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艷(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河南 衛(wèi)輝 453100)
?
小兒手足口病的重癥早期識別及護理
曹海艷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衛(wèi)輝453100)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手足口病重癥早期識別方法及護理措施。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癥手足口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識別小兒手足口病重癥早期的臨床特點,加強對患兒的觀察與護理。結果:41例患兒治愈出院,7例好轉出院。結論:早期識別小兒手足口病的重癥臨床特點,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發(fā)展,做到及早發(fā)現,可降低重癥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
關鍵詞手足口病;重癥;早期識別;護理
手足口病( 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多見[1]。手足口病好發(fā)于學齡前兒童,尤其以3歲以下嬰幼兒居多。主要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膚出現皮疹和皰疹。嚴重的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到損害,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以及呼吸道感染、肺出血和心肌炎等[2]。因此,對小兒手足口病的重癥早期識別非常重要,應早期積極采取干預措施,做好護理。本研究選擇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癥手足口患兒為研究對象,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重癥手足口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為8個月~5歲3個月,其中8個月~3歲的患兒有39例,占81. 3%。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臀部有皮疹和皰疹;其中43例患兒持續(xù)高熱,48例變現精神差,肢體抖動3例,35例又驚覺癥狀,6例出現嘔吐癥狀,15例末梢循環(huán)不良。
1.2手足口病的重癥早期識別
重癥患兒有以下特征,患兒在短期內( 1~2d)可發(fā)展為重病例,應密切觀察,及時救治[3]。手足口病的早期重癥征象有:①持續(xù)高熱,體溫>38. 5℃;②精神差、肢體抖動、嘔吐等;③呼吸、心率加快;④末梢循環(huán)不良;⑤高血壓、高血糖;⑥血白細胞計數增高。⑦小兒年齡<3歲。
1.3治療方法
患兒入院早期對癥治療,應用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以抑制炎性反應,丙種球蛋白對EV71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有一定療效[4]。出現神經系統(tǒng)癥狀是,給予甘露醇雄渾脫水降低顱內壓。合理應用激素,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
1.4護理方法
患兒入院后應嚴格消毒隔離,常規(guī)進行皮膚護理和口腔護理。
1.4.1高熱護理
高熱是重癥手足口患兒早期臨床表現之一,患兒體溫低于38. 5℃時,給予多飲溫開水、散熱、溫水擦浴等降溫方法。因患兒皮膚有皮疹和皰疹,應選擇柔軟的毛巾,動作宜輕柔。患兒體溫高于38. 5℃時,物理降溫的同時遵醫(yī)囑應用降溫藥物,增加體溫測量的次數。
1.4.2神經系統(tǒng)癥狀的護理
嚴密觀察患兒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觀察患兒有無哭鬧、精神差、嘔吐、肢體抖動、抽搐等癥狀,若出現上述癥狀,應給予20%的甘露醇,用藥過程中觀察患兒皮膚彈性及眼窩凹陷程度,防止過度脫水。靜脈注射丙種免疫球蛋白。對抽搐、頻繁驚厥的患兒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抗驚厥藥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
1.4.3循環(huán)系統(tǒng)癥狀的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檢測患兒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心率增快應遵醫(yī)囑靜脈泵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血壓升高時靜脈泵入硝普鈉。
1.4.4呼吸系統(tǒng)癥狀的護理
重癥患兒呼吸系統(tǒng)表現為呼氣淺會、口唇發(fā)紺,為重患兒肺部可聞及濕羅音,伴嘔吐粉紅色泡沫樣痰?;純耗挲g小不能表達自覺癥狀,護士應多巡視病房,觀察患兒末梢循環(huán)及皮膚黏膜顏色,對重癥患兒及早發(fā)現,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
1.5診斷標準
治愈:患兒高熱減退,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相關檢測指標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相關檢測指標趨于好轉,臨床癥狀緩解;無效:無明顯好轉??傊斡? (治愈+有效) /總例數×100%。
48例患兒治愈41例,7例臨床癥狀好轉出院,總治愈率為100%。好轉患兒出院后復查,生命體征平穩(wěn),精神狀態(tài)好,完全康復。
手足口病患兒病情發(fā)展快,如果觀察不仔細,早期癥狀不容易被發(fā)現,若不給予及時的處理,短期內迅速發(fā)展為神經源性肺水腫,增加患兒的死亡率[5]。因此,在普通患兒中識別出手足口病重癥征象,對患兒采取積極地治療措施和護理措施至關重要,是提高搶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早期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使患兒處于輕度脫水狀態(tài)為佳。在臨床工作中,加強巡視,多觀察患兒的表現,提高醫(yī)護人員的職業(yè)敏感度。每位醫(yī)護人員都要熟練掌握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征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護理與檢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在治愈患兒同時,還應加強健康教育,避免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可以通過宣傳手冊、海報等形式進行宣傳。指導家長做好嬰幼兒的衛(wèi)生保健工作,家長幫助小兒在飯前便后洗手,定期對玩具、餐具進行消毒。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經常晾曬被褥,做好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避免在疾病流行季節(jié)帶小兒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減少感染的幾率。
本研究中,48例重癥患兒中41例治愈出院,7例好轉出院,7例患兒出院后復查結果顯示患兒體溫、血壓、呼吸、心率等均恢復正常,完全康復。許多研究表明對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搶救可以降低疾病死亡率。早期識別小兒手足口病的重癥臨床特點,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發(fā)展,做到及早發(fā)現,可降低重癥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
參考文獻
[1]王紅春.手足口病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醫(yī)藥月刊,2010,6( 23) :107-108.
[2]魯萍,黃一文,劉立美,等.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0,17( 17) :214-215.
[3]游瑋瓊,張曉燕.小兒手足口病的重癥早期識別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7,9( 30) :322-323.
[4]李敬風.重癥EV71感染手足口病搶救成功1例報道[J].勛陽醫(yī)學院學報,2011,9( 4) :59-61.
[5]何曉芳.小兒手足口病重癥征象的早期識別及護理探索[J].心理
醫(yī)學雜志,2012,9( 224) :247-248.
作者簡介:曹海艷,女,漢族,( 1982年01月-),本科,主管護師,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從事護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82-02