答這個問題也容易。起初為干革命來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來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來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盵7]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嚴重的警惕!
現實情況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該出現的問題都出現了。究其原因是復雜的,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黨內的原因。舊社會和舊思想的殘余顯然是社會原因的主要來源。而黨內原因既有工作方法上的問題,也存在思想教育的問題,組織整頓沒有很好開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當然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嚴峻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現實迫使黨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建設方面,而忽視黨的建設。這自然使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為誰掌權、為誰謀取利益的現實考驗。
怎么樣才能經受住新中國成立初期嚴峻的現實考驗,永葆黨的純潔性?大力加強黨的建設是黨的領導集體作出的明智選擇。只有通過加強黨的建設,永葆黨的純潔性,黨才能肩負起領導國家建設的重任,在這一點上,全黨是高度一致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樣一種復雜的背景之下,選擇一條和現實基本適應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基本的思路。根據民主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經驗,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具體情形,黨提出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基本思路。
1.“兩個務必”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目標指向
執(zhí)政黨和革命黨雖然面臨的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環(huán)境不盡相同,但是在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目標上,兩者應該說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建設堅強、團結、有力、純潔而先進的黨。正是基于此,在執(zhí)政的環(huán)境下,我們認為保持黨的純潔性所要達到的目標可以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4]1438-1439。
應該說,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根本目標是保持其自身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樣一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之下,“兩個務必”可以說是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現實的針對性。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多次對“兩個務必”進行過論述與強調。1949年3月,毛澤東對黨的領導干部提出了“力戒驕傲”要求,并將其看作是領導者的一個原則和保持團結統(tǒng)一的重要條件[4]1443。在同年9月的政協(xié)會議上,毛澤東強調:“只要我們仍然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就能獲得各條戰(zhàn)線上的勝利[8]345。1955年3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他再次號召全黨同志,謙虛謹慎、切勿驕傲,尤其是老同志“不要翹尾巴,而要夾緊尾巴,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9]390??梢哉f,“兩個務必”既是對民主革命時期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基本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同時也是對執(zhí)政黨必須保持清醒頭腦、革命斗志與精神的新要求。新中國成立初期以“兩個務必”作為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的目標指向,加強執(zhí)政條件之下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等各方面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實現“用更大的努力來建設一個新中國”的宏偉目標。
2.加強學習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重要抓手
黨成為全國范圍執(zhí)政的黨,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面臨著領導全國經濟社會建設的全新任務,盡快熟悉、適應、掌握新環(huán)境下的工作,這些都需要黨通過加強學習,掌握更多的領導人民建設國家的本領。
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理論水平。民主革命的勝利,正是由于我們高度重視全黨同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教育,不斷提高全黨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黨對民主革命時期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經驗予以高度重視,越是革命接近勝利,黨越是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意義,始終將其視為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基礎性內容。任弼時1948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需要加強黨的紀律性,而“全黨要有五百個懂馬列的干部與建立制度和制定法令”是兩個基本的條件[1]459-460。1948年12月14日,劉少奇在對馬列學院的學員講話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教育和掌握與鞏固政權聯系起來,他在講話中強調:“現在中國革命勝利,不讀書,可不成。以前在山頭上,事情還簡單,下了山,進了城,問題復雜了,我們要管理全中國,事情更艱難了。”[10]412盡管我們黨掌握了全國政權,領導全國組織、管理國家,“如果搞不好,別人也能推翻我們”[10]413。而如果我們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加強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提高理論修養(yǎng),情況就會好一些。 因此,革命的勝利不僅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需要更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熟悉理論才能應對各種復雜的局勢。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從我們黨二十多年民主革命的經驗出發(fā),對黨員干部提出了認真閱讀馬恩列斯的十二本書的要求,認為“如果今后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通讀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8]261。
第二,要盡快實習新的領域,學習管理經濟的知識。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人提出:“共產黨是十分政治,九分軍事,一分經濟”。我們革命的勝利已經充分證明了黨高超的軍事和政治領導能力,但是,革命勝利后不僅需要軍事和政治領導才能,更為重要的還必須有領導經濟和文化的才能和本領,而當時的國情和黨情更是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黨就明確將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作為今后工作的重點,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恢復和發(fā)展工業(yè)生產。如果我們黨離開了這個中心任務的話,那么黨就不能維持政權,站不穩(wěn)腳,革命也會歸于失敗。
第三,學習領導方法,尤其是黨委會的領導方法。高超與嫻熟的領導方法是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這對于一個在全國范圍執(zhí)政的唯一政黨來說意義更是非凡,這就需要通過工作方法的改進來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能力。因此,“我們一定要講究工作方法,把黨委的領導工作提高一步”[4]1444。基于此,新中國成立前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總結了黨委會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了諸如“黨委書記要當好班長”、“把問題擺在桌面上來”、學會“彈鋼琴”、胸中有數等一系列的工作方法,要求全黨同志認真學習,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
3.整頓和發(fā)展黨的組織是保持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純潔性的重點
伴隨民主革命的發(fā)展歷程,黨的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新中國成立前后,黨員隊伍已經從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120萬人左右發(fā)展到了400多萬人。黨員隊伍的發(fā)展壯大,為黨的事業(yè)增添了新鮮的血液。但由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影響、黨組織對部分新黨員的審查不是很嚴格、思想理論教育也沒有及時跟進,導致了部分動機不純的人混進了黨的組織,嚴重影響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在此情況之下,抓緊搞好黨的組織建設,維護好黨的組織純潔性,應該說是我們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關鍵。簽于這種情況,毛澤東指出:“今后我們必須采取謹慎地發(fā)展黨的組織的方針,必須堅決的阻止投機分子入黨,妥善地洗刷投機分子出黨,必須注意有步驟地吸收覺悟工人入黨,擴大黨的組織的工人成分?!盵9]72
執(zhí)政黨以整黨運動作為整頓黨的組織,保持黨的組織純潔性的基本方法。在整黨運動中 ,堅持開門整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說服教育為主,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針,克服了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和官僚主義的作風,牢固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次整黨運動,不僅有效維護了黨的組織、作風等方面的純潔性,也是對執(zhí)政黨建設內容和方式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基層組織作為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發(fā)揮的有效載體,一直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永葆純潔性和先進性的重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因為環(huán)境的客觀需要,軍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fā)揮了其應有的作用,而地方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用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新中國成立后,黨所面臨的環(huán)境與任務同革命時期有了根本的變化,這對黨的基層組織作用的發(fā)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黨的領導層提出了要以領導學習、開展黨務工作、照顧同志們的生活等作為執(zhí)政條件下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工作范疇,始終發(fā)揮好我們黨從來就重視支部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及時清除黨員隊伍中的不合格分子只是保持黨的純潔性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要發(fā)展和吸收大量合格的黨員進入到黨的隊伍之中,不斷發(fā)展壯大黨的隊伍。為此,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威望空前提高的情況下,大量進步群眾向黨靠攏,同時還有懷有各色目的的人企圖混進黨內,我們黨采取了嚴格審查、加強教育、經常檢查等措施,比較好的保持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純潔性。
4.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腐化是保持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純潔性的關鍵
伴隨黨從民主革命時期局部執(zhí)政轉變?yōu)樵谌珖秶鷪?zhí)政的黨,黨內所存在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各種腐化行為顯得尤為明顯與嚴重,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黨成了全國的執(zhí)政黨,黨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具備了腐化的條件,容易使黨脫離人民群眾,形成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的作風。劉少奇因此強調:“勝利后,一定會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們黨注意到這一面,加強思想教育,提高紀律性,就會好一些。”[10]413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始終以清醒的頭腦思考未來的道路,在巨大的成績面前,對歷史經驗進行總結,尋找破解“人亡政息”的歷史難題,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毛澤東將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各種腐化行為視為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之下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性因素,要求我們黨對此保持高度警惕,開展整黨整風,毫不遲疑地和一切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腐化分子作斗爭,保持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純潔性。
結合以上的理論分析來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實踐可以發(fā)現,我們黨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客觀的歷史實際出發(fā)來構架保持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完全正確的,這是對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繼承和發(fā)展,對今天我們構建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系統(tǒng)路徑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1]任弼時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73.
[2]習仲勛文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3]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朱德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鮮詩,劉青山.張子善的自白錄[J].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
[7]陳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1.
[8]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劉 紅]
征稿、征訂啟事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是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理論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本刊辟有“哲學與思辨”、“經濟探求”、“科社新探”、“黨建園地”、“行政論壇”等欄目,適宜各級宣傳理論工作者,鄉(xiāng)鎮(zhèn)以上機關、企業(yè)的干部,黨干校學員、教研人員閱讀與參考。歡迎廣大理論工作者不吝賜稿,同時歡迎廣大讀者訂閱。
來 稿:請寄《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同時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及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有參考文獻的,放文尾,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guī)范(試行)》的要求,注明其責任者、題名、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期及頁碼等項目。
訂 閱:可通過全國各地郵局,或將訂閱款直接郵寄《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可隨時訂閱。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qū)延興路29號;郵編:150080;聯系人:王詠梅;電話:(0451)85952759,(0451)85952760;電子信箱:bswd@chinajournal.net.cn。
2015-07-3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XZZ015)
岳海峰(1979-),男,陜西咸陽人,講師。
D26
A
1008-8520(2015)05-0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